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一一温疫论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墉(吴鞠通), 王土雄(王孟英)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 “卫气营血”的辨 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 行了系统论述。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痕疫以破大惑第一章温病的概念温病一一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
2、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特点: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一一温邪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温热性质温病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痴湿热性质温病包括 湿温 暑湿 伏暑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第二章、致病特点: 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
3、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 较慢,病势缠绵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历 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 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痛) 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伏暑)第三章 卫气营血辨证表:证型病理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备注卫邪郁
4、卫 表 肺气失 宣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 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 边尖红,脉浮数发热,微恶风 寒,口微渴气里执蒸 迫 热炽津 伤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 喜饮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 数有力壮热,不恶 寒,口渴,苔 黄以热盛 阳明多 见菅营热阴 伤 扰神窜 络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 寐,时有谑语,斑疹隐隐,舌质红 绛,脉细数身热夜甚,心 烦,澹语,舌 红绛血动血耗 血 瘀热内 阻身灼热,躁扰不安,神昏澹狂,吐 血Itt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 质深绛身灼热,斑 疹,急性多部 位、多窍首出 血,舌质深绛三焦辨证表证型:病二,中辨证要点备注上隹 /、温邪犯 肺卫气
5、受郁肺气 失宣发热,微恶风寒,咳嗽邪热壅肺肺气 闭郁身热,咳喘,苔黄湿热阻肺肺失 清肃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 苔白腻湿蒙心 包湿热酿痰蒙蔽 包络神志时清时昧,舌苔垢腻邪陷心 包邪热内陷机窍 阻闭神昏,肢厥,舌绛中隹 /、阳明热 炽胃经热盛热炽 津伤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而 数阳明邪 结肠道热结传导 失司潮热,便秘,苔焦燥,脉沉实 有力湿热积滞搏结 肠腑身热,腹痛,大便滤垢,苔腻湿热中 阻湿热困阻升降 失司身热不扬,脱痞,呕恶,苔腻有湿热轻重 区别下焦肾精耗 损邪热久羁耗损 肾阴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 干,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虚风内 动肾精虚损肝失 涵养手指蠕动或想疯,舌干绛而
6、萎,脉虚第四章温病的辨证寒热往来病机:1.湿热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 2.邪留三焦,气化失司 3.湿热秽浊郁闭膜原身热不扬:温病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斑诊的形态:顺证一松浮洋溢,如洒于皮表,多为邪热外达逆证一紧束有根,如履透针,如矢贯的,为热毒锢结 舌苔黄腻或黄浊:皆为湿热病湿渐化热,蕴蒸气分的征象,多见于湿温病 滥热流连气分的邪热偏盛或湿热俱盛证。第五章温病的治疗温病的治疗原则卫气营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三焦:“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温病的主要治法和代表方卜一、泄卫
7、透表法:一一开泄膝理、疏解表邪、透疹外达,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表1、疏风泄热(银翘散,桑菊饮)一一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2、透表清暑化湿(新加香箫饮)一夏用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表3、宣表化湿(蕾朴夏苓汤)一一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4、疏表润燥(桑杏汤)一一秋燥初起,燥热病邪伤于肺卫二、清解气热法:一一清热保津,止渴除炽,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1、轻清宣气(桅子豉汤加瓜篓、杏仁、芦根)一一邪在气分,热郁胸肺,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2、辛寒清气(白虎汤)一一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3、清热泻火(黄苓汤、黄连解毒汤)一一邪热内蕴,郁而化火三、和解表理法:一一透解邪热,疏泄分消,宣通气机1、
8、清泄少阳(蒿苓清胆汤)一一邪热夹痰湿郁于少阳,柩机不利,胃失和降2、分消走泄(温胆汤加减或杏朴苓之类)一一温病邪热及痰湿阻遏于三隹、八3、开达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一一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4、和解截疟(小柴胡加减)一一疟疾病四、祛湿清热法:一一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1、宣气化湿(三仁汤)一一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2、燥湿泄热(王氏连朴饮)一一湿渐化热,湿热俱盛而蕴伏中焦3、分利湿邪(茯苓皮汤)一一湿热郁阻下焦五、通下逐邪法:一一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通瘀破结1、通腑泄热(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一一热结阳明,内结肠腑2、导滞通便(枳实导滞汤)3、增液通下(增液承气汤)4、通瘀破结(桃仁
9、承气汤)六、清营凉血法:1、清营泄热(清营汤)一一邪热入营分而未有明显动血者 2、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一一血热炽盛,热瘀交结迫血妄行3、气营两清(玉女煎,化斑汤,清瘟败毒饮)七、开窍息风法:1、清心开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2、豁痰开窍(菖薄郁金汤)3、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4、滋阴息风(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八、滋阴生津法:1、滋养肺胃(沙参麦冬汤,益胃汤)2、增液润肠(增液汤)3、填补真阴(加减复脉汤)九、固脱救逆法:1、益气敛阴(生脉散)2、回阳固脱(参附龙牡汤)十、温病瘗后调理:余邪未尽的分类和代表方1 .清解余热,益气养阴一竹叶石膏汤2 .芳化湿邪,醒胃和中一薛氏五叶芦根
10、汤3 .理气化湿,健脾和中一参苓白戊散加鳌香、佩兰、荷叶、砂仁等4 .化湿利水,温补肾阳一真武汤第七章湿热类温病风温诊断要点:1.多发于春、冬两季。2.发病较急,初起以肺卫见证为特 征3 .传变较速,易见逆传心包证候4.病程中以肺经病变为主,也有阳明胃肠病变之证春温诊断要点:1.多见于春季或冬春之交、春夏之际。4 .发病急骤,热象偏盛,初起即见里热证候,有于气分、发于营分之别。5 .素体阴虚,病程中伤阴突出,后期尤以肝肾阴亏为着。6 .易出现神氏痉厥证候。暑温诊断要点:1.病发于夏季暑热当令之时(夏至立秋)。2 .起病急,变化快,初起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可由气分迅速深入 营血分。3 .病
11、程中暑热伤津耗气,易见津气欲脱、神昏、痉厥、出血等危重证候。4 .后期多表现气阴亏虚、正虚邪恋的证候;部分病程中闭窍、动风持续时 间较长者,常有痰、热、瘀留滞的后遗证。秋燥诊断要点:1.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2 .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症。3 .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 较轻,传变较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4 .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证温热类温病的圭询词:-、卫分证治|:1. 风热犯卫一一辛凉解表,宣肺泄热一一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咽喉红痛,苔薄脉浮数一银翘散、桑菊饮2. 燥热犯卫一一辛凉甘润,轻透肺卫一
12、一发热、微恶风寒、干咳、咽干鼻燥、苔薄而燥桑杏汤二、气分证治|:(-)邪热在肺:1 .肺热壅盛一一清热宣肺平喘一一身热、咳喘、口渴、苔黄、脉数一 一麻杏石甘汤2 .燥热伤肺一一清泄肺热,养阴润燥一一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 而喘、鼻咽干燥、脉数苔燥一清燥救肺汤(生石膏冬桑叶甘草人参胡 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3 .肺热腑实宣肺化痰,泄热攻下一痰喘、潮热、便秘宣白承气 汤(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瓜篓皮)*本方为清热宜肺、泄热通腑、肺肠合治之剂(脏腑合治法)4 .肺热发疹:肌肤红疹、发热、咳嗽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 大青叶,倍玄参方(二)热在胸隔一清宣郁热或清泄膈热一身热不甚、心烦懊恨,或热
13、 甚、烦燥、胸膈灼热如焚一桅子豉汤(桅子豆豉)凉膈散(酒大黄芒硝甘草山桅子薄荷连翘竹叶酒 黄苓白蜜)(三)邪热犯胃一一清热保津一一壮热、多汗、渴饮、脉洪大一白虎汤 (四)邪热在肠:1 .热结肠腑一一软坚功下泻热一一日晡潮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满 硬痛、舌苔焦燥、脉沉实有力一调胃承气汤2 .肠热下利一一苦寒清热止利一一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一葛根苓连 汤(五)热郁少阳一一苦寒清热,养阴透邪一一身热、口苦、心烦、脉弦数黄苓汤加豆豉玄参方(六)热盛动风一一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一一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 抽搐一羚角钩藤汤3、 |营分证治|:1 .热灼营阴一一清营泄热一一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澹语、舌
14、红绛一 一清营汤2 .热陷心包一一清心凉营,泄热开窍一一身热肢厥、神昏澹语,舌色鲜绛 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紫雪丹3 .内闭外脱一一清心开窍,固脱救逆一一身热、神昏、汗多、肢厥、脉微 生脉散或参附汤合温病“三宝”*温病三宝:1.安宫牛黄丸一药性最凉,清热解毒,用于高热昏迷 证。2 .紫雪丹一药性偏凉,长于凉肝息风止痉,用于高热 痉厥证。3 .至宝丹一长于芳香辟秽,开窍醒神,多用于窍闭澹 语吟4、 |血分证治|:1 .热盛动血一清热解毒,凉血散血一一灼热燥扰、斑疹、出血、舌深绛 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生地白芍 丹皮)2.热及血结一一活血逐瘀一一少腹坚满疼痛、舌紫绛或有瘀斑,脉细 涩一桃仁承气
15、汤五、|后期证治|:1 .余热未清,气阴两伤一一滋养肺胃,清涤余邪一一低热、口干、气短、 舌红而干一竹叶石膏汤2 .阴虚火炽一泻火育阴一身热、心烦不寐、舌红、脉细数一黄连阿 胶汤(黄连黄苓阿胶白芍鸡子黄)3 .邪留阴分一滋阴透热一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一青蒿鳖 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4 .真阴耗竭 低热、咽燥、齿黑、舌干绛、脉虚细或结代一加减复脉汤5 .虚风内动证一滋阴养血,柔肝息风手足蠕动、甚或翘厥、舌干绛三甲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生 龟板)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鸡子黄)第八章湿热类温病湿温诊断要点|:1 .多发于长夏和初秋气候炎热雨湿较多之季
16、,即大暑至白露间。2 .初起以湿热郁遏卫气分见证为特征,亦可见有邪阻膜原之特殊类型,初 起阳热征象不显;自始至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3 .起病滞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愈后易复发再燃。4 .病程中可出现蒙上流下,上闭下壅,弥漫三焦的变化。湿温病初起治疗禁用辛温发汗、苦寒攻下和滋养阴液,所谓禁汗、禁下、 禁润。暑湿诊断要点|:L发病季节在夏末秋初(农历大暑至秋分),气候炎热,雨湿较盛之时。5 .起病急骤,初起以暑湿郁阻肺卫证候为主,表寒内郁暑湿者亦多见。6 .临床上既有发热、心烦、尿赤等突出的暑热内盛症状,又兼有身重、胸 痞、苔腻等湿邪内阻症状。7 .病程中常有黄疸、出血之变证湿热类温病
17、主要证涧:-、|卫气分证治|:1. 邪遏卫气恶寒、身热不扬、胸闷脱痞、苔白腻治法一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方药一一董朴夏苓汤(蕾朴夏赤苓杏仁生较仁蔻仁猪苓泽泻 淡豆豉)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以仁半 夏)雷氏宣疏表湿法(炒苍Jtt防风秦先蕾香陈皮砂壳生甘草 生姜)*本证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有似风寒束表故禁汗胸闷脱痞,有似食滞里证一故禁下午后热甚,有似阴虚之状一故禁润2. 邪阻膜原 寒热往来、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治法一疏利透达膜原湿浊方药一雷氏宣透膜原法(姜厚朴槟榔煨草果酒黄苓粉甘草蕾香8 / 152 .热闭心包,瘀阻血脉 灼热不已、神昏澹语、
18、皮肤黏膜出血斑、舌深绛 或紫黯一犀地清络饮3 .湿热化燥,伤络便血 身灼热、烦燥、便下鲜血、舌红绛犀角地黄汤 合黄连解毒汤四、|后期证治|:1. 湿胜阳微 形寒肢冷、胸痞、苔白腻一薜氏扶阳逐湿汤2. 肾虚失固 小便频数量多、腰膝酸软、舌淡、脉沉弱一右归丸合缩泉丸3. 余湿留恋脱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濡弱或缓治法一轻宣芳化,淡渗余湿方药一薜氏五叶芦根汤(蕾香叶 鲜荷叶 枇杷叶 佩兰叶 薄荷叶 芦 根冬瓜仁)4. 余邪留扰,气阴两伤神思不清、倦语、口渴、纳呆、舌红苔少一 一薜氏参麦汤5. 余热未清 低热、头目不清、苔薄腻一清络饮第九章温毒类温病一、|大头瘟1、病因:风热时毒2、临床特点:多发
19、于冬春,起病急骤,初起憎寒发热,有肺卫见证,伴有头面?赤肿痛,热毒突出。一般不破溃糜烂。3、治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二、卜烂喉痴1、病因病机:温热时毒。正气亏虚2、临床特点:初起有明显的肺卫热毒表现。丹痛分布迅速遍及全身,伴 咽喉肿痛糜烂,病情较重者邪热易入营血一杨梅舌,内陷厥阴一昏痉,后 期余邪未净而肺胃阳伤一皮肤脱屑3、治则:清泄热毒主要证治一、卫分证治1、风热毒邪犯卫一一疏风透表,宣肺利咽一一葱豉桔梗汤(葱鼓桔桅翘草竹)2、温热毒邪犯卫一一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一一以憎寒发热, 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痴隐隐一清咽桅豉汤二|气分证治1、毒盛肺胃一一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一一普济消毒饮:三黄
20、二香散(连柏大黄乳香没药)2、毒壅上焦一一清气解毒,凉营退疹一一壮热不恶寒、咽喉红肿糜烂、 肌肤丹痴显露一余氏清心凉膈散3、毒燔气营(血)咽喉红肿糜烂明显、丹痴密布、赤紫成片,舌干绛遍起芒刺凉营清气汤三、|后期证治5、余毒伤阴 咽喉糜烂渐减、午后低热、皮肤干燥脱屑、舌干红一清咽养营汤第十章温疫类温病一、湿热疫1、病因:外因一一具有湿热性质的病气侵袭;内因一一正气不足,抗病力差病机:初起一一湿热疾气伏膜原;邪犯脾胃、大小肠、三焦;病久一一入厥阴2、临床特点: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起病急,病情重,病初多见邪伏膜原。3、治则:清化湿热疫毒二、151、病因:外因一暑燥淫热之病气;内因一正气亏虚病机
21、:火热之性突出,初起病变重心大多在阳明胃,病势快,病情复杂2、临床特点:初起多为卫气同病,入里可闭结胃肠或熏蒸阳明,其则见热毒充斥表里上下之证3、治则:祛除疣气,扭转病情三、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1、卫气同病一一表里双解一一增损双解散(荆芥穗防风薄荷蝉蜕 黄连黄苓连翘桅子姜黄桔梗僵蚕白芍当归石膏滑 石大黄芒硝甘草)2、邪遏膜原一一透达膜原,疏利化浊一一达原饮(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苓甘草)3、热毒充斥一一泄热解毒,大清气血一一清瘟败毒饮(石膏地黄犀解黄连山桅桔梗黄苓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4、正衰邪恋一一扶正祛邪一一三甲散(鳖甲 龟甲穿山甲 僵蚕 蝉蜕白芍当归土鳖虫甘草)第H一章1. 温邪
22、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 血虽及伤寒同,若论治法则及伤寒大异也。2.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 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 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3. 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夹风则加入 薄荷、牛芽之属,夹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 不及热相搏,势必孤矣。4. 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
23、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 湿及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 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5. 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 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 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 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及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 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名词解释: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是指感受当令病邪实时而发的一类温病。初起病变 多在表,一般无
24、里热证,发病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 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病情较伏邪温病轻,病程短。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是指感邪后未实时发病,邪气伏藏, 逾时而发的温病。阴精不足的体质易患伏邪温病,即所谓:“藏于精者,春不 病温。”习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病发初期即显现出一派里热证候,若无外 感引发,一般无表证。以高热、烦燥、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内郁证候为 主要表现。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分消走泄:是指针对病在上、中、下三焦气机郁滞、痰湿内阻的病机特点, 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邪 留三焦,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湿浊阻遏的证候。代
25、表方如温胆汤加减,或 以叶天士所说的杏、朴、苓之类为基本药。暑厥: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尤期在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暑热可 直中心包而猝然神昏肢厥。暑风:亦称“暑痫”,指暑热直入肝经而突发痉厥。暑瘵:指暑热炽盛犯及肺,甚至损伤肺络,而骤然咯血、蚓血、咳嗽气促。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热冬季节的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脱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或为高热、烦躁、口干不甚渴饮、舌绛苔少等热炽营分见证。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见邪犯肺卫和热毒塞盛证候,临床常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红肿热痛表现。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烂喉痴: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病痴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的疣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疡气 遏伏膜原的表现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寒热交作,苔白厚腻如积粉,脉不浮 不沉而数等表现。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疣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即见热 毒燔炽阳明,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甚至卫气营血几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网络测试题及答案
- 按揭贷款协议书
- 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品牌策略计划
- 行政管理公共关系活动策划题及答案
- 画板采购合同
- 采购信息整合协议
- 策划机构外包合同
- 车辆维护及出险声明协议
- 股权融资协议
- 公共关系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服务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康复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工人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
- 【MOOC】线性代数-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5套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二章(高鸿业)
- 医院科室6S管理制度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12021病历书写规范试题.doc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别差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