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1~2单元教案_第1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1~2单元教案_第2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1~2单元教案_第3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1~2单元教案_第4页
最新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1~2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2.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3.经历用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

2、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4.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

3、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问题解决方面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3.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4.能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

4、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情感态度方面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

5、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内容的增删和变化:1.重新整合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主要包括方程的含义、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从而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容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原五年级下册只要求学生解一步

6、计算的方程,并列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至于形如ax土b=c、ax÷b=c、ax土b×c=d等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及其应用则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现在,这些内容经过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第一单元。 这样做主要有两点考虑: 一是由上述一步计算的方程到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尽管形式上稍复杂一些,但解方程的原理和步骤并无明显区别;二是因为绝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对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都比较熟悉,让他们在一个阶段只学习用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挑战性略嫌不足,不利于学生保持对方程内容的好奇心以及探素方程解法的积极心向,也不利于他们充分感受方程思想的特点和价值。2. 重新整合折线统计图的

7、认识和应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其编排思路是,先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再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修订后,把单式条形图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把复式条形图安排在五年级上册,而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二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基于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和预测。丰富对数据分析过程和特点的体验,突出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3.重新整合因数、倍数和公因数、公倍数的认识 学习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新的

8、角度进一步了解整数的特点。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提供支持。所以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教学是理所当然的。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分两段安排的: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5、3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内容:五年级下册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含义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本轮教材修订时,把上述两段内容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这是在认真分折实验数据、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因为大部分教师在教材实验中发现,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之后,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

9、巩固和应用上述知识的机会,所以在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内容时不得不花较多的时间进行复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此外,教材修订时,还在教学质数、合数之后安排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内容。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质数、合数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4.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倒推”,而“转化”的策略则安排在六年级下册。按照本轮教材修订的整体方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内容版块,一方面增设了从条件或问题出发进行分折和思考的策略,强化了策略的选择和综合应用: 另一方面则对画图、列

10、表、列举、倒推、假设、替换、转化等常用策略进行必要的盘合,精选画图、列举、假设、转化等策咯作为相关单元的内容核心,以突出策略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宏观意义,突出策略自身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之所以删除“倒推”为主题的策略单元,一是因为在本册第一单元安排的简易方程中,己经为学生提供很多“倒着推想”的机会;二是因为适合用“倒推”策略解决的问题范围相对狭窄,策略自身的普适性不是太强。另一方面,由于五年级学生巳经积累了较多的通过“转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把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未知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转化为面积计算方法己知的图形等等,所以及时安排对“转

11、化”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既有利于将他们的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思考,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主动应用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也有利于沟通不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为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内容提供机会。5.删除找规律单元内容,设计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安排了一个找规律的教学单元,其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尽管该单元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趣昧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应用规律解决的问题难度偏大,加之规律自身的表述相对复杂,所以不少教师反映组织教学时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教材修订时一方面删除了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结合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的教

12、学,安排了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一一积与积的奇偶性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率,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6. 改造球的反弹高度, 增设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分别是球的反弹高度和 蒜叶的生长。其中,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蒜

13、叶的生长则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和修订前的教材相比,球的反弹高度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蒜叶的生长则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这样的活动,既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又有助于学生体会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不断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和

14、理解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加深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数学学习方式丰富性的认识。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还把原实验教材中 认识分数和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单元整合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突出分数知识的连贯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相关学习内容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圆的认识,教学扇形的初步认识,以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圆的特征,并为今后认识和应用扇形统计图提供必要的支持;根据第二学段各领域内容的具体目标以及本套教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内容提前至四年级下册进行教学。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全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单元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

15、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解决形如ax土b=c、ax÷b=c、ax土b×c=d等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及其应用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

16、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只是,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此外教材还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是因为它是很多日常生活问题较为典型的数学模型,对此类问题解题方法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丰富对一些重要数量关系的理解,

17、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单元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1. 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出示天平)提问: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在班内交流。二:合作交流、自主

18、探究1、理解等式:优学法:策略一:观察体验法: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图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学生不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地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优学图一:目的:通过优学图,既可以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又以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2)交流得出50+50=100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部

19、分课题:等式)(3)追问:“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4)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2.出示例二四幅天平图。(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天平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那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等式?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3)交流小结:有两个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4)揭示方程的意义。说明: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部分课题:方程

20、)追问:方程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首先看这些式子是不是一个等式,然后看等式里是否含有未知数。(5)观察并比较例一中的等式50+50=100与例二中的等式x+50=150,2x=200有什么不同,并提问: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优学图二:先充分利用天平图引导学生感受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据此列出相应的等式和不等式,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到方程也是等式,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如图: 方程 等式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1.练一练第1题(1)让学生独立观

21、察比较,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说判断的理由。(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3)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2.练习一第1题先审题说说图意,再独立列出方程,最后交流。3.练习一第2题(1) 说一说每题的数量关系(2) 独立列出方程(3) 回顾整理,总结课堂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优学录: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3、例4,完成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

22、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2、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8-x=3 20+30=505+x>9 y-16=5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二、教学新授教学例3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

23、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2、出示例3第一幅图。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学生讨论。优学法:策略:观察比较法: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这个环节通过四组优学图让学生探索并理解等式的性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多种方法获取新知。优学图:交流: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a。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板书:5010=5010 50a=50a)学生交流。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

24、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优学图:利用优学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发现数学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校对。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教学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图。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x。4、讲解

25、: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7、学生检验:4010=50 x=40是正确的。完成“练一练”1、第1题:解方程。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2、第2题:看图填空。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交流。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 3在括号里找出方程

26、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2、“练习一” 4解方程,并检验。3、“练习一” 5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看图,说说图意。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校对指导。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优学录: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5、例6,完成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一第6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27、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指名口答。3、在一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4、学生自由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二、探索新授(一)教学例51、出示例5中两组天平图,弄清每一组天平图所表示的意思。2、说说每组天平图中物体的变化情况。3、根据每个天平图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

28、量关系写出相应的等式。4、交流。5、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6、再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结果还是不是相等。7、追问:都能除以0吗?(除数不能为0)8、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9.完成“试一试”。(二)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2、说说数量关系式: 长×宽=长方形的面积3、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5、交流:A: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B: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6、请检验一下。(三)完成“练一练”解

29、方程x÷0.20.81.指名板演。2.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二、巩固练习1、“练习一” 6解方程,并检验。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2. “练习一”10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看图说说图意。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交流。3. “练习一”11列方程求表中未知数的值。说说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指名两人板演,大家一起做。交流4. “练习一”12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5. “练习一”13读懂题意。口答: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价钱?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练习一” 79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四课时:列方程解决简

30、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7,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4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2、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教学重难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长高,体重也在增加。(出示例7)小红称得体重36千克,她说:“我比去年增加了2.5千克。”你知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2、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解答:362.533.5(千克)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

31、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授(一)教学例7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板书: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高为x千克,再列方程解答。4、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5、完成书上的填空。6、你是怎样检验的?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一练”生交流。读题,读懂题意。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交流:注意书写格式

32、。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 1解方程。说说x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交流,指导纠错2、“练习二” 2读题,说说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交流: x36=163、“练习二” 3和4读题,说说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交流,引导纠错。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五、布置作业: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X2.536教后反思:第五

33、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例8,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第4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着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