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应用_第1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应用_第2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应用_第3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应用_第4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其在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应用摘要:逆境胁迫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影响作物 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子,揭示植物应答胁迫的分子机理一直 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重大课题。植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系 统揭示不同胁迫条件下植物蛋白质的表达状况,从而深入了 解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植物响应胁迫机 理。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概述了其在植物逆 境胁迫适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蛋白质组学在该领域的 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蛋白质组学;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双向电 泳;质谱中图分类号:q946. 1; q945. 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0439-8114 (2013) 22-54

2、03-06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已不仅仅 局限在核酸水平。蛋白质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是生命现象 的直接体现者。要深入了解生命的复杂活动,就需要从蛋白 质的整体水平上进行研究。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蛋白质组的 科学,本质上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 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 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组织变化、细胞代谢等过程的 整体而全面的认识1。近些年来,蛋白质组学发展迅速, 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遇高(低)温、干旱、水涝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原菌侵染和虫害等生物胁迫。植 物感受逆境

3、信号后,可以通过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内抗逆相关 蛋白的表达,从而调整自身的生理状态或形态来提髙对逆境的耐受能力。在蛋白水平,对发生变化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测定,探讨植物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调控机制,是研究 植物抗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已在多种植物的研究中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过去,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蛋白质组的大规模定性分 析,而现在,如何系统地识别和定量一个蛋白质组则是蛋白 质组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2。由于蛋白质的浓度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其功能的实现,因此,对蛋白质的相对和绝对 浓度进行测量也就变得至关重要。目前,比较成熟的蛋白质 定量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基于传统双向凝胶电

4、泳及染 色,另一类基于质谱检测技术。1.1基于凝胶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技术是由o' farrell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3,具有高 分辨率的特点,通常能分辨出1 0003 000个蛋白点4。 该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目前,应用比 较广泛的双向电泳技术主要是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2d-dige)。但双向电泳本身也存在着一 些弊端:试验重复性差;对蛋白质的分离受到

5、蛋白丰度、等 电点、相对分子质量和疏水性等的限制;自动化程度低;操 作起来费时费力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应 用。1.2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标记 定量技术(labeling quantitation )和非标记定量技术 (label-free quantitation) 2。此外,标记或非标记的 鸟枪蛋白质组学策略也是基于质谱技术的常用方法。1. 2. 1标记定量技术1.2. 1. 1同位素代谢标记法同位素代谢标记以同位素元素或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形 式掺入到细胞培养基中,在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完成蛋白质 同位素标记。此方法的显著优点是

6、蛋白质在样品制备的初期 被标记,由此减少了试验操作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了准确 度。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15n体内代谢标记和细胞培养 中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 silac)方法。1)15n体内代谢标记法。采用含有15n (或14n)作为 惟一氮源的培养基来培养植物组织(植株),依靠掺入合成 蛋白质的15n实现定量5。这项技术适用于多种蛋白提取 物的蛋白质定量,包括那些需要进行大量纯化步骤、蛋白产 量易发生改变的6。其优势还在于可应用于水培植物,使 得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得到更好的控制。2)

7、silac方法。依靠在培养介质中加入稳定同位素标记 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或精氨酸等)实现对蛋白质的定量, 已经广泛用于高等动物细胞蛋白质的鉴定及定量5。silac 法标记效率高、损失小;标记误差低,可靠性高。然而,由 于植物细胞本身可以合成这些必需氨基酸,导致只有部分蛋 白质被标记。并且,此方法成本较高,导致其在植物蛋白质 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 2. 1. 2同位素化学标记法1)同位素亲和标记法。比较典型且已商业化的一项技 术是同位素亲和标记技术(isotope coded affinity tages, icat)o icat无需繁冗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标记策略灵活 多变

8、,可对低丰度、难溶性蛋白进行分析。近些年来,该技 术与不同的质谱技术联合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icat 适用于含半胱氨酸或半胱氨酸存在修饰的蛋白质。2)酶催化180-同位素标记法。酶催化180-同位素标记 法是通过加入h2180,在蛋白酶催化作用下将竣基上的2个160替换成180,从而对肽段进行标记。该技术有以下优点: 操作简单;标记效率高,准确率高;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多 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可标记所有酶解的肽段,使相对定量 所有的蛋白质成为可能;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便于与 磷酸化肽段富集方法联用,适于低丰度磷酸化肽段的定量标 记肽段;在蛋白质水解分裂的同时被标记上,避免了人为因 素的干

9、扰。但由于标记后的蛋白质样品过于复杂,该技术还 有待进一步的完善。3)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法。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 tive and absolute quant it ation, itraq) 技术是美 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在2004年推出的一项新的体外同位 素标记技术7。该技术使用8种(或4种)不同的同位素 试剂来同时标记和比较8种(或4种)不同的蛋白质样品。 如今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越性也逐步在许多生物 体和组织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已成为目前蛋白质组学定量方 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itraq技术有如下特点:样本量大。可对多达4

10、个样 本同时相对量化,大大降低了试验过程中所引入的技术误 差;定性分析结果可靠。可以同时给出每一个组分的相对 分子质量和丰富的结构信息;灵敏度、准确度高。将离子 抑制效应、背景噪音和仪器条件等系统误差的影响降到最 小,获得的变异系数在9%的范围;分离能力强,分析范围 广。作为标记的反应不在活细胞,适合任何类型的蛋白质样 品,包括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酸性蛋白质、碱性蛋白质、 不溶性蛋白质(eg膜蛋白)等;分析时间快,自动化程 度高。当然,itraq标记技术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对全组蛋白 质而言,它只能对相对丰度进行比较,因此只能提供相对的 定量;数据的复杂度更高,因此需要开发更多的信息学工具;

11、高丰度蛋白质干涉了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每次试 验,研究人员都必须鉴别全部的蛋白质组8。1. 2. 2非标记定量技术 非标记定量法(label-free) 是一种新兴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包括基于色谱峰面积定量法 及利用二级离子信号的强度进行mrm (多反应监测)检测等。 与标记定量法相比,非标记定量法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 同位素化合物,也不需要使用非常昂贵的试剂,但该技术比 较依赖于仪器的状态、样品的复杂性以及一些未知因素,其 灵敏度和精确度都不及标记定量法。要得到广泛的应用,非 标记定量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1.2.3鸟枪蛋白质组学策略鸟枪法首先采用标记或非 标记的方法将蛋白质混

12、合物降解成肽段的混合物,利用质谱 进行分析测序,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描绘出肽段在蛋白质上 的位置图谱,从而确定该混合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其代表方 法是 mudpito2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界中有多种非生物和生物因子都会对植物的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物的死亡。植物对 这些逆境胁迫都有很强的响应机制,可通过一系列从细胞到 生理水平的应答反应来适应这些不利的环境条件。应用蛋白 质组学技术研究在逆境胁迫下植物蛋白质种类及表达量的 变化,将有助于人们从整体和动态的蛋白质水平了解胁迫因 子的伤害机制以及植物的适应机制。2.1非生物胁迫的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2. 1. 1

13、温度胁迫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农作物产 量的重要环境因子。目前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温度胁迫下差异 表达蛋白质的鉴定和植物响应高温、低温分子机制的解析。ganmulla等9将24日龄水稻秧苗的叶片分别在5 °c (12 d)、12 °c (20 d)的低温和 28 °c (36 d)、36 °c (44 d)的高温环境下处理3d,并检测其蛋白质组变化。采用无 标记的鸟枪法,对每个处理组的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了蛋白 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或多个处理组中被鉴定出来 的蛋白,有超过400个都对温度胁迫进行了响应。其中,分 别有43、126和47个蛋白专一地出现

14、在了 5 °c (12 d)、12 °c (20 d)和36 °c (44 d)处理组中。并且,与其他温度处 理相比,12 °c (20 d)处理后的水稻叶片蛋白质组发生的 变化更显著。另外,该试验还鉴定出了 20个新的胁迫响应 蛋白。为了检测在成熟的硬质小麦子粒中热胁迫对非醇溶谷 蛋白积累所产生的影响,laino等10将意大利栽培种svevo 进行了 2个不同的温度处理(热胁迫和对照)。通过检测非 醇溶谷蛋白的2-d模型,鉴定出了在灌浆期受热胁迫影响的 多肽。这项研究共发现了 132个表达发生变化的多肽,其中 有47个(包括hsps和胁迫相关蛋白)是通

15、过基质辅助激光 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0f)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 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出来的。 很多热诱导的多肽被认为会引起敏感植株的反应。2. 1.2水分胁迫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组学, 已鉴定出一些水分胁迫响应关键因子,并揭示出植物应答水 分胁迫所涉及到的多个代谢通路。ford等11在2011年首次采用鸟枪蛋白质组策略研究 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栽培种在干旱胁迫下的蛋 白丰度变化。对不耐旱种kukri.耐旱种excalibur和耐旱 种rac875在温室中进行周期性干旱处理,处理结束后从叶 片中提取蛋白,共

16、鉴定出5 125个肽段,并分析出1 299个 蛋白。从中选择了 159个在所有时间点都有表达的蛋白用 订raq技术进行相对定量。在不同时间点,3个栽培种的蛋 白组变化反映了它们对干旱胁迫的不同生理响应。结果显 示,在胁迫处理前期,excalibur没有明显的蛋白组变化, 而rac875的蛋白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3个栽培种的蛋白 组变化都与它们的氧化胁迫代谢和活性氧清除能力相一致, 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增多以及参与光合作 用和卡尔文循环的蛋白的减少。祁建民等12以鉴定出的耐旱性红麻品种ga42为材料, 在5叶期设置正常供水与控水比较试验,运用双向电泳分析 红麻在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

17、件下叶片蛋白质组的动态变 化。在干旱胁迫下出现6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选择表达 量明显上调的9个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tof ms分析 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6个差异表达蛋白,分别是2个核酮 糖t, 5-二磷酸竣化酶或其大亚基、1个rubisco活化酶、1 个二甲基蔡酿甲基转移酶、1个推测的胞质型谷氨酰胺合成 酶以及1个atp合酶b亚基。试验证明,红麻ga42表现出 较强的耐旱性与上述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明显上调有关。 komatsu等13将发芽2 d的大豆在水涝胁迫下处理2 d, 从大豆的根系和下胚轴中提取蛋白质。经sd-page和cbb染 色后,在每张凝胶上得到具有可重复性的蛋白

18、点约803个。水涝胁迫引起了 21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升高,其中有定位/贮 存相关蛋白(11个)、能量相关蛋白(3个)、信号转导相关 蛋白(2个)、初生代谢相关蛋白(2个)、细胞结构相关蛋 白(1个)、病害/防御相关蛋白(1个)以及转运蛋白(1个)。 同时,7个蛋白点的表达量在水涝胁迫处理后降低,包括4 个定位/贮存相关蛋白和3个病害/防御相关蛋白。2. 1.3盐胁迫及渗透胁迫土壤盐分过多是影响植物生 长发育、导致农业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盐胁迫对植物的危 害主要体现在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等方面。bark la等14对植物质膜在盐胁迫下的作用进行了研 究,鉴定出了参与调控液泡中na+隔离的蛋白质。对盐

19、胁迫 处理的冰叶日中花和对照进行的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分析表 明,质膜包括质膜h+-atpase和v-atpase的亚基,都与醛 缩酶和烯醇酶这两个糖降解酶相关。利用免疫共沉淀证实糖 降解酶与v-atpase的b亚基vha-b存在相互作用。体外试 验证明,醛缩酶可以通过吸引atp来激活v-atpase的活性。 采用拟南芥烯醇酶突变体进行生物学功能验证,发现这些突 变体对盐胁迫敏感,并且在其质膜中,醛缩酶激活v-atpase 水解活性的能力减弱。糖降解蛋白与质膜的这些联系直接上 调了质子泵的活性。bandehagh等15对油菜盐胁迫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耐盐的油菜栽培种hyola 308和不耐

20、盐的栽培种 sarigol的第二片新叶和第三片新叶中蛋白的表达。对处于 营养生长期的植株分别进行0、175和350 mmol/l的nacl 处理。与第二片新叶相比,第三片新叶中的na含量较高且 生长势较弱。不耐盐植株中na的积累比耐盐的植株中更加 显著。2-de凝胶检测出了 900多个蛋白点,其中有44个和 31个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在耐盐和不耐盐的基因型中发生了 变化。聚类分析发现,根据第二片新叶的盐含量可明显区分 出这两种不同的基因型。ms分析鉴定出了 46个蛋白,包括 参与氧胁迫响应、能量供应、电子转运、翻译和光合作用的 蛋白。skirycz等16研究了拟南芥叶片在缓和而持久的渗透 胁迫下的

21、适应能力。通过15n代谢标记法分析了蛋白变化。 结果表明,质体的atpase、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都被下调了, 但线粒体的atp系统被上调了。这说明线粒体在植物遭受水 分胁迫时对保护质体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胁迫下的转 录组和蛋白组数据非常一致,但很多蛋白与蛋白合成和降解 相关,推测其受到了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张恒17用不同浓度的na2c03对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进行处理,研究了其在盐胁迫下的应答机制。 应用itraq标记法对蛋白质组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叶绿体中 68种na2c03应答蛋白质,它们主要参与捕光复合体、光系 统ii、光合电子传递链和光系统i的形成、能

22、量代谢、卡尔 文循环、光合色素代谢、基础代谢、胁迫防御、转录、蛋白 质合成与命运,以及信号转导等过程。2. 1.4营养胁迫 为了解水稻对磷缺乏的适应性, torabi等18分析了亲本株系nipponbare与其近等基因系 nil6-4 (在第12条染色体上携带一个主要磷吸收的qtl)的 根系在1和100 mmol/l磷浓度下生长的蛋白质组。2-de检 测到669个蛋白点,两种基因型中有32个蛋白有明显差异。 其中,两种基因型在胁迫条件下有17个蛋白表现不同。质 谱鉴定出参与适应磷缺乏途径的26个蛋白,包括活性氧清 除剂、柠檬酸循环、信号转导和植物防御反应蛋白,还有一 些未知功能蛋白。这说明不仅

23、有一条控制适应磷缺乏能力的 信号途径,可能还存在着不同途径间的相互作用。visioli等19对黑杨的一个高度抗钙胁迫的未定种进 行了蛋白组变化分析。运用2-d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出126个 蛋白。其中,有20个蛋白被鉴定为受到了钙胁迫的影响, 并通过maldi-t0f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在胁迫处理的样品 中,丰度较高的蛋白集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说明这两个 细胞器在植物对钙胁迫的响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坤朋20对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在富磷或缺磷条 件下的蛋白质组变化进行了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分别鉴定出 79个和108个差异表达蛋白,功能解析表明,这些蛋白可能 在调控玉米根系形态发育、细胞周期以及感知

24、环境磷浓度变 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1. 5其他非生物胁迫其他非生物胁迫如臭氧、重金 属、机械损伤等对植物的影响,也在蛋白质组水平上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肖清铁等21以抗镉水稻品种pi312777和镉敏感水稻 品种ir24为材料,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条件下水培处理7 do 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镉胁迫下,pi312777中热激蛋白、谷 胱甘肽还原酶、蛋白酶体a亚基6型、果糖-1, 6-二磷酸 醛缩酶、硫氧还蛋白和dna重组修复蛋白均上调表达;而ir24 中热激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蛋白酶体a亚基6型的表 达无显著差异,但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和硫氧还蛋白表 达下调。此外,dna重组修复

25、蛋白仅在镉胁迫的pi312777叶 片中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很可能是水稻pi312777 比ir24具有更强镉抗性的生物学基础。fuhrs等22研究了豆工豆蛋白质组对猛胁迫的响应,发 现猛胁迫后肛豆叶绿体中与c02固定和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 丰度下降,说明猛胁迫对肛豆的能量代谢产生抑制作用。乐寅婷等23对比了 油菜(brassica napus cv. westar) 在机械损伤前后可溶性总蛋白的含量变化,发现损伤后蛋白 表达量增高。双向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有8个蛋白质点发生了 明显的上调或下调,质谱鉴定出rubisco小亚基前体、果糖 -1, 6-二磷酸醛缩酶和粪吓咻-3-氧化酶,这些蛋白质

26、可能 在油菜叶片应答机械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h san等24用双向凝胶电泳法检测了在03胁迫下大豆中蛋白质 的变化,分别在叶片和叶绿体中鉴定出20个和32个差异表 达蛋白。其中,参与光合作用(包括光系统i/ii和碳素同 化)的蛋白都在胁迫后表达量降低,而与抗氧化剂系统和碳 代谢相关的蛋白表达量增高。参与糖代谢的酶活性在胁迫后 增强,淀粉减少而蔗糖增加。试验表明在光合系统经受03 胁迫时,可能通过淀粉降解为三竣酸的循环功能,使碳分配 受到了影响。2.2生物胁迫的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2. 2. 1病原菌侵染病原菌侵染时植物局部会发生坏死 并诱导产生一些抗病蛋白质。maserti等25以柑橘属(c

27、itrus l.)的果树为材料, 对二斑叶嘴(tetranychus urticae)侵染后和茉莉酸甲酯 处理后的叶片进行了蛋白表达差异分析,分别检测出了 110 个和67个蛋白质点。应用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出 50个蛋白,大部分都属于光合和代谢相关蛋白。其中有5个 与氧胁迫相关的酶,包括磷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个盐 胁迫相关蛋白、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猛超氧化物歧化酶。 有7个防御相关蛋白,包括与发病相关的酸性几丁质酶、蛋 白酶抑制剂类奇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采用双向电泳联用m0ldi-t0f-t0f质谱技术,张晓婷 等26对水稻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和抗病品种kt95-418感 染水稻条

28、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前后的叶片进 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rsv基因组编码的病害特异 蛋白(disease specific protein, dsp)在武育粳 3 号中 的积累量明显高于kt95-418中。另外还鉴定出其他25个蛋 白,包括rsv ns2蛋白,寄主中与光合作用、细胞氧化还原 状态和离子平衡状态及蛋白的合成、转运与翻译后修饰等相 关的蛋白。钟云27选用广东主栽砧木资源一一江西红橘的根系 为材料,运用itraq技术,分析了其接种黄龙病病原后第50 天的根系蛋白。鉴定得到差异显著蛋白78个。差异蛋白主 要参与生物代谢、防御反应、抗氧化、转运和几

29、丁质代谢等。 与转录组关联性强的差异蛋白有36个,其中半数与抗病(逆) 相关。植株感病后韧皮部筛管闭塞有关的筛管阻塞蛋白上调 了 1.67倍,这与防御黄龙病病原有关。另外,枯草杆菌样 蛋白酶表达是对照的282. 09倍,说明该酶参与了黄龙病病 原菌的抵御及根尖分生区的保护。2. 2.2虫害魏哲28利用itraq技术筛选了水稻抗褐 飞虱相关蛋白质。在褐飞虱取食96 h后的水稻叶鞘中,发 现多种蛋白质表达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蛋白包括3个ja 合成蛋白质(alpah-dox、aos和aoc), 7个氧胁迫应答蛋白 (cata、apx2 和 5 个 poxs), 3 个 b-葡聚糖酶(gnsl、gn

30、s4 和 gns5), 3 个蛋白激酶(crks、crk6 和 atypicalrlk), 1 个蛋白网格蛋白,1个甘氨酸分解系统h蛋白,5个光合作 用相关蛋白和4个水通道蛋白。其中aoc、cata、3个poxs、 gnsl、gns5、3个蛋白激酶和网格蛋白更多地在易感性水稻 株系中被诱导。由于自然环境下植物时常遭遇多重逆境,因此,目前有 不少针对植物逆境蛋白质组学的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 胁迫,而是将相关性较高的几种胁迫进行整合研究。zhang 等29对云南假虎刺(carissa spinarum)同时进行了 42 °c 高温和干旱处理。在处理期和恢复期设置4个不同的时间点 取叶片

31、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49个蛋白质点的表达量 发生了变化。用ms和2-d凝胶法鉴定出30个蛋白,这些蛋 白包括hsp、光合成相关蛋白、rna加工蛋白以及参与代谢 机制和能量生产的蛋白。evers等30对马铃薯分别进行了 冷胁迫和盐胁迫处理,并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组水平都进行 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响应盐胁迫和冷胁迫的基因和蛋白有一 致也有不同。在蛋白质组水平,大部分鉴定出的蛋白都在胁 迫下表达增强了。大多数光合成相关蛋白的丰度在两种胁迫 下都降低了。3展望综上所述,作为后基因时代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蛋白 质组学已经在植物抗逆研究中广泛开展,获得了丰硕的成 果,对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

32、行了补充。 然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们 对植物在逆境下产生的复杂的生物学反应都还知之甚少,在 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越来越多植物全基因组 测序的完成、est数据库的日益丰富,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 改进,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被挖掘, 更全面地揭示植物抗逆性的本质,为植物抗胁迫品种的选择 和培育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 赵 欣,蒲小平.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 25 (8): 988-991.2 谢秀枝,王欣,刘丽华,等.itraq技术及其在蛋 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1, 27

33、(7): 616-621.3 wolters d a, washburn m p, yates j r. an automated multidimensional protei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shotgun proteomics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1, 73 (23): 5683-5690.4 gorg a , weiss w , dunn m j. current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technology for proteomicsj. proteomics,

34、2004, 4 (12): 3665-3685.5 喻娟娟,戴绍军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若干重要进 展j植物学报,2009, 44 (4): 410-425.6blindschedler l v , cramer r. quantitative plant proteomicsjproteomics, 2011,11 (4): 756-7757 ross p l, huang y n, marchese j n, et al. multiplexed protein quantit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using amine-reactive isob

35、aric tagging reagentsj. mol cell proteomics, 2004,3(12):1154-1169.8 王林纤,戴勇,涂植光.itraq标记技术与差异蛋 白质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研究j.生命的化学,2010, 30 (1): 135-140.9 gammulla c g, pascovici d, atwell b j, et al. differential proteomic response of rice (oryza sativa) leaves exposed to high-and low-temperature stressj. proteomics

36、, 2011, 11 (14): 2839-2850.10 laino p, shelton d, finnie c, et al. comparative proteome analysis of metabolic proteins from seeds of durum wheat (cv. svevo) subjected to heat stressj. proteomics, 2010, 10 (12): 2359-2368.11 ford k l, cassin a, bacic a.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wheat cultiv

37、ars with differing drought stress tolerance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1, 2: 44.12 祁建民,姜海青,陈美霞,等.干旱胁迫下红麻叶 片的差异蛋白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 45 (17): 3632-3638.13 komatsu s, sugimoto t, hoshino t,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looding stress responsible cascades in root and hypocotyl of soybean using proteome

38、 analysisj. amino acids, 2010, 38 (3): 729-738.14 barkla b j, vera-estrella r, hern?負予 ndez-coronado m, et al.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of the tonoplast reveals a role for glycolytic enzymes in salt tolerancej. the plant cell, 2009, 21 (12): 4044-4058.15 bandehagh a, salekdeh g h, toorchi m, et al. c

39、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canola leaves under salinity stressj proteomics, 2011, 11 (10): 1965-1975.16 skirycz a, memmi s, de bodt s, et al. a reciprocal 15n-labeling proteomic analysis of expanding arabidopsis leaves subjected to osmotic stress indicates importance of mitochondria in preserv

40、ing plastid functionsj. journal of proteome, 2011, 10 (3): 1018-1029.17 张 恒.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叶绿 体na2c03胁迫应答的生理学与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哈 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18 torabi s, wissuwa m, heidari m, et al. a comparative proteome approach to decipher the mechanism of rice adaptation to phosphorous deficiencyj. pro

41、teomics, 2009, 9 (1): 159-170.19 visioli g, marmiroli m, marmiroli n.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proteomic response to cadmium stress in plantsj. 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 2010 : id567510.20 李坤朋不同基因型玉米对磷胁迫的反应及根系蛋白质组学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