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工程岩溶处理项目技术部分目 录一、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本项目工程概况1.1.1编制依据1.1.2项目总体概况1.1.2.1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概况1.1.2.2大花岭街站江夏客厅站区间概况1.1.2.3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概况1.2 岩溶处理原则与方法1.2.1岩溶处理的目的1.2.2岩溶处理的原则1.2.3溶洞、异常区处理的方法1.2.4隐伏岩溶稳定性分析评价1.2.5红粘土处理方法第二章 工程总体部署及施工方案2.1总体工程目标2.1.1工程质量目标2.1.2工程进度目标2.1.3安全生产目标2.1.4文明施工目标2.1.5环境保护目标2.
2、1.6内外关系协调的目标2.1.7内业管理目标2.2施工组织机构及工区安排2.2.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2.2.2各部门的管理职责2.2.3总体施工组织安排及流程2.2.4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和保证措施2.3 施工期间的管线搬迁和保护方案第三章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3.1 工程特点3.2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3.2.1工程量大,工期紧张3.2.2管线复杂,迁移导改难度大3.2.3多工序交叉施工3.2.3接口界面协调3.2.4城区道路管线复杂3.2.5岩溶塌陷第四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4.1 岩溶处理主要施工方法4.1.1施工准备4.1.2现场踏勘4.1.3测量准备4.1.4施工用水用
3、电4.1.5施工队伍的调遣4.1.6溶洞处理原则4.1.7溶洞、异常区处理的方法4.2 钻孔注浆施工技术要求4.2.1总则4.2.2注浆材料及设备4.2.3钻孔技术要求4.2.4注浆工艺4.3 高压旋喷桩施工4.3.1工艺流程4.3.2 施工准备4.3.3 参数确定4.3.4 操作要点4.3.5 施工要点4.4 钻孔灌注桩施工4.4.1施工准备4.4.2主要施工方法4.4.3施工技术管理4.5 道路恢复施工方法及工艺4.5.1 施工准备4.5.2 施工测量放样和试验4.5.3 路基土石方施工4.5.4自粘型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施工方法4.5.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4.5.6沥青路面施工第五章 施
4、工进度计划及说明5.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5.2 施工总工期5.2.1总工期要求5.2.2总工期计划第六章 主要材料使用计划6.1材料供应计划6.2节日期间材料供应保证措施6.3施工材料的供应与管理6.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第七章 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第八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第九章 接口界面协调配合措施9.1 接口管理组织机构9.2 接口协调的主要内容9.2.1与本合同段相邻标段的协调配合9.2.2与本合同段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9.3 接口协调遵循的原则9.4 协调配合的主要措施9.4.1与业主的协调9.4.2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9.5 预防接口部位安全质量问题的措
5、施第十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0.1质量保证体系10.1.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10.1.2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10.2 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10.3 主要部位及主要工序的质量控制10.3.1钻孔注浆的质量控制10.3.2高压旋喷桩的质量控制10.3.3桩基工程的质量控制10.3.4临时混凝土路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10.4 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0.4.1原则10.4.2质量管理措施10.4.3质量保证措施10.5 为确保质量所采取的检测试验手段和措施10.5.1检测试验组织机构10.5.2职责10.5.3试验和检测设备10.5.4检验和试验手段及措施第十一章 确保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1
6、1.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1.1.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11.1.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1.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11.2安全防范重点11.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1.3.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11.3.2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11.3.3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措施11.3.4施工现场料具管理措施11.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1.5 其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1.5.1照明11.5.2排水11.5.3防止噪音11.5.4预防灾害的措施11.6 事故处理11.6.1安全防护11.6.2机械及运输安全11.7 危险源统计第十二章 确保文明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12.1文明施工创建目标
7、12.2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2.3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措施12.3.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保障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健康12.3.2推进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12.3.3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12.3.4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12.3.5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12.3.6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第十三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13.1 健全组织机构、实施项目法管理13.2 配备充足的施工资源13.3 加强技术管理13.4实行工期动态管理13.5 主要施工工期保证措施13.5.1管线专项工作工期保证措施
8、13.5.2降、排水工程工期保证措施13.5.3各工序施工工期保证措施13.5.3区间的施工工期保证措施13.6 确保关键工序工期13.7 特殊情况下的赶工措施第十四章 确保公共环境安全(地面、地下建(构)物,地下管线,公共道路)的技术组织措施14.1建(构)筑物保护及措施14.1.1信息化施工14.1.2区间沿线建(构)筑物的保护14.2 管线保护14.2.1管线调查、复核14.2.2地下管线保护措施14.3 临时用地征用措施第十五章 消防、防洪组织措施及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措施15.1 现场消防、防洪的管理综合措施15.2 现场消防组织措施15.3 现场防洪组织措施15.4 突发事件应急预
9、案措施15.4.1编制突发事件预案的目的15.4.2 编制依据15.4.3适用范围15.4.4 应急领导机构和职责15.4.5 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及应急措施第十六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16.1 临时设施安排16.1.1基本要求16.1.2施工临设16.1.3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16.1.4场地硬化16.1.5挡水墙设置16.1.6现场照明16.1.7冲洗槽16.2施工期间排水和防洪措施16.2.1现场排水16.2.2现场防洪措施16.2.3预防施工及生活用水污染的措施16.3 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16.4具体的现场施工的平面布置第十七章 其他需说明的内容17.1 临时用地计划17.2 施工用电、用水计
10、划17.3雨季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17.3.1雨期施工技术措施17.3.2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17.3.3材料、构件储存及保管17.3.4机械设备17.3.5电气设备17.4 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17.5 支付保障措施17.5.1资金管理17.5.2资金使用流动计划17.6 做好廉政工作17.7 项目风险源统计及风险源的管理方案附图表(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2)主要材料使用计划表(3)劳动力安排计划表(4)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6)交通疏解方案和场地交通疏解图(7)临时用地表二、拟分包项目情况一览表一、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本项目工程概
11、况1.1.1编制依据(1)武汉市轨道交通纸坊线(7号线南延线)工程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招标设计(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3月);(2)武汉市轨道交通纸坊线(7号线南延线)工程大花岭街江夏客厅站区间招标设计(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3月);(3)武汉市轨道交通纸坊线(7号线南延线)工程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招标设计(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4月);(4)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工程岩溶处理项目招标文件(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16年);(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6)混凝土结构设计
12、规范(GB50010-2010)(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003年版)(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1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湖北省标准DB42/242-2012)(13)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1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12)(15)其他有关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地方规范、规程
13、和规定1.1.2项目总体概况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工程是一条自北向南,由7号线野芷湖站引出,下穿南三环,之后折向文化大道,沿道路南行,在新路村委会北侧规划道路路口设新路村站;之后沿文化大道东侧走行,线路沿汤逊湖桥东侧下穿汤逊湖后,折回文化大道,自北向南布设,先后在大花岭街路口设大花岭街站、于文华佳园东侧设置江夏客厅站,在谭鑫培路路口设谭鑫培公园站;之后线路沿文华路自北向南走行,途径北华街在北华街路口设北华街站,在纸坊大街路口设纸坊大街站,之后线路穿青龙山,至规划地铁小镇地块,沿规划路至线路终点,在地铁小镇地块中部设地铁小镇站。武汉市轨道27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16.97km,设站7座,均
14、为地下线。最大站间距为3463m,为新路村站至大花岭街站区间;最小站间距为1431m,为北华街站纸坊大街站,平均站间距为2382m。本标段含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大花岭街站江夏客厅站区间、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隧道右线全长3071.550m,左线全长3083.835m,区间施工工法为盾构法;大花岭街站江夏客厅站区间左线长度为2314.855m,右线长度为2318.900m,区间施工工法为盾构法;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右线全长1503.297m,左线全长1502.298m,区间施工工法为盾构法。1.1.2.1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概况1.1.2.1.1区间范围
15、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隧道里程范围为右CK33+109.050右CK36+180.600(左CK33+109.050左CK36+180.600,在左CK35+912.285处设长链12.285m,左CK35+912.285=左CK35+900.000),右线全长3071.550m,左线全长3083.835m。区间施工工法为盾构法。1.1.2.1.2周边道路条件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自三环线野芷湖立交向南沿文化大道向南敷设,文化大道宽45m,双向六车道,绿化带宽3m,辅道宽4m。1.1.2.1.3与既有建构筑物关系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区间自三环线野芷湖立交向南沿文化大道向南敷设,沿线场地环境比较简
16、单,多为荒地、水域和正在建设的商业小区。1.1.2.1.4地下管线沿线场地环境比较简单,涉及电力、电信、上水、雨污水等,管线埋深浅。现场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图,对施工范围内的管线进行复核和确认,确保管线的安全。1.1.2.1.5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场地沿线地势平坦,地表水体发育,野芷湖、汤逊湖、巡司河以及现状的鱼塘、菱角塘。沿线地貌形态:湖泊湖积、河流冲积堆积区(隐伏II级阶地)及剥蚀堆积垅岗区(相当于长江冲洪积III级阶地)二种类型。新路村站汤逊湖大桥段地貌属湖泊湖积、河流冲积堆积区(隐伏II级阶地),汤逊湖大桥段大花岭街站地段属剥堆积垅岗区(III级阶地)。线路通过区域总体表现为
17、自北向南(起点往大里程方向)由低到高,地面坡度约0.9,地面高程范围19.9027.40m。1.1.2.1.6工程地质条件(1)覆盖层场区覆盖层以填土层(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粘性土(黏土、淤泥质黏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层(粉质黏土、黏土夹碎石、含砾中粗砂)、第四系残坡积物(次生红黏土、黏性土、中粗砂夹灰岩碎块互层)为主。(2)基岩本区段基岩以三叠系地层(中风化灰岩)、二叠系地层(中风化灰岩)为主,岩面起伏总体较小。1.1.2.1.7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场地沿线地表水主要有野芷湖、汤逊湖、巡司河及沿线鱼塘、菱角塘等,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水位与季节性及人为活动关系密切
18、。勘察期间测得水位标高17.5019.00m。勘察场地沿线地下水主要类型有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和灰岩岩溶水等,上述几类地下水中,以上层滞水及岩溶水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最为突出。1.1.2.1.7.1上层滞水分布于沿线人工填土层中或浅部暗埋原沟塘处,主要接受地表排水与大气降水的补给,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份、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不均一性而导致水量大小不一,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等特征,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标高17.5025.00m。1.1.2.1.7.2 孔隙承压水轨道27号沿线松散层中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级阶地上更新统砂土、含泥砂卵石层中承压水,含水层厚度一般2.006.
19、00m,承压水位标高一般为14.0018.00m,接受侧向补给与排泄,地下水水位年变幅一般小于I级阶地中承压水,本次勘察测得其承压水位标高为14.52m。1.1.2.1.7.3 碎屑岩裂隙水勘察场地沿线分布有自古生界志留系至新生界下第三系多种基岩,基岩裂隙水多赋存于基岩裂隙中,补给方式主要由上覆含水层下渗补给,其次为有裂隙连通性较好之基岩直接出露于周边地表水体接受地表水补给,总体而言砂岩等硬质岩呈脆性,多具张性裂隙而含少量裂隙水,而黏土岩等软岩节理、裂隙多被泥质充填而水量极贫乏。1.1.2.1.7.4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二叠、三叠系灰岩裂隙或溶洞中,本初勘勘察中部分钻孔揭露的灰岩有一定的溶蚀现象,
20、局部地段发现溶洞,洞内多被可软塑状黏性土混碎石全充填或部分充填,溶洞、大型溶沟、溶槽发育程度较本区间大里程相邻区间(江夏客厅站附近AK38+200AK38+380)较弱,其钻探中存在掉钻现象,因石灰岩顶部一般有较厚的黏土隔水层,大气降水不易渗入补给地下水,以接受相邻的碎屑岩类裂隙水补给为主,钻探过程中,漏浆现象严重,由此初步判定岩溶水水量较小。因岩溶发育受诸多因素控制,覆盖型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很复杂,因此不排除部分地段有较好的储水构造和入渗补给条件,岩溶裂水量大小及赋存运动特征有待后步详勘或岩溶专项勘察时进一步分析研究。1.1.2.1.8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历史记载表明,武汉市区主要是遭受外围
21、中强震的波及影响,影响烈度多在度以下,最大影响烈度也小于度。根据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文件(武建设字2002311号)文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武汉市为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拟建建筑物应按6度设防并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1.1.2.1.9岩溶发育特征通过彩色电视录像及物探电磁波CT探测,本区溶洞多以顺层面和沿竖向溶蚀裂隙发育的竖向溶洞为主。据钻探揭露,场地区岩溶发育类型主要有溶隙和溶洞,另外,钻探揭露及物探探测表明,岩层
22、表面与覆盖层接触部位起伏大,推测可能为灰岩表面溶沟和溶槽较发育,多被老黏土及红黏土充填。场地内溶隙主要发育在灰岩的上部,发育方向和强度受层面和裂隙控制,强溶蚀带一般发育深度在基岩面以下112m,一般为黏性土充填。1)钻探揭露溶洞场地灰岩钻孔数量、揭露溶洞数量、钻孔遇洞率、线岩溶率统计成果见下表。钻孔遇洞率、线岩溶统计表地层区段分布里程桩号钻孔总数(孔)遇洞钻孔数(孔)溶洞数量(个)钻孔遇洞率%线岩溶率%P1g新大区间右DK36+160右DK36+1855000.000.00P1q新大区间右DK35+915右DK36+16044233852.279.20C2h+c新大区间右DK35+700右DK
23、35+91533193857.5810.891.1.2.1.10 岩溶发育规模及充填特征1)岩溶发育规模对本线路所有钻孔揭露的895个溶洞铅直高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成果见下表。钻孔揭露溶洞铅直高度情况统计表溶洞高度(m)全部灰岩三叠系下统观音山组(T1g)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下统孤峰组(P1g)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石炭系上统黄龙和船山组(C2h+c)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1m(0.17倍洞径)22224.810010.17384.2500697.71151.6813m(0.170.5倍洞径)41846.720522.91414.5810.1114115
24、.75303.3536m(0.51倍洞径)16118899.94131.4500495.47101.12610m728.04414.5830.3400252.7930.34>10m222.4660.670000141.5620.22溶洞总数89510044149.279510.6110.1129833.3606.7从上表可知,溶洞洞高小于0.5倍隧道洞径(隧道洞径为6m)的有640个,占总数的71.50%;洞高在0.5倍洞径与1倍洞径之间的有161个,占总数的18.00%;洞高在610m之间的有72个,占总数的8.04%;洞高大于10m的有22个,占总数的2.46%,洞高大于10m的溶洞
25、新大区间揭示有3个,分别位于钻孔XD-K14、XD-K62、XD-K65钻孔。2)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规模对本线路所有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高度统计分析成果见下表。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高度情况统计表溶洞高度(m)全部灰岩三叠系下统观音山组(T1g)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石炭系上统黄龙和船山组(C2h+c)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1m(0.17倍洞径)798.85485.3880.9222.4610.1113m(0.170.5倍洞径)39243.922725.42626.94808.96232.5836m(0.51倍洞径)28832.251852
26、0.72455.04414.59171.9610m10510.76697.73131.46161.7970.78>10m293.25202.2410.1170.7810.11溶洞总数89310054961.4812914.4516618.59495.49从上表可知,全线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高度小于0.5倍隧道洞径(隧道洞径为6m)的有471个,占总数的52.74%;岩溶异常点高度在0.5倍洞径与1倍洞径之间的有288个,占总数的32.25%;岩溶异常点高度大于1倍洞径的有134个,占总数的15.01%。表明岩溶异常点高度以隧道1倍洞径之内为主。结合钻探、物探CT探测结果分析,武汉市轨道
27、交通纸坊线场地内溶洞及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铅垂高度多在0.5倍隧道洞径以内,其次为铅垂高度在0.5倍至1倍的隧道洞径内,少部分铅垂高度大于1倍的隧道洞径;其中,铅垂高度小于1倍的隧道洞径占总数的80%以上,铅垂高度大于10m的特大溶洞和岩溶异常点共有51个。场地区内揭露的溶洞高度绝大多数小于0.5倍隧道洞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对溶洞洞径大于3m且距隧道顶底板及边线较近的溶洞进行重点处理。3)溶洞填充特征各地层中溶洞充填情况见下表。溶洞充填情况统计表地层溶洞总数全充填溶洞半充填溶洞无充填溶洞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T1g44114716.429910.0619521.79T1d95121.3
28、4323.58515.7P1g110.110000P1q29820322.68182.01778.6C2h+c60273.02151.68182.01合计89539043.5816418.3234138.1从上表可以看出,钻孔揭示溶洞全充填的有390个,占溶洞总数的43.58%;半充填的有164个,占溶洞总数的18.32%;无充填的有341个,占溶洞总数的38.10%。三叠系下统观音山组(T1g)、大冶组(T1d)灰岩中发育的溶洞以无充填为主,全充填、半充填次之;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及石炭系上统黄龙和船山组(C2h+c)以全充填为主,无充填次之,少量半充填。无充填溶洞或半充填溶洞洞壁多有
29、灰华沉积。二叠系下统孤峰组(P1g)硅质灰岩仅揭露1个溶洞,为全充填。钻孔揭示溶洞充填物多为棕红、棕黄、黄褐色黏性土或黏性土夹碎石。充填物状态不一,多呈软-可塑状,部分呈流塑或硬塑状;少部分溶洞充填中密的灰黄色角砾状土或碎石土。根据钻探情况,部分溶洞充填物钻探时钻具自沉或人工加压可以压下,其承载力极低。随着垂向深度的增加,地下水交替活动减弱,岩石裂隙亦极为少见,溶洞分布也随之减少。根据本次室内试验,软可塑状黏性土具中等高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硬塑状黏性土具中等低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研究表明,石炭系黄龙和船山组(C/2h+c)、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孤峰组(
30、P/1g)及三叠系观音山组(T/1g)、大治组(T/1d)灰岩中的溶洞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未充填的溶洞富水性较强,半充填溶洞富水性较差,全充填的溶洞富水性最差;地下水位以下的溶洞基本处于饱水状态,溶洞空腔富水性很强。隧道开挖时应重点注意可能揭露富水含泥溶洞的突水涌泥问题。4)溶洞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钻探、物探CT探测成果分析,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的高程分布规律与钻孔揭露的溶洞的高程分布规律基本吻合,场地内溶洞顶板高程大多分布在12-20m高程段,其余高程段溶洞分布较少,表明场地灰岩中溶洞、溶隙处于武汉浅部岩溶发育带内。结合钻探、物探探测成果分析,场地内溶洞、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多分布在基岩面以
31、下10m范围内,溶洞、物探推测岩溶异常点总体上随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1.1.2.2大花岭街站江夏客厅站区间概况1.1.2.2.1区间范围大花岭街站江夏客厅站区间起止里程为右CK36+525.200右CK38+844.100,左线长度为2314.855m,右线长度为2318.900m,在左CK38+495.955设短链4.045m。区间施工工法为盾构法。在右CK37+110.000处设1号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在右CK37+700.000处设2号联络通道兼中间风井,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在右CK38+300.000处设3号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1.1.2.2.2周边道路条件大花岭街站江夏客
32、厅站区间沿文化大道自大花岭街站向南敷设,文化大道宽约45m,双向六车道,绿化带宽约3m,辅道宽约4m。1.1.2.2.3与既有建构筑物关系大花岭街站江夏客厅站区间沿文化大道自大花岭街站向南敷设,沿线场地环境比较简单,多为荒地和商业小区。1.1.2.2.4地下管线沿线场地环境比较简单,涉及电力、电信、上水、雨污水等,管线埋深浅。现场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图,对施工范围内的管线进行复核和确认,确保管线的安全。1.1.2.2.5地形、地貌工程所在场地为剥蚀堆积垄岗区(长江III级地),地形有一定起伏。1.1.2.2.6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表层为松散的人工填土及淤泥;上部硬塑状老黏土;下部为
33、碎石土、可硬塑状的红黏土;底部三叠系灰岩。根据勘探成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报告,本区间勘察揭露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覆盖层场区覆盖层以填土层(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粘性土(黏土、淤泥质黏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层(粉质黏土、黏土夹碎石、含砾中粗砂)、第四系残坡积物(次生红黏土、黏性土、中粗砂夹灰岩碎块互层)为主。(2)基岩本区段基岩以三叠系地层(中风化灰岩)、二叠系地层(中风化灰岩)为主,岩面起伏总体较小。1.1.2.2.7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场地沿线地下水主要类型有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和灰岩岩溶水等,上述几类地下水中,以上层滞水及岩溶水对拟建工程的影
34、响最为突出。(1)上层滞水分布于沿线人工填土层中或浅部暗埋原沟塘处,主要接受地表排水与大气降水的补给,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份、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不均一性而导致水量大小不一,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等特征,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标高17.5025.00m。(2)孔隙承压水轨道27号沿线松散层中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级阶地上更新统砂土、含泥砂卵石层中承压水,含水层厚度一般2.006.00m,承压水位标高一般为14.0018.00m,接受侧向补给与排泄,地下水水位年变幅一般小于I级阶地中承压水,本次勘察测得其承压水位标高为14.52m。(3)碎屑岩裂隙水勘察场地沿线分布有自古生界志留系至新
35、生界下第三系多种基岩,基岩裂隙水多赋存于基岩裂隙中,补给方式主要由上覆含水层下渗补给,其次为有裂隙连通性较好之基岩直接出露于周边地表水体接受地表水补给,总体而言砂岩等硬质岩呈脆性,多具张性裂隙而含少量裂隙水,而黏土岩等软岩节理、裂隙多被泥质充填而水量极贫乏。(4)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二叠、三叠系灰岩裂隙或溶洞中,本次勘察中部分钻孔揭露的灰岩有一定的溶蚀现象,局部地段发现溶洞,洞内多被可软塑状黏性土混碎石全充填或部分充填,溶洞、大型溶沟、溶槽发育(江夏客厅站附近AK38+200AK38+380),钻探中存在掉钻现象,因石灰岩顶部一般有较厚的黏土隔水层,大气降水不易渗入补给地下水,以接受相邻的碎屑岩类
36、裂隙水补给为主,钻探过程中,漏浆现象严重,由此初步判定岩溶水水量较小。因岩溶发育受诸多因素控制,覆盖型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很复杂,因此不排除部分地段有较好的储水构造和入渗补给条件,岩溶裂水量大小及赋存运动特征有待后步详勘或岩溶专项勘察时进一步分析研究。(5)地下水水质及腐蚀性评价根据室内水样分析报告,同时结合线路周边环境调查(沿线无污染源)判断: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条,本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砼及砼中水泥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水泥混凝土结构中水泥具微腐蚀性。1.1.2.2.8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历史记载表明,武汉市区主要是遭
37、受外围中强震的波及影响,影响烈度多在度以下,最大影响烈度也小于度。根据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文件(武建设字2002311号)文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武汉市为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拟建建筑物应按6度设防并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1.1.2.2.9岩溶发育特征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纸坊线)工程岩溶专项勘察报告(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2016.3),本区间全线范围分布可溶性三叠系石灰岩,与灰岩直接接触的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老
38、黏性土层及残积红黏土。勘探反映溶蚀现象为强发育,大部分钻孔揭露有溶洞,部分溶洞为串珠状溶洞。本区间岩溶专项勘察钻孔总数395孔,探明溶洞536个,物探异常点678个。通过彩色电视录像及物探电磁波CT探测,本区溶洞多以顺层面和沿竖向溶蚀裂隙发育的竖向溶洞为主。据钻探揭露,场地区岩溶发育类型主要有溶隙和溶洞,另外,钻探揭露及物探探测表明,岩层表面与覆盖层接触部位起伏大,推测可能为灰岩表面溶沟和溶槽较发育,多被老黏土及红黏土充填。场地内溶隙主要发育在灰岩的上部,发育方向和强度受层面和裂隙控制,强溶蚀带一般发育深度在基岩面以下112m,一般为黏性土充填。1)钻探揭露溶洞场地灰岩钻孔数量、揭露溶洞数量、
39、钻孔遇洞率、线岩溶率统计成果见下表。钻孔见溶洞率、线岩溶率统计表三叠系地层分布里程桩号钻孔总数遇洞钻孔数溶洞数量钻孔遇洞率线溶洞率(孔)(孔)(个)%T1g右DK37+085右DK38+800(总长1715m)30321344170.319.75T1d右DK36+490右DK37+085(总长595m)92519555.439.81.1.2.2.10 岩溶发育规模及充填特征1)岩溶发育规模对本线路所有钻孔揭露的536个溶洞铅直高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成果见下表。钻孔揭露溶洞溶洞垂直高度分布表溶洞垂直高度(m)H11H33H66H1010H溶洞个数462261876017溶洞比例8.6%42.2%3
40、4.9%10.2%3.2%2)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规模对本线路所有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高度统计分析成果见下表。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统计表三叠系地层分布里程桩号异常个数分布线密度(个)个/百米T1g右DK37+085右DK38+800(总长1715m)54932.01T1d右DK36+490右DK37+085(总长595m)12921.68结合钻探、物探CT探测结果分析,武汉市轨道交通纸坊线场地内溶洞及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铅垂高度多在0.5倍隧道洞径以内,其次为铅垂高度在0.5倍至1倍的隧道洞径内,少部分铅垂高度大于1倍的隧道洞径;其中,铅垂高度小于1倍的隧道洞径占总数的80%以上,铅垂
41、高度大于10m的特大溶洞和岩溶异常点共有17个。场地区内揭露的溶洞高度绝大多数小于0.5倍隧道洞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对溶洞洞径大于3m且距隧道顶底板及边线较近的溶洞进行重点处理。3)溶洞填充特征各地层中溶洞充填情况见下表。钻孔揭示溶洞充填情况统计表地层溶洞总数全充填溶洞半充填溶洞无充填溶洞个数占%个数占%个数占%T1g44114727.49918.519536.4T1d95122.2326519.5合计53615929.713124.424645.9如表所示,钻孔揭示溶洞全充填的有159个,占溶洞总数的29.7%;半充填的有131个,占溶洞总数的24.4%;无充填的有246个,占溶洞总数的
42、45.9%。三叠系下统观音山组(T1g)、大冶组(T1d)灰岩中发育的溶洞以无充填为主,全充填、半充填次之。钻孔揭示溶洞充填物多为棕红、棕黄、黄褐色黏性土或黏性土夹碎石。充填物状态不一,多呈软-可塑状,部分呈流塑或硬塑状;少部分溶洞充填中密的灰黄色角砾状土或碎石土。根据钻探情况,部分溶洞充填物钻探时钻具自沉或人工加压可以压下,其承载力极低。随着垂向深度的增加,地下水交替活动减弱,岩石裂隙亦极为少见,溶洞分布也随之减少。根据本次室内试验,软可塑状黏性土具中等高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硬塑状黏性土具中等低压缩性,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研究表明,三叠系观音山组(T1g)、大治组(T
43、1d)灰岩中的溶洞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未充填的溶洞富水性较强,半充填溶洞富水性较差,全充填的溶洞富水性最差;地下水位以下的溶洞基本处于饱水状态,溶洞空腔富水性很强。隧道开挖时应重点注意可能揭露富水含泥溶洞的突水涌泥问题。1.1.2.3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概况1.1.2.3.1区间范围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里程范围为右ZK39+126.100右ZK40+783.250(左ZK39+126.100左ZK40+783.250),右线全长1503.297m(短链153.853m),左线全长1502.298m(短链154.852m)。区间施工工法为盾构法。1.1.2.3.2周边道路条件江夏客厅
44、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沿文化大道自江夏客厅站向南敷设,文化大道宽约45m,双向六车道,绿化带宽约3m,辅道宽约4m。1.1.2.3.3与既有建构筑物关系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沿文化大道自江夏客厅站向南敷设,沿线场地环境比较简单,多为荒地和商业小区。1.1.2.3.4地下管线沿线场地环境比较简单,涉及电力、电信、上水、雨污水等,管线埋深浅。现场施工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图,对施工范围内的管线进行复核和确认,确保管线的安全。1.1.2.3.5地形、地貌江夏客厅站谭鑫培公园站区间场地沿线地势平坦,位于剥蚀堆积垅岗区(级阶地),地形总体坡度较缓,地表高程介于18.81m-29.30m之间,最大高
45、差达10.49m。1.1.2.3.6工程地质条件(1)覆盖层根据勘探成果,拟建场地上部由近代人工填土层、湖积和冲积淤泥、淤泥质黏土和黏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黏性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残积层)黏性土夹碎石与第四系残坡积层组成,局部灰岩分布区岩层表面覆盖有薄层红黏土。(2)基岩根据勘探成果,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白垩-下第三系东湖群粉砂质泥岩、白垩-下第三系东湖群中局部分布有角砾岩、二叠系灰岩及碳质泥岩、石炭系灰岩及泥质粉砂岩和志留系板岩。1.1.2.3.7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拟建场地范围内地表水较发育,主要分布AK38+527AK38+597段、AK39+064AK39+128段和AK39+300
46、AK40+400段,位于剥蚀垅岗区洼地,大多由中更新世末地壳上升,古云梦泽退缩而形成的残留沟、塘,水面高程一般18.4m左右,水深1.21.8m不等。接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及人工补给,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及人工影响明显。沟、塘地表水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施工时建议进行抽排疏干处理。2)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本次勘察期间对钻孔内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分别进行了量测,综合确定沿线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或微承压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等。(1)上层滞水赋存于沿线人工填土层中或浅部暗埋原沟、塘处,主要接受地表排水与大气降水的补给,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份、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不均一性而导
47、致水量大小不一,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等特征,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1.35.4m。(2)孔隙潜水或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黏土夹碎石和残坡积土层中,补给方式主要由上覆含水层下渗补给,由于该含水层上覆土层为黏性土,渗透性差,因而该含水层水量较小,勘察期间测得孔隙潜水或微承压水水位埋深2.94.2m。(3)基岩裂隙水勘察场地沿线分布有自古生界志留系至新生界下第三系多种基岩,基岩裂隙水多赋存于中微风化基岩裂隙中,补给方式主要由有裂隙连通性较好之基岩直接出露于周边地表水体接受地表水补给,其次为有裂隙连通性较好之基岩直接出露于地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总体而言砂岩等硬质岩呈脆性,多具张性裂隙而含少量裂
48、隙水,而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等软岩节理、裂隙多被泥质充填而水量极贫乏。基岩裂隙水与其上覆黏土夹碎石和残坡积土层中的孔隙潜水或微承压水相通,勘察期间测得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2.38.9m,属于承压水。(4)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石炭和二叠系灰岩裂隙或溶洞中,本次勘察钻孔揭露的灰岩有溶蚀现象。局部地段发现溶洞,内多被可硬塑状黏性土混碎石充填,钻探中未见掉钻现象,因灰岩顶部一般有较厚的粘土隔水层,大气降水不易渗入补给地下水,以接受相邻的碎屑岩类裂隙水补给为主,由此初步判定岩溶裂隙水水量较小。因岩溶发育受诸多因素控制,覆盖型岩溶裂隙水补、径、排条件很复杂,初步勘察工作量有限,因此不排除部分地段有较好的储水构
49、造和入渗补给条件,岩溶裂隙水水量大小及赋存运动特征有待后步详勘或岩溶专项勘察时进一步分析研究。由于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石炭和二叠系灰岩裂隙或溶洞中,水位埋深随溶洞和灰岩裂隙位置而变化,一般没有统一而连续的水位线或自由水面,勘察期间测得岩溶裂隙水的初见水位埋深一般为17.218.1m,为溶洞发育区。(5)地下水水质及腐蚀性评价拟建线路周边无污染源。根据室内水样分析报告,同时结合线路周边环境调查(沿线无污染源)判断: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条,拟建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水泥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具微腐蚀性。1.1.2.3.8地质构造及
50、地震烈度历史记载表明,武汉市区主要是遭受外围中强震的波及影响,影响烈度多在度以下,最大影响烈度也小于度。根据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文件(武建设字2002311号)文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武汉市为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拟建建筑物应按6度设防并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1.1.2.3.9岩溶发育特征据钻探揭露,场地区岩溶发育类型主要有溶隙和溶洞,另外,钻探揭露及物探探测表明,岩层表面与覆盖层接触部位起伏大,推测可能为灰岩表面溶
51、沟和溶槽较发育,多被老黏土及红黏土充填。场地内溶隙主要发育在灰岩的上部,发育方向和强度受层面和裂隙控制,强溶蚀带一般发育深度在基岩面以下112m,一般为黏性土充填。结合钻探、物探CT探测成果分析,场地区内的岩溶形态主要有溶隙、溶洞及灰岩表面的溶沟和溶槽等。各地层岩溶发育程度从观音山组(T1g)栖霞组(P1q)黄龙和船山组(C2h+c)大冶组(T1d)孤峰组(P1g)逐渐减弱。1.1.2.3.10岩溶发育规模及充填特征1)溶洞发育规模本区间共钻孔29个,遇洞钻孔数19个,溶洞数量46个,钻孔见洞隙率65.52%,线岩溶率为20.35%。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55个。其中,溶洞垂直高度小于5.0m
52、的共37个,占总数的80%,溶洞垂直高度大于5.0m的共9个,占总数的20%;溶洞位于区间隧道底板6m线以上的共19个,占总数的41%,溶洞位于区间隧道底板6m线以下的共27个,占总数的59%。从上述分析表明钻探揭露可溶岩中岩溶形态以溶隙型溶洞为主,多较短小;另溶洞整体规模由大到小依次为:三叠系下统观音山组(T1g)及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岩-石炭系上统黄龙和船山组(C2h+c)灰岩-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二叠系下统孤峰组(P1g)硅质灰岩。结合钻探、物探CT探测结果分析,场地内溶洞及物探CT推测岩溶异常点铅垂高度多在0.5倍隧道洞径以内,其次为铅垂高度在0.5倍至1倍的隧道洞
53、径内,少部分铅垂高度大于1倍的隧道洞径;其中,铅垂高度小于1倍的隧道洞径占总数的80%以上,铅垂高度大于10m的特大溶洞和岩溶异常点共有51个。场地区内揭露的溶洞高度绝大多数小于0.5倍隧道洞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对溶洞洞径大于3m且距隧道顶底板及边线较近的溶洞进行重点处理。2)溶洞充填特征本区间钻孔揭示全充填溶洞13个,占溶洞总数的28%;半充填溶洞13个,占溶洞总数的28%;无充填溶洞20个,占溶洞总数的44%。一般浅部溶洞多为全充填,无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相对较少,埋深较大的溶洞多为无充填。钻孔揭示溶洞充填物多为棕红、棕黄、黄褐色黏性土或黏性土夹碎石。充填物状态不一,多呈软-可塑状,部分呈流塑或硬塑状;少部分溶洞充填中密的灰黄色角砾状土或碎石土。根据钻探情况,部分溶洞充填物钻探时钻具自沉或人工加压可以压下,其承载力极低。随着垂向深度的增加,地下水交替活动减弱,岩石裂隙亦极为少见,溶洞分布也随之减少。研究表明,石炭系黄龙和船山组(C2h+c)、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孤峰组(P1g)及三叠系观音山组(T1g)、大治组(T1d)灰岩中的溶洞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未充填的溶洞富水性较强,半充填溶洞富水性较差,全充填的溶洞富水性最差;地下水位以下的溶洞基本处于饱水状态,溶洞空腔富水性很强。隧道开挖时应重点注意可能揭露富水含泥溶洞的突水涌泥问题。1.1.2.3.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设计大赛试题集
- 护理基础吸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秋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年OLED检测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乙二醇二乙醚合作协议书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西部五校联考(五四学制)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围场玉林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新冠育苗考试及答案
- 幼儿语言领域考试及答案
- CJ/T 391-2012生活垃圾收集站压缩机
- 肛肠疾病中医药与西医手术治疗的结合应用
- 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医院电梯安全保障及维保方案
- 2025年能源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妇幼保健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西省安福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36名笔试题带答案
- 《物流基础》完整课件(共三个项目)
- 索菲亚全屋定制合同协议
- 证件借用免责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