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疏浚施工方案及工艺水平_第1页
河道疏浚施工方案及工艺水平_第2页
河道疏浚施工方案及工艺水平_第3页
河道疏浚施工方案及工艺水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道疏浚施工方案及工艺水平一、吸泥船定位吸泥船由拖轮和锚艇拖带至施工区域,利用gps 与全站仪相互配合定位,并用锚艇顶推船头, 逐渐调整船位直到吸泥船到达设计位置,放下定位桩, 抛左右横移锚定位。锚缆长度在边线以外大于50 米, 与船身纵轴夹角为80 100 。在施工设备选型中首先要满足环保要求,再考虑机械性能及其适用性。 施工机械的选择、调遣及施工方法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sl17-90执行。二、吸泥船施工1、施工方法吸泥船疏挖采用扇形横挖法,即以定位桩台车为主桩,作为横移摆动中心,利用左右缆交替收放, 摆动吸泥。 主桩前移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线上,使绞切平面轨迹始终保持平行前

2、移,避免重挖和漏挖现象。2、吸泥船进桩距离试验疏浚施工前进行吸泥船进桩距离试验,吸泥船按不同的进桩距离试开挖,用测砣实测开挖后地形,在该工程疏浚土质条件下选择经济进桩距离实施开挖。三、吸泥船开挖(1)疏挖顺序:从上游往下游挖,从两岸向中心挖。(2)分段:沿吸泥船疏浚区每50100m长作为 1 个单元段,施工完 1 个单元段经验收合格后再施工下个单元段。(3)特别清理:疏浚施工前,在有影响吸泥船绞刀开挖的杂物如石块、垃圾等地段, 用人工划船进行掏挖后, 按监理与甲方指定的方法处理,保证吸泥船顺利施工。(4)断面控制:本工程断面按设计图纸施工,有建筑物的河段,按照清淤原则上下 25m 范围内不予清

3、淤。(5)吸泥船施工时,施工区必须设置明显标志(竹竿)和水尺,夜间施工时设置标志灯。标志杆间距不得小于50 米,弯道处每隔 20 米设一标杆,河道边线处每隔 10 米设一标杆。(6)施工区有通航要求时,水上浮体每隔50 米设一盏灯。所有在工地的各种船只必须执行当地航政主管部门的各项法律法规。(7)管线安拆(包括弃渣场吹填):为减少管线安拆次数, 各船分别设固定的水陆接头, 并设置主管线。 水上浮体用浮筒锚固定。 其出水口应伸到吹填区内不少于 5 米, 并随吹填区进伸不断加长。 岸管在水中通过时,用木架或浮体加高,视具体情况而定。(8)吸泥船工作面的移位由拖轮完成,锚艇配合,锚艇和吸泥船加油时,

4、由 60t 油驳完成。(9)安排施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整个疏挖区的上下游河段排泥距离远近不一,施工工效高低不均; 此外在施工初期和中期, 各排泥区容量相对较小, 回水浓度容易控制, 而随着泥土的排放,施工后期排泥区容量则逐渐减小、回水浓度也较难控制。 因此把吸泥船安排进场后, 既采用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有利于一并清除上游的淤积泥土,减少或避免二次清淤工作量;第二、合理安排一艘吸泥船进行的区域,将会减少排泥区的回水流量,增加泥浆在排泥区内的滞留时间,进而使得泥浆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第三、吸泥船从河道各段定位,可以十分便捷、快速地切入施工工作面。(10)根据泥层厚度,并结合试挖测量浚后断面尺寸能否

5、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需要分层开挖以及每层的开挖厚度。根据一般经验,对中型吸泥船而言,土层厚度大于 1.5m 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分层开挖。(11)边坡开挖为保证形成稳定的设计边坡, 水面线以上边坡由人工进行修整;水面线以下拟采用多级阶梯型进行开挖,或改变施工方法,采用直线进桩,斜向吸泥。超、欠面积比必须控制在11.5 范围内,避免出现边坡超挖或欠挖现象。(12)抛锚定位吸泥船左右横移是依靠卷扬机收放两边的钢丝绳锚而得以实现的。因此,两边钢丝绳的生设点必须牢固。 经现场勘察, 吸泥船锚位可在两岸陆上滩地及水下抛锚生设。在水下抛设锚位时, 锚位点应设置明显的浮标等水上标志,以保证往来船只的航行安全。(13)排泥管架设1)排泥管线平坦顺直,避免死弯。出泥管口伸出排泥场围堰,距离应保证围堤安全(坡脚下的距离不小于5m ) ,并高于排泥面 0.5m 。2)排泥管接头应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一旦发现泄露,应及时修补和更换。3)排泥管支架必须牢固;水陆排泥管连接采用柔性接头。4)排泥管的布置尽量避免破坏已有公路、堤防等设施,必须穿越时,应报监理机构与有关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