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考试复习题_第1页
《设计色彩》考试复习题_第2页
《设计色彩》考试复习题_第3页
《设计色彩》考试复习题_第4页
《设计色彩》考试复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色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色是(  )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感觉。            A、光    B、颜色     C、 颜料 2、下列波长中(   )为可见光波长。 A、= 3.7×102nm     &

2、#160;       B、= 8.5×102nm  C、= 5.2×103nm             D、= 4.9×102nm 3、自然界的日光,以及人造光源如日光灯、白炽灯、镝灯所发出的光都是(  ) A、复色光   B、单色光  

3、 C、无色光  D、 白光  4物体固有色是物体在(   )光源下的颜色。 A、荧光灯     B、白炽灯     C、标准照明体D65     D、日光 5、当光源的(   )确定时,光源的颜色特性即被确定。 A、光谱密度的部分值       &#

4、160;  B、相对光谱能量分布S() C、辐射能的大小               D、红光含量 6、光源的色温表示的是(   ) A、光源的温度   B、颜色的特性     C、颜色的温度       D、色光的温度 7、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

5、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 A、4000K左右    B、5000K左右   C、6500K左右   D、7000K 左右 8、色温低的光源(  )光成分少,(   )光成分多。 A. 红,绿      B. 蓝,绿        &#

6、160;C. 蓝,红      D. 红,蓝 9、同一颜色印刷品在色温3800K和6500K光源照射下观察会出现怎样结果。(   ) A、纯度不同      B、色相不同   C、光泽不同    D、亮度不同 10、如果某物体能将入射光按不同比例吸收,并有部分光反射出来,那么这种物体色就是(  ) A、白色 

7、   B、黑色     C、红色    D、彩色  11、彩色是指在视觉中有( )的颜色。  A、明度      B、色相      C、饱和度       D、明度与饱和度 12、颜色的明度高低是由物体表面的(   )

8、大小来表示的。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    D、光的反射率 13、印刷色彩表示法中用哪种颜色模式表示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更加直观一些。(    ) A、RGB       B、CMYK      C、Lab    &#

9、160;D、HSB 14、由于印刷品上反射的色光在到达人眼时,产生了加色效应,引起了(   )。  A、视觉的变化   B、明度的变化   C、饱和度的变化   D、色相的变化 1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里印同一种颜色,通过网点覆盖率的变化会产生颜色在(   )上的变化。  A、色相、明度;      B、色相、饱和度;  

10、0;C、明度、饱和度;    D、色相、明度、饱和度 16、印刷过程中(  )不会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  A、不适当地加入辅助剂冲淡墨色   B、选用不同性质油墨    C、油墨乳化量过大17、 在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中,最亮最纯的颜色是(    )      A、红      

11、60;  B、绿         C、蓝  18、原色是可混合生成所有其它色的三基色。其中加色混合色为:(  )。  A、红、黄、蓝;   B、黄、品红、蓝;   C、红、绿、蓝;   D、黄、品红、青 19、补色是加色混合后成(  )的两个互补色光。 A、黑色或灰色;    B

12、、白色或灰色;    C、黑色;    D、白色 20、消色是指(  )。 A、自然界的所有色     B、黑白色     C、黑、白及各种灰色     D、消灭颜色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观察印刷品颜色时我们选用      光谱,而不是线状

13、,带状,混合状的光谱。 2、物体产生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物体具有 的光谱特性    。 3、 通常我们认为反射率在 为白色,物体对光的    吸收形成消色。 4、按照色彩学的知识,印刷车间的墙壁应采用 或白色。   5、 颜色对比试验的结论,亮度朝向背景色相反方向变化, 朝向补色方向变化 。6、太阳从早到晚颜色发生变化,但是人眼会对太阳的颜色产生稳定的感觉,是因为人眼的      

14、 性。 7、 都可以用颜色立体上的色相、 和饱和度这三项坐标来标定,并给一标号。 8、观察印刷品颜色属于视觉器官内混合的    。 9、 是按黄、品红、青三原色料(如颜料、油墨)减色混合原理成色的方法。  10、印刷品的调子是靠网点来实现的,     能改变调子的不连续性区域和幅度。 11、目前印刷厂推荐使用   形状的网点。 12、加网三要素为加网线数,  ,网点形状。 13、 印刷品的调子是靠网点来实现

15、的,   的变化是印刷品调子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 14、复制单色连续调原稿选用的网线角度一般为  。 15、通常情况下,印刷品上的网点面积率要 原版上的网点面积率。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颜色视觉的产生过程如何?形成色觉的四要素是什么?2、什么是色彩的心理三属性,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3、彩色印刷的三原色是什么?为何要这样选择? 4、何谓网点,在胶印中网点有何作用? 四、论述题(共10分) 1、论述色彩的共同心理感应?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16、   2、 D   3、 A   4、 D  5、B   6、 B   7、 C   8、 C9、B  10、 D  11、 B   12、 D 13、D   14、 D 15、 C  16、B 17、 B   18、 

17、C  19、 B  20、C 二、填空题1、连续  2、不同 3、 70%  ,  非选择性  4、中性灰  5、 色彩  6、 颜色适应  7、任何颜色、明度8、静态混合  9、减色法10、 网点形状11、钻石型 12、加网角度  13、网点面积率14、 45° 15、大于 &

18、#160;三、简答题1、答:(1)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 (2)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 (3)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 色觉产生的四要素是光源、物体、眼睛、大脑。2、 答:色彩的心理三属性是色相、明度、饱和度,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是颜色在不同波长彼此区分的特性;明度是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明暗的特性,是色彩反射光量的大小;饱和度是颜色引起视觉相对浓淡的特性,是指色彩反射光中单色光所占比率的大小,是反射光的纯洁程度。它们相互独立但共同组成一个颜色空间来描

19、述一个颜色。 3、答:彩色印刷的三原色是黄、品红、青,这样选择是因为视网膜的中央窝内有感红、感绿、感蓝三种锥体细胞。它们受到不同色光刺激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只要有效地控制进入人眼的R、G、B的刺激量,也就相对控制了自然界各种物体的表面色彩。而Y、M、C通过改变自身的厚度(或浓度),能够很容易地改变R、G、B三原色光的吸收量,以完成控制进入人眼的R、G、B三刺激值的数量。因此Y、M、C称为减色三原色。4、 答:网点是组成图像的像素。它在各工序间的准确传递乃是制版和印刷最基本的单位。 在胶印中网点的作用是: (1)网点是表现半色调图像的最基本单元;&

20、#160;(2)担负着组织图像的层次、轮廓、色彩的重任; (3)网点是制版中转移原稿阶调的基础。 四、论述题答案: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 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