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建第一篇PPT课件_第1页
矿建第一篇PPT课件_第2页
矿建第一篇PPT课件_第3页
矿建第一篇PPT课件_第4页
矿建第一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颜色 一般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其颜色从棕褐、褐黑、深黑到灰黑色、钢灰色。煤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亦称条痕色(或条痕) 光泽 腐植煤随煤化程度的增高,光泽增强;但煤岩成分不同,其光泽增强程度不同。 密度 一般暗煤密度较大,亮煤次之,镜煤最小。 硬度 裂隙 导电性 褐煤由于孔隙度大,湿度大,电阻率低;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所以低、中变质烟煤是电的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电阻率减小,到贫煤、无烟煤时,电阻率较低,尤其是无烟煤阶段,电阻率急剧减小,为电的良导体。 煤层埋藏特征与煤层分类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 第1页/共56页2 无烟煤(WY) 煤化程度最高 、硬度和密度最大、挥发分

2、低,固定碳高,燃点高,火力耐久。良好的民用燃料,可作为化工原料和制作电极等。 贫煤(PM) 煤化程度高、挥发分低,热值较高,耐烧,一般不粘结或微弱粘结,不结焦作为动力用煤或民用煤。 瘦煤(SM) 煤化程度较高,挥发分低,粘结性中等,抗碎强度,耐磨强度较差,作为炼焦配煤效果较好。 焦煤(JM) 中等煤化,中等强粘结性,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获得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耐磨强度高的焦炭,所以叫焦煤。作为配煤炼焦使用较好。 煤的分类煤的分类 煤层埋藏特征与煤层分类第2页/共56页3 肥煤(FM) 中等煤化程度,挥发分中高,粘结性最强,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所以叫肥煤。单独炼焦时能

3、获得熔融性好、强度高、耐磨强度比焦煤炼出的焦炭还好的焦炭。肥煤是配煤炼焦中的基础煤。 气煤(QM) 低煤化程度,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焦油,所以叫气煤。粘结性较强,也可单独结焦,焦炭多呈细长条而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其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其它炼焦煤差。气煤是制造煤气的良好原料。 长焰煤(CY) 煤化程度最低的烟煤。颜色为褐黑色,条痕为深棕色,沥青光泽。燃烧时能发出长长的火焰而得名。粘结性差,只能作为动力用煤或气化用煤。 褐煤(HM) 颜色为褐色,也有的呈褐黑或黑色,但条痕均为褐色,故称褐煤。光泽暗淡,比重轻,碳含量低,水分大,无粘结性,含有少量的腐植酸。主要作为化工、气化及民用煤。按煤的

4、综合利用分类: 炼焦用煤、气化用煤、低温干馏用煤、加氢液化用煤、燃烧用煤。 煤的分类煤的分类 煤层埋藏特征与煤层分类第3页/共56页4 煤田:在同一地史发展过程中,由炭质物的沉积并连续发育而造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储量:指地下埋藏着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的数量,可用分级和分类来表示其价值。 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埋藏特征 A、B-高级储量C、D-低级储量 级别越高,表示地质情况勘查得越详细,煤炭的数量和质量了解得越可靠。 煤层埋藏特征与煤层分类第4页/共56页5 煤层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岩石夹层(夹矸),将煤层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 。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埋藏特征 煤层埋藏

5、特征与煤层分类v煤层埋藏深度 煤层埋藏的深度大小不一,最大埋藏深度可达2km。目前我国的开采深度已达千米以上 。 v煤层厚度 v层数及层间距 第5页/共56页6 煤层顶底板 煤层埋藏特征煤层埋藏特征 煤层埋藏特征与煤层分类 常见的煤层顶底板岩石有碳质页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粘土岩、砾岩等。 伪顶直接顶基本顶 第6页/共56页7 按煤层倾角分煤层分类煤层分类 煤层埋藏特征与煤层分类v按煤层厚度分 v按煤层稳定性分 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煤层 第7页/共56页8 三种基本类型: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1.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v岩层的产状 走向、倾向和倾角 。 第8页/共56

6、页9褶皱构造 地质构造 第9页/共56页10断裂构造地质构造 ab垂直断距(落差) bc水平断距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v断层要素 v断层分类 第10页/共56页11冲蚀、岩溶塌陷和岩浆侵入 地质构造 a-同生冲蚀;b-后生冲蚀 第11页/共56页12 井田区域地形图 井田区域地形图是全面反映井田范围内地物和地貌的综合性图纸。地物是指地面上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农田、河流、道路、森林、房屋建筑等,地貌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加高山、盆地、山谷、山脊等。1.3 采矿常用图件采矿常用图件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状符号 注记说明:补充以上符号不足而加的文字说明,如地名、村名、铁路名、测点的标

7、高值等。 第12页/共56页13地形等高线 采矿常用图件 地形等高线图 第13页/共56页14地形等高线 采矿常用图件 地貌与等高线图 第14页/共56页15井田区域地形图的识读 采矿常用图件 识读井田区域地形图,应从整体开始,先看轮廓,后看细部,逐渐深入,这样就能获得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图名、比例尺、北方向、地貌概况、地物情况 第15页/共56页16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采矿常用图件 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煤层底板的交线,称为煤层底板等高线。将煤层底板等高线,用标高投影的方法投影到水平面上,按照一定比例尺绘出的图纸,称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第16页/共56页1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采矿常用图件 v表示

8、方法:褶曲构造、盆地及穹隆构造、倒转煤层构造、断层构造。 盆地和穹隆构造褶曲构造的表示法 倒转煤层构造断层构造正断层逆断层 第17页/共56页18采掘工程平面图 采矿常用图件 l 主要反映井田或采区技术边界线,保护煤柱边界线,煤层露头线或风化带,煤层底板等高线,较大断层断面交线,向斜、背斜轴线,煤层尖灭带,火成岩侵入区等。l 主要用途是:了解本煤层或邻近煤层地质情况及采掘工程空间位置关系,指挥生产,及时掌握采掘进度,进行采区设计,修改地质图件,安排生产计划,以及进行三量计算等。l 采掘工程平面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计图,如井田开拓方式图、水平主要巷道平面图、采区巷道布置图、采煤工作面布置图等;

9、另一种是测量图,如井田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采区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采煤工作面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等。l 井田区域地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采掘工程图是煤矿必备的基本图件。 第18页/共56页19采矿常用图件 采掘工程投影平面示意图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运输大巷;5上山;6区段平巷;7工作面;8回风巷;9采空区;10风井 第19页/共56页20采矿常用图件 采区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第20页/共56页212 井田开拓 几个基本概念 2.1 井田与井田的再划分 煤田 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矿区 开发煤田形成的社会区域,成为矿区。井田 在

10、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矿田)。 第21页/共56页22 划分的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要处理好相邻井田的关系、要为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要有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划分方法:垂直划分、水平划分、按煤组划分及按自然条件形状划分。 煤田划分为井田煤田划分为井田 井田与井田的再划分1垂直划分;垂直划分;2水平水平划分;划分;3以断层为界以断层为界1、2浅部分组建斜井;浅部分组建斜井;3深部集中建立井深部集中建立井第22页/共56页23 阶段 :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

11、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水平:开采水平简称水平,是矿井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水平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 盘区:沿煤层的延展方向布置大巷,在大巷两侧划分成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这样的块段称为盘区或带区 。井田的再划分井田的再划分 井田与井田的再划分第23页/共56页24阶段的再划分 井田与井田的再划分采区式划分 分段式划分 带区式划分 第24页/共56页25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示意图 多水平上山开拓示意图 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示意图 多水平混合式开拓示意图 水平与辅助水平 井田与井田的再划分第25页/共56页262.2 井田开拓方式 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

12、田开拓。矿井开拓方式是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类;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两类;按阶段内的布置方式可分为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三类。 “立井单水平采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平硐单水平带区式” 第26页/共56页27 立井开拓 2.2 井田开拓方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运输大巷6回风大巷7分带运煤斜巷8分带回风巷9工作面10溜煤眼11运料斜巷12行人进风斜巷13回风井 (单水平开拓) 第27页/共56页282.2 井田开拓方式 (多水平开拓) 第28页/共56页2

13、9第29页/共56页30井田开拓方式v斜井开拓 2.2 井田开拓方式 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 第30页/共56页31井田开拓方式1主井2副井3第一分段运输平巷4第二分段运输平巷5第一分段回风平巷6副巷7井底水仓8联络巷9采煤工作面10联络巷11车场12主要通风机 v斜井开拓 2.2 井田开拓方式 片盘斜井开拓 第31页/共56页32井田开拓方式v斜井开拓 2.2 井田开拓方式 斜井盘区式开拓 第32页/共56页33第33页/共56页34 平硐开拓 2.2 井田开拓方式 1主平硐2回风井3回风大巷4采区运输上山5采区轨道上山6煤层7采区下部车场8平硐口 1主平硐2运输大巷3回风石门4回风平硐5回风

14、井 走向平硐开拓 垂直走向平硐开拓 第34页/共56页35井田开拓方式v综合开拓 2.2 井田开拓方式 主斜井副立井开拓 主平硐副斜井开拓 主平硐副立井开拓 第35页/共56页36 垂直巷道 (井筒)2.3 矿井巷道 立(竖)井:有通达地面出口,是进入地下的主要垂直巷道,一般位于井田中部。担负矿井主要提煤任务的称为主井,担负人员升降、下料和提矸等辅助提升任务的称为副井。 小井:也有通达地面的出口,但断面和深度都较小,一般在井田上部边界地点,只作为地质勘探或临时提升以及通风等用。 暗立井(盲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的出口的垂直巷道。根据其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可分为主暗立井(下一水平的煤炭提升井)、副

15、暗立井(下水平的矸石提升、物料及人员的升降等)、溜煤井。 第36页/共56页37 水平巷道矿井巷道 平硐:有一个通达地面的出口,是进入地下的主要水平巷道。一般除运煤外,还兼作运料、行人、通风、供电和排水等用。若开掘两条平硐,根据用途不同,也可分成主平硐和副平硐。 平巷: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在地下的煤层中或岩层中沿其走向所开掘的水平(5以下坡度)巷道。一般有集中运输平巷、主要运输平巷、区段运输与回风平巷等。 石门: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在岩层中开掘的垂直或斜交于岩层走向的水平巷道。如联络石门、运输石门、回风石门等。 煤门: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在煤层中开掘的垂直或斜交于煤层走向的水平巷道。 第37页

16、/共56页38第38页/共56页39第39页/共56页40 倾斜巷道矿井巷道 斜井: 有一个通达地面的出口,是进入地下的主要倾斜巷道。其用途与立井相同并有主、副井之分。 上山: 没有通达地面的出口,且位于开采水平之上,沿煤层或岩层从主要运输大巷由下向上开掘的倾斜巷道。根据其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阶段上山、采区上山等。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输送机上山和轨道上山。有的采区布置有通风或行人上山、集中溜煤上山等。 下山:它的位置和开掘方向与上山相反。除溜煤下山、输送机下山是向上运煤和轨道下山是向下运料以外,其它与上山相似。 溜煤眼:专作溜煤用的小斜巷。 开切眼:连接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的斜巷,准备

17、开采的采煤工作面。 第40页/共56页41第41页/共56页42矿井巷道 硐室:长度较小,断面较大的特殊巷道。一般有变电所、水泵房、火药库、电机车库、躲避所、井下调度室、候车室等。 2.3 矿井巷道 v开拓巷道 为全矿井或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称为开拓巷道。如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回风井、主要石门、主要运输和回风平巷等巷道为开拓巷道。v准备巷道 为一个采区或两个以上的回采工作面服务的巷道称为准备巷道。如采区车场、采区煤仓、采区上(或下)山、区段集中平巷、区段集中石门等巷道为准备巷道。v回采巷道 为一个回采工作面服务的巷道称回采巷道。如区段车场、区段运输和回风平巷、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为回采巷

18、道。 第42页/共56页43 硐室矿井巷道主井副井井底车场 主要运输石门 主要运输平巷 风井 主要回风石门 主要回风平巷 第43页/共56页44第44页/共56页453 采煤技术 顶板分类 3.1 矿山压力基本知识 伪顶 它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是一层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常随采随落,多由页岩或泥质页岩组成,厚度一般在0.30.5m以下。 直接顶 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常由一层或数层页岩、砂质页岩组成,厚度由几米至十余米,不很坚硬,是工作面支架支护的主要对象,一般在回柱或移支架后很快垮落。老顶 位于直接顶或煤层(因为有些煤层无伪顶或无直接顶)之上,是由砂岩、石灰岩或砾岩等组成的厚而坚硬的

19、岩层。一般情况下,老顶能在采空区上方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不随直接顶一起垮落。 第45页/共56页46矿山压力基本知识v采场矿山压力现象 顶板下沉、顶板下沉速度、支柱变形与折损、顶板破碎情况、局部冒顶、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或称大面积冒项)。 v老顶初次来压 当直接顶垮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支撑老顶时,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老顶悬露跨度不断增加,老顶开始变形。当达到极限跨度时,其自重及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它本身的强度极限,老顶将发生断裂和大面积的垮落,称为老顶初次垮落。 老顶初次垮落时给工作面造成的压力增大的现象,称为老顶初次来压。老顶初次垮落时,开切眼煤壁至工作面煤壁的距离,称为老顶初次垮落步距。

20、v老顶周期来压 当老顶的悬露跨度达到一定长度时,在老顶自重及上部岩体弯曲下沉的作用下,又将发生老顶的折断和垮落。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老顶的这种垮落现象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老顶周期垮落。 周期垮落时给工作而造成压力增大的现象,称为老顶周期来压。每次周期来压的间隔距离称为周期来压步距。 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第46页/共56页47图3-2 煤体中开掘巷道后应力重新分布示意图图3-3 回采工作面前后方应力分布示意图a应力降低区;b应力升高区;c原始应力区图3-4 采煤工作面左右两侧支承压力分布I卸压带;支承压力带;原岩应力带;采后应力稳定带;lmax峰值位置第47页/共56页48图3-5 老顶初次垮落 图3-6 老顶周期垮落L初次来压步距 L周期来压步距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第48页/共56页493.2 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v煤层上山 采区上山沿煤层布置,掘进容易、费用低、速度快,联络巷道工程量少。其主要问题是煤层上山受工作面采动影响较大,生产期间上山的维护比较困难,特别是在缺乏先进支护手段的情况下。v岩石上山 对单一厚煤层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