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法ppt课件_第1页
心肺复苏法ppt课件_第2页
心肺复苏法ppt课件_第3页
心肺复苏法ppt课件_第4页
心肺复苏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二00八年八月2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认识n n 判别反响轻拍肩部、呼喊n呼救并放好伤员体位n 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或颌n判别呼吸经过看、听、试来进展n口对口鼻吹气3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判别吹气有无阻力 无 有完成两次吹气 去除口腔异物纠正头部位置 手指快速将伤员口内异物去除救生呼吸判别心跳4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有呼吸无脉搏有脉搏无呼吸 无脉搏无呼吸n 心前区叩击 心前区叩击n n 判别心跳 判别心跳n 有脉搏n 无脉搏 无脉搏 n n 胸外按压 坚持气道通畅,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n 100次/min 人工呼吸1216次/min 进展,每作30次胸外按 n 压,需作2次人工呼吸n n

2、在继续进展心肺复苏情况下,由专人护送医院进一步抢救 5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一、判别认识和通畅呼吸道判别伤员有无认识的方法:1悄然拍打伤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他怎样啦?, 2如认识,可直呼喊其姓名。有认识,立刻送医院。3无反响时,立刻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留意:以上3步动作应在10s以内完成,不可太长,伤员如呈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顿掐压穴位,拍打肩部不可用力太重,以防加重能够存在的骨折等损伤。6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二、呼救一旦初步确定伤员神志昏迷,应立刻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哪怕周围无人,也应该大叫“来人啊!救命啊!,如图附图3所示。留意,一定要呼叫其他人来协

3、助,由于一个人作心肺复苏术不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而且劳累后动作易走样。叫来的人除协助作心肺复苏外,还应立刻打 给救护站或呼叫受过救护训练的人前来协助。7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三 、将伤员旋转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于两侧躯干旁。如伤员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将其转动,使伤员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尤其要留意维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伤员头、颈、胸平稳地直线转至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四肢平放,如附图4所示。留意,抢救者跪于伤员肩颈侧旁,将其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留意维护颈部。解开伤员上衣,暴露胸部或仅留内衣,冷天要留意使其保暖。8心

4、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四、通畅气道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微弱或停顿时,应立刻通畅触电者的气道以促进触电者呼吸或便于抢救。通畅气道主要采用仰头举颏颌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 留意:严禁用枕头等物垫在伤员头下;手指不要压迫伤员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颈部上抬时不要过度伸展,有假牙托者应取出。儿童颈部易弯曲,过度抬颈反而使气道闭塞,因此不要抬颈牵拉过甚。成人头部后仰程度应为90,儿童头部后仰程度应为60,婴儿头部后仰程度应为30,颈椎有损伤的伤员应采用双下颌上提法。9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五、判别呼吸在通畅呼吸道之后,由于气道通畅可以明确

5、判别呼吸能否存在。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伤员口鼻,头部侧向伤员胸部,眼睛察看其胸有无起伏;面部觉得伤员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或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经过的声音,如附图7所示。留意:坚持气道开放位置;察看5s左右时间;有呼吸者,留意坚持气道通畅;无呼吸者,立刻进展口对口人工呼吸;通畅呼吸道:部分伤员因口腔、鼻腔内异物分泌物、血液、污泥等导致气道阻塞时,应将触电者身体侧向一侧,迅速将异物用手指抠出;不通畅而产生窒息,以致心跳减慢。可因呼吸道畅通后,随着气流冲出,呼吸恢复,而致心跳亦恢复。10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六、 判别伤员有无脉搏 在检查伤员的认识、呼吸、气道之后,应对伤员的脉搏进展检查,以判别伤

6、员的心脏跳动情况。详细方法如下:1在开放气道的位置下进展初次人工呼吸后。 2一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头部坚持后仰,另一手在接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3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两侧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悄然触摸颈动脉搏动 11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留意: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n 不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构成头部供血中;n 不要压迫气管,构成呼吸道阻塞;检查时间不要超越10s;未触及搏动:心跳已停顿,或触摸位置有错误;触及搏动:有脉搏、心跳,或触摸觉得错误能够将本人手指的搏动觉得为伤员脉搏;判别应综合审定:如无认识,无呼吸,瞳孔散大,面色紫绀或惨白,再加

7、上触不到脉搏,可以断定心跳曾经停顿;婴、幼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腋窝和肘关节之间的中点,用食指和中指轻压在内侧,即可觉得到脉搏。12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七、口对口鼻呼吸七、口对口鼻呼吸当判别伤员确实不存在呼吸时,应即进展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其当判别伤员确实不存在呼吸时,应即进展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其详细方是:详细方是:1在坚持呼吸通畅的位置下进展。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在坚持呼吸通畅的位置下进展。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伤员鼻孔或鼻翼下端,以防气体从口腔内经鼻孔逸出,施救捏住伤员鼻孔或鼻翼下端,以防气体从口腔内经鼻孔逸出,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屏

8、住并用本人的嘴唇包住套住伤员微张的嘴。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并用本人的嘴唇包住套住伤员微张的嘴。2用力快而深地向伤员口中吹呵气,同时仔细地察看伤员胸部用力快而深地向伤员口中吹呵气,同时仔细地察看伤员胸部有无起伏,如无起伏,阐明气未吹进。有无起伏,如无起伏,阐明气未吹进。3一次吹气终了后,应即与伤员口部脱离,悄然抬起头部,面向伤一次吹气终了后,应即与伤员口部脱离,悄然抬起头部,面向伤员胸部,吸入新颖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伤员的口张员胸部,吸入新颖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伤员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可放松,以便伤员从鼻孔通气,察看伤员胸部向下恢开,捏鼻的手也可放松,以便伤员从鼻孔通气,

9、察看伤员胸部向下恢复时,那么有气流从伤员口腔排出。复时,那么有气流从伤员口腔排出。抢救一开场,应即向伤员先吹气两口,吹气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抢救一开场,应即向伤员先吹气两口,吹气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吹气无起伏者,那么气道通畅不够,或鼻孔处漏气、或吹气缺乏、或吹气无起伏者,那么气道通畅不够,或鼻孔处漏气、或吹气缺乏、或气道有梗阻。气道有梗阻。13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留意: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会构成胃扩张;吹气时不要按压胸部,如附图11所示;儿童伤员需视年龄不同而异,其吹气量约为800ml左右,以胸廓能上抬时为宜;抢救一开场的初次吹气两次,每次时间约11.5s;有脉搏无呼吸

10、的伤员,那么每5s吹一口气,每分钟吹气12次;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适用于有严重的下颁及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骨折等情况的伤员,难以采用口对口吹气法。婴、幼儿急救操作时要留意,因婴、幼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托颈,以坚持气道平直;另一方面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接近,抢救者可用口贴住婴幼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14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八、人工循环体外按压八、人工循环体外按压人工建立的循环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外心脏按人工建立的循环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第二种是开胸直接压迫心脏压胸外按压,第二种是开胸直接压迫

11、心脏胸内按压。在现场急救中,采用的是第一种胸内按压。在现场急救中,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应牢记掌握。方法,应牢记掌握。2.5.1按压部位按压部位胸骨中胸骨中13与下与下13交界处。交界处。2.5.2 伤员体位伤员体位伤员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那么应伤员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那么应在伤员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在伤员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伤员身体不会挪动。但不可以保证按压胸骨时,伤员身体不会挪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场按压的时间。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场按压的时间。15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快速测定按压部位的方法n 快速测定

12、按压部位可分5个步骤,如附图13所示。n 1首先触及伤员上腹部,以食指及中指沿伤员肋弓处向中间移滑,如附图a所示。n 2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觅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如附图b所示。n 3然后将食指及中指两横指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如附图c所示。n 4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如图d所示。n 5再将定位之手取下,重叠将掌根放于另一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如附图e所示。16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 17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按压姿态n 正确的按压姿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伤员胸骨上方正中,靠本身分量垂直向下按压。

13、n 1按压应平稳,有节律地进展,不能延续。n 2不能冲击式的猛压。n 3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相等,如附图所示。压按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n 4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n 5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分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18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按压频率n 按压频率应坚持在100次min。n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n 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关系通常是,单人为:2,双人复苏为5:1,婴儿、儿童为5:1。n 按压深度n 通常,成人伤员为3.85cm,513岁伤员 为3cm,婴幼儿伤员为2cm。19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 n按压除掌根部贴

14、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引起骨折肋骨或肋软骨。n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易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n3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肋软骨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呈现严重并发症,n4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此用力不够,按压深度达不到385cm,n5按压冲击式,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n6放松时抬手分开胸骨定位点,构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n7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沛松弛,胸部仍接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n8按压速度不自主的加快或减慢,影响按压效果。n9双手掌不是重叠放置,而是交叉放置。 20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九、心肺复苏法九

15、、心肺复苏法操作过程有以下步骤:操作过程有以下步骤:1首先判别昏倒的人有无认识。首先判别昏倒的人有无认识。2 如无反响,立刻呼救,叫如无反响,立刻呼救,叫“来人来人啊啊!救命啊救命啊!等。等。3迅速将伤员放置于仰卧位,并放迅速将伤员放置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在地上或硬板上。4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或颌。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或颌。5判别伤员有无呼吸经过看、听和觉得来进判别伤员有无呼吸经过看、听和觉得来进展。展。6如无呼吸,立刻口对口吹气两口。如无呼吸,立刻口对口吹气两口。21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7坚持头后仰,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8如有脉搏,阐明心脏尚未停跳,可仅做人工呼吸,每分钟1216次。

16、 9如无脉搏,立刻在正确定位下在胸外按压位 置区叩击12次。10叩击后再次判别有无脉搏,如有脉搏即阐明心跳曾经恢复,可仅做人工呼吸即可。11如无脉搏,立刻在正确的位置进展胸外按压。12每作15次按压,需作两次人工呼吸,然后再在胸部重新定位,再作胸外按压,如此反复进展,直到协助抢救者或专业医务人员赶来。按压频率为100次min。13开场一分钟后检查一次脉搏、呼吸、瞳孔,以后每45min检查一次,检查不超越5s,最好由协助抢救者检查。14如有担架搬运伤员,应该继续作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超越5s。 22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心肺复苏操作的时间要求n 05s:判别认识。n 5l0s:呼救并放好伤员体

17、位。n 1015s:开放气道,并察看呼吸能否存在。n 1520s:口对口呼吸两次。n 2030s:判别脉搏。n 3050s:进展胸外心脏按压15次,并再人工呼吸2次,以后延续反复进展。n 以上程序尽能够在50s以内完成,最长不宜超越一分钟。23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双人复苏操作要求n 两人必需协调配合,吹气应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n 按压频率为100次min。n 按压与呼吸比例为:2,即次心脏按压后,进展2次人工呼吸。n 人工呼吸者除需通畅伤员呼吸道、吹气外,还应经常触摸其颈动脉和察看瞳孔等, 24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心复苏法本卷须知n 1吹气不能在向下按压心脏的同时进展。数口诀的

18、速度应平衡,防止快慢不一。n 2操作者应站在触电者侧面便于操作的位置,单人急救时应站立在触电者的肩部位置;双人急救时,吹气人应站在触电者的头部,按压心脏者应站在触电者胸部、与吹气者相对的一侧;n 3人工呼吸者与心脏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越5s。n 4第二抢救者到现场后,应首先检查颈动脉搏动,然后再开场作人工呼吸。如心脏按压有效,那么应触及到搏动,如不能触及,应察看心脏按压者的技术操作能否正确,必要时应添加按压深度及重新定位。n 5可以由第三抢救者及更多的抢救人员轮换操作,以坚持精神充沛、姿态正确。25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法n 心肺复苏的有效目的、转移和终止n 心肺复苏的有效目的n 心肺复苏术操作能否正确,主要靠平常严厉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别复苏能否有效,可以根据以下五方面综合思索:n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伤员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那么阐明复苏无效。n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伤员面色由紫转为红润,如假设变为灰白,那么阐明复苏无效。n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