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总复习教案_第1页
二下总复习教案_第2页
二下总复习教案_第3页
二下总复习教案_第4页
二下总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单元 期末复习计划教材学情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复习与整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明晰各部分内容的发展线索以及相互联系,促进各项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米

2、、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5.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对角和直角基本特征的认识,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进一步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6.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感受标准对分类的意义,进一步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7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

3、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学内容:复习认数的知识;复习统计的知识;复习时、分、秒和认识方向的知识;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复习加法和减法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0000以内的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三位敷与两、三位数相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分、秒、观察物体分米和毫米、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

4、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第1课时 复习10000以内的数和统计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知识。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经历数据整理和收集的同时,能进一步体验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知识。教学具准备:0一9数字卡片、第3题插图、计数器。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的新知识这节课开始,我

5、们将把它们有条理的进行梳理,今天复习的是有关1000以内的数和统计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二、复习1000以内数的知识 1读数方法的复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数位顺序的排列情况。 提问: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 千位是右起第几位? (2)在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是多少? 在百位上再拨3个百。 提问;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是三百四十七? 指出厂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万以内的数。 (3)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657、972,指名读一读。 提问;想一想,像这样的数要怎样读?

6、 (4)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 出示:609、405。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说一说:中间有。的数要怎样读? (5)再出示:320、900。 请学生先说一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提问: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 2写数方法的复习。 (1)出示:二百六十三。 请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拨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拨数。) 指出:在计数上拨珠,要看清这个数的组成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有几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写数也是按这种方法,在各个数位上写出数字来表示。 (2)出示;三百二十五、六百一十七。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说一说每个数是

7、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o) (3)出示:五百零七、九百零三。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说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中间有一个零? 小结: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出示:六百二十、一千。 学生写数。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末尾的。的个数不一样呢? 请学生小结: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3完成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如何连线的。 4.完成复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5数的大小比较的复习。 (1)请学生将下面数轴填写完整。 提问:相邻的两个数相隔多少,题中270比哪些数小?比哪些数大?310呢?

8、(2)完成复习第2题。 用数字卡片0、2、5、8摆一摆,组成一个三位数,并读一读。 找出虽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再用数字卡片16、7,摆出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三、复习统计的知识 1出示复习第4题中第一个统计表。 (1)引导学生看懂第一个统计表。 (2)提问:这个统计表所表现的是有关车辆的什么情况?表中的“合计”表示的是什么? (3)请学生求出合计数。 (4)完成第(1)个问题。 2再出示第二个统计表。 (1)根据第一个统计表,想一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出示第二个统计表,请学生说一说:第二个统计表还是有关什么内容的统计?与第一个统计表相比,什么没变

9、?(总数投变。) 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结:虽然都是有关1月12日下午4时至6时校门口机动车辆过往的情况,但第一个统计表按车辆的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而第二个统汁表按车辆过往的时间进行分类的。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和整理 十进制 数位顺序 第2课时 复习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教学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尺一副、米尺。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

10、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二、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复习 1长度单位的复习。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2)请学生比划l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在此期间提问:你的直尺大约是几分米?数学书的封面的宽大约有几分米?课桌的长大约有几分米? (3)请学生们量一量自己铅笔长为多少厘米,橡皮厚多少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提醒注意:填写时应与相关的实物相联系。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复习。 (1)请学生们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7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11、。 集体订正,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量线段、画线段的复习。 (1)说一说线段有哪几个特征?(有两个端点、是直的。) (2)想一想:怎样用刻度尺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强调:要从。刻度量比较好。) (3)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学生们先按要求,画出两条线段。 指名说一说哪条线段长一些。 提问:为什么4厘米长的线段要长一些?三、方位知识的复习 1出示期末复习第5题图。 (1)请学生们观察插图,找到哪一面是北面。 (2)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小华、冬冬、小军、小芳四个小朋友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他们各自的上学路线是什么。 (1)分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四、角和直

12、角的复习 1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提问:直角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比直角大的角是什么角?像第一幅图中的角叫什么角?为什么是锐角? 3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角 直角 锐角 钝角第3课时 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复习

13、,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又对又快地口算加、减法,还要能比较熟练地列出竖式进行加减法的笔算,并且能验算。二、复习口算 1复习口算方法。 (1)出示: 40+20= 32-3 15-8= 7+5= 400+20 320-300= 150-80 70+50 (2

14、)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口算。 (3)结合每一组口算提问: 第一、二组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在口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第三、四组分别是怎样算的? 指出:遇到像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百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对有错的题目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注意了解完成情况和正确率。三、复习笔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口算方法,现在来算第11题的第(1)组题,看看笔算加法怎样算,请大家把这两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问:这两道笔算加法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每一题的十位上是怎样相加的,为什么第二题的十位上相加不得9呢

15、? 比一比: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笔算加法,除了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之外,要特别注意,哪一位满十要怎样? (2)学生练习第(2)组,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检查时注意强调退位方法。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用823去减,一题得4百多,而另一题则得3百多? (3)学生练习第(3)组,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 提问:说一说每一题的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会不同? (4)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笔算减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一条? 2总结方法: 列竖式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加法里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

16、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3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1)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来算第9题,每道题在计算之后,都要想一想怎样验算,用竖式验算一遍。 (2)学生们练习,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注意提问学生根据什么来验算,让学生说出验算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第4课时 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

17、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一、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插图,请学生看清图意。 提问: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 先分组讨论,再组织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应的板书出行走的路线。 组织学生估计;走哪一条路线会近一些呢?为什么?(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估计方法。) (3)请学生们算一算近多少米,以证实自己当初的推断。 2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 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第(2)个问题。 要集体订正时,提问,在

18、求问题时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为什么先求二年级一班和三班一共有多少本? (4)小结:我们在解答类似这样的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理解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请学生们看题后完整在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二、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些什么收获?第5时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通过复习,使学生

19、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和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又对又快地口算乘法,还要能比较熟练地列出竖式进行乘、除法的笔算。 一、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1指名板演,学生笔算。 27÷5 42

20、7;6 37÷7 62÷8 (1)学生按要求笔算。 (2)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42÷6没有余数,而其他3题都有余数呢? (3)提问:有余数除法中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口答:说说下列各题有没有余数,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多少? 32÷5 63÷7 42÷? 37+7 24÷7 64÷8 12÷5 56÷9 二、填一填。1在÷46中,可能是( )。2在÷57中,最大是( ),这时等于( )。3在÷68中,最小是( ),这时等于( )。4在&#

21、247;43中,最大是( ),这时等于( )。三、笔算。40÷721÷354÷826÷828÷731÷445÷915÷6四、解决问题。1每盒装8块蛋糕,有50块蛋糕,能装几盒,还剩下几块? 2把30朵花平均放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放几朵,还剩下几朵? 3每盒有9块蛋糕。二(2)班有48人,买5盒蛋糕够不够每人分一块呢? 五、动脑筋想一想。按这样的规律一直排下去,第17个图形是( ),第22个图形是( ),第36个图形是( )。六、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纸。板书设计:40÷721÷354÷8

22、26÷8第6课时 复习时、分、秒和认识方向的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钟表,并能准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能求出经过时间。2.使学生学会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看钟表,并能准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能求出经过时间。2.使学生学会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教学难点:1.使学生会看钟表,并能准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能求出经过时间。2.使学生学会看生活中的四个方向。复习过程: 教学随记栏一、复习时、分、秒的认识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

23、时、分、秒的认识通过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我们知道了钟面上一圈有12大格,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还知道1时=60分,1分=60秒。2.复习填写适当的时间单位。(1)小明午休1( )(2)小明从一楼到三楼要30( )(3)你每天从学校到家要经过15( )(4)爸爸每天看报25( )3.完成总复习第19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画一画时针和分针。 指名上黑板填,其余在书上完成。 集体订正,核对,问:你是怎么算出经过时间的 4.完成总复习第18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记录。 同学在小组内交流。5.完成总复习第13题 让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二

24、、复习认识方向 1.把八个方向填写完整。然后回答问题。北( ) ( ) ( ) ( ) ( ) ( ) ( )(1)面对东南,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2)面对东北,东南在( )面,西南在( )面,西北在( )面。三、你能找到小动物的家吗?请在( )里填一填。1小猫家在动物学校的东北面。2小猴家在动物学校的西南面。3动物学校的( )面是小狗家。4动物学校的西北面是小猪家。四、看图回答问题。1(1)邮政局在学校的( )面,农贸市场在学校的( )面。(2)超市在学校的( )面,新华书店在学校的( )面。(3)山西路的北面有 、 、 。(4)熊家巷的南面有 、 、 。(5)汽车站在

25、学校的( )面,广场在学校的( )面。(6)市政府在学校的( )面,公园在学校的( )面。(7)邮政局在广场的( ),在新华书店的( )面。(8)农贸市场在超市的( )面,在新华书店的( )面。(9)市政府在农贸市场的( )面。第7课时 综合练习一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复习。教学难点:时、分、秒的复习。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栏一、算一算。 1100-800 24÷6 81÷9 300+400 24+6

26、945+83 18÷6 2680 150-90 36+4448÷8 405 61-29 70+40 1000+7000=92-47 16÷4 28÷7 22÷3 54÷6二、填空。1看图写算式。 ÷( )( )÷( )(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每大格里有()个小格,一共有()个小格。3时针走一圈是(),分针走一圈是(),秒针走一圈是()。4时针从12走到4,走了( )小时;从6走到11,走了( )小时;分针从8走到12,走了( )分;秒针从12走到12,走了( )秒。5时针从1走到5,分针要转( )圈,分针从2

27、走到7,秒针要转( )圈。6小红从晚上6时起,先做15分数学,然后做20分语文,再听( )分英语,正好过了1小时,这时是晚上( )时。7在里填上“”、“”或“”。1分米9厘米6分60秒8分米80毫米30秒半分钟8当你面对南面时,你的后面是( )面,左面是( )面,右面是( )面;当你面对东面时,你的右面是( )面,后面是( )面,左面是( )面。9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电视塔高168( ); 一节数学课40( );一枝铅笔长16( ); 小明身高1( )23( );小华跑50米用了9( ); 爸爸每天工作8( )。三、画一画。 1画出钟面上缺少的指针。 10:05 1:50 9:15 3:00 4:30 2先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4厘米的线段。第8课时 综合练习二教学目标:全面复习一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整合本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练习。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复习。教学难点:图形和方向的复习。教学具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