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9年疫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_第1页
武汉市蔡甸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9年疫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_第2页
武汉市蔡甸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9年疫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_第3页
武汉市蔡甸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9年疫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_第4页
武汉市蔡甸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9年疫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单位:430100,武汉市蔡甸区血吸虫病防治所第一作者简介:徐久泉(1962-) 男 主管医师,研究方向:血吸虫病防治。武汉市蔡甸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9年疫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徐久泉 周仿成 尹其波 李国桥 叶志雄 李毅 摘要目的 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监测工作,并将9年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与2005年相比,人群血清学IHA检查阳性率下降幅度为78.96%;居民感染率下降幅度为89.08%,农民和渔民的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9.81%和100%;耕牛阳性率到2011年下降了79.

2、75%,2012年后全面实现了以机代牛;钉螺面积下降了59.27%,活螺密度下降了22.59%,钉螺感染率由0.35%下降为零。结论 血吸虫病监测点通过开展常规及综合防治措施,人群感染率和耕牛粪检阳性率明显下降,螺情变化明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监测 结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5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nalysis on the endemic situation for six years at 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site in Caidian District of Wuhan City XU Jiu-quan

3、, ZHOU Fan-chen, YI qi-bo, LI gou-qiao,YE zhi-xiong, LI YI. Institute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in Caidian District of Wuhan City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dynamics of schistosomiasis,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Accordance

4、with the "national schistosomiasis monitoring program" to carry out the crowd and livestock disease, snail monitoring. The monitoring indicators for nine years was 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2013 with 2005, IHA population serological positive rate was dropped 78.96%;

5、residents infection rate was dropped 89.08%, farmers and fishermen infection rate decreased by 89.81% and 100%; cattle-positive rate dropped to 79.75% in 2011, after 2012,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replacing cattle with machine; snails area fell 59.27%, live snail density decreased by 22.59%, the snai

6、l infection rate dropped from 0.35% to zero. Conclusion By conducting regular monitoring and integrated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measures, positive rate of people and cattl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nail habitats changed obviously, the epidemic of schistosomiasis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7、Key words schistosomiasis;Epidemic surveillance;Results analysis为了解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74号,我们从20052013年,连续9年对香炉山村进行了疫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1 人群查治病:对监测点居民进行户籍造册并建库。6岁以上常住居民为应检对象;每年1011月份开展病情调查。采用免疫学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 检查,查出的阳性再做改良加藤

8、法(改良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定量检查1,分年龄、性别、职业计算感染率与感染度,对IHA血检阳性者进行治疗。居民感染率()=(该村粪检阳性人数÷该村粪检人数)×(该村血检阳性人数÷该村血检人数)×100%。2 家畜(耕牛)查治病:与人群查治病同步进行,对监测村所有耕牛全部登记,随机抽取60头为应检对象(不足60头全查),检查方法为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进行粪便检查,计算耕牛感染率2。对存栏耕牛全部化疗。3 钉螺调查与灭螺:垸内可疑环境采用全面搜查,垸外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进行螺情分布调查,将捕捉钉螺全部分框袋装,带回室内用压碎法鉴定其死

9、活,并在解剖镜下观察有无感染性钉螺,计算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3。4 资料统计:现场调查数据采用Excel建库,并采用Epi lnfo 2002中文版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 监测点基本情况:香炉山村地处鄂东南,蔡甸区正南边陲,杜家台分洪蓄洪区下游,历史上属芦苇草滩地,辖区耕地面积4500亩,均为历史有螺面积,亦是钉螺分布的主要场所,累计新发钉螺面积300.15hm2。上世纪六十年代沿北岸围堤形成垸内和垸外,居民在垸内居住。地理位置为东经113.5625、北纬30.2206,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005年,全村570户,总人口2323人,常住人口983人,人群感染率为5.13%

10、,耕牛感染率为9.68%,钉螺面积 32.73万平方米,是我区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行政村。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兼养殖业。人均年收入3000元。2 主要防治措施:除了每年对常住居民和耕牛同步查治病外,20042006年,采用沟渠硬化、建鱼池、降滩建平台等方式,对垸内钉螺孳生地开展了全面综合治理。2006年起,区政府组织农业、水利、卫生等部门,集中资金、整合项目(包括饮水安全、洲滩禁牧、以机代牛、建三格式厕所、人畜查治等),开展整区推进、综合治理,其目标是到2008年末全区达到疫情控制标准。2008年-2013年,我区组织实施了省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其主要措施是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加大淘汰

11、病牛、以机代牛、洲滩禁牧、管粪改厕、人畜查治和扩大化疗等防治措施的力度,其目标是2013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香炉山村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实施了一些相关防治措施,如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洲滩禁牧和一建三改等。随着洲滩禁牧的深入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到目前耕牛全部淘汰,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90%以上,自来水覆盖率为100%。全面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表1)。 表1 蔡甸区香炉山村20052013年监测点防治基本情况 年份(年)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常住人口(人)血清学检查人数(人)受检率(%)治疗人数(人)家畜存栏数(头)家畜化疗数(头)药物灭螺面积(hm2)环改灭螺

12、面积(hm2)无害化厕所覆盖率(%)2005570232398389691930.16362006329121495085189.58143363618.414.93542007329116466859188.47165636319.2710.00682008328120953848690.33132363614.670852009328120883464977.82129363617.810902010335123355149489.6645515119.470902011330122468865695.35610014.0009020123311224565419

13、74.16300014.000902013329121881471788.08480014.000903. 人群病情监测3.1 不同年龄组常住居民血清学检查结果:9年中不同年龄组常住居民受检率均在90%以上,合计血检阳性率由2005年的31.81%下降至2013年的6.69%,下降幅度为78.96%(表2)。表2 香炉山村20052013年不同年龄组常驻居民血清学检查结果年龄组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血检人数(人)阳性率(%)血检人数(人)阳性率(%)血检人数(人)阳性率(%)血检人数(人)阳性率(%)血检人数(人)阳性率(%)

14、血检人数(人)阳性率(%)血检人数(人)阳性率(%)血检人数(人)阳性率(%)血检人数(人)阳性率(%)6647.81 3813.16 205.0012060812.506030301014610.27 15910.69 984.081052.8610901100.91494.76250350207536.00 11117.12 3821.052532.003910.261330.771513.3370603.333021842.66 20220.30 11631.038137.0412824.226013.331035.834010834.824020237.62 19715.74 1523

15、8.8211640.5218025.5613611.0325013.21679.582398.375014038.57 10426.92 11236.619935.3513625.001079.351509.331216.611958.72605129.41 405.00 5529.094818.755127.456010.00836.02568.931024.9合计89631.81 85116.80 59127.9248627.1664919.884949.116569.34197.887176.69 3.2不同年龄组常住居民粪检结果:每年血清学阳性均进行了粪便检查。2005年不同年龄组均有

16、血吸虫感染,其后8年中低年龄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较低,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9年中人群感染率由5.13%下降至0.56%,下降率为89.08%(表3)。表3 蔡甸区香炉山村20052013年不同年龄组常驻居民粪检结果年龄组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

17、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6500500.00 1000100101500 1700.00 400300010010020273.71.41 1915.792.70 80082584004002002309316.126.79 4139.027.92 3619.446.033013.334.9431008253.33616.670.974252.54407617.16.34 3145.167.11 5913.565.264710.644.314610.872.7815262.943312.121.59166.2

18、50.5920100.84505422.228.69 2839.2910.58 417.322.68358.573.033421.885.1510302.8147.140.66812.50.83175.880.51601526.677.89 200.00 166.251.829001412.53.926005201.25005200.98合计28515.795.13 14330.775.17 165 12 3.22132 11 2.88129 11 2.1645 20 1.826111.481.07339.090.72488.330.56表3太宽,不能全部显示,以参考文献后第11页横排表3为准

19、3.3 不同职业常住居民血吸虫感染结果:2005年至2013年,渔民感染率较高,其次为农民,学生从2006年开始连续8年无感染,居民感染度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表4)。表4 蔡甸区香炉山村20052013年不同职业常驻居民粪检结果职业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

20、)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农民25215.875.99 10937.610.64 15011.333.8712610.323.631239.762.316214.292.545911.861.230100.81478.510.61渔民1346.1514.63 122513.64 1118.187.41333.337.69633.3311.76500200300100学生20002200 400300000100000000000合计28516.145.13 14330.775.17 16511.523.2913210.

21、62.8812910.852.166813.241.826111.481.07339.090.72488.330.56表4太宽,不能全部显示,以参考文献后第12页横排表4为准3.4 急性感染和晚期血吸虫病查治情况:2005年至2013年,该村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晚期血吸虫病本底调查发现4例,男女各2例,其中历史遗留3例,2005年筛查新发1例。分型为巨脾、腹水各2例,其后几年间无新发病例。4 耕牛血吸虫监测:该村畜种全部为水牛,2005年耕牛存栏百余头,其后开展以机代牛和洲滩禁牧,耕牛逐年减少,按方案对耕牛实行粪便检查。2005年至2013年,耕牛检查数分别为62头、36头、63头、36头、3

22、6头、51头和51头。20052013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9.68%、5.56%、3.17%、2.78%、2.78%、1.96%和1.96%。耕牛粪检阳性率由2005年的9.68%下降至2011年的1.96%,下降幅度为为79.75%,2012年后全面实现了以机耕代替牛耕,淘汰了全部耕牛。5 螺情监测: 2005年至2013年,香炉山村钉螺面积由32.73hm2 下降到13.33hm2,下降幅度为59.27%;活螺框出现率由8.10%下降到6.73%,下降幅度为16.91%;,活螺平均密度由0.177只/0.1m2下降至0.137只/0.1m2, 下降幅度为22.59%;。除了2005年调查发现

23、1只感染性钉螺,确定钉螺感染率为0.35%外,2006年以来未查到感染性钉螺。(表5)。表5 香炉山村20052013年钉螺调查结果年份有螺面积(hm2)调查框数(框)活螺框数(框)活螺只数(只)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只/0.1m2)200532.7316291322898.10.177200614.34122919431.550.035200713.345317181.320.034200813.3436812143.260.038200917.4738515183.90.047201019.4743727576.180.130201117.8660727574.450.0942012

24、13.3332518265.540.080201313.3334223476.730.137 讨论为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我们在香炉山村开展了9年系统的监测工作。该村属血吸虫病三类流行村,为湖沼型垸内亚型。通过长期、系统的疫情监测,可为评价不同阶段的血防措施和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20052013年, 香炉山村通过实施整区推进,综合治理项目,使得该村的血吸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监测结果显示,该村居民感染率由2005年的5.13%下降到2013年的0.56%,下降幅度为89.08%。该村耕牛感染率由2005年的9.68%下降至2011年的1.96%,下降幅度达79.75%,表明人畜

25、同步查治以及对耕牛实行一查两治和洲滩禁牧是控制传染源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2012年后通过深入开展洲滩禁牧,加上以机耕替代牛耕的惠民措施进一步落实,该村全面实现了淘汰耕牛的目标。由此可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4-6。香炉山村人群血吸虫感染主要出现在3050岁年龄组,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年龄组则随着疫情控制后基本无感染;而从职业上看,血吸虫感染主要为渔民、农民次之。2005-2009年渔民血吸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民,但2010年以后渔民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其原因可能与2010年以后该村从事渔业的人数逐年减少,同时对重点人群化疗力度加大有关。该村这种职业特征和年

26、龄特点与我省和外省其他监测点不同职业和年龄组的感染情况基本一致7-9。渔民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群长期反复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的风险较大,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个人防护意识亦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防护意识及查治病覆盖率。人、畜粪便管理是可持续控制血吸虫感染与再感染的有效途径10-11。引导渔民改变不良行为,做好渔民粪便管理工作,可有效控制人群感染和重复感染12。我区垸内钉螺孳生地呈点状或线状分布在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沟,地形复杂,往往是治理难度较大的地方,而且与农民生产生活用水、渔业养殖等密切相关,药物灭螺受到了限制。为了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有效控

27、制垸内螺情、减少人畜感染,2004年至2006年,武汉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以环境改造为主,辅以药物灭螺的大规模垸内综合治理。2007年与2005年相比,香炉山村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分别大幅度下降为83.70%和80.79%,但随后又呈小幅度上升。9年中有螺面积下降了59.27%,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16.91%和22.59%,钉螺感染率由2005年的0.346%下降至零。表明通过开展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在螺情控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3。由于湖沼型垸内亚型的钉螺孳生环境复杂,目前仍有13.33 hm2钉螺面积,因此对螺情的防控措施不能松懈,必须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加大对

28、垸内钉螺孳生地的打击力度14。如对有条件的地方或单元性强的螺点,采取根治措施彻底改变钉螺孳生地。对暂不能开展环境改造的钉螺孳生地,特别是距居民点较近的易感环境,一方面要坚持设立监督岗,劝阻人畜上滩活动,同时应认真采取规范性药物灭螺灭蚴措施,防止人畜感染或再感染血吸虫。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7、8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第三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18、2193 方天起,徐兴建,张绍钦,等. 江河滩地区感染性钉螺调查方法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89,3(1)

29、:59.4 蔡顺祥,涂祖武,朱惠国,等. 2008-2012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2):358-362.5 朱红,蔡顺祥,黄希宝,等. 湖北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初期效果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 21(4): 267-271.6 刘金明,宋俊霞,马世春,等. 2010年全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1,19(3):5356.7 朱蓉,党辉,张利娟, 等. 2005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5):358-3628 范宏萍,刘建兵,涂祖武

30、,等. 20052009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病情监测,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22(6):575-5789 杨燕,徐明星,罗华堂,等. 2009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2): 941-943.10 王陇德. 中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关键是管理好人畜粪便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29930.11 Wang LD,Utzinger J,Zhou X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experiencesand lessons from ChinaJ. Lancet,2008,372(9652)

31、:17931795.12 蔡顺祥,陈伟,刘汉成,等. 血吸虫疫水感染性及感染性钉螺分布与人群感染率的关系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 4(3):224-226.13 徐明星,姚群,周敦金,等. 武汉市综合治理垸内钉螺孳生地灭螺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3):224-226.14 徐明星,姚群,周敦金,等. 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6):470-471.14表3 蔡甸区香炉山村20052013年不同年龄组常驻居民粪检结果年龄组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粪检人数(人)阳性率(%)居民感染率(%)6500 500100-100-101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