安全概论-2第二章(4课时)_第1页
安全概论-2第二章(4课时)_第2页
安全概论-2第二章(4课时)_第3页
安全概论-2第二章(4课时)_第4页
安全概论-2第二章(4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200第二章 化工生产过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程度取决于所储存、运输、加工的取决于所储存、运输、加工的物质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的设备应用的设备以及以及所属的过程所属的过程。第二章第二章 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200 因此,了解因此,了解物质性质物质性质、物化原理物化原理对生产安全有着至关重对生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的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

2、四节第四节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第五节第五节 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第六节第六节 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第七节第七节 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第二章第二章 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200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210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q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

3、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年3月月15日起实施)日起实施)211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爆炸品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有毒品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腐蚀品q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年3月月15日起实施)日起实施)爆炸品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

4、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有毒品和腐蚀品建议复印建议复印 P.16P.162525 思考题:思考题: GB136901992常用危险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将危险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哪几类?化学品分为哪几类? 211.1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1. 爆炸品爆炸品 爆炸品是指在受热、撞击等爆炸品是指在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映,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映,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的物品; 还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

5、及较小爆还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炸危险的物品; 以及仅产生热、光、音响、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以及仅产生热、光、音响、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烟火物品。211.1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1. 爆炸品爆炸品1)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 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较小抛射危险,或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危险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两者危险

6、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 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5) 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和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分为以下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分为以下5 5类:类: 一般了解一般了解211.2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 临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时,

7、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 温度在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的压缩气体;或在或在37.8时,蒸气压力大于时,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解的气体。211.2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易燃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3 3类:类:不燃气

8、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有毒气体211.3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3.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61。 闪点定义为易挥发可燃物闪点定义为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汽和空气的混质表面形成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211.3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

9、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3.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以下易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以下3 3类:类:1) 闪点低于闪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的低闪点液体;2) 闪点在闪点在18和和23之间的中闪点液体;之间的中闪点液体;3) 闪点在闪点在23和和61之间的高闪点液体。之间的高闪点液体。211.4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4. 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 , 对热、撞击、摩擦敏感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 易被易被外部火源点燃外部火源点燃, , 燃烧迅速燃烧

10、迅速, ,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211.4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4. 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 , 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 , 放出热量放出热量, , 而自行燃烧的物品。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211.4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4. 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和自

11、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 , 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 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燃烧或爆炸。 211.5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 , 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 , 其本身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不一

12、定可燃, , 但能导致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211.5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 , 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211.6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13、与标志6. 有毒品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 , 累积达一定的量累积达一定的量, , 能与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 ,扰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 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 , 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211.6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6.有毒品有毒品固体固体LD50500mg/kg; 液体液体LD502000mg/kg; 经皮

14、肤接触经皮肤接触24h, 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 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的固体或液体。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 :一般了解一般了解 211.7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7. 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比活度大于放射性比活度大于 7.4104Bq/kg 的物品。的物品。 本课程略讲本课程略讲 放射性比活度是指某物质的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比活度是指某物质的放射性活度除以该物质的质量而得的商。除以该物质的质量而得的商。 单位:单位:Bqkg

15、-1 贝可贝可(勒尔勒尔)/千克千克211.8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8. 腐蚀品腐蚀品 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腐蚀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或温度在55时,对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年的固体或液体。211.8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8. 腐蚀品腐蚀品1) 酸性腐蚀品;酸性腐蚀品

16、;2) 碱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3) 其他腐蚀品。其他腐蚀品。 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211.eq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 GB136901992同同时列出了常用化学品的时列出了常用化学品的分类明细表。分类明细表。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的物品进行分类。爆炸品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及遇湿

17、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有毒品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腐蚀品第一节第一节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212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一、危险化学品分类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二、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参照前欧共体危险品的分类,可划分为三类:参照前欧共体危险品的分类,可划分为三类:1. 物理危险物理危险2. 生物危险生物危险3. 环境危险环境危险 思考题:思考题: 前欧共体将危险品分为前欧共体将危险品分为哪三类?其中物理危险又哪三类?其中物理危险又可以分为哪三类?可以分为哪三类? 212.11. 物理危险物理危险(1) 爆炸性危险爆炸性危险(2) 氧化性危险氧化性危险

18、(3) 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 爆炸性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或摩爆炸性是指物质或制剂在明火影响下或是对震动或摩擦比擦比二硝基苯二硝基苯更敏感,会产生爆炸。更敏感,会产生爆炸。 该定义取自危险物品运输的国际标准,以该定义取自危险物品运输的国际标准,以二硝基苯二硝基苯作作为标准参考的基础。为标准参考的基础。 迅速而又缺乏控制的能量释放会产生爆炸。迅速而又缺乏控制的能量释放会产生爆炸。 爆炸的能量释放形式一般是:爆炸的能量释放形式一般是:热热、光光、声声和和振动振动。 爆炸事故的后果一般都十分严重爆炸事故的后果一般都十分严重。212.11. 物理危险物理危险(1) 爆炸性危险爆炸性危险(

19、2) 氧化性危险氧化性危险(3) 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 氧化性是指物质或制剂与其他物质,特别是易燃物质氧化性是指物质或制剂与其他物质,特别是易燃物质解除产生的强烈放热反应。解除产生的强烈放热反应。 氧化性物质依据其作用可分为:中性的(臭氧氧化性物质依据其作用可分为:中性的(臭氧)、)、碱性的(高锰酸钾碱性的(高锰酸钾)和酸性的(硝酸)和酸性的(硝酸)。)。 作为氧源的氧化性物质具有助燃作用,而且会增加燃作为氧源的氧化性物质具有助燃作用,而且会增加燃烧强度。烧强度。 大多数氧化剂都是高毒性化合物(硫酸、氯酸大多数氧化剂都是高毒性化合物(硫酸、氯酸),),反应副产物往往比氧化剂本身更具毒性。反应副

20、产物往往比氧化剂本身更具毒性。212.11. 物理危险物理危险(1) 爆炸性危险爆炸性危险(2) 氧化性危险氧化性危险(3) 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 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极度易燃、高度易燃高度易燃和和易燃易燃三三个危险类别。个危险类别。 极度易燃极度易燃性是指闪点低于性是指闪点低于00、沸点低于或等于、沸点低于或等于35 35 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如:乙谜、氢气、甲烷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如:乙谜、氢气、甲烷)。)。 特点:环境温度下为气态,爆炸极限范围较宽。特点:环境温度下为气态,爆炸极限范围较宽。212.11. 物理危险物理危险(1) 爆炸性危险爆炸性危险(

21、2) 氧化性危险氧化性危险(3) 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 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极度易燃、高度易燃高度易燃和和易燃易燃三三个危险类别。个危险类别。 高度易燃高度易燃性是指无需能量,与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的性是指无需能量,与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如:磷、烷基铝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如:磷、烷基铝);闪点低于);闪点低于2121的液体物质或制剂等。的液体物质或制剂等。 特点:与火源短暂接触(甚至不需要与火源接触)就特点:与火源短暂接触(甚至不需要与火源接触)就能起火,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能起火,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212.11. 物理危险物理危险

22、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极度易燃、高度易燃高度易燃和和易燃易燃三三个危险类别。个危险类别。 易燃易燃性是指闪点在性是指闪点在21215555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如:易燃的溶剂、石油馏分特征(如:易燃的溶剂、石油馏分)。)。 特点:容易燃烧,高温下更危险。特点:容易燃烧,高温下更危险。(1) 爆炸性危险爆炸性危险(2) 氧化性危险氧化性危险(3) 易燃性危险易燃性危险212.22. 生物危险生物危险(1) 毒性危险毒性危险(2) 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3) 环境危险环境危险 毒性危险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死亡。毒性危险可造成

23、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用实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来表示。用实验动物的半致死剂量来表示。212.22. 生物危险生物危险(1) 毒性危险毒性危险(2) 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3) 环境危险环境危险 致癌性致癌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通过呼吸、饮食或皮肤注射进入人体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变的危险。注射进入人体会诱发癌症或增加癌变的危险。 致变性致变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可以诱发生物活性。是指一些物质或制剂可以诱发生物活性。 212.22. 生物危险生物危险(1) 毒性危险毒性危险(2) 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3) 环境危险环境危险 与

24、化工有关的与化工有关的环境危险环境危险主要是指主要是指水质污染水质污染和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指物质或制剂在水中和空气中的浓度超过正常量,进而危指物质或制剂在水中和空气中的浓度超过正常量,进而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以及植物的生长。害人或动物的健康以及植物的生长。 环境危险是个不易确定的综合概念。环境危险是个不易确定的综合概念。 环境危险往往是物理化学危险和生物危险的聚结,并环境危险往往是物理化学危险和生物危险的聚结,并通过生物或非生物降解达到平衡。通过生物或非生物降解达到平衡。 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危险性应全面评估: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危险性应全面评估: 固有危险性固有危险性 处理量处理量 去向去向

25、 散落人环境量散落人环境量 分解分解 代谢代谢 相关专业课中有相关专业课中有介绍,在此略讲介绍,在此略讲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221闪点闪点着火点着火点自燃温度自燃温度蒸汽相对密度蒸汽相对密度熔点熔点沸点沸点分子式分子式爆炸范围爆炸范围蒸发潜热蒸发潜热燃烧热燃烧热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三、物质易燃性评估 闪点闪点定义为易挥发可燃物质定义为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表面形成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闭杯闪点闭杯闪点 开杯闪点开

26、杯闪点(比闭杯闪点高几度) 着火点着火点是指蒸汽和空气的化是指蒸汽和空气的化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一般高于闪点。着火点一般高于闪点。 当缺少闪点数据时,着火点当缺少闪点数据时,着火点也可以标示出物质的火险。也可以标示出物质的火险。 自燃温度自燃温度自燃温度是指物质无火源自自燃温度是指物质无火源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这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这个量值受加热表面的大小、形状、量值受加热表面的大小、形状、加热速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加热速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蒸气相对密度蒸气相对密度是蒸气密度与空是蒸气密度与空气密

27、度之比。绝大多数易燃液体的气密度之比。绝大多数易燃液体的蒸气比空气重,它们极易积聚在低蒸气比空气重,它们极易积聚在低位区域、下水道和类似场所。因此,位区域、下水道和类似场所。因此,厂房的排气口应设在近地平面处。厂房的排气口应设在近地平面处。对于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对于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排气口应设在厂房内最高处或近顶排气口应设在厂房内最高处或近顶板处。板处。 熔点熔点熔点定义为固液两相平衡共熔点定义为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存的温度。 熔点即室温下固体易燃物质熔点即室温下固体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 沸点沸点沸点一般是指常压沸点,定沸点一般是指常压沸点,定义

28、为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义为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的温度。的温度。 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火险的直接量度。是易燃液体火险的直接量度。 分子式分子式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如:只有碳和氢的烃类物质是索。如:只有碳和氢的烃类物质是可燃的,甚至是易燃的。如果是低可燃的,甚至是易燃的。如果是低沸点烃类,即可认为具有火险。沸点烃类,即可认为具有火险。 爆炸范围爆炸范围也称为爆炸限,是也称为爆炸限,是可燃蒸汽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燃蒸汽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可能发生

29、爆炸或燃遇引爆源引爆可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体积分数)。烧的浓度范围(体积分数)。 爆炸上限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爆炸下限 蒸发潜热蒸发潜热蒸发潜热定义为单位质量的蒸发潜热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蒸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蒸发潜热随温度而变,文献中给出发潜热随温度而变,文献中给出的一般是常压沸点的值。的一般是常压沸点的值。 燃烧热燃烧热文献中给出的大多是物质的文献中给出的大多是物质的标准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标准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质在2525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燃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量。燃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为气态。 思考题

30、:思考题: 易燃物质的性质主要可易燃物质的性质主要可以用哪些指标来描述?以用哪些指标来描述? 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222全美消防协会(全美消防协会(NFPANFPA)分级(五级):)分级(五级):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三、物质易燃性评估“0 0”:不能燃烧的物质;:不能燃烧的物质;“1 1”: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2 2”: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能引燃的物质;方能引燃的物质;“3 3”:

31、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4 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分散到空气中,并且容易燃烧的物质。易分散到空气中,并且容易燃烧的物质。 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222美国科学院分级(五级):美国科学院分级(五级):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三、物质易燃性评估“0 0”:无危险;:无危险;“1 1”:闪点在:闪点在6060以上;以上;“2 2”:闪点在:闪点在38386060之间

32、;之间;“3 3”:闪点在:闪点在3838以下,而沸点在以下,而沸点在3838以上;以上;“4 4”:闪点在:闪点在3838以下,沸点也在以下,沸点也在3838以下。以下。 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223-0 评估物质的易燃性,必须研究物质的性质,考虑物评估物质的易燃性,必须研究物质的性质,考虑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应用时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应用时随时间变化的可能性。 可燃物质易燃性评估一般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可燃物质易燃性评估一般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

33、三、物质易燃性评估安全评价中非常重要!安全评价中非常重要!因基础和时间关系,不作要求。因基础和时间关系,不作要求。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223-1气体气体的易燃性评估:的易燃性评估: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三、物质易燃性评估 需要测定气体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最大爆炸压需要测定气体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最大爆炸压力、自燃温度、爆炸混合物的类别、与基于水的灭火力、自燃温度、爆炸混合物的类别、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最小发火能、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氧含剂反应的类型、最小发火能、表示爆炸

34、性危险的氧含量、完全燃烧的速率、最大安全量、完全燃烧的速率、最大安全( (火焰熄灭火焰熄灭) )距离或直距离或直径。径。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223-2可燃液体可燃液体的易燃性评估:的易燃性评估: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三、物质易燃性评估 需要测定蒸气的闪点、着火点、桶装灭火剂的最需要测定蒸气的闪点、着火点、桶装灭火剂的最小灭火浓度、燃烧速率以及燃烧过程中的温升速率。小灭火浓度、燃烧速率以及燃烧过程中的温升速率。第二节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223-3可

35、燃固体可燃固体的易燃性评估:的易燃性评估: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一、易燃物质的性质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二、易燃物质的类别和火险等级三、物质易燃性评估三、物质易燃性评估 需要测定其可燃性类别、着火点及自燃温度、与基需要测定其可燃性类别、着火点及自燃温度、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对于疏松的、纤维状或块状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对于疏松的、纤维状或块状的固体,还需要测定其自热温的固体,还需要测定其自热温 度、不完全燃烧温度和自度、不完全燃烧温度和自燃温度。燃温度。 如果固体是粉状的,容易形成粉尘云,则需另测定如果固体是粉状的,容易形成粉尘云,则需另测定的参数有燃烧低限、最大爆炸压力、空气中粉

36、尘爆炸所的参数有燃烧低限、最大爆炸压力、空气中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能量以及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最小氧含量。需的最小能量以及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最小氧含量。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1粉尘粉尘烟尘烟尘烟雾烟雾蒸汽蒸汽气体气体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美国标准协会美国标准协会按照按照毒性物质物理状态毒性物质物理状态分类:分类:仅了解分类仅了解分类详细内容不作要求详细内容不作要求 粉尘粉尘 是指如岩石、矿石、金属、是指如岩石、矿石、金属、煤、木

37、材、谷物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加煤、木材、谷物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加工、粉碎、研磨、撞击、爆破和爆裂时工、粉碎、研磨、撞击、爆破和爆裂时所产生的固体粒子。除非有静电作用,所产生的固体粒子。除非有静电作用,粉尘一般不絮凝。粉尘在空气中不扩散,粉尘一般不絮凝。粉尘在空气中不扩散,但在重力影响下沉降。但在重力影响下沉降。 烟尘烟尘 是指熔融金属等挥发出的气是指熔融金属等挥发出的气态物质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常伴有化态物质冷凝产生的固体粒子,常伴有化学反应学反应( (如氧化如氧化) )发生。烟尘会发生絮凝,发生。烟尘会发生絮凝,有时会凝结。有时会凝结。 烟雾烟雾 是指气体冷凝成液体,或通是指气体冷凝成液体,或

38、通过溅落、鼓泡、雾化等使液体分散而产过溅落、鼓泡、雾化等使液体分散而产生的悬浮液滴。生的悬浮液滴。 蒸气蒸气 是指通常是固态或液态的物是指通常是固态或液态的物质的气体形式,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质的气体形式,通过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可使其变回原态。蒸气会发生扩散。度可使其变回原态。蒸气会发生扩散。 气体气体 是指临界点以上能充满整个是指临界点以上能充满整个封闭容器空间的无定形流体。封闭容器空间的无定形流体。 只有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的复只有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的复合作用才能变至液态或固态。合作用才能变至液态或固态。 气体会发生扩散。气体会发生扩散。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

39、质和特征 232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化工毒性涉及化工毒性涉及进入人体某个部位进入人体某个部位的物质的作用。的物质的作用。 几乎所有物质与皮肤直接作用都能造成伤害。几乎所有物质与皮肤直接作用都能造成伤害。 伤害的程度与毒性物质的伤害的程度与毒性物质的有效剂量有效剂量直接相关。直接相关。 有效剂量最重要的因素:有效剂量最重要的因素: 物质的物质的量量或或浓度浓度; 物质的物质的分散状态分散状态和和暴露时间暴露时间; 物质物质在人体组织液中的溶解度在人体组织液中

40、的溶解度和和对人体组织的亲和力对人体组织的亲和力。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2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美国工业卫生学家联合会美国工业卫生学家联合会设定的设定的临界限度临界限度被广泛接受。被广泛接受。 临界限度临界限度表示的是所有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表示的是所有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暴露而不会受到危害的最高浓度。受到危害的最高浓度。 临界限度值是指一个标准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临界限度值是指一个标准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

41、度。 临界限度是永远不应超越的极限浓度。临界限度是永远不应超越的极限浓度。 气体和蒸气气体和蒸气 ppm 烟尘、烟雾和某些粉尘烟尘、烟雾和某些粉尘 mgm3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2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和应用临界限度是危险的: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和应用临界限度是危险的:在所有已出版的临界限度数据中,大量的是以推测、在所有已出版的临界限度数据中,大量的是以推测、判断或实验室动物有限的试验数据为基础的。几乎没有多

42、少判断或实验室动物有限的试验数据为基础的。几乎没有多少数据是建立在以人为对象,并联系足够的环境观测严格考察数据是建立在以人为对象,并联系足够的环境观测严格考察的基础上。的基础上。对于一切工作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在整个工作对于一切工作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在整个工作日中很少保持恒定。产生波动是经常的。日中很少保持恒定。产生波动是经常的。化工暴露往往是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对于化工暴露往往是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对于混合物的毒性作用,人们还知之甚少。混合物的毒性作用,人们还知之甚少。不同个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截然不同,其原因目前不同个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截然不同,其原因目前还无法

43、清楚了解。因而不能假定对某个个人是安全的条件对还无法清楚了解。因而不能假定对某个个人是安全的条件对所有的人都安全。所有的人都安全。对于以不同溶解度的盐或化合物、或以不同物态的形对于以不同溶解度的盐或化合物、或以不同物态的形式存在的物质,给出的往往是单一的临界限度值。式存在的物质,给出的往往是单一的临界限度值。 临界限度值临界限度值主要用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主要用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是通风设备设中,是通风设备设计的基础数据。计的基础数据。 但是不应该认为在等于或小于临界限度值的浓度范围就但是不应该认为在等于或小于临界限度值的浓度范围就可以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可以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中毒; 也不应该认为

44、在超过临界限度值的浓度范围,必然会有也不应该认为在超过临界限度值的浓度范围,必然会有中毒事故发生。中毒事故发生。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2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使一组试验动物中恰恰一个致死的单位体重的毒物量称使一组试验动物中恰恰一个致死的单位体重的毒物量称为为最小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 更常用的是使一组试验动物中一半致死的量,称为更常用的是使一组试验动物中一半致死的量,称为半致半致死剂量死剂量或或百分之五十致死剂量百分之五

45、十致死剂量,用,用LD50来表示。来表示。 致死剂量的单位是致死剂量的单位是mgkg1。 有时把染毒环境空气中毒物的含量作为毒性评价指标。有时把染毒环境空气中毒物的含量作为毒性评价指标。类似的有半致死浓度类似的有半致死浓度LC50 (mgm3)。 思考题:思考题: 何为最小致死剂量、半何为最小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致死剂量? 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3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毒性物质的毒性分为五个等级毒性物质的毒性分为五个等

46、级: :“U” 未知未知“0” 无毒性无毒性“1” 轻度毒性轻度毒性“2” 中度毒性中度毒性“3” 重度毒性重度毒性仅了解分类仅了解分类详细内容不作要求详细内容不作要求 思考题:思考题: 毒性物质的毒性分为哪毒性物质的毒性分为哪五个等级?(两种)五个等级?(两种)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3-u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U”:未知:未知 (Unknown)(1) 在文献中查找不到有关物质的任何毒性信息,人们对此一在文献中查找不

47、到有关物质的任何毒性信息,人们对此一无所知;无所知;(2) 有基于动物试验的有限信息,但不适用于人的暴露;有基于动物试验的有限信息,但不适用于人的暴露;(3) 对已出版的毒性数据存疑。对已出版的毒性数据存疑。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3-0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0”:无毒性:无毒性(1) 在任何应用条件下都不会引起伤害的物质;在任何应用条件下都不会引起伤害的物质;(2) 仅在最不寻常的条件下或超大剂量应用时才对人产生毒性仅

48、在最不寻常的条件下或超大剂量应用时才对人产生毒性作用。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3-1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1”:轻度毒性:轻度毒性 (1) 急性局部中毒急性局部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不管暴露的程度如何,仅不管暴露的程度如何,仅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轻度影响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轻度影响。(2) 急性全身中毒急性全身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

49、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人,不管吸收的量和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人,不管吸收的量和暴露的程度,露的程度,仅产生轻度影响仅产生轻度影响。(3) 慢性局部中毒慢性局部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暴露的程度或大或小,暴露的程度或大或小,仅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轻度伤害仅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轻度伤害。(4) 慢性全身中毒慢性全身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暴露的程度或大或小,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

50、入人体,暴露的程度或大或小,仅产生轻度仅产生轻度伤害伤害。一般来说,列为一般来说,列为“轻度毒性轻度毒性”类的物质在人体中产生的变类的物质在人体中产生的变化是化是可逆的可逆的,会随着暴露的终止,经医治或无需医治而逐渐消,会随着暴露的终止,经医治或无需医治而逐渐消失。失。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3-2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1”:中度毒性:中度毒性 (1) 急性局部中毒急性局部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物

51、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会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会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中度影响中度影响。上述影响可以起因于几秒的强暴。上述影响可以起因于几秒的强暴露或几个小时的中度暴露。露或几个小时的中度暴露。(2) 急性全身中毒急性全身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入,产生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入,产生中度影响中度影响。(3) 慢性局部中毒慢性局部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中度伤害中度伤害。(4)

52、 慢性全身中毒慢性全身中毒 物质连续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物质连续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产生中度影响产生中度影响。列为列为“中度毒性中度毒性”类的物质会在人体中产生类的物质会在人体中产生不可逆不可逆的的同时也同时也有可逆的变化有可逆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还。但是这些变化还不至于严重到危及生命不至于严重到危及生命或或造成对造成对身体严重的永久的伤害身体严重的永久的伤害。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3-3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临界限

53、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3”:重度毒性:重度毒性 (1) 急性局部中毒急性局部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时,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严重损伤严重损伤,会危及生命会危及生命或或造成对身体的永造成对身体的永久伤害久伤害。(2) 急性全身中毒急性全身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入,产生会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入,产生会危及生命的危及生命的严重伤害严重伤害。(3) 慢性

54、局部中毒慢性局部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引起皮肤或黏膜的引起皮肤或黏膜的不可逆的严重损伤不可逆的严重损伤,会,会危及生命或造成永久伤害危及生命或造成永久伤害。(4) 慢性全身中毒慢性全身中毒 物质小剂量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物质小剂量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能够或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能够致死或造成身体的严致死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重损伤。第三节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33e一、物质的类别一、物质的类别二、二、 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毒性物质的

55、临界限度和致死剂量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三、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和危险等级 美国科学院分级(半致死剂量美国科学院分级(半致死剂量LD50值)值): : “0” 无毒性无毒性“1” 实际无毒性实际无毒性“2” 轻度毒性轻度毒性“3” 中度毒性中度毒性“4” 重度毒性重度毒性50mg0.5g5g15g第四节第四节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41自燃性质自燃性质过氧化性质过氧化性质水敏性质水敏性质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自自 学学第四节

56、第四节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42物质不稳定性的结构因素物质不稳定性的结构因素 物质不稳定性的热力学表征物质不稳定性的热力学表征 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自自 学学第四节第四节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243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一、化学物质的反应性能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二、反应物质不稳定性结构因素和热力学表征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三、反应物质的氧差额自自 学学第五节第五节 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

57、性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 251蒸汽压关系式蒸汽压关系式空气中易燃蒸汽的产生空气中易燃蒸汽的产生空气中毒性蒸气过高浓度的产生空气中毒性蒸气过高浓度的产生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不同情形的过压问题 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自自 学学超常吸热引起的过压超常吸热引起的过压 化学反应引起的过压化学反应引起的过压 故障或失误引起的过压故障或失误引起的过压 第五节第五节 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 252蒸汽蒸汽“爆炸爆炸”引起物料喷射引起物料喷射 少量易燃或毒性

58、液体在有限空间内气化少量易燃或毒性液体在有限空间内气化 蒸气冷凝或被其他液体吸收引起的内爆(失稳)蒸气冷凝或被其他液体吸收引起的内爆(失稳) 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自自 学学第五节第五节 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 253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差异气体或蒸气的密度差异液体的密度差异液体的密度差异 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一、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二、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三、不同物质蒸气和液体的密度自自 学学第六节

59、第六节 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260化工生产包含着物质的转化过程。有些转化反应比较简化工生产包含着物质的转化过程。有些转化反应比较简单,很少危险性;有些则相当复杂,难以控制和了解。单,很少危险性;有些则相当复杂,难以控制和了解。当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性质已知时,似乎应用已知的化当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性质已知时,似乎应用已知的化学定律,就可以准确评估化工生产的危险性。学定律,就可以准确评估化工生产的危险性。事实并非如此。物质的转化途径常是复杂的、曲折的。事实并非如此。物质的转化途径常是复杂的、曲折的。第六节第六节 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26

60、1由于课时和基础所限,理论部分从略。由于课时和基础所限,理论部分从略。一、化学反应动力学一、化学反应动力学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性质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性质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第六节第六节 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262一、化学反应动力学一、化学反应动力学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性质二、反应物质的非互容性质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三、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后面细讲后面细讲毒性危险毒性危险反应危险反应危险水敏危险水敏危险 许多化学物质彼此互不相容,它们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条许多化学物质彼此互不相容,它们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接触,否则会生成剧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