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梳理五_第1页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梳理五_第2页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梳理五_第3页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梳理五_第4页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梳理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五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粪量 正常成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为100300g。影响排便的因素很多,消化吸收能力的强弱、食物量的大、小以及食物种类均可影响排便量的多少。胃、肠、胰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由于炎症渗出、分泌增加、肠蠕动亢进便量可明显增加。消化不良者由于食物未能完全消化吸收,能引起便量的增加。 (二)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在病理情况下粪便的颜色与性状可发生如下改变: 1.糊状便及水样便因肠蠕动亢进及黏液分泌增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服用导泻药物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乳儿肠炎时,因蠕动过快

2、,以至胆红素转化的胆绿索随粪便排出体外,粪呈绿色。黄绿色稀便内含有膜状物,见于伪膜性肠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时,大便呈洗肉水样。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时,大便呈红豆汤样。 2.黏液便正常成形的粪便外,常附有一层石蜡样的光彩,即为黏液。粪便外有肉眼可见的黏液,见于急性肠炎及慢性结肠炎。小肠炎症时增多的黏液混于粪便之中,大肠炎症时黏液附着于成形的粪便之外;单纯黏液便无色、透明,脓性黏液便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 3.脓性及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阿米巴痢疾时,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 4.冻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及某些慢性痢疾患者。 5.鲜血便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直肠癌时,

3、鲜血常附在粪便表面。 6.黑便及柏油便在生理情况下,服用铋剂或铁剂后粪便呈深浅不等的碳样黑色。在病理情况下,粪色黑而有光泽呈柏油样,见于各种上消化管出血;前者便隐血试验阴性,后者阳性。正常粪便隐血阴性,但在进食肉类较多时可呈弱阳性。 7.自陶土样使胆道阻塞时,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大便中无粪色素,呈白陶土色。 8.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 9.细条状或扁平状便提示肛门或直肠狭窄,见于直肠癌。 10.羊粪状便见于习惯性便秘。 (三)气味 正常粪便的臭味,主要由于食物中蛋白质经细菌分解产生挥发性物质。吲哚、臭素、硫醇及硫化氢等所致。粪呈酸臭味,同时混杂有气泡者,常见于淀粉及糖类消化不良。慢性肠炎

4、、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粪常有腐败性恶臭。阿米巴肠炎时,粪便腥臭。 (四)寄生虫 蛔虫、蛲虫、绦虫等个体较大的虫体或其片段,可用肉眼辨认。 二、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白细胞正常粪便中偶见中性粒细胞,肠道炎症时增多,小肠炎症时细胞因部分被消化,白细胞数量一般<15HP。结肠炎症时(如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白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时,粪便中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管出血或炎症,如痢疾、慢性结肠炎、结肠直肠癌及直肠息肉等。 3.上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有少量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随粪便排出,但因多已被破坏,故正常粪便中见不到上皮

5、细胞。结肠炎症时上皮细胞增多。伪膜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到黏膜小块。 4.大吞噬细胞鉴于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时。 (二)食物残渣 正常粪便中可有少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纤维等。粪便中有大量未消化食物见于消化不良、胰腺疾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过快。 (三)寄生虫和虫卵 患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患者粪便中可见到相应的寄生虫虫卵。粪便中有时可见到结肠阿米巴,其为非致病性的共生阿米巴。有病理意义的是溶组织阿米巴及其包囊,应注意鉴别。 三、化学检查 (一)胆红素 正常粪便不含胆红素。肠蠕动过快时,由胆道进入十二指肠的胆红素,来不及转换成粪胆原即排出体外,使粪便成为胆黄色;有时以胆绿素形态出现,则粪便呈胆绿色

6、。 (二)粪胆原 粪胆原即粪中的尿胆原,正常含量为40280mg/24h。溶血性黄疸时,粪胆原含量显著增加;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时粪胆原含量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 (三)粪胆素 正常为阳性反应。胆汁分泌减退,或胆道部分梗阻时,呈弱阳性反应。完全梗阻性黄疸时,呈阴性反应。 (四)潜血 正常粪便潜血阴性,但在进食肉类较多时可呈弱阳性。上消化管出血时,粪便潜血即呈阳性;出血量越多,反映越强烈。成人每日消化管出血>5-10mL,便潜血试验即可呈(+)。消化管溃疡活动期呈间断(+),消化管肿瘤呈持续性(+),晚期消化管肿瘤(如胃癌)阳性率可达95%。故该试验已被用作消化管恶性肿瘤诊断的筛选指标。

7、此外,该试验还有助于诊断早期流行性出血热。一、血糖 (一)参考值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的正常值为: Folin一吴法4.56.7mmol/L 邻甲苯胺法3.96.2mmol/L (二)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血糖升高:见于饱食或高糖饮食及剧烈运动等。 (2)病理性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呕吐、全身麻醉、脱水、颅内高压症;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升高。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见于妊娠期、哺乳期、饥饿及长期剧烈运动等。 (2)病理性降低:见于血中胰岛素增多的疾病;缺乏抗胰岛素的激素;肝糖原贮存缺乏的疾病;急性酒精中毒等。 二、血脂 (一)成人

8、总胆固醇 1.参考值 比色法或酶法:成人5.17mmol/L为合适水平,5.205.66mmol/L为边缘水平,5.69mmol/L为升高。 2.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等;糖尿病特别是并发糖尿病昏迷患者;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肾病期等;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或妊娠期。 (2)降低: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或肝硬化;严重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甲亢或营养不良。 (二)甘油三酯(三酯甘油) 1.参考值0.561.7mmol/L。 2.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脂血

9、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脂饮食和酗酒等;(2)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及严重肝衰竭等。 三、血清钾 (一)参考值 成人:4.15.6mmol/L(4.15.6mEq/L); 儿童:3.44.7mmol/L(3.44.7mEq/L); (二)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食入或注射过量钾盐、醛固酮缺乏或家族性高钾血症。 血钾减低见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慢性消耗性疾病、代谢性碱中毒、大量出

10、汗。有时体内并不缺钾,但血钾分布异常也是血清钾降低(心、肾性水肿、大量应用胰岛素、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和碱中毒时)。 四、血清钠 正常值 135145mmol/L(136145mEq/L、310340mg/dl)。 (一)血钠增高 较少见。 (二)血钠降低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呕吐或剧烈腹泻、胃肠道瘘和引流、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大叶性肺炎、乙醚麻醉与大量出汗等情况。 五、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 (一)参考值 男性:38174U/L;女性:26140U/L(连续监测法及酶联法)。 (二)临床意义 该酶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急性心

11、梗后38小时开始增高,1036小时达高峰,34天隆至正常。对心内膜下心梗的诊断较其他酶灵敏。肌营养不良、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或术后、肺梗塞、脑血管意外、酒精中毒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亦可增高。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六、乳酸脱氢酶 (一)参考值 104245U/L(连续测定法) (二)临床意义 LD升高可见于1.急性心肌梗死;2.肝脏疾病;3.其他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排泄、肌营养不良、骨骼肌损伤、胰腺炎、肺梗塞等。 七、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钙蛋白T/I(TnT/TnI) (一)参考值 AST:(40u/L(连续测定法);TnT:0.020.13g/L,Tnl:<0

12、.2g/L(ELISA法)。 (二)临床意义 AST在心肌梗死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锋,36天恢复正常;TnT在心肌梗死后36小时升高,1224小时到达高峰,持续1015天。TnI在心肌梗死后36小时升高,1420小时达高峰,持续57天。 八、胆红素 (一)参考值 总胆红素1.717.1mol/L(0.21.0mg/dL); 直接胆红素06.8mol/L(00.4mg/dL); 间接胆红素1.710.2mol/L(00.7mg/dL); (二)临床意义 判定有无黄疸及程度:总胆素1734mol/L为隐性黄疸,34170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mol/L为中度黄疸,>

13、340mol/L为重度黄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为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为溶血性黄疸,三者皆同时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九、尿素氮 (一)正常参考值 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 (二)临床意义 尿素氮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也有排泌;血中尿素氮增高见于: 1.器质性肾功能捐害肾各种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肿瘤及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尿素氮增高程度一般与病情严重性一致;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捐时,尿素氮变化不明显;中、重素受损时才见升高。 2.肾前性少尿如严重脱水、心力衰竭、肝肾综合征所致的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小导致的少尿。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如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管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蛋白饮食等。 十、血清肌酐 (一)正常参考值 男性:53106mol/L,女性4497mol/L。 (二)临床意义 肌酐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肌酐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捐害、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浓度会急剧上升。肌酐增高见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