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共6页)_第1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共6页)_第2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共6页)_第3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共6页)_第4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共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章 离心泵一、填空题1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 )、( )、( )、( )、轴封箱和口环等。2离心泵的过流部件是( )、( )和( )。3按流体吸入叶轮的方式可将离心泵分为( )和( )。4按叶轮级数可将离心泵分为( )和( )。5有效汽蚀余量数值的大小与( )有关,而与( )等无关,故又称其为泵吸入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6提高离心泵抗汽蚀性能有两种措施,一种是改进泵本身的结构参数或结构型式,使泵具有尽可能小的( );另一种是合理地设计泵前装置及其安装位置,使泵入口处具有足够大的( ),以防止发生汽蚀。7泵的特性曲线是由流量( )曲线、流量( )曲线、流量( )曲线和流

2、量( )曲线组成。8泵的运行工况点是( )和( )的交点。9改变工况点有三种途径:一是( );二是( )。10改变泵特性曲线的常用调节方法有( )调节、( )调节、( )调节、改变叶片角度,改变前置导叶叶片角度等调节方式。11改变装置特性曲线的常用调节方法有( )调节、( )调节和( )调节。12两台离心泵流动相似应具备的条件是( )和( )。二、单选题1泵的扬程是指单位质量液体 。A.流过泵后获得的有效能头 B.流过泵后的压力能头增值C.流过泵后能被派送的高度 D.从叶轮中获得的压力能2若液流进入叶轮流道时无预旋则_。A.C1=0 B.C1u=0 C.C1r=0 D.w1=03理论扬程的大小

3、与 有关。A.液流在叶道进出口的速度 B.叶轮进出口的宽度C.液体粘度 D.液体性质4理论扬程的大小与 无关。A.叶轮外径 B.叶轮转速C.叶轮离角 D.液体性质5离心泵内的流动损失包括摩擦阻力损失和 损失。A.冲击 B.流量 C.机械 D.轮阻6比转数不同的离心泵其几何形状 相似。A.不一定 B.一定 C.一定不 D.不一定不7比转数相同的离心泵其几何形状 完全相似。A.一定 B.一定不 C.不一定不 D.不一定8比转数ns越大,叶轮的最大切割量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可大可小9有效汽蚀余量与 有关。A.吸液管路特性 B.当地大气压力C.离心泵结构 D.离心泵转速10必需汽蚀余

4、量与 有关。A.泵本身的结构 B.吸液管路特性C.当地大气压力 D.液体汽化压力11泵发生汽蚀的条件是_。A.hahr B.hah C.Hs < Hmax D.Zs(Zsu)allo12两台性能相同的泵串联后 。A.总扬程等于单泵工作时的两倍 B.总流量等于单泵工作时的流量C.总扬程小于单泵工作时的两倍 D.总扬程大于单泵工作时的两倍13两台性能相同的泵并联后 。A.总流量等于单泵工作时流量的两倍 B.总扬程等于单泵工作时的扬程C.总流量大于单泵工作时流量的两倍 D.总流量小于单泵工作时流量的两倍14改变泵出口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流量属于 。A.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B.改变泵特性曲线C.A和

5、B D.既不是A也不是B15涡壳的作用是_。A.收集液体,提高液体有效能头 B.收集液体,将液体部分动能变为静压能C.收集液体,将液体均匀引出泵 D.收集液体,将液体全部动能变为静压能三、名词解释1. 泵 2. 泵的流量 3. 泵的扬程 4. 泵的功率 5. 有效功率 86 有效汽蚀余量 7. 必需汽蚀余量8. 反作用度四、简答分析1简述离心泵过流部件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2简述泵的选用步骤?3简述汽蚀发生的机理?4简述汽蚀的危害?5写出泵汽蚀基本方程式,如何根据该方程式判断泵是否发生汽蚀?6简述离心泵高汽蚀性能的措施?7简述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组成及各条曲线的作用?8离心泵稳定工况点的判别式?9离

6、心泵发生不稳定工作的条件是什么?10简述离心泵运行工况的常用调节方法?11何谓有效汽蚀余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2何谓泵必需的汽蚀余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两泵流动相似,应具备哪些条件?14有限叶片数对离心泵的理论扬程有何影响?15为什么离心泵的叶轮通常都采用后弯型叶片?16离心泵有哪些密封部位?17如何改善离心泵吸入性能?18离心泵串联运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9离心泵并联运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0离心泵的比转速的表达式如何?比转速对离心泵性能有何影响?五、作图分析1图1为泵和泵并联后的装置性能曲线,请在横线处注明个工作点的意义。1;2;3;4;52图2为泵和泵串联后的装置性能曲线,请在横线处注

7、明个工作点的意义。图2图11;2;3;4;5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叶轮,轴,吸入室,蜗壳2吸入室,叶轮,蜗壳3单吸式泵,双吸式泵4单级泵,多级泵5泵装置的操作条件,泵本身的结构尺寸6必需汽蚀余量,有效汽蚀余量7扬程,功率,效率,汽蚀余量8泵性能曲线,管路特性9改变管路特性,改变泵的性能曲线10改变工作转速,切割叶轮外径,入口管路调节11管路节流,旁路节流,管路静特性变化12几何相似,运动相似二、单选题1A 2B 3A 4D 5A 6C 7D 8B 9A 10A 11A 12C 13D 14A 15B 三、名词解释1. 泵:输送液体介质并提高其能头的机械。2. 泵的流量: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液体

8、量。3. 泵的扬程:指单位质量液体从泵进口到泵出口的能头增值,也就是单位质量液体通过泵以后获得的有效能头。4. 泵的功率:泵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5. 泵的有效功率:在单位时间内泵输送出去的液体从泵中所获得的有效能头。 6. 有效汽蚀余量:液体在吸入法兰处截面上所具有的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道而高出汽化压力的能头。7.必需汽蚀余量:液流从入口到泵内压力最低点的全部能头损失。8反作用度:静扬程Hpot在理论扬程Ht中所占的比例。四、简答分析1答: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由吸入室、叶轮和蜗壳组成。吸入室的作用是把液体从吸入管引入叶轮。 叶轮的作用是对液体作功,使液体得到能量。 蜗壳的作用是收集从叶轮内流出来

9、的液体,将液体部分动能变为静压能,并把它按定的要求送入下级叶轮入口或送入排出管。 2答:列出基础数据;估算泵的流量和扬程;选择泵的类型及型号;核算泵的性能;计算泵的轴功率和驱动机功率。3答: 流体在泵内流动过程中,在液流进入叶片入口阶段,叶片还未对液体作功前,存在局部低压力区。当低压力区的流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时,液体逐步开始汽化而形成气泡,同时还可能有溶解在液体内的气体逸出。当气泡随液体流到叶道内压力较高处时,由于外面的液体压力高于汽泡内的汽化压力,气泡会凝结溃灭形成空穴,瞬间内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向空穴冲来,并伴随有局部的高温、高压水击现象。4答:汽蚀使过流部件被剥

10、蚀破坏;汽蚀使泵的性能下降;汽蚀使泵产生噪音和振动。5答: ha=hr,发生汽蚀临界值;ha>hr,不发生汽蚀;ha<hr,严重汽蚀。6答:1、提高离心泵本身抗汽蚀性能的措施:(1)适当加大D0和b1,(2)采用双吸式叶轮,(3)采用合理的叶片进口边位置及前盖板形状,(4)采用诱导轮,(5)采用超汽蚀叶形的诱导轮,(6)采用抗汽蚀材料。2、改善吸入装置特性:(1)集输装置采用灌注头吸入,(2)油泵以正压进泵。3、从设计因素出发:设计吸入管路时尽可能选用管径大些、长度短些、弯头和阀门少些、输送介质的温度尽可能低些等措施。4、从运行因素出发:运行时注意转速不应高于规定转速。7答:离心泵

11、的特性曲线是由流量扬程曲线、流量功率曲线、流量效率曲线和流量汽蚀余量曲线组成。 流量扬程曲线是选择泵和操作使用的主要依据;流量功率曲线是合理选择驱动机功率和操作启动泵的依据;流量效率曲线是检查泵的工作经济性的依据;流量汽蚀余量曲线反映泵在各种流量下的汽蚀性能。8答:泵排出流量=管路中输送流量,泵提供扬程H=管路所需能头h。9答:泵提供扬程H管路所需能头h。10答:1、改变管路特性:管路节流调节,旁路调节,管路静特性变化;2、改变泵的性能:改变工作转速n,切割叶轮外径D2。11答:泵有效汽蚀余量:液体在吸入法兰处截面上所具有的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道时高出汽化压力的能头。有效气蚀余量数值的大小与泵

12、装置的操作条件有关,而与泵本身的尺寸结构无关。12答:泵必需汽蚀余量:液流从入口到泵内压力最低点的全部能头损失。影响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泵的结构(如吸入室与叶轮进口的几何形状)以及泵的转速和流量等,而与吸入管路系统无关。13答:几何相似,进口运动相似,雷诺数对应相等。14答:由于液体流动不完全符合管道轨迹,于是产生横向涡流,涡流方向与轴向方向相反,使,因此造成实际扬程理论扬程。15答:叶轮出口处叶片角的叶轮称为后弯叶片型叶轮,后弯叶片型叶轮具有最大的反作用度,同时液体获得的静扬程在理论扬程中所占比例较大、动扬程较小,液体流动损失小、泵效率较高。16答:轴封、前阻漏环、后阻漏环17答:(1)合理设计

13、流量、额定吸入量和吸入速度;(2)改进泵入口的结构参数,采用抗气蚀材料;(3)泵的实际吸入管路安装高度不超过值;(4)控制泵的转速n不高于泵不发生气蚀的允许转速。18答:(1)提高泵输出压头满足管路所需能头;(2)泵的性能尽可能相同。19答:(1)提高泵输流量(2)泵的性能尽可能相同(3)泵的额定压头尽可能相等。20答:扬程:在低比转速时,随着流量的增加,扬程下降较为缓和,即H-Q曲线比较平坦;比转速增大时,扬程曲线变陡,甚至出现阶梯状。功率:在低比转速时,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功率曲线呈上升状;当比转速再增加时,随着流量的增加,功率反而减小,功率曲线呈下降状,甚至出现阶梯状。效率:在低比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