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 概概 述述紫外及可见光谱法紫外及可见光谱法也称也称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其分析所用的波谱区域涵盖了紫外(其分析所用的波谱区域涵盖了紫外(10400nm)和可见光()和可见光(400780nm)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它是它是以物质对紫外以物质对紫外-可见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可见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7-2 分子的紫外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见吸收光谱一、紫外一、紫外-可见光的性质可见光的性质10200nm的电磁波易被空气中的的电磁波易被空气中的O2、N2、CO2、水蒸气及其它气体吸收,属于、水蒸气及其它气体吸收,属于
2、远紫外远紫外,也称也称真空紫外真空紫外。200400nm的紫外光为的紫外光为近近紫外紫外,400780nm的光为的光为可见光可见光,利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光谱特性进行利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光谱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紫外紫外- -可见可见光谱法。光谱法。由于紫外由于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的是分子吸收,又可见光谱研究的是分子吸收,又称称分子光谱分子光谱紫外紫外-可见光激发的是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可见光激发的是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也称迁也称电子光谱。电子光谱。二、吸收光谱二、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定量描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吸收光谱是定量描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
3、性曲线,又称收的特性曲线,又称吸收曲线。它是以物吸收曲线。它是以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质对光的吸收程度(称吸光度,(称吸光度,用用A表示)表示)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绘制的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绘制的A 曲线。曲线。如:如:KMnO4不同不同浓度浓度KMnO4溶液溶液的吸的吸收光收光谱谱从吸收光谱图得到以下结论:从吸收光谱图得到以下结论:1.1.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用波长,用 max表示。表示。2.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曲线相似,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曲线相似,max不变;
4、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形状和不变;不同物质的吸收曲线形状和max不同,不同,所以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所以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max作为官能团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官能团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特定波长下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的吸光度A有差异,在有差异,在max处处的吸光度差值的吸光度差值最大。依此作为定量分析选择测量波长的最大。依此作为定量分析选择测量波长的依据。依据。 7-3 紫外紫外-可见分子光谱与电子跃迁可见分子光谱与电子跃迁一、有机分子的化学键类型一、有机分子的化学键类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或同一种原子靠由两种或
5、两种以上的原子或同一种原子靠化学键可以结合成为分子。化学键可以结合成为分子。构成分子的化学键主要有构成分子的化学键主要有 键、键、 键,还有键,还有未成键孤对电子构成的非键(未成键孤对电子构成的非键(n 键)键)。紫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3种:种: 轨轨道中的电子道中的电子- 电子电子、 轨道中的电子轨道中的电子- 电电子子,非键分子轨道中的电子,非键分子轨道中的电子-n 电子电子。成键轨道:成键轨道:比成键原子中任何一个原子轨比成键原子中任何一个原子轨道能量都低;道能量都低;反键轨道:反键轨道:比成键原子中任何一个原子轨比成键原子中任何一个原子轨道能量都高。
6、道能量都高。例如:例如:2个个s轨道作用,形成的轨道作用,形成的 轨道也是轨道也是2个,一个是反键轨道个,一个是反键轨道 ,一个是成键轨道,一个是成键轨道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整体能量不变。,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整体能量不变。ss 反键轨道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成键轨道EEE= -E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成键后,电子将首先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成键后,电子将首先填充在能量低的成键轨道上,这样形成的填充在能量低的成键轨道上,这样形成的分子能量低,处于基态时,分子才能稳定分子能量低,处于基态时,分子才能稳定存在。存在。 5种轨道分别是:种轨道分别是: 、 、 、 、n。能量高低顺序为:能量高低顺序为: n 如如
7、H2分子:分子: 反键轨道反键轨道 原子轨道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原子轨道 H原子原子 H原子原子 成键轨道成键轨道 He2分子:分子: He 1s He 1s 二、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类型二、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类型根据光谱实验数据和分子结构理论,有机根据光谱实验数据和分子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只有符合光谱选律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只有符合光谱选律的跃迁才能发生,其它跃迁属于禁阻跃迁。的跃迁才能发生,其它跃迁属于禁阻跃迁。分分子子轨轨道道能能级级和和电电子子跃跃迁迁类类型型1.*跃迁跃迁:max1042. n*跃迁跃迁:max=150250nm; max10003.*跃迁跃迁:
8、单一双键:单一双键max200nm;max1044. n*跃迁跃迁:max200nm; max=10100 总之,有机分子共有总之,有机分子共有3 3种电子、种电子、5 5种轨道、种轨道、4 4种主要跃迁方式。种主要跃迁方式。三、生色团、助色团三、生色团、助色团1.生色团,又称发色团(生色团,又称发色团(Chromophore)能够使分子在紫外能够使分子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生色团。团称为生色团。如如C=C、C=O、-NO2、-SO3H、共轭双键、共轭双键、三键、芳环等。三键、芳环等。主要发生主要发生*跃迁跃迁,也可也可能能*和和n*跃迁同时发生。跃迁同时发生。
9、见刘文钦主编见刘文钦主编仪器分析仪器分析161表表10-22.助色团(助色团(Auxochrome)某些基团本身在紫外及可见区无吸收,但某些基团本身在紫外及可见区无吸收,但这些基团一旦与生色团相连,可使生色团这些基团一旦与生色团相连,可使生色团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吸收强度也有所增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吸收强度也有所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如卤素、如卤素、OH、OR、SH、SR、NH2、NHR、NR2等等 。例如例如 Cl: +Cl: +C=O: 共轭体系加大,能级数目增多共轭体系加大,能级数目增多 :OH 能级差减小,跃迁能量降低能级差减小,跃迁能量降低 O 吸收波
10、长变长。吸收波长变长。 C OH 例如例如: :环境监测项目的环境监测项目的4-4-氨基安替吡啉比色测氨基安替吡啉比色测定污水中的挥发酚。定污水中的挥发酚。OHNH3C-N C=O H3C-C = C-N= =O无色无色 max=275nm桔红色桔红色 max=510nm环境化学分析环境化学分析中查到的氨氮分析方法中查到的氨氮分析方法 NaClO2 + NH3 O= =N- -OH陶锐、范春月陶锐、范春月.分析化学分析化学1989,19(2):1071OH无色无色 max=275nm靛酚,兰色化合物靛酚,兰色化合物 max=625nm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工作: NaClO2 + NH3
11、O= =N- -NH2文章发表在文章发表在环境化学环境化学1994,13(4):354358“低水平上的重复低水平上的重复” “旧书常读出新意旧书常读出新意”NH2翠绿色化合物 max=694nmmax=694nm如果羰基引入了含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如果羰基引入了含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时,由于产生了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子时,由于产生了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使使C=O氧上的氧上的n电子稳定性增加,电子稳定性增加,n轨轨道能量降低道能量降低,* 轨道能量不变,轨道能量不变,n*跃迁能变大,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跃迁能变大,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向移动。参见刘文钦主编参见刘文钦主编仪器分析仪器分析P163表
12、表10-4四、四、max位移及吸收带位移及吸收带1. max位移位移红移(红移(Red shift),也称长移。),也称长移。由于取代由于取代基的引入或溶剂极性的影响使最大吸收波基的引入或溶剂极性的影响使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兰移(兰移(Violet shift),也称紫移,短移。),也称紫移,短移。由由于取代基的引入或溶剂极性的影响使最大于取代基的引入或溶剂极性的影响使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增色效应,也叫增强效应增色效应,也叫增强效应。使吸收强度,。使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即摩尔吸光系数 增大的现象。增大的现象。
13、减色效应,也叫致弱效应减色效应,也叫致弱效应。使吸收强度,使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即摩尔吸光系数 减小的现象。减小的现象。 2.吸收带吸收带(1)R带带由生色团(如由生色团(如C=O、NO2、-N=N-、C N等)等)的的n*跃迁而产生的光谱吸收带。源自德跃迁而产生的光谱吸收带。源自德文文“基团带基团带”(Radikal)而得名。)而得名。特点:特点:吸收波长吸收波长,一般一般max 270nm;吸吸收强度很弱收强度很弱,max104Lmol-1cm-1。 如:如: 丁二烯丁二烯max=217nm; max=2.1 104Lmol-1cm-1。K带的波长位置是判断共轭体系双键数目的带的波长位
14、置是判断共轭体系双键数目的重要依据。重要依据。 K带随溶剂极性增大而红移。带随溶剂极性增大而红移。(3)B带: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由封由封闭体系的闭体系的*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源自德源自德文文“苯的苯的”(Benzenoid)而得名。)而得名。特点特点: :波长介于波长介于K带和带和R带之间,中等强度吸带之间,中等强度吸收。收。max=230270nm;max=2007000 Lmol-1cm-1。BE1E2有振动能级跃迁产有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精细结构吸收生的精细结构吸收峰叠加在谱带中。峰叠加在谱带中。当苯环被烷基以外当苯环被烷基以外的基团取代或
15、溶剂的基团取代或溶剂极性增大时,精细极性增大时,精细结构将会减弱甚至结构将会减弱甚至消失。消失。B(4)E 带: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E1带:带:苯环中苯环中“乙烯键乙烯键”的的*跃迁产生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的吸收带。 max=180200nm,远紫外区;,远紫外区;max=5104Lmol-1cm-1,强吸收。,强吸收。 E2带:带:苯环中苯环中“共轭乙烯键共轭乙烯键”的的* 跃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迁产生的吸收带。 max204nm,max1104Lmol-1cm-1如苯的如苯的E1带:带: max=184nm, max=4.6104Lmol-1cm-1; E2带:
16、带: max=204nm, max=7.4103Lmol-1cm-1。一般情况:一般情况:E1带在远紫外区,很少用。带在远紫外区,很少用。 E2带也是带也是K带,区别之处只是环状共轭烯带,区别之处只是环状共轭烯烃产生的烃产生的K带。当芳香族化合物引入助色基带。当芳香族化合物引入助色基时时E2带将显著红移。带将显著红移。当苯环与杂原子生色团相连时,当苯环与杂原子生色团相连时,E2(K)带、)带、B带和带和R带带都将同时存在。都将同时存在。如乙酰苯的紫如乙酰苯的紫外光谱。外光谱。 OCH3C-E2(K)BR五、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特征五、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特征1.1.饱和烃及其衍生物饱和
17、烃及其衍生物不含杂原子的饱和烃,不含杂原子的饱和烃,只有只有*跃迁;跃迁;含杂原子的饱和烃类化合物将同时存含杂原子的饱和烃类化合物将同时存在在*和和n *跃迁跃迁。 max 270nm 物物 质质 max/nm 物物 质质 max/nm 甲烷甲烷 125 CH3Br 204 乙烷乙烷 135 RNH2 220其它饱和烷烃其它饱和烷烃 150180 R-S-R 230 CH3OH 180 CHI3 349 CHCl3 173由于饱和烃及大多数含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由于饱和烃及大多数含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在近紫外区无吸收,因此常用作紫外生物在近紫外区无吸收,因此常用作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吸收光谱的溶剂
18、。常用溶剂:己烷、环己烷、庚烷、石油醚、常用溶剂:己烷、环己烷、庚烷、石油醚、甲醇、乙醇、氯仿等。甲醇、乙醇、氯仿等。2.不饱和烃:不饱和烃:(1)孤立双键:)孤立双键:分子中只含一个双键的烯烃称分子中只含一个双键的烯烃称孤立单烯孤立单烯。含。含2个以上孤立双键的称个以上孤立双键的称孤立多烯孤立多烯,主要发生主要发生*和和*跃迁。跃迁。 物物 质质 max/nm max 乙烯乙烯 162 1.55104CH3CH2CH=CHCH2CH3 178 1.6104 环己烯环己烯 176 1.2104 CH2=CHCH2CH2CH=CH2 185 3.0104 如果双键连接杂原子,则整个分子将有如果双
19、键连接杂原子,则整个分子将有3种种电子、电子、5种轨道、种轨道、4种主要跃迁方式。但只种主要跃迁方式。但只有有n *跃迁在近紫外区有吸收。跃迁在近紫外区有吸收。如丙酮:如丙酮: *,max=150nm; n*,max=168nm; * ,max=170nm; n* ,max=270nm(2 2)共轭双键)共轭双键由于共轭双由于共轭双键的键的电子之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套新而形成一套新的成键轨道和的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反键轨道。 物物 质质 共轭双键数目共轭双键数目 max/nm max 丁二烯丁二烯 2 217 2.1104己三烯己三烯 3 258 4.3104辛四烯辛四烯
20、 4 304 6.0104二氢二氢-胡萝卜素胡萝卜素 8 415 2.1105去氢番茄素去氢番茄素 15 688 6.4105每增加每增加1个共轭双键个共轭双键,最大吸收波长位最大吸收波长位置将红移置将红移3040nm。由于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而使由于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而使max红红移和移和max同时增大的现象称同时增大的现象称共轭效应共轭效应。由共轭效应产生的吸收带为由共轭效应产生的吸收带为K带。带。(3)C=C与杂原子双键的共轭体系与杂原子双键的共轭体系杂原子双键包括:杂原子双键包括:-C=O、-N=O、-C=N、 -C=S-、-N=N-、-S=O、-S=S-等。等。这种体系除了这种体系除了
21、*、* 跃迁以外,又跃迁以外,又多了多了n*和和n* 跃迁。跃迁。 R带带max270nm; max 100nm如如 、 不饱和不饱和 醛、酮的电子跃醛、酮的电子跃 迁:迁: * 跃迁跃迁K带带 max=218nm; n* 跃迁跃迁R带带 max=293nm;杂原子双键的杂原子双键的R带因所连的基团不同波长带因所连的基团不同波长不同,诱导效应使不同,诱导效应使R带兰移,共轭效应使带兰移,共轭效应使R带红移带红移如:如:n* O O R-C-R R-C-ORmax 280nm 204nm注意注意: :R带的出现是共轭体系中含杂原子的主带的出现是共轭体系中含杂原子的主要光谱特征要光谱特征, ,也是
22、判断共轭体系是否含杂原也是判断共轭体系是否含杂原子的主要光谱依据。子的主要光谱依据。3.芳香烃芳香烃(1)苯)苯 吸吸 收收 带带 max/nm max E1(乙烯乙烯*) 184 4.6104E2(共轭共轭*) 204 7.4103B(封闭体系封闭体系*)255 220 1865年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式。年凯库勒的苯环结构式。A /nm(2)取代苯)取代苯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环原有的三个谱带的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环原有的三个谱带的影响是:影响是:B带简单化,并红移,吸收强度增带简单化,并红移,吸收强度增加。加。E2带也受同样的影响。带也受同样的影响。见刘文钦主编见刘文钦主编仪器分析仪器分析P169
23、表表10-9 1(3)稠环芳烃稠环芳烃稠环芳烃的紫外光谱的最大特征是共稠环芳烃的紫外光谱的最大特征是共轭体系增加显著轭体系增加显著, ,各种吸收带波长均各种吸收带波长均显著红移显著红移, ,吸收强度增大。吸收强度增大。(部分稠环芳烃的紫外光谱数据参见(部分稠环芳烃的紫外光谱数据参见刘文钦主编刘文钦主编仪器分析仪器分析P170表表10-10)部分部分稠环芳烃的稠环芳烃的UVUV光谱光谱BBB紫色光紫色光7-4 影响影响UV-Vis光谱的因素光谱的因素一、内部因素一、内部因素1.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一般,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一般,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max将红移将红移3040nm。2.空间效应空间效应
24、分子的空间障碍分子的空间障碍会影响共轭体系的共平面会影响共轭体系的共平面效果,从而效果,从而使吸收波长兰移使吸收波长兰移,称称位阻效应位阻效应或空间效应或空间效应。 H H H R C=C C=C R R R H 顺式顺式 顺式顺式 104)吸收峰,说明含)吸收峰,说明含2个以上共轭个以上共轭双键;双键;(5)若有机物吸收峰延伸至可见光区,且为)若有机物吸收峰延伸至可见光区,且为强吸收,该有机物为长链共轭、多芳环体强吸收,该有机物为长链共轭、多芳环体系或稠环化合物。系或稠环化合物。二、结构研究二、结构研究 1.1.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例例1.1.如何区别化学式为如何区别化学式为C6H10O2的
25、下面两种同的下面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异构体:解:解:在在A式中,有式中,有2个个C=O,但不共轭,其,但不共轭,其R带带 max=285nm ,K带带 max=204nm ; 由于分子中有由于分子中有2个孤立的个孤立的C=O,其峰位,其峰位一致,一致,max为单个为单个C=O的的2倍。倍。在在B式中,有式中,有2个个C=O共轭,吸收峰波长显共轭,吸收峰波长显著红移,其著红移,其R带带 max=400nm, K带带 max=243nm ; 由于分子中有由于分子中有2个个C=O形成共轭体系,形成共轭体系,max比比A式结构的式结构的max小一点。小一点。 如此,根据紫外光谱图上的如此,根据紫外光谱图
26、上的 max和和 max ,就就可判断属于那种同分异构体。可判断属于那种同分异构体。2.构造异构体构造异构体例例2.松香酸和左旋海松酸是两种构造异构体松香酸和左旋海松酸是两种构造异构体, 测得其紫外光谱数据为:测得其紫外光谱数据为:(a)max=238nm,max=1.61104(b)max=273nm,max=7.10103请问请问(a)、(b)各对应哪种构造异构体?各对应哪种构造异构体?解:解: 由由Woodward-Fieser规则,对松香酸:规则,对松香酸: max=214+54+5=239(nm) 对应(对应(a),故(),故(a)组数据为松香酸;)组数据为松香酸;左旋海松酸:左旋海
27、松酸: max=253+54+5=278(nm) 对应(对应(b),故(),故(b)组数据为左旋海松酸。)组数据为左旋海松酸。3.顺反异构体顺反异构体例例3 试从紫外光谱差异区分试从紫外光谱差异区分1,2-二苯乙烯(二苯乙烯(又又称均二苯代乙烯)称均二苯代乙烯)的顺反异构体。的顺反异构体。解:结构式解:结构式顺顺- 1,2-二苯乙烯二苯乙烯反反- 1,2-二苯乙烯二苯乙烯已知已知: : 1,2-二苯乙烯(二苯乙烯(又称均二苯代乙烯)又称均二苯代乙烯)的的顺反异构体的紫外光谱数据为顺反异构体的紫外光谱数据为: 顺顺-1,2-二苯乙烯二苯乙烯: max=280.0nm,max=1.05104 反反
28、-1,2-二苯乙烯二苯乙烯: max=295.9nm,max=2.90104根据根据紫外光谱的谱峰位置和峰强度紫外光谱的谱峰位置和峰强度,就可以很就可以很方便的确定属于那种顺反异构体。方便的确定属于那种顺反异构体。4.互变异构体互变异构体(如苯甲酰丙酮的互变异构如苯甲酰丙酮的互变异构):非极性非极性极极 性性酮式酮式 烯醇式烯醇式两羰基不共轭,两羰基不共轭,共轭体系小,共轭体系小,孤立的孤立的C=O成分成分多,多,K带和带和R带带 max短,短, 小。小。共轭体系增大,共轭体系增大,实现实现*跃迁跃迁和和n*跃迁能跃迁能减小,减小,K带和带和R带带 max长,长, 大。大。酮式酮式烯醇式烯醇式
29、例:乙酰乙酸乙酯的例:乙酰乙酸乙酯的UV光谱光谱 CH3-C-CH2-C-OC2H5 H O O H在水中在水中O O H HK带:带: max=204nm; max =1.1104 R带:带: max=272nm; max =16 课本课本P180图图10-19的的UV光谱光谱 CH3-C=CH-C-OC2H5 O O在正己烷中在正己烷中 HK带:带: maxmax=243nm=243nm; maxmax =1.8 =1.810104 4 R带:带: maxmax=280nm=280nm; maxmax =20 =20 酮式酮式烯醇式烯醇式5.5.构象异构体构象异构体 三、某些物理化学数据的
30、测定三、某些物理化学数据的测定1.摩尔质量的测定摩尔质量的测定 、b 一定时一定时 A = b c Kc m 称取的纯物质的质量(称取的纯物质的质量(g)c= MV 所配待测溶液的体积(所配待测溶液的体积(L) m A = K MV Km M = AV称取一定量的纯物质称取一定量的纯物质m(g),将其配),将其配成体积为成体积为V的溶液,在的溶液,在 max处侧得处侧得A,若若K已知,既可求得摩尔质量已知,既可求得摩尔质量M 。例例4.已知苦味酸乙胺的摩尔质量为已知苦味酸乙胺的摩尔质量为258.2g.mol-1, 0.0129g该物质的该物质的1L乙醇溶液,在乙醇溶液,在0.5cm比色比色皿中
31、的透光率为皿中的透光率为45.3%。另称取某未知胺样。另称取某未知胺样品品0.0109g,使该胺与,使该胺与2,4,6-三硝基苯酚完全三硝基苯酚完全反应生成苦味酸胺。将生成物全部溶于反应生成苦味酸胺。将生成物全部溶于1L乙乙醇中混匀后,在醇中混匀后,在380nm下,于下,于0.5cm比色皿中比色皿中测得吸光度测得吸光度0.511,求未知胺的摩尔质量。,求未知胺的摩尔质量。解:解: m A= b MVA= - T = - 0.453 = 0.344 0.012900.344= 0.5 258.2 1解得解得: =13771(Lmol-1cm-1)对未知胺对未知胺 : 0.0109 0.511=
32、13771 0.5 M 1解得解得: M 147gmol-1象象 -羟基醛、羟基醛、 -羟基酮、羟基酮、 -二酮等二酮等邻羰基化邻羰基化合物可以通过脎来测定其摩尔质量。先使合物可以通过脎来测定其摩尔质量。先使它们与苯肼它们与苯肼C6H5NHNH2缩水后形成脎,测缩水后形成脎,测定脎的吸光度。然后根据脎的三个典型的定脎的吸光度。然后根据脎的三个典型的吸收峰计算其摩尔质量。吸收峰计算其摩尔质量。(1) 1max=256nm, 1max=2.0 104;(2) 2max=310nm, 2max=1.0 104;(3) 3max=397nm, 3max=2.0 104。2.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对于弱酸:对于弱酸:HB = H+ + B- H+B- K= (1) HB配制配制三份三份总浓度相同,但总浓度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放银行生态构建中的金融科技与智能家居行业的合作模式报告
- Photoshop艺术效果应用试题及答案
- 商业决策支持系统中数字孪生技术的风险评估模型
- 插图创作流程试题及答案
- 及时掌握的2025年税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上风力发电场运维管理技术创新与运维设备运行维护设备运行监控报告
- 汉字的演变与试题及答案
- 汉语写作风格分析试题及答案
- WPS跨平台应用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设备制造业市场潜力与产品创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工程经济课件
- 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4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活塞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5年5月统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健康理疗室管理制度
- 燃气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分析-全面剖析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物理教科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天体运动
- 《小麦在人类膳食中的重要性:历史与现代视角》论文
-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电力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