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1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2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3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4页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品种与栽培技术品种与栽培技术l高产优质高产优质= =良种良种+ +良法良法+ +环境环境+ +生产投入生产投入l栽培技术栽培技术与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与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第1页/共98页优良品种优良品种l产量高l品质优l抗性强(病、逆境、倒伏)l适应性广l生育期适中第2页/共98页 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栽培技术:耕作制度、育秧技术、栽植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技术、水分管理、除草等 作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高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第3页/共98页第4页/共98页 轻简栽培与高产栽培 农村劳动力现状 土地流转 技术到位率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第5页/共98页第

2、6页/共98页l 主导品种(四川省,主导品种(四川省,2009)第7页/共98页l主导品种(四川省,主导品种(四川省,2010)第8页/共98页l主导品种(四川省,主导品种(四川省,2011)第9页/共98页水稻超高产关键技术水稻超高产关键技术第10页/共98页v 设计超高产目标,建立合理群体及产量结构设计超高产目标,建立合理群体及产量结构品种特性品种特性穗大粒多(重穗型)、植株高大、茎粗抗倒、根系发达等区域环境特点区域环境特点群体结构群体结构基本苗、最高苗、叶面积、成穗率产量结构产量结构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第11页/共98页高产目标及产量结构高产目标及产量结构第12页/共98页v土

3、壤耕作与土壤改良 少耕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 免耕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轮作等 稻田保护性耕作稻田保护性耕作第13页/共98页v 精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精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播种期与秧龄-适期早播(延长营养生长期、安排最佳抽穗期);适当控制秧龄(30天,5-6叶),超长秧龄(40天以上)最好实行两段育秧,培育多蘖壮秧或超多蘖壮秧精量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播种量6-10kg/亩应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壮秧剂等),促蘖控长精细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第14页/共98页选择适宜育秧方式旱育秧-塑料软盘或无盘旱育秧地膜育秧 温室(两段)育秧 ,尤其是超长龄秧苗第15页/共98页

4、v 合理稀植,定量控苗合理稀植,定量控苗适时、适龄早栽,防止坐蔸合理稀植:1.0 1.5万穴/亩,每穴1粒或2粒苗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培,改善田间通透条件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70%)第16页/共98页v 平衡配方施肥平衡配方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饼肥、绿肥、农家肥或堆肥)应占20%-30%,做基肥施用N N、P P、K K配方施用配方施用根据产量指标和土壤肥力水平,亩施N10-12kg,N、P、K配比1:0.5:0.8-1,控N增K第17页/共98页 施足底肥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总氮比例50%-60%,磷肥全作底肥,总钾比例70% 早施、巧施分蘖

5、肥早施、巧施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5-10天施用,已可分2次施用(移栽后5-10天和15天),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增施穗肥,促进大穗增施穗肥,促进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可分促花肥(期)和保花肥(期)两次施用。看苗施用 补施粒肥,延缓早衰补施粒肥,延缓早衰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20.5kg/ 亩。看苗施用 施肥方法施肥方法第18页/共98页n 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术术l我国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十分紧缺,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农业用水量大,但浪费惊人第19页/共98页l水稻对水分的敏感期 返青、幼穗分化期、抽穗开花期、灌浆前期l

6、水稻灌溉方式 淹水灌溉 湿润好气灌溉 开厢(开厢(1.51.5米左右)垄作米左右)垄作,加厚活土层,做好排水沟。以利于水分管理,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防止坐蔸,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提高根系活力 控制性节水灌溉第20页/共98页l 水稻生物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生物节水灌溉技术水稻覆盖栽培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水稻旱种第21页/共98页 浅水栽秧,栽秧时保持厢面花花水即可 分蘖前期湿润灌溉:在水稻返青成活后至分蘖前期,采取湿润灌溉(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厢面不保持水层,保证厢沟有半沟至满沟水,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分蘖后期“够苗晒田”:当全田总苗数达到预定有效穗数(15-18万/

7、亩)时排水晒田,如长势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应在达到预定有效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晒田;晒田轻重视田间长势而定,长势旺应重晒,长势一般则轻晒 生育中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当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拔节)时,采取浅水(厢面12cm)灌溉,切忌干旱,以促大穗 生育后期(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进入水稻籽粒灌浆结实期,采取干湿交替间隙灌溉方式,即一次灌水23cm,让其自然落干(厢沟半沟水)后再灌一次,如此反复,以养根保叶促灌浆。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湿、晒、浅、间”灌溉)第22页/共98页v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

8、瘟病等 培育高质量群体,增强稻株抵抗能力 合理播种期,避开一些病、虫的侵害 合理栽植和晒田,改善田间通透条件 合理轮作,减轻病、虫危害第23页/共98页 认真搞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 在农药的选择上,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 杂草的防除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即每亩用丁苄100-120g或其它除草剂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防治杂草第24页/共98页 移栽主导(2000万亩) 抛秧主导(1000万亩) 机插秧30万亩左右,发展较快 直播研究与示范中 翻耕主导 免耕平原及浅丘区l 四川稻作技术第25页/共98页水稻高产

9、栽培主推技术水稻高产栽培主推技术第26页/共98页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主推技术第27页/共98页1. 1. 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特点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特点 嫩秧早栽嫩秧早栽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稀植壮株稀植壮株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 湿润强根湿润强根有利于强大根系的建成有利于强大根系的建成 控苗壮秆控苗壮秆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并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实现壮秆大穗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并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实现壮秆大穗 足肥高产足肥高产满足超高产的营养要求满足超高产的营养要求 第28页/共98页v2. 2

10、. 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v 适用范围 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的冬闲田及菜-稻和部分油-稻、麦-稻两季田 第29页/共98页v 品种选择 在SRI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量有明显的差异。超高产强化栽培适宜选择的品种应是分蘖力较强、穗型偏大、抗倒伏能力较强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 第30页/共98页v 培育适龄壮秧培育适龄壮秧 采用(塑料软盘)旱育秧或湿润保温育秧,视秧龄长短确定播种量并精细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适龄壮秧 第31页/共98页v 稻田耕作稻田耕作 免耕: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施底肥,等水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翻耕: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翻耕、耙细

11、整平后施底肥,再耙一次后保留浅水栽秧;亦可按一定规格(1.5米左右)开厢抱沟垄作 第32页/共98页Transplanting machinemake holes in zero-till field第33页/共98页v 适时嫩秧早栽适时嫩秧早栽冬水田或冬闲田:移栽2.5-3叶龄的秧苗两季田:移栽4-5叶龄的秧苗第34页/共98页v 合理稀植合理稀植 肥力或施肥水平较低的稻田:移栽规格25-30cm25-30cm (每亩(每亩750075001000010000窝)窝) 肥力或施肥水平中等的稻田:移栽规格30cm30cm左右 (每亩(每亩75007500窝左右)窝左右) 肥力或施肥水平较高的稻

12、田:移栽规格35-50cm35-50cm (每亩(每亩3000300055005500窝)窝)第35页/共98页v 改革种植方式改革种植方式三角形种植 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和空间资源,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既有利于单株的生长,又有利于群体的发展,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矛盾,充分发挥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 采用该技术的移栽密度视品种特性、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施肥水平而定,移栽规格为30cm30cm-50cm50cm,一般以40cm40cm为佳,行间错窝每窝三角形栽3苗第36页/共98页30-4cm30-40cm10-12cm第37页/共98页To transplant young seedlin

13、g with 3-4 leaves第38页/共98页正方形种植: 行、窝距相等呈正方形栽培,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单株生长 规范化栽插第39页/共98页v 合理平衡施肥合理平衡施肥 施肥种类:以有机肥化肥或施用有机复合肥的效果最佳,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30%左右 施肥量:根据产量指标和土壤肥力水平,施纯 N10-14Kg/亩,氮、磷、钾配比2:1:2 施肥方式:“减前增后,增加穗、粒肥用量”,底、蘖、穗肥比例5:3:2 ,做到:“前期轰得快(分蘖早生快发,及早够苗) ,中期控得住(减少无效分蘖数量,促进有效分蘖生长) ,后期稳得起(养根保叶促进灌浆) ” 第40页/共98页l 底肥:

14、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按亩施纯氮5-7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钾10kg,优质农家粪8001000kgl 分蘖肥:在移栽后5-25天内分2-3次追施 l 穗肥:在晒田复水后(穗分化期)施用 l 粒肥:抽穗后5-10天亩施尿素2-3kg第41页/共98页v 节水高效灌溉节水高效灌溉 无水层栽秧,浅水返青 前期(分蘖期)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分蘖;够苗晒田(全田总苗数达每亩1518万) 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浅水(2cm左右)灌溉促大穗 后期(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第42页/共98页p3. 技术先进性技术先进性 将国外引进的以小苗为主的SRI进行再研究,提出适合四川

15、种植制度的杂交中稻小、中、大苗配套的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突破了国外引进的SRI与四川稻田种植制度的矛盾,拓宽了技术适用范围 创新性的三角形栽植方式,实现了群体结构优化、穗数与粒数协调发展和扩“库”增“源” ,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2005年已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结论:该研究发展了SRI,具有重要创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第43页/共98页 增产20左右,最高产量650853公斤/亩 增收70200元/亩 成为了“四多”技术(单产提高最多、技术集成最多、项目采用最多、党政领导关注最多 ) 绝大多数示范县均创造了当地水稻单产的历史最高新纪录,亩产70

16、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较为普遍 形成了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913 2009 ) 成为四川提高水稻单产和优质高产创建的重大技术,列为2009年农业部水稻生产核心技术之一和四川省水稻主推技术,2010四川省农业十五大主推技术之一p4.4.技术应用效果技术应用效果第44页/共98页20042009年四川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与产量 第45页/共98页n 主推技术主推技术 水稻机插秧技术第46页/共98页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增加种稻的经济效益第47页/共98页我国水稻和小麦生产作业机械化程度我国水稻和小

17、麦生产作业机械化程度 机插秧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瓶颈,也是水稻栽植的主要方式和主导方向 第48页/共98页全国:6050万亩,占水稻17%20092009年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年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第49页/共98页n 水稻机插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 茬口与品种选择 根据茬口选择早、中、晚熟品种 秧龄 机插秧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一般适栽秧龄1520天,叶龄3.54.0。 机插秧育秧 育秧是水稻机插秧的关键,“七分育,三分插”,培育毯状秧苗。 主要问题 播种量高(成毯) 秧苗素质差 秧龄弹性小 机插漏秧率高及伤秧严重 机插苗数均匀性差第50页/共98页p 机插秧育秧方式机插秧育秧方式方式主要有软

18、盘育秧、硬盘育秧、双模育秧等技术主要是旱育秧,近年来各地还因地制宜发展了旱育水管、淤泥(泥浆)育秧、就地取土育秧等。第51页/共98页机插秧技术流程种子准备床土准备苗期管理苗床准备材料准备播种育秧合格秧苗大田耕整机械插秧机械准备计划阶段准备阶段操作阶段管理阶段机插秧技术流程第52页/共98页p 专用机插秧育秧软(硬)盘专用机插秧育秧软(硬)盘 长58厘米,宽28厘米,厚2厘米。25张/亩 以上三个尺寸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宽度大于28 厘米,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纵向送秧受阻,宽度不够会导横向送秧缺位。秧块过厚或过薄会导致植伤加重,影响栽插质量。第53页/共98页28cm2.5cm58cm第54

19、页/共98页第55页/共98页第56页/共98页p 软盘旱育秧流程软盘旱育秧流程选择苗床: 土壤肥沃的蔬菜地床土准备: 提倡冬前培肥。每亩大田一般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作盖种土。配制营养土: 冬前未培肥的床土,按100公斤/亩匀拌0.5kg-1.0kg旱秧壮秧剂(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土壤的壮秧剂) 第57页/共98页床土加工 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5毫米)。过筛结束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为防止发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敌克松5060克兑水10001500倍进行消毒。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

20、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禁止未腐熟的厩肥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p 软盘旱育秧流程软盘旱育秧流程第58页/共98页两两“提倡提倡”两两“注意注意”两两“禁止禁止”两提倡 一提倡冬前培肥,对碱性土壤要进行床土调酸消毒。 二提倡使用壮秧剂,可调酸、消毒、化控、培肥,每100公斤细土加壮秧剂0.5-1.0公斤,并充分拌匀。两注意 一注意防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施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特别是春季低温以及倒春寒多发地区,尤显必要。 二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两禁止 一禁止未腐熟的厩肥以及尿素、碳

21、铵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 二禁止用培肥营养土做盖籽土。第59页/共98页做秧厢 与旱育秧相同,厢面要达到“实、平、光、直”。平铺软盘 为充分利用秧床和便于起秧,纵向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盘间紧密整齐,盘与盘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匀铺底土(营养土) 土厚2cm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p 软盘旱育秧流程软盘旱育秧流程第60页/共98页140150cm第61页/共98页第62页/共98页第63页/共98页底 土 过 薄第64页/共98页p 软盘旱育秧流程软盘旱育秧流程浸透底土: 播种前秧厢要浇透底水,同时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敌克松5060克兑水10001500倍进行消毒均匀

22、播种: 杂交稻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1.5公斤,即播种芽谷80克/盘匀盖种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种土,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过厚。注意使用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土撒好后不可再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第65页/共98页苗床铺土播种第66页/共98页100g芽谷77g干种2960/1624=1.82第67页/共98页第68页/共98页搭拱盖膜: 覆土后,如底土水分未灌足,可灌平沟水湿润秧床后迅速排放,弥补秧床水分不足。然后搭拱盖膜。秧田管理: 与旱育秧相同,重点是施肥(2叶1心期的断奶肥)、管水、防病(立枯病)、控高(尤其是中大苗秧)p

23、软盘旱育秧流程软盘旱育秧流程第69页/共98页p 机械化育秧播种机械化育秧播种 水稻育秧播种机播种流水线可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四道工序的作业。机械播种的效率高,质量好。 目前,使用较多的播种机械,主要包括手推式、手摇式、播种流水线等。它们的基本原理相同,在排种方式上,主要分为带状排种和窝眼式排种两种。采用带状排种机构的播种机,作业效率高,但在低播量的情况下,播种的均匀度不理想。窝眼式播种基本解决了低播量的均匀性问题,但作业效率低。第70页/共98页第71页/共98页带状排种带状排种第72页/共98页窝眼式排种窝眼式排种第73页/共98页p 机械化育秧播种机械化育秧播种 采用机械播

24、种时,要准备适宜数量的硬塑盘作为托盘周转。播前要调试好播种机,使盘内底土厚度稳定在22.5厘米;精确调整好播种量,使每盘播芽谷稳定在预先确定的适宜范围;覆土厚度0.30.5厘米,以看不见芽谷为宜;洒水量控制在底土水分达饱和状态,覆土后10分钟内盘面干土应自然吸湿无白面。 播种结束后可在田间脱去硬盘,置软盘于秧板上;也可在室内叠盘增温出芽后,移至秧田进行脱盘。此时软盘仍需在秧板上横排两行、依次平铺,做到紧密整齐,盘底与板面紧密贴合。第74页/共98页第75页/共98页第76页/共98页整田: 田平(田面高低不过寸)、水浅(寸水不露泥),肥足(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速效与迟效搭配)、泥熟、无残茬。大

25、田耕整后需视土质情况沉实,砂质土的沉实时间为1天左右,粘土一般要沉实23天后,保持清水插秧。若整地达不到要求,将造成插秧过深,影响分蘖,甚至减产。密度: 根据品种、秧龄调整密度(每亩2025盘)机插质量: 稳、匀、直、浅。要求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勾秧率4%;翻倒率4%;均匀合格率85%;插秧深度2-3cm p 机械化插秧第77页/共98页第78页/共98页第79页/共98页第80页/共98页p 大田管理大田管理科学管水 浅水(1-3cm)插秧,湿润分蘖,适期晒田(预定穗数的80%),浅水孕穗,间隙灌溉灌浆合理施肥 增施穗粒肥第81页/共98页主推技术主推技术水稻优化定抛技术四川

26、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第82页/共98页1.1.技术特点技术特点 定抛秧苗经人为的向下投掷,在翻耕耙田的条件下基本上不出现倒苗现象 可以减小或杜绝不均匀现象 杜绝“满天星”抛栽导致秧苗分布不匀而出现的减产问题第83页/共98页l2.2.技术核心及先进性技术核心及先进性技术核心 在无盘旱育秧基础上,将带泥秧苗定距、定量、定向抛栽 技术先进性 解决了传统抛秧因秧苗分布不均而导致产量不稳甚至减产的难题,整合了抛秧省工节本和插秧控制秧苗田间有序分布的技术优势第84页/共98页3.3.技术要点技术要点 旱育壮秧 带泥起秧:起秧时单穴带泥20-100克(秧龄越长带泥越多,一般大苗翻耕田单穴带泥50g左右,免耕田单穴带泥100g左右) 带泥定点抛栽 平衡施肥: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配比2:1:2,氮肥中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3:2,施用钾肥比例为3: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