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_第1页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_第2页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_第3页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_第4页
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粮油行业发展现状一、我国粮油工业的基本情况中国不仅是个人口大国, 同时也是一个粮食、 油料的生产大国、 粮油消费和粮油,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 亿吨左右,小麦1 亿吨左右,玉米0 9 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 6000 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 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就粮油加工而言, 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 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 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 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 主要包括:稻谷加工、 小麦制粉、 玉米及杂粮加工、 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工机械设备的制造。粮油加工业是粮油再生产过程

2、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行业,是粮油产业化经营(或者说粮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活粮油经营,提升粮油附加值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加工的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工业。我国的粮油加工遍及城乡, 小型分散, 经典型调查及推算, 我国大大小小的粮油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多达二十多万个,其中大米加工企业和加工点就有十万多个。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少。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 2010年,全国入统规模以上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在30 吨以上 (含 30 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在50 吨以上(含

3、 50 吨) ,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在30 吨以上 (含 30 吨) 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其中,日加工能力100200吨的1401个,日加工能力200400吨的466个,日加工能力4001000吨的207个,日加工能力1000 吨以上的 72 个。 在所有制方面,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 个, 占 22.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 个,占l.2 ;民营企业6492 个,占 76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 亿元,利润总额17 , 5 亿元,资产总计1394 亿元,年末从业人数34.8 万人。总产值排序前10 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黑龙

4、江;湖北、广东、福建、辽宁。其中:河南、江苏、山东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00 亿元。在 2010 年的粮油加工业中,米、面、油加工业的情况分别如下:(一)大米加工业的基本情况2010 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5666 个,年生产能力 9463 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41个,100200吨的企业为754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32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38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 10 个。入统企业的大米总产量为 2257 1 万吨。 其中: 特等米 764 2 万吨, 占 33 9 ;标准一等米1310 2 万吨,占 58.1 ;标准二等米139.2

5、 万吨,占 6.2 。特等米和标准二等米的产量占大米总产量的 92 。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712 亿元, 利润总额 9。 2 亿元, 资产总计 335 3 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5 万人。(二)小麦粉加工业的基本情况2010 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小麦粉加工企业1990 个,年生产能力 6508万吨,其中:日加工能力 I00 吨以下的企业为 1184 个, 100 200 吨的企业为460个,200400吨的企业为236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95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 15 个。入统企业的小麦粉总产量为 2938.1 万吨。其中:特制一等粉 1215 3 万吨,占4l.4 ;特制

6、二等粉781 万吨,占 26.6 ;标准粉342 8 万吨,占 11 。 7 ;专用粉 380 4 万吨,占 13 。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和专用粉的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 81 。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610.4 亿元,利润总额4.6 亿元,资产总计 326 亿元,年末从业人数11 6 万人。(三)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基本情况2010 年,全国入统企业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890 个,年生产能力为:油料处理能力为 5138 万吨, 精炼能力为1460 5 万吨。 其中: 日加工能力 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5个,100 200吨的企业为187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07个,4001000吨

7、的企业为74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47个。入统企业的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 953.8 万吨,精炼油的产量为 817.3 万吨。其中:精炼油中的一级油为 346.8 万吨, 占 42 4 ; 二级油 211.5 万吨, 占 25 9 ;三级油 68 7 万吨,占 8 4;四级油 190 3 万吨,占 23.3 。一级油 (原色拉油 )、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和三级油(原一级油)的产量占精炼油总产量的了6.7 。入统企业的现价总产值1136.6 亿元, 利润总额 3.7 亿元 (注:2003 年为 21 89亿元, 2004 年遇到了进口大豆价格风波的影响),资产总计 732 8 亿元,年末从业

8、人数11 7 万人。以上一些统计数字与十年前相比,至少发生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重大变化:第一、从粮油工业总产值前十名的排序看,多少年来,一直是江苏稳居第一,现在变成了产粮大省河南第一,另外,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北等粮油大省排序也大大提前; 过去粮油工业产值中等偏后的广东和福建, 现在已经挤进了前十名, 充分说明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 食品工业发展快, 他们能抓住机遇, 充 分利用沿海港口的优势发展粮油工业, 尤其是油脂工业发展迅猛。 反之, 原来排序较前的吉林、湖南、四川、内蒙等省区的排序后退了。这种变化,应该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第二、从年末从业人员 34.8 万人看,在产量、产值和

9、资产总额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 年末从业人数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一半。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粮油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有提高。 分析原因, 主要归功于生产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和减员增效等用人机制改革的成功。第三、从所有制性质看,在2010 年全国入统企业的 8546 个粮油加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 个,占 22 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 个,占 1.2 ;民营企业6492 个,占 76 。这充分表明,过去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 粮食部门的“改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有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继续减少,成为粮油加工企业中的“

10、少数民族”,看来,这也是必然趋势。第四、 从企业生产规模看, 日处理原料在1000 吨以上的粮油加工企业有72 个,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因为日处理1000 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小麦粉加工企业和植物油加工企业在国外也不是多见的。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11 家日处理油料 6000 吨以上的大型油厂,其中 5 家在中国,江苏张家港的东海粮油,日处理油料能力达12500 吨,是目前世界上日处理油料最大的油厂。另外,还有广西防城港的大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 7500 吨;河北秦皇岛的金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 7000 吨;江苏连云港的益海油脂,日处理油料能力 6000 吨以及河北三河汇福粮油,日处

11、理油料能力 6000 吨,这充分说明,我国粮油加工工业的生产规模正在日趋大型化。第五、从产品的档次看,为顺应市场的需求,精米、精面、精油的比重和档次越 来越高, 品种越来越多。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粮油加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粮油市场大多以标准粉、标二米和二级油为主,品种单一,品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和食品工业的需要。而如今,我们走进超市, 各种等级的高品质小包装大米、 小包装面粉、 免淘洗米、 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色拉油、高级烹调油、浓香花生油、小磨香油和特种油脂等等琳琅满目。现在我们可以说:中国超市货架上的各类小包装米、面、油产品,应有尽有,与国外超

12、市的米、面、油产品没有什么两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粮油市场上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 这对我们这个人口众多, 粮油资源供应相对偏紧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二、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民以食为天, 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营养素。 回顾历史, 中国的粮油工业作为一个产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时, 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设备陈 1 日, 工艺落后, 操作笨重, 生产环境差, 经济技术指标落后,有一定规模的、 现代化的粮油加工企业屈指可数, 这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和农业大国极不相称。 因此,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粮油工业是摆在每个粮油科技工作者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13、半个多世纪以采, 通过中国粮油科技工作者一代代的不懈努力, 特别是党的十千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的粮油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米、面、油加工业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最明显的是, 粮油加工质量不断提高, 产品琳琅满目。半个多世纪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粮油工业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 我国的粮油工业存在着企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集团为数不多,;粮油产品的深度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不够;产品品种,特别是专用米、面、油产品较少,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粮油主食品的工业化

14、、产业化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薄弱, 自主创新不足, 产品技术储备匮乏,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 在国家食品工业已广泛应用的挤压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 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我国粮油工业上的应用刚刚起步;消耗较高, 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差距较大; 工艺设备配套水平及机电一体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滞后等等。 上述问题制约着我国粮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我相信, 我国的粮油工业和粮油科技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料粮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

15、市场的需求,今后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向是:(一)企业的生产规模日趋大型化、规模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粮油加工企业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规模逐步扩大,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 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有8546 个, 比 2009 年减少 33 1 , 而汇总后的总产量、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等均高于 2009 年。尤其可喜的是,在8546 个规模以上的粮油工业企业中,日加工能力在400 吨以上的大型米厂达48 家;日加工能力在400 吨以上的大型面粉厂达110 个; 日加工能力在400 吨以上的大型油厂达121个。 这充分说明生产集中度提高后产生的优越性

16、和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向大型 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今后将进一步加快。现在,对油厂的规模化、大型化不仅有了共识,而且还有迅猛发展之势。在这一时刻需要我们冷静思考,防止出现新的问题。当前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二个问题,一是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起;二是要注意合理布局。(二)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团化方向迈进粮油工业企业通过重新整合、提升是集团化的必由之路。我曾在多次会上讲过,粮油加工企业只有通过全面整合, 才能提升整体水平; 只有通过整合, 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出现一批有实力、超大型的“航母型”米、面、油企业集团;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在全国有影响、有声望的品牌,才有可能

17、象油脂行业的“金龙鱼”、 “福临门”、 和“鲁花”一样在全国市场上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只有通过整合,才有实力和条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才有可能使粮油加工向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企业;也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龙头企业,实现向“公司 + 基地 +农户”的经济联合体方向发展。 总之, 粮油加工企业与企业之间, 集团与集团之间的联合, 是粮油加工企业整合、 提升的必由之路, 也是粮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前几年, 我国的粮油加工企业在“改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资产重组和联合兼并工作, 出现了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 对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

18、作用。 由于当时在重组整合过程中的想法较多, 难度较大, 因此大多起点较低, 重组后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屈指可数。 针对当时的情况, 为推进油脂工业企业的重组整合, 2001 年 10 月我在学会年会上讲过,我国的油脂工业企业大多规模不大, 实力不强, 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为此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 通过重组、 联合和兼并等方式组成联合舰队, 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进行资产重组与联合。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人要解放思想,乐意被有实力的企业兼并。 我认为一个企业能被比自己实力强的企业兼并, 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相反说明了自己的企业还有价值。 企业间进行资产重组、 联合和兼并,

19、是要有勇气的, 只有有远见的企业家才能做到,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企业间的资产重组、 联合和兼并, 也是改革。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通过企业间的资产重组、联合和兼并, 中国能出若干个有实力、 有影响、 有竞争能力的大型油脂工业企业集团。最近, 在国内粮油贸易做得较出色, 拥有几十个现代化粮油仓库设施和强大粮油科技队伍的,有实力的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将并入属于世界500 强的中国粮油进出口集团公司进行重组, 这是国内粮油企业进行强强联合的典范, 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三)粮油产品必须坚持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粮油是人们最重要的食粮, 也是食品工业的最基础原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20、断提高, 人们在关注粮油产品安全、 放心的基础上, 将进一步注重粮油食品的优质、 营养和方便, 为此积极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的粮油食品应该引起粮油加工企业的重视。粮油产品在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也是消费者最为苯心的。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 而粮油产品又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乏的主要食品,为了让百姓能够吃上优质安全的米、面、油及其制品,自2000 年底开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在全国开展了“放心粮油工程”,这项工作始终得到了国家粮食局、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和消费者的欢

21、迎。“放心粮油”是指粮油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大米、 面粉和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和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组织生产, 生产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粮油产品。 “放心粮油”产品包括“放心大米”、 “放心面粉”和“放心油”等三大系列产品。 这项工作会长期开展下去。(四 )以发展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将进一步加快为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 满足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消费趋向膳食方便化、 营养化、多样化的需要,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方便面、方便米粉、方便米饭、速冻食品、主食面包以及工业化生产的馒头、花卷、豆包等各种米面食品将大量出现。 与此同时, 传统主食品的各种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也将得到较快发展;冷冻技术、

22、膨化技术、高压蒸煮技术和焙烤技术将被大力推广应用;以粮抽为主要原料的休闲、 旅游食品的产量和销量将不断增加; 中式快餐的集约化生产、 配送、 连锁营销配套工程将加快实施; 为适应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人造奶油、 起酥油、 煎炸油等专用油脂的生产以及利用油料饼粕生产各种功能性蛋白(如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等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五)杂粮杂豆和特种油脂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引起重视杂粮杂豆一般是指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含青豆、黑豆) 四大粮食品种以外的其它谷物和豆类,习惯上也叫“小杂粮、小杂豆”。它虽然产量较少,在粮食中属于小品种, 但它却有四大品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杂粮杂豆的主

23、要产地,品种繁多,有“杂粮王国”的美誉,年产量在二千万吨以上,约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十。据资料表明,杂粮杂豆中包括荞麦、黑麦、小米、高粱、绿豆、红小豆、扁豆、蚕豆、芸豆等二百多个品种。我国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 繁多,地区分布较广,而且由于生产环境特殊,大多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是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 它营养丰富, 有多种保健功能,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杂粮杂豆及其制品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与杂粮杂豆一样, 我国特种油脂的资源也十分丰富。 在油料作物中, 除了油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和棉籽五大油料作物外,我国还有许多特种油料资源,通常称为“小油料”。 所谓小油料, 是相对于五大油料作物

24、而言, 因为它们的生长的范围、 播种面积不安日五大油料作物地广和量大, 其产量自然也不能和五大油料作物相比。我国特种油料品种多达上百种。 目前, 产量较大且已经开发利用的有: 油茶籽油、茶叶籽油、翅果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葡萄籽油、紫苏油、月见草油、核桃仁油、杏仁油、南瓜籽油、苍耳籽油、沙棘油、松籽抽和番茄籽油等等;另外还有米糠油、玉米油和小麦胚油等谷物油脂。所谓特种油脂, 就是利用特种油料生产的油脂。 在这些油脂中, 含有更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 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特种油脂在市场上的价格, 要比五大油料产品价格高几倍。 在这些方面, 是五大油料作物

25、所不及的。因此,开发利用特种油料,生产调和油及功能性油脂,是繁荣食用油市场,捉高经济效益和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六)粮油加工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将进一步发展粮油加工中的副产品如米糠、小麦胚芽、饼粕以及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皂脚、馏出物等等, 大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但多年来由于我国加工企业规模小, 资源集中困难以及提取技术的限制, 这些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随着粮油加工企业的大型化、规模化;集团化以及提取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将会不断有新的发展。(七)粮油工业企业的品牌意识将进一步增强质量是企业的基础, 是企业的生命线, 也是产品品牌的基础。 品牌是商品市场的通行证, 一个以高质量为基础的品牌, 一旦被人们认可, 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此,近几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的粮油加工企业开始重视晶牌,积极实施名牌工程, 通过大力培育和宣传品牌, 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了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现在名牌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 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经过大家的努力, 2009 年和 2010 年,全国粮油行业共获得三十个中国名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