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1页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2页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3页
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分析(附35例报告)田扬张丽芳(通讯作者)姜永能罗罡(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云南昆明650032)【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dr、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 析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 像表现对比分析。结果椎体骨质破坏30例,约占86%;椎体病变累及附件者 15例占42.9%;椎间隙狭窄者35例,约占100%;椎旁脓肿者15例,约占42.9% ; 椎间盘受累者13例,约占37%;硬膜和脊髓侵受累者10例,约占28.6%;砂粒 状死骨者7例,约占20%;原有肺结核继发脊柱结核者4例,约占11.4%;脊 柱后突畸

2、形者3例,约占8.6%。结论dr平片是脊柱结核的常规检查,ct检查 是dr平片的重要补充,能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及隐蔽的病灶及椎体骨质破坏有 无向椎管移位,明确椎管、附件及脊髓有无受累;mri在显示韧带及周围软组织、 椎间盘、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侵犯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关键词】脊柱结核影像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 (2013) 31-0156-01在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是最多见的,占40%50%1,好发于儿童以及青 年,国内统计最多见于2030岁。近年来,肺结核及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不断增 高,影像学检查对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随访观察,具有极其

3、重要的意义。 笔者收集我院从2008年2013年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35 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木病的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木组病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0.5岁,病程1.5 个月3年。有肺结核病史者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 脊椎后突,下肢麻木,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部分患者有食欲减退、午后低热、 盗汗、消瘦和体重减轻等全身中毒症状。1.2方法本组35例患者均摄脊柱dr正侧位片;ct检查30例,其中增强13例;mr 检查23例,增强7例;ct检查用西门子公司16层螺旋ct及双源64层螺旋ct 机,4mm层厚

4、和层距连续扫描。mr采用ge 1.5t超导扫描仪行脊柱常规横轴位、 矢状位和冠状位t1wl t2wi,部分病例行t1wi+脂肪抑制。2结果35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详见表1),为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破坏、椎 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形成、死骨形成、便膜囊和脊髓受累等。表1 35例脊柱结核的dr、ct与mri影像学结果(例)3讨论3.1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是最多见的,约占40%50%1,好发于儿童和 青年,国内统计最多见于2030岁。发病的部位以腰椎为最多,胸椎次之,颈 椎少见,紙尾椎较少见,少数病例可在两个不同节段同吋或相继发生结核。脊柱 结核由血行感染而产生,结核病灶大多数在椎体,且多在其前方发生

5、,根据病灶 发生的部位,可将脊柱结核分为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两类;而椎体结核又分为中 心型、边缘型和韧带下型三种。中心型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胸椎多见,儿 童脊柱椎体的主要供血血管为后脊椎动脉的一个分支,从后壁进入椎体中央部分, 因椎体周围有一层较厚的软骨,因此病灶一般在椎体中央近前方开始,以骨质破 坏为主的病灶发展较快,使椎体骨质广泛破坏和塌陷,可穿破上下的椎间盘而侵 及邻近的椎体,椎旁可有脓肿形成。如椎体塌陷严重,可产生后突畸形。边缘型 多见于成人,以腰椎多见。成人椎体供血血管主要为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从前方 进入沿骨膜下分支,所以病灶多在椎体前缘、骨膜下以及前纵韧带下的椎间盘开 始。韧带下

6、型少见,病灶主要累及椎旁韧带,椎体和椎间盘改变很少,常有椎旁 脓肿形成。椎体骨质侵蚀破坏、椎间隙变窄及椎旁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的三大主 要特点。本组35例患者椎体病变者30例,约占86%;椎体附件受累者15例, 约占42.9%;椎间隙狭窄者35例,约占100%;椎旁脓肿者15例,约占42.9%; 椎间盘受累者13例,约占37%;硬膜和脊髓侵受累者10例,约占28.6%;死骨 形成者7例,约占20%;原有肺结核继发脊柱结核者4例,约占11.4%;脊柱 后突畸形者3例,约占8.6%;与文献报道相符。3.2 dr、ct、mri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dr平片经济简便,应用广泛,仍为目前诊断脊柱结核常规检查方

7、法,而 且dr平片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了解脊柱整体情况,特别是椎间隙的变化要 优于ct。但是由于dr平片图像为前后重叠的叠加影像,密度分辨率不高,对于 隐蔽部位的病灶、病灶的细微结构、死骨形成、附件受累、冷脓肿形成及椎管受 累等方面的观察不清,无法满足临床的要求,尤其是合理判断手术适应症及手术 方法的选择。另外,对于一些早期病变,骨质破坏范围较小或未累及椎间隙,容 易漏诊。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影像为横断面断层图像,减少了影像出现重叠 以及伪影产生的干扰,能够清晰显示脊椎结核早期椎体的细微骨质破坏及椎旁脓 肿,明确椎体骨质破坏有无向椎管移位、有无死骨形成、椎体附件及脊髓有无受 累等,ct

8、对于死骨及钙化的显示明显优于mri,与dr平片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dr检查的必要的和重要的补充,是脊柱结核的重要检查方法。mri是一种对早期的脊柱结核检查进行评价的最有效方法3。mri能多平面 和多序列参数成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分辨率。脊柱结核椎体骨炎 及骨内小脓肿是早期病理变化4, mri由于对水含量和蛋白含量多少的变化非常 敏感,可将椎体骨质早期破坏及椎旁的软组织岀现的轻微肿胀显示岀来;sinan 等研究发现,mri在显示结核韧带下播散、硬膜侵犯方面优于ct,同时还可以 发现远处无症状的椎体结核5。另外mri较ct明显优势是可清晰地显示出椎间 盘的改变,结核累及椎间盘的可靠

9、征象就是出现椎间盘长t1、长t2信号。ct 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方 法,二者综合分析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对脊柱结核进行早期诊 断,避免漏诊、延迟诊断或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具有较大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 徐静,成瑞明,刘钢超声对脊柱结核伴寒性脓肿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 2010, 16(36): 77-78.2 张树清,巴奇,龚沈初等脊柱结核的比较影像学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 15 (4): 301-304.3 李鑫欣,文海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年,9 (32): 210.4 孙西河,王滨,常光辉.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临床放射 学杂志,2000, 19 (5): 302 - 3045 sinan t.al-khawari h, ismail m, et al.spinal tuberculosis: ct and mri feature, ann saudi med, 2004, 24.437一441.6 harada tokuda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