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 数学 下册124学生 情 况 分 析教材分析慈溪市龙山镇龙升小学学科教学计划2018 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胡金丽 班级四年级从以往的基础上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 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 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个别几个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 强化。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 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 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总复习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四则运算,运
2、算定律。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 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 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 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 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 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两个单元,这些 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 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对称轴
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 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 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 排了 “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 等活动,初步体会鸡兔同笼的数学思想理念,感受数学的魅力。教 学 目 标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
4、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 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 步提高计算能力。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o认识条 形统计图。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 的具体 措 施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T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 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
5、决在学 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 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 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 快乐。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后进生赶队,狠抓基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四则运算2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3运算定律4整理与复习5小数的意义和性质6小数的意义和性质7小数的意义和性质8三角形9三角形10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12图形的运动13图形的运动14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
6、5数学广角16整理和复习17整理和复习18期末检测192021课堂教学设计教学 内容rr才则!需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1课时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1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 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 .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 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 准备口算卡片。板书设计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
7、-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 1956 或 1142 +814= 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扁口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8、2、理解减法的意义。(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 (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 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 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 .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后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 问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 .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
9、逆运算。(板书)4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5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 .练习“做一做”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4、5题。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P1.教学反思学生在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后,弄清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成为本 小节教学的重点。要想理解剪发的意义并不难,难得是学生是否弄 ¥青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 逆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教学 内容单元四第2课时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
10、步理解并掌握加、减 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力口、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力口、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练习一25 + 16 = 41()()()321 100 =221() ()()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1、复习旧知。(1)出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卜列算式的口里填上 适当的数。105 + 56 = 161400 175 = 225161 口 = 56225 +口 = 400口 - 56 = 105口 -225
11、= 17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T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一。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 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 另外两个算式。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三
12、、巩固拓展1、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 验算。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2、加法的验算。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算。3、减法的验算。出示后两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 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验算 方法。四、课堂小结1、巩固知识。(1)力口、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2、师生共同小结。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P2.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 一些, 学生对
13、同级运算 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 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 错,这方向还要不断加强。教学 内容3元乘四益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3课时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 会在实际中应用.2 .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 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 .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 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 题为
14、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 准备口算卡片。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 除数任何数加上0还是00任何数乘0都等于00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 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 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X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
15、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 (2) (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 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 +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 百夫不)(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具中一个因数,求 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 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 什么变化?明
16、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 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 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 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 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 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x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 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 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 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课 后 活 动 和 作 业课堂作业本P
17、3.教帚L记教学反思本节课同学们自始至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冰天雪地”的出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 得到答案。是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学 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四课练习二弟4保叮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 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
18、学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练习二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 系。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 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二。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7题。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 集体订止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用 什么方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 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
19、第7页第3题。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 么这样列式。三、巩固拓展出示“练习二”第79题。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
20、么数, 再独立思考, 作出正误判断。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依据。四、课堂小结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哪些收获?2、师生共同小结。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P4.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 一些, 学生对同级运算 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 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 错,这方向还要不断加强。教学 内容喜甘£1篇则运算第5课时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1、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力口、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 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播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 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肩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
22、计 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沮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新知探究出示例 4: 96+ 12+4 X 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96+ 12+4 X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 96 + (12+4) X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如果在96+ (12+4) X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 (12+4) X 2,运算顺序怎样?(说 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里面的,冉算中括号里面的)96+ (1
23、2+4)义 2=96+ 16 X2=96 + 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 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 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 确列式是()A、47+33-36-16 B、( 47+33) + ( 36-16 )C、(36-16) + (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止确列式是()A (750-25)
24、X ( 20+13) B、(20+13) 乂 ( 750-25) C、750-25X20+13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1、3题。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P5.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先算乘 除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解决,要先出哪F分。学 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算式的解读和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 式,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方面还 要加强。教学 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六课租船问题弟6果丁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
25、余数除法的肩关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倾 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 成功的喜悦。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租船问题方案一: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32 + 6=5(条)2 (人)5条大船,1条小船一共;30 X5+24X 1=174(元)方案二:如果全部都租小船:32 + 4=8 (条)24X8=192 (元)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 风!今天老师想带
26、着同学们T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 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 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 4=7 (只)2 (人)7+1=8(只)20X 8=160 (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 (只)35X 5=175 (元)全租小船,但启1条船只坐了 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若卜坐1条大船,还可 以省钱。6条小船:20X 6=120 (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
27、35=155(元)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三、巩固练习P11第4题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肩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五、作业练习三第4、5题。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P6.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 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肩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充分地 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租船问题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 法的基础上,提出了 “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 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 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
28、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 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 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 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七课练习三弟7保叮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准 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发 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 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练习三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
29、、师生谈话,引入复习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 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习。板书课题:练习三。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梳理知识。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全班交流,教师板书。2、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 体口止。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止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
30、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同后, 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 算的顺序。三、巩固拓展出示“练习三”第46题。1、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 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3、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 8X3、4X6、12X2等 基本算式。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师生共同 小结。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P7.教
31、后反思学生对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 所以这堂课学 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算能力不是特别 好,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教学 内容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一课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 识。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 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3、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认识“从/、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 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同的。教学难点认识
32、“从/、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 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同的。教学 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情境引入1 .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 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T中国自主品 牌的汽布,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 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T看一看。(出示图片)2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 同的T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生:方便全面观察3 .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 观察物体?生:从止而后、从上闻后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
33、从止闻后、从上闻后和从左闻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 你会观察吗?我们就 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 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有 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 吗?生:小刚从上闻看的,小丽从止闻看的,小明从左间看的。(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3)出示活动建议:分别从止而、上回、左回观祭立体图形。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
34、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6)集体反馈: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 图形,通过从/、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 有什么发现吗?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同方向观察一 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观察/、同立体图形(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 搭建的方法肩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2) 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 出学生对应作品)(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
35、体 从止向、上回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5)反馈交流,展小作品3.确定方法。(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 结果和大家想 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肩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 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局这两个要素;从上弗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从左间看到的是儿何体的宽和图这两个要素。(三)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卜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1)学生试连线(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2.提高练习:练一练(四)提炼升华1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后什么收获吗?2
36、 .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五)布置作业 14 页做一做课 后 活 动 和 作 业课堂作业本P9.教帚L记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准备了大量的小正方体作为学具,设计了猜一猜、想一 想、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第一次操作从观察由4个小 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拼摆到 观察到画图,成的立体图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拼 摆到观察到画图,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对于那些有 困难的学生,让小组长帮助拼搭、
37、再观察,这样做是让各层次水平的 学生都能掌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 大的作用。教学 内容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二课观察物体第2课时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 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 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 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发现/、同儿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 的,也可能是/、同的。教学难点发现/、同儿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
38、形状可能是相同 的,也可能是/、同的。教学 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方格纸。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入1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 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2 .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预设: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3 .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 也会存在类似这 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彳1J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 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1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 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启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 试?出
39、示图形:2 .活动建议:(1)用4个小止力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3 .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4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第一组展示:(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 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 什么特点吗?预设:生:从止而后和从左面看相同。(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预设: 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40、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 是相同的。第二组展示:(1)师:还后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 状可能/、同,也可能相同。5.同时出示三组图形(1)师:为什么/、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 (2)师: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6 .学生分组讨论7 .交流信息预设:8 .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 呢?我们来看
41、一看。(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三)巩固练习 P14 “做一做”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结果:(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四)提炼升华1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生: 要全面观察2 .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3 .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五)总结。课堂作业本P10.后 活 动 和 作 业教后札记教学 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 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得反思 到提升。通过观察
42、孩子发现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 内容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帘吟里”第三课练习四弟3课时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 到的形状可能是/、同的。2、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 关系和形状。3、通过练习,在操作与交流等过程中进一步发 展空间观念。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有口能是不 相同的。教学难点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体会 一组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练习四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
43、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如何 观察物体吗?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书课题:练习四。二、师生互动,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15题。1、完成教材第15页第1题。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用小正方形搭一搭并连一连。2、完成教材第15页第2题。用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摆成教材所示的图形,让 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图形的形 状,然后连一连。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5页第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正方形按教材的图形摆一摆,搭一 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了。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说明理由。2、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4、5题。(1)课
44、件出示第4题白3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3组立体图形。摆好后,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师: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上面和前面看呢?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小结:从左面看3物体,形状相同,但从上面、前面看形 状不同。(2)出示第5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订正。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题。3、完成教材第16页第6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形的拼摆。小组交流后反馈。4、完成教材第16页第7题。要求学生动脑想一想,然后数一数。小组交流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进行验证。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2、关于观察物体
45、,你还发现了什么?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P11.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学生在操作与交流等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学 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第一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1怵口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 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 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一些简便 运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 维能力。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0+56=9656
46、+40=96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引入谈话。2 .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问题是什么?3 .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 +560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艾。(5)揭示定律。2.加法结合律。展示:李叔叔三天骑二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
47、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力口,和/、父,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 ) += + (+)(a+ b) + c=+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 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6)完成P18做一做2三、练习巩固1.练习五第1题。(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2)用“冷t法” 7+9 = 6+ (1 + 9)(运用了加法结合 律)四、小结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3.对于加法
48、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 哪些?课后活 动与作 业课堂作业本教学反思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加法口算,通过计算让学生自然的 知道两个加数位置调换计算结果不变这道理来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通过学生自己探讨,很自然的就知道了加法交换律。让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定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很好。再 通过练习加深理解。教学 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二课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第2课时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
49、学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一些简便运算。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目标导学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 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0页例3。)(一)自学提纲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2、你能列出算式吗?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 地方
50、要做上标记)。(三)自学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75+168+25425+14+186三、合作探究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 交流探究)。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 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四、达标训练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 ( ) =75+ ( )( ) +38= ( ) +59 24+19= ( ) +()a+57= (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 律填数。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20+70+30=7
51、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3、P20 “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总结六、作业:练习六第1-2题。课后活动与作 课堂作业本P14.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知识, 利用知识的迁移,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通过老师的引导, 教学 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了快乐,从运用中得到了启示,所以整节课学 生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教学时,通过口算检查学生的运算能力, 反思 同时引出定律,为新课铺垫。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教学 内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三课减法的性质第3课时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
52、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 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任 务定 位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 两个数的和的道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 准备课件板书设计减法的性质234 6634=234 (66+34 )=234100=13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教学过程设计个性化修改一、激趣生疑1、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
53、幻灯)第一组第二组72-6-472-(6+4)85-8-285-(8+2)126-70-30126- (70+30)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 己的发现)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 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 后两个数的和。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 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6、举例验证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 简便。(板书:简便)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创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厢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高性能计算软件采购合同
- 2025版商业园区物业管理与安全防范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环保地砖地板买卖合同范本
- 2025茶楼市场营销策划合同
- 2025范本校园发布会现场搭建与设备租赁合同
- 2025版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合同协议创新管理制度
- 2025版企业年会摄影摄像服务与制作合同
- 2025版博物馆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商场室内涂料施工服务协议
- 5G-Advanced通感融合仿真评估方法研究报告
- 2024年《宪法》知识竞赛必背100题题库带解析含必背答案
- 《宠物美容与护理》课件-老龄犬的护理
- (高清版)DB41∕T 2125-2021 公路钢管螺旋桩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 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声明书范本
- 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与护理
-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复习讲义)教师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农村电网改造合同协议书
- 充电桩巡查记录表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