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型和激光北京讲课文档PPT课件_第1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型和激光北京讲课文档PPT课件_第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型和激光北京讲课文档PPT课件_第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型和激光北京讲课文档PPT课件_第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型和激光北京讲课文档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流行病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和糖尿病检测方法 的进步.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产生的并发症,以及糖尿病死因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第1页/共129页1.1.流行病学 国内外1型糖尿病发病率 国家 发病率 % 芬兰 35.5 北欧 20.0 南欧 13.0 美国 15.8 日本 1.5 中国 0.7从上看出欧美国家明显高于亚州国家第2页/共129页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我国90年代(1988-1996)检测了16个省市20多个地区15岁以下儿童1500多万共登记到1型糖尿病患儿883例,发病率为0.59/100,000.按年龄分布

2、如下 年龄(岁) 0-4 5-9 10-14发病率(1/100,000) 0.26 0.59 0.93第3页/共129页2 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2. 2型糖尿病 又称非胰岛素依耐糖尿病(NIDDM) 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成年人多 见,在各种类型糖尿病中所占比例最 大,在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总 数所占比率均高于90%. 目前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主要是 2 型糖尿病 第4页/共129页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美国 4 % - 9 % 欧洲 5 % 日本 10 % ( 40岁) 中国 0.67 % ( 80 年代) 3.21 % ( 90 年代) 台湾 6.3% ( 40岁)第5页/共129

3、页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年代 地区 人数(万) 患病率 1978 上海 10 1.12 % 1980 13省市 30 0.67 % 1989 省市 2.02 % 1994 17省市 18 2.30 % 1994 北京 2.0 3.44 % 糖耐量低减 3.26 % 总患病率 6.70 % 1996 全国 3.21 % 糖耐量低减 4.81 % 总患病率 8.02 %第6页/共129页不同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地区 糖尿病 % 糖耐量低减%省会城市 4.58 5.78中小城市 3.37 4.29富裕县城 3.29 5.74富裕农村 2.65 5.02贫困县城 2.83 4.11贫困农村 1.71 3

4、.14可见糖尿病的发病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模式密切相关第7页/共129页北京地区糖尿病患病率 地区 人数 患病率 城区 599 3.39 大兴县 199 3.89 昌平县 172 5.14 军队 88 4.50 总计 518 4.13北京地区患病率增长快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紧张,体力活动减少,肥胖者增多有关第8页/共129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 国际糖尿病研究所材料指出 2 型糖尿病 在诊断时发现早期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约 占25 %. 每年大约增加 8 % 美国报告发现每年DR新病例为 6.5 万. 我国各医院报告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R者 约在 20

5、 % - 51. 3 %第9页/共129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2)产生DR 的相关因素1. DR与病程的关系 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随糖尿病病程加长而增多. 病程 DR患病率 美国(Yanoff) 11-13 年 23 % 14-16 年 43 % 16 年 60%第10页/共129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3)1. DR与病程的关系 美国Wisconsin 病程 DR患病率 15 年 77.8 % 国际糖尿病 8 年 50.0 % 研究所 20 年后 100 % 第11页/共129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4)1. DR与病程的关系 我国情况 病程 DR发病率 北京

6、协和医院 15 年 63.0 % 30 年 95.0 % 第12页/共129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5)1. DR与病程的关系 北医三院 病程 PDR发病率 10 年 54.6 % 从以上看出DR 的患病率与糖尿病的病程 密切相关 第13页/共129页 根据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协作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Rsearch Group,ETDRS和Wiscons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组等的资料经国际上16个国家31位专家组成共同制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严重程度分级该文刊登在Ophtham

7、ology 2003;110:1677-1682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型第14页/共129页DR的国际临床分级(1)根据国际标准DR的严重程度分级如下:病变严重程度 散瞳后眼底镜所见无明显DR 无异常轻度非增生性DR 仅有微血管瘤中度非增生性DR 不仅有微血管瘤但病变轻 于重度DR重度非增生性DR 4:2:1 法则第15页/共129页DR的国际临床分级(2)重度非增生性DR 具有下列任何一项: 4个象限中任何一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 视网膜内出血点 2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 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 异常(IRMA) 无增生性DR体征 4:2:1 法则第16页/共129

8、页轻度NPDR第17页/共129页中度NPDR第18页/共129页四个象限中任何一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内出血点 重度NPDR第19页/共129页2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重度NPDR第20页/共129页重度NPDR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第21页/共129页DR的国际临床分级(3)增生性DR 具有下列一项或多项: 新生血管形成 玻璃体出血 视网膜前出血第22页/共129页新生血管形成增生性DR(PDR)第23页/共129页玻璃体出血增生性DR(PDR)第24页/共129页视网膜前出血增生性DR(PDR)第25页/共129页 DR的国际临床分级(4)故根据

9、新的分类系统共分为5期:第一期 无DR第二期 轻度NPDR 低危险病变第三期 中度NPDR第四期 重度NPDR 高危险病变第五期 PDR第26页/共129页 DME的国际临床分级(1)病变严重程度 眼底镜下所见DME不明确存在 后极部无明显视网膜 增厚及硬性渗出DME明确存在 后极部有明显视网膜 增厚或硬性渗出如有水肿分为以下三级:第27页/共129页DME的国际临床分级(2)1.轻度黄斑水肿 后极部视网膜有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但距黄斑中心较远2.中度黄斑水肿 后极部视网膜有一定程度增厚及硬性渗出,接近黄斑中心但未累及中心3.重度黄斑水肿 视网膜增厚及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第28页/共12

10、9页轻度DME第29页/共129页中度DME第30页/共129页重度DME第31页/共129页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1)1.微血管瘤 为DR最早期的改变患者此时视力可正 常有轻度下降. 常发生在黄斑周围或分布在视网膜后极 部.随着病情的发展微血管瘤数量增多. 可成簇出现.如果数量少检眼镜不易发现第32页/共129页1.微血管瘤 (2) 检眼镜下微血管瘤呈一小红点,作荧光 血管造影视网膜微血管瘤呈点状高荧 光.密集的微血管瘤可引起渗漏,导致 其附近的视网膜水肿.微血管瘤在糖尿 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任何一级均可存在 第33页/共129页第34页/共129页第35页/共129页三.糖尿病性视网

11、膜病变的临床表现(2) 2.视网膜出血 DR为多样性 A浅层出血 呈火焰形,常位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故呈 斑片状或火焰状 B深层出血 位于视网膜内核层,故呈园点状或园斑状 浅层和深层出血可同时出现 FA呈现遮蔽荧光 第36页/共129页浅层出血第37页/共129页深层出血第38页/共129页2.视网膜出血 C视网膜前出血 为进入PDR的征状.多发生在比较 重的病例,特别是有新生血管的病例 视网膜前出血表现为半月形或船形 红色出血,常位于后极部. 视网膜前出血数量不多,常为一个或 2个.荧光造影呈现遮蔽荧光第39页/共129页第40页/共129页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3) 3.硬性渗

12、出 糖尿病可导致毛细血管周细胞减少和内皮 细胞及其基膜受损,导致血视网膜屏障功 能破坏.血管内的液体和血浆成分从血管 渗漏到其周围的视网膜组织,使视网膜水 肿和硬性渗出形成,水肿也可来自微血管 瘤特别是成簇的微血管瘤FA为遮蔽荧光 晚期可染色 第41页/共129页第42页/共129页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4) 4.棉絮样斑 检眼镜下呈白色羽毛状或棉絮样斑块, ,大 小约1/51/51/4DD,1/4DD,边界模糊. .位于后极部沿 血管分布. . 机理 棉絮样斑是由于毛细血管和前小动 脉闭塞致组织缺氧, ,视网膜神经纤维轴索 肿胀断裂, ,轴浆流受损, ,断裂的轴索形成似 细胞体排

13、列如棉絮样斑, ,并不是从血管渗 漏出的渗出斑 第43页/共129页4.棉絮样斑 (2)(2) 荧光血管造影 在棉絮样斑处表现为毛细血管闭塞形 成局部无灌注区 根据新的分级 棉絮样斑并不表示病变的严重程度.经 过数月如果血糖控制良好,棉絮样斑逐 渐吸收,但也可存留很长时间不吸收第44页/共129页棉絮斑第45页/共129页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5)5.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intraretinal microvascular abnormality,IRMA) 表现为视网膜内毛细血管扩张迂曲 以及小的无灌注区形成眼底镜不易 发现做FFA则可看见 IRMA比出血和微血管瘤更具有危 险

14、性一个象限IRMA表示严重非增生 性DR 第46页/共129页第47页/共129页第48页/共129页第49页/共129页IRMA第50页/共129页第51页/共129页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6) 6.血管改变 动脉可变细 静脉充盈, ,呈串珠样改变( (Venous beading,VB), ,如果占2 2个象限说明 病变为严重非增生性DR, ,为进入增 生性DR的信号 第52页/共129页第53页/共129页第54页/共129页VB第55页/共129页静脉改变第56页/共129页血管闭塞第57页/共129页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7)7.新生血管 我们统计视网膜上

15、新生血管163只眼共有 5l5簇,分布大多数位于距视盘36DD的 范围.最近者距视盘约1DD,最远者距视盘 10DD.新生血管以沿着四支大血管最多 小的新生血管其最远者距视盘10DD新生 血管以沿着四支大血管最多,小的新生血 管其附近常有岛状无灌注区,大而数量多 第58页/共129页第59页/共129页第60页/共129页第61页/共129页7.新生血管 新生血管的形态 小的新生血管芽检眼镜很难发现作荧光 造影可见新生血管芽呈现强荧光晚期有 荧光素渗漏大的新生血管荧光造影早期 可呈现海团扇状或车轮状有的可有供养 血管造影晚期新生血管产生大量荧光素 渗漏甚至可进入玻璃体内新生血管可单 独存在或成

16、簇可几团或10几团新生血管 连成片 第62页/共129页新生血管第63页/共129页第64页/共129页第65页/共129页7.新生血管 视乳头 新生血管的形态和分布 有的新生血管从视乳头表面生长并沿 4 支大血管延伸或长入玻璃体内.新生 血管结构稀疏,周细胞发育不完整常导 致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出血.晚期新 生血管有纤维增殖则呈现灰白色,可牵 拉视网膜脱离第66页/共129页NVD第67页/共129页NVD晚期第68页/共129页第69页/共129页第70页/共129页第71页/共129页第72页/共129页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第73页/共129页 其他眼部改变 糖尿病除产生视网膜病变外尚可

17、产生结膜血管瘤、眼肌麻痹、调节麻痹、暂时性屈光改变、白内障、视神经病变等.与眼底有关的为虹膜红变,由于视网膜大片无灌注区形成产生严重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形成、刺激虹膜产生新生血管.新生血管也可产生在前房角,从而导致房角粘连,影响房水引流致眼压增高而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第74页/共129页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一.激光的类型 每一种激光由于其波长不同均有各 自的优缺点,不同波长到达眼底组 织的深度也不一样.常用的激光有氩 绿激光、氪激光(包括绿、黄、红 激光)、倍频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和半导体激光等第75页/共129页二.各种激光的优缺点氩绿激光 波长514.5nm优点:被血

18、红蛋白和黑色素很好吸收 故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血管病变 及新生血管等缺点:散射较大,又可被黄斑区的叶 黄素吸收,故对黄斑的损伤也 较大第76页/共129页氪激光:有三种波长可选择1.氪绿激光 波长531nm, 波长比氩绿激光稍长,作用相似2.氪黄激光 波长568.2nm 优点:(1) 可被血红蛋白和视网膜色素上 皮细胞高度吸收 (2) 高度穿过浑浊的屈光间质,故可穿过浑浊的和核硬化的晶体第77页/共129页氪黄激光(3) 不被黄斑的叶黄素吸收,损伤小,故适合于黄斑 病光凝(4) 很少在视网膜产生散射和折射,对RPE产生很小 光凝,治疗后黄斑瘢痕形成少,故对保护和提高 视力有好处故最适合于治疗黄斑病

19、变如黄斑水肿,血管瘤,视网膜脉络膜的新生血管等缺点:(1) 最大能量低(2) 被玻璃体内色素和血液高度吸收(3) 被表浅视网膜血管和出血高度吸收,故不适于治 疗视网膜出血多的患者第78页/共129页氪红激光波长647.1nm优点: (1) 红光的穿透力强,且不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穿过浑浊的晶体、中等量的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及浑浊的视网膜下液体 (2) 氪红激光散射少,故不损伤治疗区以外的视网膜 (3) 由于红激光作用部位深,故很少产生视网膜前或加重视网膜玻璃体的牵拉 故氪红激光最适合于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视网膜出血多的视网膜血管病第79页/共129页氪红激光缺点:(1) 由于氪红激光不被血红蛋白

20、吸收故它自已的光源不能止血。也不能封闭视网膜表层新生血管(2) 因它作用部位深故光凝斑不易看见,易治疗过量而导致脉络膜出血和色素过度增生(3) 由于激光到达部位深有时产生疼痛,少数患者需作球后麻醉第80页/共129页倍频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Fd-Nd:YAG) 波长532nm.比氩绿激光长,比 氪黄激光短 属绿激光或黄绿激光 具有氩绿激光相似的特性 故适应症与氩绿激光相同 穿透力比氩绿激光强 为固体激光更经久耐用第81页/共129页半导体激光(810nm)优点: 发出的红外波长穿透力强可穿过核性 白内障 可穿过血液不被血红蛋白吸收 为红外光对眼无亮光刺激患者易于合作 治疗效果与氩绿激光相差无几

21、 激光器体积小,寿命长,经济实用第82页/共129页半导体激光(810nm) 半导体激光可用于治疗黄斑水肿,也 可用作全视网膜光凝,但不作为首选缺点: 因位置深可产生疼痛 光斑不易看见治疗量不易掌握,容易 过量 第83页/共129页二.氩激光光斑的分级 (1)Tso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将视网膜光凝斑分成4级I级光斑激光斑呈淡灰色,RPE细胞有空泡形成和水肿,视细胞外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轻度水肿1 3个月后光斑被RPE细胞代替,视细胞外节和内节正常.I级光斑激光的目的是破坏失代偿的RPE细胞,刺激周围正常RPE细胞增生以形成新的RPE细胞覆盖区,反应不形成瘢痕.主要用于治疗中浆和黄斑水肿等第84页

22、/共129页氩激光光斑的分级 (2)II级光斑激光斑外围呈淡灰环,中心呈白色是外核层坏死所致,因RPE层损伤较视细胞坏死范围大,所以外围呈淡灰环,内核层正常,相应光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有血栓形成1 3个月后,玻璃膜上被覆RPE细胞,巨噬细胞、Mller细胞突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新的外界膜,但视细胞核已不存在第85页/共129页氩激光光斑的分级 (3)III级光斑激光斑中心呈浓白色,外围有二个淡灰环,白色中心是内核层坏死,外围二个灰白环分别是外核层和RPE层的坏死1-3月后RPE增殖,星形细胞和Mller细胞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III级光斑有轻、中、重三个等级.

23、轻度者内核层损伤轻,胶质细胞增殖轻,形成的脉络膜视网膜瘢痕较弱;中度者胶质细胞和RPE增殖形成较强的脉络膜视网膜瘢痕;重度者视网膜灼伤重,以致RPE细胞不能覆盖在玻璃膜上形成增殖第86页/共129页氩激光光斑的分级 (4)IV级光斑激光斑中心呈强白色,外围为污灰白环.组织学上为全层视网膜坏死,而外围污灰白环是RPE和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血管被凝固和闭塞1 3个月后全层视网膜萎缩,薄的胶质层覆盖病损区, RPE无增殖,脉络膜视网膜不形成瘢痕,内界膜破裂IV级光斑适用于脉络膜视网膜肿瘤 第87页/共129页三.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1)局部光凝目的:封闭黄斑区局部渗漏,治疗包括直接 光凝单个或成簇的微

24、血管瘤方法:最好用黄色激光,绿激光也可激光应 作在黄斑中心无血管区之外.也即距 黄斑中心至少300um或2/3DD之外 以微血管瘤发暗或发白,镜下呈淡灰 色即可第88页/共129页第89页/共129页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2)格栅光凝目的:主要用于治疗黄斑弥漫渗漏所引起 的水肿方法:在黄斑中心500um以外作C形或环形光凝 C形光凝为围绕黄斑区作光凝只留乳斑区不 作光凝.环形光凝为围绕黄斑区作环形光凝 即乳斑区有渗漏也可在乳斑区作少量光凝改良格栅光凝 即在黄斑区作象限格栅光凝加上局部光凝第90页/共129页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3)注意事项: 1.避免误伤黄斑中心凹和避免在出血斑上作光凝.黄斑区光

25、凝功率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黄斑出血或Bruch膜破裂,或黄斑前膜形成 2.光凝斑不能作在距视盘边缘500um之内 3.避免用大能量高密度的光斑第91页/共129页格栅光凝第92页/共129页格栅光凝第93页/共129页第94页/共129页第95页/共129页治疗前视力0.4治疗后视力0.8第96页/共129页四.全视网膜光凝 (1) 适应证1.重度非增生性DR 视网膜有大量出血和微血管瘤;视网膜内血管有异常IRMAs;视网膜静脉呈串珠状;荧光血管造影有大片无灌注区2.增生性DR 视网膜有前出血;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有新生血管 形成 第97页/共129页全视网膜光凝(2)机理: 局部光凝视网膜内微

26、血管瘤和扩张的毛细血 管使之闭塞,以减少黄斑和视网膜渗出和水肿 光凝破坏了视网膜外层,特别是耗氧量高的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从而降低了视网膜外层的新陈代谢和耗氧量,使视网膜内层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氧供给第98页/共129页全视网膜光凝(3) 光凝使视网膜变薄,使原来只供应 视网膜外层的脉络膜血管内的氧 更容易扩散进入内层视网膜,使视 网膜内层氧分压增高,以改善视网 膜内层的新陈代谢和氧供给第99页/共129页全视网膜光凝(4) 光凝使视网膜小动脉收缩和扩张的小 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和闭塞,从而减少 血管渗漏使视网膜渗出和水肿减轻 光凝封闭了大片无灌注区使视网膜缺 血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因缺

27、血而诱导的 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减少新生血 管形成和使新生血管消退 第100页/共129页全视网膜光凝(5)方法 可用绿激光,黄绿激光或倍频532激光,在三面镜下先作颞下象限,然后依次作鼻下,颞上和鼻上象限.先作下方光凝以免万一因新生血管出血而看不清下方视网膜.隔5-7天作一次.3-4次完成 也可用全视网膜镜先作后极部,围绕乳斑区作数圈光凝,以后再分次完成其他部位光凝第101页/共129页全视网膜光凝(6) 激光参考值: 光斑大小:黄斑周围用100-300um;赤道部至周边部用300-500um.光斑之间间隔一个光斑.用2-3级光斑。光斑数量根据视网膜情况在1500-2000点左右.视光斑

28、大小而定,光斑大者数量少,光斑小者数量多.有视盘新生血管者激光斑不宜少于2000点 光斑部位: 在视盘周围1-1.5范围内和黄斑拱环周围1-2DD周围不作光凝,以免损伤黄斑中心凹 现在新近的多点光凝正在试验中第102页/共129页作PRP时如同时有黄斑水肿则先作黄斑区光凝第103页/共129页第104页/共129页第105页/共129页治疗前治疗后第106页/共129页治疗前治疗后第107页/共129页第108页/共129页第109页/共129页五.激光的并发症(1)1.黄斑水肿加重2.损伤黄斑中心凹3.光凝斑进行性扩大 激光后数月或数年激光斑周围色素上皮萎缩进行性变大.如靠近中心凹则可影响中

29、心视力下降.故黄斑周围应避免用大能量光凝.有报告观查203只眼作格栅光凝后在追踪过程中有11只眼激光斑扩大色素增生瘢痕形成进入黄斑中心凹致10只眼视力下降20/200一只眼从20/40降至20/100第110页/共129页4.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 应避免用50um的小光斑高能量以免导致 Bruch膜破裂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有作 者报告黄斑格栅光凝3月后bruch膜破裂 发生了脉络膜新生血管.平均视力治疗前 为20/80治疗后降为20/400.纤维化发生可 能因激光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过度增生 有关五.激光的并发症(2)第111页/共129页五.激光的并发症(3)5.视网膜脱离 可发生继发浆液性,

30、牵拉性和孔源性视网 膜脱离 应避免一次光凝点数太多能量过强,否则 易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大量扩张渗漏而引 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在增殖生膜附近作强光凝,可加重增生性 病变和玻璃体牵拉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如果能量过强,光斑小可引起视网膜裂孔而 产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第112页/共129页五.激光的并发症(4)6.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有作者用超生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全视网膜光凝可引起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观察17例27只眼作PRP共分4次作完第1次鼻侧象限激光共208-331点.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作UBM检查发现19只眼(90%)发生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范围占眼的整个一圈睫状体脱离直达睫状冠部.光凝后7天

31、可自然消失 第113页/共129页五.激光的并发症(5)7.脉络膜血肿 偶有发生.有报告一例因冠心病长期服用抗凝剂3年作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后发生了脉络膜血肿及玻璃体出血致视力丧失8.视网膜出血和玻璃体出血激光能量太强或在新生血管上用强光凝可导致视网膜血管或新生血管破裂引起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第114页/共129页第115页/共129页五.激光的并发症(6)9. 虹膜损伤 可导致瞳孔缘缺损或后粘连10.晶体浑浊晶体浑浊可导致激光并发症.因浑浊的晶体阻挡激光进入,需用更大的能量当从浑浊的晶体移至透明的晶体而未调整能量时则易产生视网膜的并发症.激光产生白内障的报告不多如晶体上有色素时可吸收激光能量而产

32、生局部晶体浑浊 第116页/共129页五.激光的并发症(7)11.视野缺损由于神经纤维层受损或小动脉受损所致在作PRP时如用大光斑,长时间,强光凝则可致视网膜全层受损而产生视野缺损A.特别是在视网膜出血或在色素上用氩激光作光凝时激光能量被出血吸收可使视网膜神经纤维受损而产生视野缺损.故应避免在出血上作光凝.可用氪红激光第117页/共129页五.激光的并发症(8)B.应避免在旧光凝斑上再作光凝.因已作 过光凝的视网膜变薄并有色素增生,如 在旧光凝斑上再作光凝,则色素吸收大 量的热使变薄的视网膜进一步烧伤,致 视野缺损.有报告视野缩小与治疗总量 有关,光凝斑治疗总数在2000-3000 点组中100%的病例视野有改变1000 -2000点组仅37.5%的病例有改变第118页/共129页第119页/共129页DR的药物治疗 (1)1.导升明(国产为多贝斯)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降低血液黏度 C.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 每日一次,每次500mg 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