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土壤)_第1页
第三课(土壤)_第2页
第三课(土壤)_第3页
第三课(土壤)_第4页
第三课(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册亨县阳光办册亨县阳光办2014年年农民培训项目农民培训项目第三课:土壤 授课单位:册亨县农业局 授 课 人:黄润成 时 间:2014年12月20日目 录 一、土壤成因五要素 二、册亨主要土壤类型土 壤 成 因 土壤(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是在特定成土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成土过程逐渐发育和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不同学科对于土壤的概念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要想给土壤一个严格的定义几乎是困难的。 其中土壤学家和农学家传统地把土壤定义为:“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

2、多孔的结构表层”。在这一概念中阐述了土壤的主要功能是能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所处的位置在地球陆地表面,它的物理性质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具有空隙结构的介质。 成土五要素 土壤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物质,在地球初期其实没有土壤,只有大面积裸露的岩石,但在漫长的物理侵蚀、化学侵蚀作用下,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地壳的不断运动,渐渐地形成了土壤。 土壤五大成土要素分别是母质、地形、生物、气候、时间。 母质 母质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土壤物理支撑和提供基础物质,不管哪一类型的土壤,都是发育于一定母质上的。母质的成分不同,决定着土壤类型的不同,如册亨上半县母质多为碳酸岩类岩石,一开始主要发育为大

3、泥土、石灰土等碱性土壤,但一些田、地因自然侵蚀和人为耕作的相互作用,其中的可溶性物质淋失速度加快,土壤逐渐发育成为棕壤或黄壤,pH形状表现为酸性。 地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地带分化。 如册亨下半县的秧坝镇山地土壤和双江镇的沿江一带山地土壤,母质同样为层状砂页岩发育的风化壳,但因为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温度差和湿度差,秧坝镇山地土壤发育迟缓而双江镇、岩架镇沿江一带则出现了少量黄红壤或红壤 焚风效应:指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

4、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 山地焚风效应图示因补充上升气流而因补充上升气流而产生的焚风效应产生的焚风效应焚风焚风江面蒸发形成的江面蒸发形成的上升热气流上升热气流双江镇平华村双江镇平华村 气候 气候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 中国北方因气候寒冷,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效率低,

5、大量的有机质积累使土壤发育成为黑钙土或泥炭土;而中国南方气温偏高,降雨量多,有机质降解速度快且淋溶作用强烈,多发育为黄壤或红壤。 北方泥炭土农场北方泥炭土农场 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时间 自然状态下,岩石在各种物理化学侵蚀的作用下,破碎成为微粒,再经过物质的迁移和再分配,最终形成土壤,但这个过程发生的十分缓慢,往往以上千年或万年为一个计数单位。在近代人类文明加快的步伐下,岩石的破碎作用进一步加强,土壤成土速度加快,但即便是这样,岩石转化为土壤任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量。土 壤 结 构 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

6、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这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特性。土壤水含有可溶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又称土壤溶液。土壤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并含有比大气中高得多的二氧化碳和某些微量气体。 土壤三相空间比例图二、册亨主要土壤类型 由于受到生物、气候、地貌条件的影响,全县的土壤呈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有在南盘江干热河谷生物气候条件形成的红褐色土;有在南、北盘江湿热河谷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砖红壤性红壤;在亚热带湿热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壤在全县分布最广;在海拔较高的地段则有黄壤分布。土壤类型在全县呈梯级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册亨县土壤类型众多,主要归纳为3种。 非地带性土壤 水稻土 地带性土壤73

7、.48%地带性土壤水稻土7.18%非地带性土壤19.34% 地带性土壤 1.黄壤 主要分布在县内西北部的马力、纳力、新场、者王和中部城关镇、秧坝、板用、大伟、坝赖、达秧、龙林等乡镇,海拔1200米左右的砂页岩地段,其分布面积为39.55万亩,占地带性土壤面积的13.81%。 黄壤是一种在亚热带多雨、多雾、干湿季节不明显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形成的土壤,因原生植被已被破坏,现大都沦为荒山草坡,在植被被破坏后,土壤侵蚀严重,心土裸露。黄壤的成土母质主要为砂页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风化残积物在温凉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具有弱度脱硅富铝化作用以及明显的黄化层,故土壤呈黄色。剖面发生层次明显,粘粒明显下移

8、,粘化现象明显。 本县的黄泥土由于是由硅铝质黄壤经垦耕熟化而来,加上耕作管理比较粗放,熟化程度较低,所以土层不厚,表层厚为1015厘米,灰黄色或黄棕色,小块状或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3%,pH值4.55.0,含氮量为0.237%,速效磷含量为6ppm。 黄泥土土温较暖,有机质分解快,有效养分大量释放,栽培作物的生长前期表现良好,出苗快,幼苗生长健壮,但由于这类土壤多分布于坡地,易受冲刷,保水保肥能力弱,作物生长后期最易脱肥早衰,最易遭受旱灾危害,造成作物减产。 2红壤 红壤是在亚热带高温多雨、干湿季节明显的常绿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本县中部、东南部海拔5501200米的低山

9、地区。 红壤具有地带性土壤的成土过程特征,在成土过程中,进行着较黄壤更为强烈的脱硅富铝化作用。在高温多湿的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硅铝算盐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遭到淋失,高岭化粘粒与其它次生矿物不断形成,铁铝氧化物明显聚集,而形成富铝化土壤。成土母质为砂页岩、砂泥岩风化残积物,矿物风化度比黄壤高。 红壤的心土含有大量的赤铁矿(Fe2O3),土体呈红色,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为5.087.64%,但当森林植被受破坏后,土壤肥力下降。红壤的土层厚度一般在100厘米左右,多为中、厚层硅铝质红壤。红壤的植被多为松类和油茶等,其土壤特点是酸、粘、瘦,pH值56.根据红壤的次要成土过程和发育程度的差异、又分为

10、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3个亚类。 非地带性土壤 1紫色土 紫色土是在紫色砂页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紫色砂页岩富含各种盐基元素,而且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这种母岩上发育的土壤,不仅颜色和母岩颜色相似,呈紫色,而且其物理、化学性质也与母质相似。 在紫色土的成土过程中,母岩强烈的风化过程,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紫色砂页岩的矿物成分复杂,颜色深,岩体的吸热能力较其它岩石强,且矿物颗粒与砂泥间的胶结也比较松散。因此,在热胀冷缩和湿涨干缩的作用下,岩体的崩解作用进行得很快,所以,紫色土常常具有一深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如果侵蚀作用加强,凭借紫色砂页岩强烈的风化作用,即使在陡坡上,也任然可以形成厚度不大的紫色土,

11、而很少出现裸露岩体,这是本县紫色土不同于其他土壤的一个特点。 2石灰土 石灰土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和白云岩灰岩母质上,是本县重要的一类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本县西北部岩溶低中山地区及孔屯、巴金、板街、册阳、洛凡等乡石灰岩出露的地区。 石灰土是岩成土,在其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即受生物气候带不同的水热条件影响,又深受石灰岩母质的影响,具有与其它地带性土壤不同的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土壤富含钙质,具有石灰反应,所以土壤总是呈碱性或中性反应;游离铁的含量较同一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低,由于腐殖质的钙凝作用,有机质的含量较同一地区的地带性土壤高,为11.819.87%。又因机械淋溶作用,表层土壤质地不粘重,养分状况好。但土层浅薄,土体不连续。目前,本县石灰土分布地区,原生植被保留少,取而代之的植被类型是散生灌丛杂草或稀树灌丛。 3水稻土 水稻土为人为土,由红壤、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土等经过人为长期水耕熟化而形成的一类耕作土壤。由于种植水稻所采取的平整土地,耕作施肥,季节性的水淹和水旱轮作等人为措施,改变了土壤的原有植被、地形和水文条件,使其一方面经受着交替的氧化还原作用,具有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