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语文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语文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语文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语文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与理解。(甲)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注释)杨花:指柳絮。才思:才华和能力。天街:京城街道。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绝胜:远远胜过。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 ”,读作“ ”。()A.宫gng B.都d

2、0;C.城chéng D.京jng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

3、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_,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中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或不想让青苔留下木屐的痕迹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语言幽默风趣B.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通过一枝红杏,引发无限遐想,让读者想象“满园春色”C.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诗人“小扣柴扉”但园主

4、人却“久不开”,说明园主人懒于社交,性情孤僻冷漠D.朗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前两句要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诗人的失望扫兴之感;后两句要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读出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感4诗中揭示了“一切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新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这一道理的诗句是“_”。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_)心情。2李白的诗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从军行

5、青海长云暗雪山,_。黄沙百战穿金甲,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A.轻松、愉悦的环境 B.壮丽、雄伟的场面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_。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C.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5. 读古诗,完成练习。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6、,_。等闲识得东风面,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胜日”的意思是(_)A.胜利的日子。B.天气晴朗的日子。(2)“等闲”的意思是(_)A.平常、轻易。B.等到闲时。3诗句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是_,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我还可以积累_。6. 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jin),钟山只隔数(shùsh)重(chónzhòn)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hái)。2泊船瓜洲是_代诗人_写的。这首

7、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_,还”的意思是_。3选择正确的解释。(1)诗中'一水'指的是:(_)。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_5分析并理解句子。(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_(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

8、到了那一个成语?山一程,水一程(_);风一更,雪一更(_)。(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_6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举头望明月  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7.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潋滟”指的是_。2这首诗作者抓住_的天气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_。8. 阅读综合训练。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

9、恰啼。注释 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蹊,小路。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恰恰:黄莺的鸣叫声。1本首诗是一首_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2本首诗在第_、_、_句押韵,韵脚是_、_、_。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

10、好不好?为什么?_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有_,还有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时而_,久久不肯离去。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2“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11、160;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10. 课内阅读。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   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

12、的意思。书:     茅檐:   无苔:    成畦:   排闼: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

13、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   。“薇”指_。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与“_”、“_”与“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14、;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12. 课内语段赏析。日照_生_,遥看_。_直下_,疑是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是    代诗人         写的。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13.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15、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西江月”是_。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色之静。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14. 诗词天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_,_。_,_。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2在所填句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清 明清明时节雨纷纷,_。_,牧童遥指杏花村。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_。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