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_第1页
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_第2页
注册规划师考试道路交通名词解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交通名词解释1. 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且应与城市 高速公路有便捷的联系。2. 主干路: 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 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系, 承担中远距离的交 通出行任务。3. 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功能,以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为主。4. 支路:主要与次干路和居住区、 工业区、市中心区、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连接; 其主要承担近距离出行, 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任务, 还承担着联系集散道路、 作为城市 用地临街活动面的作用5. 道路面积率: 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路网道路间距与城市道路红线宽 度的综合指标6. 路网密度:单

2、位城市建设用地内的道路总长度7. 断面分流:一条道路上分布的交通各行其道8. 路网分流:一条道路上只行驶一种交通方式9. 路网的功能结构:把路网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路网中各条道路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10. 路网的等级结构: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功能主要程度有可对城市道路体系进行分级11. 路网的布局结构:不同功能、等级的道路在城市空间上的布局12. 路网的组织结构:不同等级、不同区位、 不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时间,其功能又不一 定保持不变, 而且他们之间具有彼此联系和转换的基本特点, 对这种联系和转换过程的 安排就是组织结构13. 蜂腰:多条道路上的交通量向少数道路上汇聚的局部路网和节点地区14.

3、信号相位:简称为相,它是信号轮流给某些方向的车或人以通行权的次序15. 周期长:又称为周期时长,信号灯绿、黄、红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16. 绿信比:一个相位的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间之比17. 线控制:一条干路上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的联动控制18. 相位差: 以某一个交叉口的起始绿灯信号为准, 与相邻信号交叉口的绿灯启亮的时间之 差19. 铁路枢纽: 位于几条铁路干线汇合的地点, 由各种专业车站和有关铁路联系组成的, 在 统一指挥下协同作业的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有机整体。20. 编组站: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 编组作业的专业技术站。 除办理通过列车外, 主要 办理大量改编车流,解体和编组各种直达、直通、

4、区段、沿零摘挂以及小运转列车。21. 客运站: 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车站, 有站房、 站前广场以及战场客运设备三部分组 成。根据机车正线走路可分为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22. 港口:具有供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和相应 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路域组成的区域23. 公路: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24. 国道: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 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商品生 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25.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

5、分车道行使,并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26. 停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 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 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 需的最短距离27. 最大纵坡:根据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破最大值28. 公路货物流中心: 传统公路货运站在规模上的扩大、 功能上的提升和管理上的优化而形 成的道路货运节点和枢纽,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组织管理节点29. 物流园区: 为一个空间概念, 是众多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 且集中连片的货物流通 中心组织在一起的物流用地空间。30. 交通方式: 指人们从甲地到乙地完成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手段, 通常分为个体交通方 式和公共交通方式。31.

6、人均出行次数: 是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 指的是一个城市中每人每天 平均出行的次数32. 出行活动: 人们形成的交通活动, 也就是居民为某一目的, 在某一时间采取一定的交通 方式,途中耗费一定的时间或走完一定的路程,最终到达要去的地方。33. 出行分布:又称 OD 交通量,调查区域内各交通小区之间的人、车出行次数。现状出行 分布由 OD 调查得到。34. 出行方式构成(结构) :各种出行方式在完成全市居民出行量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居民 出行方式构成(结构) 。35. 出行时耗分布:指居民在一次出行过程中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36. 出行时辰分布: 出行时辰指的是居民一日出行

7、活动发生的时刻, 一般以小时为时段统计 一日所发生或集中的出行量。 出行时辰各时段出行量占全日出行量的比值称为各时段的 出行发生率,各时段的出行发生率按时间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就是出行时辰分布。37. 出行空间分布: 由期望线图表达的居民出行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反映了居民出行空间的 流动规律。38. 期望线: 期望线是连接交通出发小区与交通到达小区的直线,它的宽度表示了交通区之间的出行次数。39. 期望线图:由各条期望线组成的反映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图。40. OD 分布图:即期望线图41. 分隔查核线:为了校核 OD 调查成果的精度而在调查区内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 线,可设一条或者多条。

8、它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 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 的交通量。42. 通勤出行:因上班、上学而引起的出行(含相应的回程出行)称为通勤出行,也称为生 存型出行。通勤出行的比例一般占总出行的80%左右,属于刚性出行,有时间约束,有明显的高峰现象。43. 弹性出行: 除去通勤出行之外的受时间约束较小的出行称为弹性出行或生活性出行, 比 例约占 20%左右。44. 等时线: 由城市某一吸引点出发, 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到达一定的用地范围, 这类用 地范围的边界线即称为等时线, 反映了该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 等时线图反映了居民到 吸引中心所需要花费的最大出行时间, 以及该中心在不同的出行时间内所能

9、服务的用地 范围。45. 交通时间:即公交出行时耗。46. 最大出行时耗:居民对通勤出行所能忍受的最大时耗。47. 客运量:一定时期内,各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乘客人数,单位为人。48. 客运周转量:一定时期内,各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人数与其相应的运输距离乘积之和。49. 交通区:在城市交通调查中,以调查范围为基础,对调查区域实行的分区。50. 交通小区形心: 代表同一交通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 是交通小区交通源的 中心,不一定是交通小区的几何中心。51. 饱和度: 饱和度为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依据相关饱和度可以绘制道路网服务水平 图和交叉口服务水平图。 依据路段饱和度可以确定道路服

10、务水平, 依据交叉口平均延误 时间或饱和度可确定交叉口的服务水平。52. 出行生成:53. 出行分布预测:54. 出行方式划分:55. 交通分配:56. 分区交通系统:为了进行更有效的交通管制,将城市分割成便于进行交通处理的地区, 交通分为区内交通和全区交通,这种方法称为分区交通系统。57. 主导线:在 OD 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双线。58. 出行生成密度:指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出行量。59. 出行距离:指从出行起点到终点的实际走过的距离(而不是空间直线距离) 。60. 货运量:指在单位时间内计及重复运输系数后的被运货物的数量,它通常以吨计。61. 货物流通中心:货物流通中心是组织、

11、衔接、调节和管理物流的较大物流节点。62. 运行速度调查:即经过某两点之间的时间速度。63. 道路服务水平: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64. 停车场容量:允许同时停放的车辆数。65. 停车泊位周转率:即一个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66. 线路总长度:所有公交路线长度之和,为线路网长度与线路重复系数的乘积。67. 非直线系数:指线路实际长度与线路空间距离之比。68. 重复系数:指公共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69. 基本客运能力: 在道路和交通均保持理想状态和车辆保持最小车头间距的条件下, 得出 的某一站点断面的最大客运能力,又叫理想最大客运能力。70. 可能客运能力: 在实际的道路和

12、交通条件下,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站点某一断面处的最 大客运能力。主要用于研究道路与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71. 实际客运能力: 在某一服务等级下, 保证车流畅通无阻的最大客运能力, 或在特定公交 车辆,调度形式下保证安全畅通的最大客运能力。72. 公交客运能力: 指单位时间固定线路上营运的公交车辆运载乘客的能力, 也就是应具备 的公共车辆数或客位数, 包括车辆(或客位) 为营运而行驶所产生的车公里 (或客位公 里)。73. 行车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线路某一断面(或停靠站)的车辆数称为行车频率。74. 运载率 /日满载系数:全市高峰小时高断面的行车频率、高峰小时高断面运能(客位) 与运量(乘客数)

13、的比率。75. 最佳线网密度: 线网密度能最大程度满足线网系统的通行能力, 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 乘客的要求,此时称为最佳线网密度。76. 乘行时间:乘客乘车出行的全部时间称为乘行时间。77. 最佳站距:是乘行时间最短的站距称为最佳站距。78. 公交等时线:79. 等距线:是与某以地点距离相同的点构成的线。80. 出行时耗:由起点至达到重点所花费的时间。81. 候车时间:为公交行车间隔时间的一半。82. 交通结构:指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构成。83. 步行交通系统:交通者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84. 个体交通系统:交通者单独使用私人或社会单位的交通工具。85. 公共交通系统:

14、交通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86. 公交服务面积: 以各个公交站点为圆心, 以规定的服务半径画圆, 由这些圆周线所连接 成的面积。87. 等时线: 即纯步行时间和交通时间联合绘制城的, 在这种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定的中 心,所花的出行时间相等。88. 路抛制:出租车在道路上流动招揽乘客,采用挥手即停的服务方式。89. 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 在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 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 中心线长度。90. 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 /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91. 运送速度:路线长度 /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与各站上停靠时间之和。92. 运营速度: 2×运送速度。9

15、3. 客运周转率:乘客在流动过程中所具有数量和距离的乘积。94. 运载能力:在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的方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95.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是针对残疾人, 老年人等的生理和心里的特殊需要, 对城市道路 有关部位提出的便于这类弱势群体行动和使用的一种系统设计96. 智能交通系统: 在较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上, 将先进的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 控制技术、 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用于地面交通运输系统, 从而建立 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交通运输系统97. 交通方式:从甲地到乙地完成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手段98. 交通模式: 城市在特定的用地布局

16、、 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条件下形成的交 通方式结构,以及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重99. 一体化交通:交通体系内部关联的紧密, 即设施平衡、运行协调和管理统一。从广义上 讲,其还表现在交通体系与外部因素的关联100. 交通需求管理: 为促进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对 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对城市的客、 货运出行采取最具体的管理 措施, 以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结构, 避免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滥用, 实现城市交 通供需平衡,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舒适、可靠、低污染地运行101. 交通影响分析: 是指在开发项目的立项或审批阶段

17、, 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对城市的交通影 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而确立保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实施补偿对策。102. 交通影响费: 在特定的区域内, 预先规定必须维持的交通服务水平, 为保证该服务水平 必需向开发者征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费用103.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是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 通过研究土地使用、 经济增长、生活形态 等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为交通运输系统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 使人、货各畅其流, 促进 城市的健全发展。104. 城市交通政策: 在一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 政府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 约束和 协调城市交通行为的总则105.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 经济和物质

18、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 素:连线、交通工具、场站、管理规则和人员。106. 换乘站:为多条线路交汇形成的大型综合枢纽。107. 接运系统: 指将乘客从出发地接至地铁、 轻轨等轨道交通以及从车站送达目的地的交通 服务系统。108.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109. 滚动阻力110. 空气阻力111. 坡度阻力112. 惯性阻力113. 最大爬坡能力114. 最大爬坡速度115. 最高车速116. 加速时间117. 通过性118. 制动性119. 形势平稳性120. 行驶平顺性121. 操纵稳定性122. 交通流的交汇流向123. 交叉124. 合流:

19、两个分离车道上的交通流 合并为一条车道的 一种流向125. 交织:行驶方向相同 两股或多股 交通流, 沿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 通流彼此穿插 对方路径的交叉运行126. 分流:一条车道的交通流 分成 两个(或多个)分离车道上 的车流流向127. 分岔点128. 交汇点129. 冲突点130. 交通流特性:交通流运行状态 定性定量 特征131. 交通流参数:描述、反映 交通流特性 物理量(包括:交通量、速度、密度)132. 车流量133. 车流密度134. 服务水平135. 服务水平影响因素136. 服务水平评价的主要参数137. 道路饱和度138. 通行能力139. 基本通行能力

20、140. 可能通行能力141. 设计通行能力142. 平均日交通量143. 高峰小时交通量144. 设计交通量145. 当量小时流率146. 行驶速度147. 行程速度148. 设计车速149. 车头间距150. 车头时距道路交通 172 个名词解释一道路基础知识2. 空气阻力 Pw: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3. 坡度阻力 Pi: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4. 惯性阻力 Pj: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5. 行车速度(设计车速) :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是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1、。6. 经济车速:汽车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耗油、磨耗最小的速度。7. 车辆的自重:即车辆整车装备重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号的重量。8. 车辆的载重:即车辆最大装载量,是指满载时的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9. 交通流: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10. 交汇交通流: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的状态。11. 交通流参数: 用以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 三大参数: 交通量, 速度, 密度。12. 当量交通量:为计算交通量,应将各种车种在一定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 进行换算,从而得到各种车辆间的换算系数,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13. 地点车速:车辆通到某一地点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22、用作交通管理和规划设计时参考 用。14. 行驶车速:车辆驶过某一区间距离与所需时间求得的速度,不包括停车时间。用于 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15. 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用于评价道路通畅度, 估计行车延误情况。16. 车流密度:某一瞬间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它表示车辆分布的密 集程度。17. 车头间隔: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为车头间距。18.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19. 道路等级结构: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 等,将城市道路分为

23、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车速由大到小,功能上由以“通” 为主转向以“达”为主。20. 道路服务水平: 道路的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 之比, 综合反应道路的服务质量。 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用 以区别道路上出现的各种不同车流状态。二交通量和通行能力21.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22. 年平均日交通量: 将全年统计的日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所得平均值为年平均 日交通量。单位: pcu/d23. 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 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

24、单位: puc/d24.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出现最大交通量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25. 设计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美日)将一年中测得的 8760 小 时交通量按大小排序,取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26. 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 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27. 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 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 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 路路段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28. 可能通行能力:在通常道路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

25、车辆 数。29. 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 段的通行能力。三平面线形30.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的立体形状。31. 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32. 极限最小半径:圆曲线设置最大超高时采用的半径最小极限值。33.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 时路面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时采用的最小半径。34. 一般最小半径:指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其值介于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的最小 半径之间。35. 横向力: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离心力所提供的指向运动轨迹外侧的水平力。36. 缓和曲线:当设计车速

26、较高,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圆曲 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37. 超高: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布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 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曲线段的外侧路面横坡做成与内侧横坡同方向的单项横坡称为超 高。38. 超高渐变率:指旋转轴与车行道外侧边缘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39. 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 个渐变的过渡段。40. 加宽:由于前后轮在转弯时曲线半径大小不同,他们所占的车道宽度大于在直线上 行驶的宽度,则为保证车辆不占用其他车道而设置的一段宽度称为加宽。41. 加宽缓和段:在圆曲线范围

27、内加宽,为不变的全加宽值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其加 宽值由直线段 0 加宽值逐渐按比例增加到圆曲线起点的全加宽值。42. 断背曲线:两同向曲线间以短直线相连而成的曲线。43. 同向曲线:转向相同的相邻两曲线。44. 反向曲线:转向相反的相邻两曲线。45. 复曲线: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46. 行车视距:为保证行车安全,司机看到一定距离处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后,刹车所 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47. 停车视距: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 行车距离。48. 会车时距:49. 横净距: 道路曲线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

28、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四纵断面50. 纵断面: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反映路线竖向的走向、高程、纵坡大小、直线 与曲线的组合。51. 地面线: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52. 纵断面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立面设计线。53. 设计标高:工程设计时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称为设计高程(标高) 。54. 填挖高度:设计线与地面线各对应桩号点的高程差。55. 最大纵坡:道路竖向设计时所允许的最大坡度,由汽车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 条件、保证车辆以适当的车速安全形势来确定。56. 最小纵坡:能保证纵向排水,防止管道淤塞所必需的最小纵坡。57. 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

29、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58. 竖曲线: 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 为保证行车安全, 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59. 锯齿形街沟:露出路面部分的侧石与路面边缘或平石,作为城市道路排除水的三角 形沟,街沟纵坡交替升降的为锯齿形街沟。60. 纵断面线形:道路中心线在垂直水平面方向上的投影。61. 道路纵坡: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62. 坡长:指道路中心线上某一特定纵坡路段的起止长度。63. 转坡角:(变坡角)两相交坡段线的倾斜角之差。五横断面64. 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65. 道路红线:道路的路幅边线,城市中

30、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66. 路肩:公路和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作用保持车行道功能,临时停放故障车辆;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撑;供行人通过。67. 分车带:多幅路横断面范围内,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作用分割 车流;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设公交停靠站;在交叉口为增设进口道提供场地; 保留远期车行带拓宽的可能。68. 路缘石:设在路面边缘和横断面其他组成部分分界处的标石。69. 边沟:郊区道路或山区道路设在车道边缘用于排水的纵沟。70. 红线宽度:指道路路幅宽度。71. 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72. 非机动车道:城市

31、道路上供各种非机动车行驶的部分。73. 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74. 路拱:对于双向行驶的车行道,路面常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拱形,成为路拱。75. 路拱高度:从拱顶到路缘平石的高度。76. 横坡(路拱坡度) :由拱顶向两侧倾斜的坡度。为了使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带上的 雨水迅速排入雨水井或边沟。77. 牛腿式出入口:为了使人行道路面连续无障碍,道路上人行道出入口多采用牛腿式 出入口,平石沿人行道边向前延伸,侧石下降,或侧石向出入口转弯。六道路线形78. 道路定线: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 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

32、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性及其主要 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的设计图。79. 主导纵坡: 道路中心线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平均自然纵坡度。80. 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线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 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于或大于 180 度。81. 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坡度常大于道路设计所容许的最大纵坡,加上工 程地址条件限制,需要顺应地形,使道路沿山坡盘绕而上,这种减缓纵坡, 延长起点终点间 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为展线。七交叉口1. 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的部位。2. 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路口。3. 分岔

33、点:交叉口上的车流,在前进中有不同去向,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或者分流点)4.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5.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交汇点称为冲突点。6. 交通岛: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分为导向岛、安全岛和分隔岛。7. 导向岛:为指示和规定右,左转交通方向设置的交通岛。8. 分隔岛:为把同向或对向交通分开而设置的交通岛。9. 安全岛:为行人提供躲避车辆的场所而设置的交通岛。10. 交通渠化: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称 为渠化交通。11.

34、 缘石转角半径:为了保证右转车辆能够以一定速度顺利转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 应做成圆曲线,或多圆心复曲线,以符合相应车辆行驶轨迹。12. 交通管制:用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手势指挥,使通过交叉口的不同道路上车辆的通行 时间错开,即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车流通过交叉口。13. 周期长:绿灯信号显示两次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即红,绿,黄灯显示时间之和。14. 绿信比:即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之比,用百分比表示。15. 相位差:一般用于线控制或面控制,表示相邻两个交叉路口同一方向或同一相的绿 灯起始时间之差。16. 相(相位信号) :表示在信号化交叉口给予车辆与行人通行权的程序。17. 两相

35、控制:具有两个交通信号相位的控制。即东西停,南北行;南北停,东西行。18. 点控制:单点定周期自动控制信号,根据车流量大小和交通特点,事先确定合理的 信号周期和绿灯时间。19. 线控制:在一条主干线上根据流量大小,交叉口间距,车辆行驶速度,定出信号周 期,相位分配,相位差,形成一条“绿波带” 。20. 面控制:设在交通繁忙的中心区,把该区交叉口的控制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自动适 应网络交通系统控制, 根据检测器测得的交通数据自动调节信号的周期时间, 相位分配及绿 灯时差。21. 绿波交通: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 主干道上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遇上绿灯

36、。22. 交叉口展宽:由于道路车辆到了交叉口,有一半以上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用,只 能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 增加车道数的方法, 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使之与路段通行能力匹配。23. 视距三角形: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 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的相遇点起, 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 将这两个视点 和冲突点相连, 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在视距三角形的范围内, 有限阻碍视线的障 碍物应予清除,以保证通视。24. 环形交叉口:在由几条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较大的中心岛,使 所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沿环岛逆时针行驶,并将行驶过程中的

37、冲突点变为交织 点。25. 交织:是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 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动。26. 交织角: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时的安全情况,它以右转车道外缘 1.5m 和中 心岛缘石外 1.5m 的两条切线的交角来表示。27. 交织长度:在环状交叉口,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上行驶时互相交织,交 换一次车道所行驶的路程, 称为交织长度。 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 速度。28. 匝道:匝道是用以连接上下各层道路供左右转弯车辆行驶的道路。八交通基本概念29. Od 分布:交通中各个交通发生或结束的点的分布状况30.

38、路网饱和度:路网实际负荷与容许最大负荷的比值,反映了路网承担交通负荷的适 应能力,从整体上表征路网的畅通性能。31. 交通事故率:单位时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32. 道路非直线系数: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道路便捷 程度的一个指标。33. 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 F 之比值。34.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市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连线、交 通工具、场站和管理规则与人员组成。35. 出行:通常指个人、货物或车辆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完成一次有目的的行程。36. 泊车:指车辆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停车,并享受一定的服务。37. 停车泊位周转率:一个

39、泊位在单位时间内停放的车辆数(停放时间的倒数) 。38. 交通小区:是研究交通生成、分布的基本空间单位;是在城市交通调查中,通过系 统的分类法,将城市分成若干个区域,用以分析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流向状况。39. 钟摆现象:某一时段中,某一方向的出行占据绝对优势。40. 出行距离:从出行起点到终点实际走过的距离,非空间直线距离。41. 出行时耗:由出发点至到达终点所花费的时间。42.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交通结构) :指城市居民出行中所采用的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 构成。43. 末端交通方式:除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摩托车,步行以外的交通方式。44. 出行时辰分布:出行量受一日中时段的影响在各时刻的分布状

40、态。45. 日出行率:调查的日出行次数与被调查的人数之比。46. 往返出行:外出后立即返回住处的出行。47. 巡回出行:外出后顺便去若干目的地的出行。48. 主导线: OD 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双线,将其与城市路网对照,城市路网分布点应与 主导线分布相一致,否则,说明道路系统需改善。49. 出行生成强度:单位用地面积和单位建筑面积所产生的出行量。50. 期望线:连接各个交通小区重心点之间的直线,以宽度表示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量 大小。51. 道路用地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包括公共停车场、广场)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值,又称道路网面积密度。52. 路网连接度指数: 总的交叉路口与断头路口的比例。 其数

41、值越高, 说明断头路越少, 成环成网率越高。53. TOD :城市快速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开发。54. BRT:公交车捷运系统,是一种具有专有或部分专有路权、高效率收费系统及现代 车辆,提供舒适、便捷、安全服务之先进公交车系统。九公共交通55. 载客量:车辆中装载的乘客数量。56. 运载能力:单位时间内沿路线一定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57. 运送速度:公交车辆运送乘客的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中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 要依据。58. 运营速度:公交车辆在路线上来回周转的距离。是标志客运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 标。59. 平均行驶速度:路线长度与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的比值。重复系数: 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路网总长度之比。60. 公交线路网密度:在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单位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 长度。61. 换乘系数:居民出行一次,到达目的地所需换乘的次数的平均值。62. 满载系数:实际载客量与额定载客量之比。63. 一辆车的生产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客运周转量。64. 在册车数:实际中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