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五年级下册)_第1页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五年级下册)_第2页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五年级下册)_第3页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五年级下册)_第4页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五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判断。 (1)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物体,沉浮与大小、轻重无关。( ) (2)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由材料决定的。(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判断 (1)在水中,钢铁块是沉的,但钢铁制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 (2)同一个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就能使它浮起来。(×) (3)改变一个物体的沉浮,我们只有改变它的形状。( × )4 造一艘小船 填空。 (1)可以制作船的材料有 木头 、 金属 、 塑料 、 橡胶 等。 (2)让我的小船装有更多货物的办法是把船造得尽量大、

2、让船浸入水中的部分多一点。5浮力 填空。 (1)水对浸入水中的物体有一个向 上 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浮力 。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 有关。 (3)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 等于 它受到的重力,且 方向相反 。 (4)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安全浸入水中,大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大于 小泡沫塑料块。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判断。 (1)物体不管在水里是沉还是浮,都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 (2)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 ) (3)物体越重,在水里受到的浮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 )7

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判断。 (1)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在其他液体中也是沉的。( × ) (2)水中放了食盐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填空。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 物体的重量 、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多少 有关。 (2)钩码分别在清水、浓盐水、食用油、浓糖水中,受到的浮力从大到小的排列为 浓盐水、浓糖水、 清水、食用油。浓糖水、浓盐水、 清水、食用油。不太清楚,可能是小结与评价一、填空: 1、物体的沉浮在 重量不变的时候和它的大小有关,在 体积大小不变的时候和它的轻重有关。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多少有关。

4、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在水中的沉浮的。 4、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浮力 。 5、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浮,说明盐水比起清水密度大。 6、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在水中就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在水中就沉。二、选择: 1、下面能使橡皮泥在水中不下沉的做法是( C ) A、将橡皮泥捏成球体 B、将橡皮泥捏成立方体 C、将橡皮泥捏成空心的船形 D、将橡皮泥捏成椭球体2、可以使清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的做法是下面的( A ) A、往清水里加盐 B、把水倒掉一些 C、把马铃薯切小一些50克 3、推测下列物体最易沉入水中的是( A )

5、50克50克 A、 B、 C、 4、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 A )和改变物体的( B )A、重量 B、体积 C、颜色 5、物体在下面液体中的( C )里的浮力最大。A、盐水 B、油 C、水银三、判断。 1、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更易浮在水面上。( )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 3、大的马铃薯在水中会沉,小的马铃薯在水中会浮。( × ) 4、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有关。( ) 5、铁块无论在什么液体中都是沉的。( × )第二单元 热1热起来了 填空。 (1)我们常用以下的办法是自己的身体热起来:多穿几件衣服、吃点儿热的东西、晒太阳、 做运

6、动、打开电暖气 。 (2)衣服不能生热,但它可以起到的作用是保暖。2给冷水加热 填空。 (1)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会保持不变。 (2)热水放到冷水中会上浮,冷水放到热水中会下沉。3 液体的热胀冷缩 填空。 (1)液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做的。4 空气的热胀冷缩 填空。 (1)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乒乓球被踩瘪了,如果还没有破裂,可以用热水泡使球内空气膨胀的方法重新让它鼓起来。5金属热胀冷缩吗 填空。 (1)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可以证明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具

7、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此可知,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6 热是怎样传递的 1、填空。 通过直接接触,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递。 2、选择。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是( D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C、三个方向 D、各个方向7 传热比赛 填空。 (1)不同材料传递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2)与其他材料比较,金属传热的能力比较强。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填空。 (1)同样大小的不锈钢水杯、玻璃杯和陶瓷杯,放入同样多同样温度的水,最烫手的是不锈钢水杯,凉得最快的是不锈钢水杯。 (2)保温杯的保温原理是减少

8、了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 (3)做保温杯时,包上毛巾的目的是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事实上毛巾本身并不能带来热量,但可以防止热量的散失。小结与评价一、填空。 1、液体、气体、固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衣服是不能产生热的,穿了衣服暖和是因为衣服可以保暖。 3、一袋冷水放到热水中会下沉,一袋热水放到冷水中会上浮。 4、热总是沿着物体从较热的地方传到较冷的地方,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热传递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5、不同材料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递热的能力比较强,木头传递热的能力比较弱。二、判断: 1、

9、穿的衣服越厚产生的热就越多。( × ) 2、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银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3、瘪而没破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主要是因为乒乓球的外壳热胀冷缩的缘故。( × ) 4、冬季的电线看上去绷得更紧一些,夏季看上去松一些。( × ) 5、夏季要使车胎中的气足一些,这样能防止爆裂。( × )三、连线: 玻璃 棉花 木头 热的良导体 铜 水银 热的不良导体 铁报纸 塑料 四、解释生活中现象: 1、铁路上的钢轨并不是密接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是为什么? 钢轨随着季节变化,温度变化,会发生热胀冷缩,留有一定的间隙,夏季就

10、等于留出了钢轨延伸的余地。冬天使间隙略微变大,防止钢轨拉断。 2、在冬季,为什么瓶里放了热水并旋紧盖子,几分钟以后会很难拧开来? 几分钟后,瓶内水和空气受冷收缩,瓶内压强小于瓶外,所以很难拧开。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 填空。 (1)我估计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分钟,离下课还有 分钟。我觉得这节课过得 (选填“快”或“慢”) (2)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3)我可以利用数数、看太阳的位置、沙漏等来估计时间。 (4)我估计吃完一碗饭大约要花15分钟。2 太阳钟 填空。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表明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11、(2)将十二时辰按顺序排列:寅、戌、子、午、丑、亥、卯、辰、巳、未、酉、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钟表是以时、分、秒为单位来计量时间的。 (4)日晷是利用太阳光的影子来计时。3 用水测量时间 填空。 (1)“泄水型”水钟是利用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流逝的时间。 (2)“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3)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水的流量有关。4 我的水钟 填空。 我认为影响水钟准确计时的因素可能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5 机械摆钟 填空。 (1)摆钟的出

12、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一个简单的摆是由摆绳和摆锤做成的。 (3)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6 摆的研究 判断。 (1)摆的绳子越长,每分钟摆动次数越多。( × ) (2)摆锤的重量越重,每分钟摆动次数越多。( × )7 做一个钟摆 填空。 如果要使上面的摆每分钟摆动40次,你估计金属圆片应该在摆绳的 厘米处。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练一练。 小明家的客厅有一个红木垂体摆钟,计时比标准时间稍慢了,如何进行调整?可以把摆绳弄短一点。小结与评价一、填空。 1、时钟出现以前,人们已经发明了日晷、水钟、太阳钟等计时工具。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

13、,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 3、水钟在古代又叫“刻漏”,水钟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 4、第一个研究摆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惠更斯造出了第一座带摆的时钟。 5、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没有快慢,它以恒定的速度在流逝。 6、钟表以时、分、秒单位来计量时间。二、判断。 1、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变化。( ) 2、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 3、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只与摆线长度有关。( ) 4、时钟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 5、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次数越多。( × )三、选择。 1、午时是指( B ) A、夜间十一

14、点至次日凌晨一点 B、白天十一点至下午一点 C、早上五点至七点2、欲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但发现在一分钟内摆动了40次,下列改进方法中正确的是( C )A、增加摆绳的长度 B、减轻摆锤的重量 C、缩短摆绳的长度3、下面计时工具中计时精确度最高的是( A ) A、原子钟 B、日晷 C、垂体钟摆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C )A、滴漏 B、浑天仪 C、日晷5、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B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 选择。 (1)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向前运动的时候,就会看到车、

15、船、椅子外的景物( B )A、向前方运动 B、向后方运动 C、不动(2)每天,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那是因为( C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练一练 将科学家与他们的研究成果用线连起来。托勒密 天体运行论,创立“日心说”哥白尼 提出“地心说”3 证明地球在自转 填空。 (1)傅科是法国的物理学家,他用摆的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2)天体东升西落、水平滚动的物体向一侧偏转现象也能说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 填空。 (1)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转动

16、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 (2)人们把地球表面每隔15度分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全球共有24个时区。 (3)世界各地新年钟声不在同一时刻响起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引起的。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填空。 (1)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地球在转动时,这个轴是倾斜的;并且方向保持不变。 (2)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所以我们看到北极星的位置是不变的。6 地球在公转吗 填空。 (1)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叫恒星周年视差;它证明了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 (2)德国(填国家名)天文学家贝塞尔是用望远镜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最终成功地测出了一颗恒星的视

17、差。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填空。 (1)四季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2)如下图用一支蜡烛做“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转。当转到位置C时,北半球阳光直射,是 夏 季;南半球阳光斜射,是 冬 季。D CAB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填空。(1)地球的运动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公转和自转。(2)春夏秋冬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小结与评价一、填空。1、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是不同的。人们把地球表面每隔15度分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全球共有24个时区。2、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3、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

18、,称为地球的公转,由此产生了四季变化现象。4、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所以我们看到北极星的位置是不变的。5、傅科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利用一个长摆做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是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现象的第一人,从而证明了地球在公转。6、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太阳升起来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二、选择。 1、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倾斜的,地球上被照热的( B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2、下列地区的人们,同一天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A )A、东京(东经139度) B、北京(东经116度) C、伦敦(东经0度) D、纽约(西经73度) 3、在地区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B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4、傅科是通过观察( B )发生现地球在自转。A、星星的运动 B、摆的运动 C、水流的运动5、下列现象中,( B )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形成的。A、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太阳的东升西落6、我国科学家到南极考察要选择(D )出发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三、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