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_第1页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_第2页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_第3页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_第4页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摘要】:p :【目的】明确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火龙果炭疽病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p 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供试菌株ITS序列为576 bp,与平头炭疽菌(登录号:HQ896482、AF451899)、辣椒炭疽菌(登录号:J_910365、HQ271465)的同性均达100%;系统发育分析p 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平头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具有很近的遗传关系。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 ,产孢适宜温度

2、为2535 ,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 ,致死温度为60 处理10 min;菌丝适宜生长pH为49,最适pH为8,产孢适宜pH为47,最适产孢pH为4;最适碳为蔗糖和D-果糖,最适氮为牛肉膏和蛋白胨,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铵有利于该菌产孢;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黑暗则有利于该菌产孢。【结论】引起海南省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另一种病原菌是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 (Schw.) Andrus & Moore,该菌不仅侵染火龙果果实,还能侵染大豆豆荚和番茄果实。【关键词】:p : 火龙果;炭疽病;平头炭疽菌;rDNA-ITS;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 S436.67 文献标志码:A

3、 文章编号:2095-1191(20_)01-0059-080 引言【研究意义】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又称红龙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是典型的热带水果(郑良永,20_4)。火龙果果实外形独特,含丰富的植物性蛋白、矿物质、抗氧化物质等,口味佳,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火龙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问题更加明显,严重影响了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胡美姣等,2021;李敏等,20_a)。炭疽病是火龙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具有潜伏侵染性,主要危害火龙果果实,常在采后贮运时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袁诚林等,20_4;李茂和蒋昌顺,2021;Phoulivong et al.

4、,2021)。因此,对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初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对火龙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关于火龙果病害,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前田间病害防治方面,在果实采后病害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胡美姣等(2021)对火龙果采后病害研究发现,胶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引起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李敏等(20_b)对火龙果采后病害发生种类及病原菌种类进行调查,发现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和辣椒炭疽菌(C.capsici)是引起海南省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两种病原菌,且不同的病原菌所引起

5、的病害症状不同。郑伟等(20_)对从火龙果炭疽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p ,结果发现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和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均能引起贵州火龙果果实炭疽病,但未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Guo等(20_)对火龙果果实病害进行分析p ,初步鉴定认为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能引起云南省火龙果果实炭疽病,并认为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本研究切入点】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胶孢炭疽菌是引起火龙果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而对其他病原菌引起的火龙果炭疽病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报道较少。【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6、】通过对海南省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发现除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外,还有其他种类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sp.)也能引起炭疽病,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分离、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火龙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从海南省海口市各超市、水果市场采集发病火龙果果实;健康火龙果果实购于海口市南北水果市场。1.2 试验方法1.2.1 菌株分离及纯化 对典型炭疽病症状进行描述,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将所获得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剔

7、除胶孢炭疽菌,其余菌株于4 保存待用。1.2.2 菌株致病性测定1.2.2.1 对火龙果的致病性测定 采用损伤接种法。取28 恒温培养5 d的菌饼(=5 mm,下同)接种于健康火龙果果实上,每个果实接种2点,每处理3个果实,以无菌PDA培养基块为对照,置于保鲜盒中28 恒温保湿培养,每天观察发病情况,明确该病原菌对火龙果的致病性。1.2.2.2 对其他作物的致病性测定 采用损伤接种法。取28 恒温培养5 d的菌饼接种于健康大豆豆荚和番茄果实上,置于保鲜盒中28 恒温保湿培养,每天观察发病情况,明确该病原菌对大豆豆荚和番茄的致病性。1.2.3 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 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PDA培

8、养基上,28 倒置培养,每天观察菌落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形态、产孢结构、刚毛及孢子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同时参考已有文献(戚佩坤,20_0;陆家云,20_1)进行病原菌形态学鉴定。1.2.4 病原菌rDNA-ITS区扩增和序列分析p 1.2.4.1 病原菌基因组DNA提取及rDNA-ITS区PCR扩增 用灭菌小药勺轻轻刮取约100 mg新鲜菌丝于研钵中,用液氮充分研磨成粉状,采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病原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参照White等(1990)设计的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上游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下游引物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对病原菌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50.0 L):1.0 L病原菌DNA,2.0 L 10 mol/L ITS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