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生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大民中心校:宋艳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现实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我深深感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赔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
2、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人都看到过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3、但没有谁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往下掉?正是由于牛顿的这个问题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成为无本之木。鉴于以上种种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到实处,显得任重而道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思考。 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4、。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想好了再答;允许提出一些奇思异想的问题。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总之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行。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5、尤其是低学段的小学生,在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因素中,我们知道既有内在因素,又存在外在因素。儿童由于年龄尚小,知识水平尚缺而还不会独立发现问题,这样,仅凭教师短期的努力是收不到效果的。但外在因素却能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发挥作用。面对传统的课堂模式阻碍了学生提问的可能性及学生的依赖性造成其不愿独立思考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过多给学生提供现成答案,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就认为: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
6、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一课,开课伊始,有这样一个片段:(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一边欣赏梅兰芳演出剧照,一边听录音霸王别姬中梅兰芳的唱段)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听了他的这段京戏,请再读课题,想一想,你的脑海中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承接教师创设的这样一个质疑的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触发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梅兰芳为什么要学唱戏?”“梅兰芳怎么学戏的?”“他学戏的结果怎样?”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要想寻求问题的答案
7、,自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鼓励不同见解,使学生乐问 针对标准答案普遍存在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仅凭记忆便能取得优异成绩,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惟其这样,学生才能产生问题的欲望,或针对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更有价值的创新答案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理解,鼓励他们发表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法等对问题作出不尽相同的理解,让学生在心灵自由飞翔。 四、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
8、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与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1、 教师适当点拨,做好示范 由于学生学习、生活阅历还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当诱导,向学生揭示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 2、找准途径,有针对性提问 学生提问题往往会出现漫无边际的现象,而每节课有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找准途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问。一般来说,质疑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质疑,
9、具体有: (1) 抓住课题质疑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伯牙绝弦一课,可以诱发学生提问:看了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课题中“伯牙”指谁?为什么要 “绝弦”?通过质疑,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积极自主寻求答案。 (2) 抓住重点词句质疑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对理解全文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发现总是层层递进,巧妙将课文引向深入。如教詹天佑一课时,抓住第一小节中的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引导质疑:“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有哪些杰出贡献?”“詹天佑为什么被称为爱国工程师?爱国体现在哪儿?”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预习时,教学后质疑,在文章结构,思想内容处质疑等。学生找准了途径,就要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是否针对重点难点之处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该问,哪些不该问,要鼓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直接推动了活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稿件翻译服务合作合同5篇
- 员工劳动合同正式版范本2篇
- 垂直铺塑工程合同3篇
- 天车维修检测合同范本
- 投资入股公司合同范本
- 橱柜安装的合同范本
- 抵押合同范本协议
- 即墨路租房合同范本
- 台球厂商文字合同范本
- 小型水池建筑合同范本
- 正性肌力药物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课件-幻灯-ppt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版)
-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 镇村综治中心治安防控室工作台账(完整打印版)
- (4)-2.灾难现场的检伤分类
- 课程设计(集装箱专用平车总体设计)
- 上肢主要神经损伤诊断
- GB/T 24600-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 炼油厂生产准备工作纲要(终)
- 静脉输注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