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堆载试验方案_第1页
满堂支架堆载试验方案_第2页
满堂支架堆载试验方案_第3页
满堂支架堆载试验方案_第4页
满堂支架堆载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沈丹客专TJ-3标一工区满堂支架堆载预压施工方案 目 录一、概述1二、预压目的1三、预压施工方法13.1、预压试验前准备工作13.2、加载值的确定23.3、加载材料23.4、观测点设置23.5、预压步骤33.6、预压完成标准63.7、沉降观测记录63.8、卸载及支架调整6四、资源配置74.1、机械配置74.2、人员配置7五、安全、质量保证措施75.1、安全保证措施75.2、质量保证措施8六、应急救援预案86.1、应急小组86.2、加事故报告程序86.3、应急行动83.4、观测点设置2附表1:支架预压加载试验成果表 (mm)1附表2:支架预压卸载试验成果表 (mm)附表3:测

2、量成果汇总表(mm)附表4:各观测点预拱度设置一览表满堂支架现浇箱梁堆载预压方案一、概述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箱梁支架搭设完毕,箱梁底模衬板铺好后,对支架进行超载预压。预压一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二、预压目的2.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2.3、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三、预压施工方法结合我工区现有材料,支架预压采用混凝土块和砂袋两种材料对支架进行预压,其中混凝土块尺寸(1×1×1)m,每

3、块重2.4t,砂采用定制的吨包袋用小型挖机装袋,每袋重1.5t。预压荷载按梁体自重+模板重的110%对称、分层、分级进行,加载完成,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和设计反拱度值计算控制模板立模标高。3.1、预压试验前准备工作1、预压前对加载材料数量进行确定,并提前运至施工现场存放,砂袋需用篷布覆盖,以防雨天淋湿,并在吊装前对砂袋重量进行称量。2、 装运设备、提升设备的进场和调试。3、预压期间注意天气预报,有超过六级大风时,停止施工,雨天需注意覆盖,以防超重。4、箱梁底模安装完成。5、测量仪器的校验和签定等准备工作,并在底模和下部支架顶端及支架基础上按要求布设观测点,观测点记号可用红色油漆作标记,为保证观测精

4、确,在加载时应对布置的观测点进行避让和保护。3.2、加载值的确定(1)梁体混凝土自重: 箱梁混凝土自重荷载的1.2倍进行,1.2×731=877.2t。(2)模板重根据模板厂家提供,箱梁模板自重约100吨,计算得:1.2×100=120t(3)总重则总重为:G=877.2+120=997.2t3.3、加载材料表3-1:加载材料及重量材料名称单位数量总重(t)混凝土块块152364.8砂袋袋422632.43.4、观测点设置每级堆载对应节观测点,都需测量出竖向位移作为底模调整标高的依据。为满足观测,在底模和下部支架顶端及支架基础上布设观测点,测量位置设在梁跨的1/4、1/2、

5、3/4处及梁端,每点位横向均设3点,观测点在模板和地基混凝土上,在底模上顺桥向中间点取消。压重前,测量观测点的原始标高,并作详细记录,(观测点布置如下图)。图1:混凝土地基观测点布置图图2:底模观测点布置图3.5、预压步骤根据箱梁结构受力特点,支架预压按0%60%100%120%总荷载对称、分层、分级进行预压,严禁集中加载和卸载。压重顺序理论应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先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先压重,后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后压重,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压重的顺序应为:先压靠近墩身处,再依次加载向远离墩身的位置排列,堆放顺序左右对称,纵向为梁的两端头向跨中对称加载,第一层堆放完毕后在堆放下一层,直至达到规定

6、的荷载值。1) 根据图1、图2中观测点布置位置,在底模及混凝土基础上用红油漆做标识。并在预压前测出各观测点的初始标高,然后再把混凝土块和砂袋堆放在模板上进行加载,每级加载、卸载均要对观测点进行观测,每次观测均对应各点作好记录。根据各级加载、卸载测得的变形数值,绘出沉降变形曲线,据此分析支架变形数据。2)每级加载完成1小时后开始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间隔6小时观测记录各观测点的位移量,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应间隔6小时观测记录各观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12小时观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按加载过程对称、分层、分级进行卸载,并记录卸载过程各观测点的位移量。支架卸载完成6小

7、时后,观测记录各观测点位移量。3)在整个预压过程中,预压荷载分布应与支架施工荷载分布基本一致,加载重量偏差应控制在统计荷载的±5%以内,并派专人观察支架变形及基础沉降,如支架变形过大或基础有明显沉降,必须停止加载,经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保证支架安全后方可继续加载。4)加载步骤及对应荷载见表3-2。表3-2:分级加载值及持荷时间表总重(t)60%(t)持荷时间(小时)100%(t)持荷时间(小时)110%(t)持荷时间(小时)911498.618316997.2125)各级加载混凝土块及沙袋布置A、加载60%混凝土块及砂袋纵横向分层、对称加载,布置见图39。 图3:加载60%荷载示意图图

8、4:第一层平面布置示意图图5:第二层平面布置示意图加载到60%时,施加荷载应为498.6t,具体按图3布置:在底板上均匀布置砂袋和混凝土块:下层横桥向布置4块混凝土块和2袋砂袋,纵桥向30块/袋,合计混凝土块120块,砂袋60袋;上层横桥向在腹板处布置2块混凝土块和4袋砂袋,纵桥向混凝土块16块,砂袋8袋,合计混凝土块32块,砂袋32袋。合计重量:152×2.4t+92×1.5t=502.8t。加载完成持荷1小时后,由测量队按要求频次测出各观测点标高。B、加载100% 图6:加载100%荷载示意图图7:第二层和第三层平面示意图加载至100%时,先在原有荷载上层的空隙里按图7

9、均匀布置60袋砂袋;再在腹板处按图7(第三层)纵桥向布置160袋砂袋;合计重量:502.8t+220×1.5t=832.8t。加载完成持荷1小时后,由测量队按要求频次测出各观测点标高。C、加载120%图8:加载120%荷载示意图加载至120%时,按图8在两侧翼缘板下方的支架顶上纵向均匀布置64袋砂袋,合计重量:832.8t+110×1.5t=997.8t。加载完成持荷1小时后,由测量队按要求频次测出各观测点标高。3.6、预压完成标准预压110%荷载加载完成1小时后,按频率为每6小时测量一次变形值,最后两次沉落量观测平均值之差不超过2mm时,认为沉降稳定,可以进行卸载。3.7

10、、沉降观测记录初次观测以后开始加载,加载完第一次(约60%),加载第二次(约100%)、第三次(约110%),每级加载完成1小时后都必须分别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以后间隔6小时检测记录各观测点位移量,当最后两次沉降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即确定支架稳定,达到预压目的,后附沉降观测计算表。3.8、卸载及支架调整加载到110%荷载之后,持荷1小时,根据测量数值确定支架稳定后,开始卸载。支架卸载时仍采用分三级方式进行:110%100%60%0。卸载过程中,每一级荷载都应均匀、对称卸载。卸载过程中,每卸下一级荷载,都同加载时一样,需对所有观测点进行一次变形测量,并做详细记录,在数据分析时与加载时的数据

11、进行比较。通过加载和卸载时数据观测值,绘出观测曲线,最终计算出支架体系的沉降量及弹性变形量,并根据此沉降量及弹性变形量作为底模施工预留沉落量。四、资源配置4.1、机械配置 预压机械设备配置见表4-1预压机械设备表所示:表4-1预压机械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吊车25t台22自卸汽车欧曼辆33挖掘机台14.2、人员配置 预压作业人员配置如表4-2预压作业人员配置表所示:4-2预压作业所需人员配置:序号岗位数量备注1指挥员1车风云2技术员2刘北宁3安全员1黄河清4吊车司机25辅助工10合计16五、安全、质量保证措施5.1、安全保证措施1)对所有施工人员做严格的安全技术书面交底,施工操作人员

12、接受交底,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后应在书面交底上签字。做到人人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人人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层层落实。2)严格检查所用支架主材,不合格者坚决不予以使用。3)所有操作人员均应执证上岗,证件必须留施工现场待查,并做到人证相符。4)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带、安全帽,安全带应高挂底用,并遵守施工现场的其它安全规章制度。5)操作有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得吸烟、闲谈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5.2、质量保证措施为能保证预压取得预期效果,需注意以下几点:1)支架预压应选用重量稳定和易于计算,装卸的材料;用砂袋时,应防止雨水影响重量。2)每级预压荷载跟计算得每级预压荷载不能相差太大,加载重量

13、应控制在同级荷载的±5%以内。4)预压荷载分布应与支架施工荷载的分部基本一致。5)支架预压加载和卸载应对称、分层、分级的原则进行,严禁集中加载和卸载。六、应急救援预案根据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组成,由架子队队长任组长,其他人员任组员。6.1、应急小组组长:车风云员:刘北宁河清受国素国 182832370006.2、事故报告程序在施工现场一但发生紧急事故,现场人员迅速拨打救援电话,30分钟内报告给项目部主管领导,2小时内报告给分公司主管部门,4小时内上报给公司工程管理部。6.3、应急行动

14、1)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本分项工程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高处坠落、支架垮塌等自然灾害等。2)针对各种事故或紧急情况本岗位应采取的应急行动a自然灾害应急处置 当发生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如:大风、地震、暴雨等,项目部要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进行自救,将现场人员移动至高处背风的地方,同时现场的值班人员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拨打110、120、119应急救援电话。若有受伤者,立即进行伤口处理。b高处坠落当施工现场发生高处坠落安全事故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好人员、车辆及设备,情况严重者值班人员立即拨打110、120急救电话,然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当时的具体情况。c支架垮塌当施工现场发生支架垮塌安全事故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好人员、车辆及设备,情况严重者值班人员立即拨打110、120急救电话,然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当时的具体情况。附表1:支架预压加载试验成果表 (mm)测点号空载60%100%110%(1)110%(2)110%(3)变形值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5-15-25-35-45-5附表2:支架预压卸载试验成果表 (mm)测点号110%(3)100%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