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老师登高教案及评析_第1页
单老师登高教案及评析_第2页
单老师登高教案及评析_第3页
单老师登高教案及评析_第4页
单老师登高教案及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解读杜甫 登高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单东升点评: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高曰峰【教材版本】鲁人版必修五【教学目标】1诵读背诵诗歌。2鉴赏诗中蕴含的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诵读、背诵。教学难点:理解、鉴赏诗歌中蕴含的美。【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点】 一 一初读感知读准读熟文本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杜甫总是忧国忧民,好像总不忧己,连自己房屋破了,觉都睡不成了,还希望别人有房住。(让大家读屏幕上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读: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

2、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师:希望天下的人都有房住,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可是他自己的一生却总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让大家看登高的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是他一生的写照。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喜欢写出那么多美好诗词的诗人词人。许多教师的导入,

3、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或佳句渲染。单老师却以诗人的另一首诗作导入,又从教师喜欢读唐诗宋词、喜欢诗人词人入手,不奇,却实,开门见山。师:大家都喜欢哪些诗人词人?生:李白,杜甫,白居易。生:王之涣、杜牧。生:苏轼,李清照。生:曹操(学生大笑)。师:曹操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也是诗人。我和大家一样,对这些诗人我都喜欢。面对学生的讥笑,教师没有笑,而是肯定了学生。让学生敢于说话,是好老师的特点。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杜甫。这种问法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以上是第一环节,导入文本。(学生先根据给生字注音的文本,自由读几遍诗,让学生读准字音)师:请大家看着文本,有些生字已给大家注了音。同学们根据注音的提示读诗。1

4、 / 13(生大声读诗。生读后停下)开始诵读,疏通文字,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师:还有不认识的字吗?生:都认识了。(指两名学生分别读诗)符合诵读规律,人们朗读总是从读准字音开始。有的老师在学生还没接触文本就放录音或范读,那固然能给学生以典范,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的能力。初步读诗,是学生理解的读,所以是不必要求学生读出顿挫的。二读三读。 二细读细品读出抑扬顿挫 (再读文本,读熟,注意读出节奏,鉴赏诗的节律美)(生读。然后再指一生读)节奏是诗歌的命脉,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四读。师:诗是有节律的。读的时候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这里需要学生读出抑扬顿挫

5、了。及时,又符合诵读规律。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生:两个字一停顿,最后是三个字放在一起读。生:不对,是“猿啸哀”,是“鸟飞回”。师:每一句都读一读试试,都是这样读吗?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初步意见,不急于给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读中自然体会,自主感悟。在争议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高度。(生读)生:三四句不一样,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生:五六句、七八句和一二句一样,。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很好啊,看来,读的时候句中停顿要根据诗句内容而确定,不能一成不变。大家把整首诗再读一读,试一试顿挫的感觉。(生读)规律从实践中总结而来。对预

6、设而生成后的东西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争论后明确,师又肯定),使学生明确,好!有些教师不对生成的东西进行评价,是不好的,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当然,教师也可以不去评价,但起码要对学生的争议有所引导,使生成的东西让学生接受认可。五读。师:诵读中还要注意什么?生:有些地方要读得轻重不同。生:读得快慢也不一样。师:轻读重读就是抑扬,我们边读边再试一试。(生读,然后谈感觉)生:第一句要重读,第二句轻读。生:第一句中“猿啸哀”不能重读。生:第二句中“鸟飞回”要读得重一些。生:“鸟飞回”不能重读。师:再读读试一试。(生读。互相纠正)师不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学生在争议中训练了思维。师:句中的抑扬顿挫

7、我们初步了解了,但具体诵读时我觉得大家读得节奏还不太理想。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生又读)提示另一角度,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语气。六读。生:“风急”后不能停顿,“急”的读音要长一些。生:“高”也要拖腔读。还有“猿”,也要读得长一些。生:“清”“白”“鸟”三个字的后面也要拖腔。师:很好。读其它句试一试。(生读)生:第三句读得要轻一些,第四句要重读。生:第五第六句不能重读。生:也不能太轻了。生:第七句要重读。生:不可以。生:这一句不能重读,也不能拖腔。师:好啊。大家试一试。一箭双雕,在读的实践中明确,在明确中又多次读诗句。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不能重读也不能轻读。生:最后一句中

8、“停”后要读音长一些。生:“浊”后也要读得长一些。生:“浊”后面可以拖腔,但要比“停”短。最后一个字“杯”不能拖腔。师:说得好啊。谁来再给大家读读?(一生读。大家评。再读,体会。师鼓励,肯定。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这是鉴赏的读,所以要学生读出顿挫:读音的轻重,句中的停顿,语气的延长等,这些都是必须的。教师让学生在读中品,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确,而不是教师讲。学习是学生自己悟中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而不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七读。以上是初读环节。 三 三初步鉴赏了解诗人诗作 (再读这首诗,初步鉴赏诗的内容美)(一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一遍后,让学生进一步诵读,理解诗的内

9、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每句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的范读,既给了学生一个范例,又便于学生从全诗来把握节奏语气,还使学生诵读水平得以提升。八读。师:农历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只点一点“登高”,现在还不是理解“登高”的时机。师:诗人是自己登高,还是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登高?生:一个人。师:怎么知道的?生:诗中有写的,“百年多病独登台”。师:很好。非常聪明。从诗中找诗句回答,这是非常好的方法。适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表扬学生。这是简单的,但却是教师重要的教育智慧的体现。师:能从诗中看出诗人当时的境况和心情吗?生:悲秋,常作客。诗人经常在外漂泊,想家了。生:思乡就容易悲秋。师:“万里”

10、的意思是生:离家万里。生: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漂泊,所以很想家。师:大家说得真好啊,思乡就容易悲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悲秋,看到落叶就想家了。还有吗?生:诗人年老了,又多病。生:日子过得很苦。生:穷困潦倒。生:还很孤独。生:因为有病,又不能喝酒解愁了。师:大家说得很好。诗人很郁闷吧?生:很郁闷。师:好。现在我们初步了解诗人了。鉴赏紧扣文本,教学设计简明扼要,既理清了文意,又把握了情感。这一教学环节是对诗的初步鉴赏,让学生通过诗句初步了解诗人,为下面的进一步鉴赏做准备。初步鉴赏环节。 四.诗心觅美鉴赏语言、意境、境界美 师:大家读了好些遍,又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许多情况,感觉到诗中的

11、美了吗?生:除了感到语言美,还没有觉出其它的美。生:感觉到诗的节律很美。生:还读到了诗中写的落叶萧萧,长江滚滚,觉得这景很美。生:这些景虽然很美,但觉得很凄凉。师:是啊。诗美,首先是语言美。所以古人强调“炼字”。贾岛的“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到江南岸”还是“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炼字的好例子。贾岛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也说的是炼字的艰难。杜甫也有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些都是古人炼字的例子。刚才同学们说的“落叶萧萧”“长江滚滚”,说的真好,诗的意境也真的很美。读诗,只记住了诗字面意思,或只想“翻译”诗,而不是用心体验诗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想象诗的意境

12、之美,这是比买椟还珠还要可笑的事情。探究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适当地横向联系是必要的:可以省去许多需要解释的语言,增加教学内容的厚度,表现出教师一种开放的思维,一种知识面的开阔。师:还有什么感觉?生:感觉诗很凄凉。生:诗中写的景色很萧瑟。但是意境很美。生:诗给人一种很凄凉感觉,诗人很可怜。师:大家说得很好啊,语言整齐,有节律感是美,感觉凄凉,景色萧瑟,这也是美,是一种意境美。读了之后能有这些感觉,就很了不得。学习过程中多鼓励,随时鼓励。这是不少教师容易忽略的细节。师: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生:风、天、猿。生:还有鸟、落木、长江。生:还有渚、沙。师:这些景物是怎么写的?生:风急,就是风很大;天高,

13、天空开阔,显得高。生:猿在叫。师:猿的叫声有什么特点?生:哀。猿在哀鸣。师:怎么知道猿在哀鸣?生:诗人的心情不好,诗人感觉到猿的叫声就哀了。师:想得真好啊。心情觉得感觉。学生理解到位,教师又适时表扬。师:这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呢?这是不是欢乐的鸟啊?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人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生: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生: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师:为什么不是许多只? 生:因为当时杜甫是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师:真聪明。就是要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总之啊,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才符合诗的意境。对鸟的想象

14、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师:我们还读过哪些诗人写鸟的诗句?(生思考)生:毛泽东的词中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生:毛泽东词中的鸟是充满活力的鸟。生:是有力量的鸟。生:在天空中搏击的鸟。师:为什么?(生沉默)师:结合诗人当时的情景想一想。适时引导。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年轻。生:他有远大的志向,想改变中国的命运。师:是啊,诗人年轻,有大志向,诗中的鸟也充满力量。还能想到哪个诗人写鸟的诗句?(生思考。没有学生回答)师:(提示)诗人王维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知道这句诗吗?学生不能回答时师才提示。生:知道。师:这鸟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生:王维诗中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生

15、:因为王维喜欢山水,喜欢大自然。生:王维喜欢幽静的大自然。师:对啊。看来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自己的化身,诗中所写的意象都带有诗人感情的印记。诗人的处境、心态、性格决定诗的风格。所以,“知人论世”是有道理的。第二次横向联系。教学的内容,在此由“一课”变成了“一类”,教学内容的视野顿然开阔。同时,形象地说明了“诗言志”的道理。师:我们再看杜甫的这两句诗。诗中的景物给我们什么感觉?及时收束,回到文本。不作过多的拓展。生:很凄惨、凄凉。生:冷。师: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启发让学生结合诗歌的五六句理解)生:因为诗人常年漂泊。生:诗人又老了,病了,还孤独,所以很郁闷。师:写长江也凄凉、也冷吗?(学生不

16、说话。摇头,看出学生已理解)师:“不尽长江”什么意思?先谈感觉,再品味语言。生:是流不尽的意思。生:从古代一直流到了现在,还在不停地流。师:大家理解得很好。“不尽”,就是不停地流,永远在流,这里说明时间的无穷。为什么这样写?生:是说长江流了好长时间了。生:几千年几万年都在流。师:是啊,流得时间很长很长了。把时间写得越无穷生:越对比出杜甫活得时间短。(生笑)生:越显得人生的短暂。讨论“不尽”含义紧紧扣住文本。师:对。人生和大自然相比,那是太短暂了。诗人很伤感吗?读读诗的这两句。生:不伤感,很有气势。师:从哪儿看出不伤感,有气势?生:读了以后的感觉。师:能结合诗句具体说一说吗?生:“无边落木萧萧下

17、,不尽长江滚滚来”,读这两句的感觉,尤其是“滚滚来”,感觉不到伤感,觉得诗人还有些想得开。师:非常好!大家都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读。体会。师:这里显然也是写秋景。体会一下,这秋景有什么特点?生:这景很大。生:不是一点两点的景,而是很大很大的一幅秋景图。师:哪里写得大?生:落木是“无边”,长江是“不尽”,所以这景很大。师:说得好。关键词找得好。诗人仰望,是无边无际的萧萧而下的落叶;诗人俯视,是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为什么写这么大的秋景啊?生:使人觉得开阔。生:人面对那么大的景,自己就很小了。生:诗人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生:孤独的有病的杜甫再加上又年老了,无可奈何。师:对啊,在大自然面前,

18、诗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是无可奈何。生读这两句,思考。师:如果把这一句改成“不尽长江滚滚去”呢?我们比较一下用“来”和“去”不同的表达效果。这是文学鉴赏的教学,在“情景”“效果”和“作用”上做文章。赏析清楚了这一点,学生就会读出诗的情味,读出诗的写作技巧。(学生思考了一会)生:“来”,是流过来。是从远方向自己流过来,显得有气势。生:“去”,是离去,流走了。生:流走,就有点伤感。师:思考得好啊。南唐后主李煜有一句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流”,就是向东流去,流走了,流去了。李后主在亡国后的被软禁中,想到自己的故国家园,想到昔日宫廷里舒适的生活,这些再也不会有了。又联想到流不尽的

19、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不正是自己那满腹的愁吗?(学生此时体会出李煜的伤感了)。师:再按“去”读一读,有什么感觉?为了深入对文本的学习,第三次巧做横向联系。看似随意带出,实则匠心独运,巧妙地与文本结合。又能见好即收,马上回到文本。生:要是改成“去”就伤感了。生:改成“去”也不押韵。还是用“来”好。师:对啊。所以说,诗人尽管写了秋天凄凉的景物,却并不伤感。刚才一同学说“还有些想得开”,还有其它意见吗?(生沉默)师:我觉得诗人有些豁达,这样评价是不是就是同学们说的“想得开”?(生体会、议论、领会)“来”“去”的对比环节很好,既是继续对语言的品味,也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诗意。师:这四句诗中写的是秋景,出现“

20、秋”字了吗?生:没有。师:诗中在哪儿才写了“秋”这个字?生:第五句,“万里悲秋常作客”。师:是啊,前四句写了秋江之景,但没出现一个“秋”字。我们读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词,开头即点出“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词中所写秋景与杜甫诗中写秋的意境为什么不同?这次横向联系,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杜甫诗中意境的理解。生:毛泽东的词写的秋景富有生机,杜甫诗中的秋景给人凄凉的感觉。师:为什么不同?生:毛泽东当时正年轻有为,杜甫却是年老有病。师:理解得好!年轻有为的毛泽东,年老多病的杜甫,他们笔下的景色当然会截然不

21、同。那杜甫的诗为什么第五句才点出“秋”字而不是像毛泽东那样开篇即写出?生:前面四句虽然没写“秋”字,但是写得都是秋天的景物。生:能看出是秋天,就不要再写出“秋”字了。师:那为什么第五句中写又“秋”了?(生沉默)师:前几句不写秋读者就知道是写秋天,知道是写秋天如果再出现“秋”字,就啰嗦了。所以,这样写,把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紧密联系一起了。后面写人时点出“悲秋”,就既突出了诗人的时况又使诗句非常凝练。顺势引出诗的凝练的特点,也是对语言的品味。师:刚才我们说诗人常年漂泊在外,又生了病,诗中哪句可以看出来?生:五六两句。师:这两句写了什么?生:是诗人常“作客”?师:“作客”和“做客”相同吗?生:两个字

22、“作”“做”写法不一样。生:注释中说“作客”指远离故乡,飘漂泊客游,是客居他乡的意思。生:“做客”应该是在主人家当客人。生: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所以不能是“做客”。“做客”“作客”对比,扎实的语文功夫!生:杜甫当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常”作客,就是经常在外漂泊。师:对啊。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已是他漂泊的第八个年头了。师:哪位同学对这两句诗还有什么疑问?生:什么叫登台呢?生:王维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就是吧?师:会背王维的这首诗吗?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师:很好。登台

23、,就是登高,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民间登高的习俗了。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一般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也都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啊,作客并独自登台。教师很善于引领学生举一反三。五次横向联系了。这次巧妙地解决了难题:对“登高”的理解。师:对“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大家还有什么理解?生:“百”,就是一生,这是注释上说的,诗人应该是年老了。生:又生病了。生:杜甫是年老有病又孤独,生:在异乡,一个人去登高。师:所以他很愁苦啊。从哪句诗可以看出?生:第七句。生:最后两句。师:对。我们想一想,造成杜甫愁苦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屏幕上补充一点背景:诗人自天宝

24、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就开始携带家小离家漂泊。十几年间,诗人辗转流徒,到处作客,生活无着,备受折磨,穷愁潦倒,多病缠身。“右臂偏枯半耳聋”。(清明)“牙齿半落左耳聋。”(复明)“卧愁病却废”。(客居)“眼复几时暗”(耳聋)。诗人耳聋、眼花、脚废,还有消渴症(糖尿病)、“病肺”,半身不遂等)详实的事例,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了“百年多病”。师:想一想,诗人19岁时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表明自己有远大抱负,可现在他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拄着拐杖,孤独地颤微微地走在那秋风呼啸的山路上,狂风吹乱了他花白的头发,枯叶飞舞着掠过他的衣襟,他一路咳嗽着,走走停停。风好大呀,他抬起头,

25、挣扎着登上了崖顶。可是,他在诗中却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个垂危的老人,将不久于人世,他关心的却不是自己。诗人的目光越过了千山万水,诗人的思绪连接了千年万载,他胸襟是多么的开阔,心灵是多么伟大啊! (这里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美、诗人的心境美作了探讨,也有对语言的继续品味)以想象和优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画面,既给学生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又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诗,转换成了优美的散文。它表现出的是深度,激起的是学生思索的浪花。师:结合上面的诗句和刚才我们了解的背景,最后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哪些愁苦?生:远离故乡,非常艰难。生:艰难,就会愁苦多。生:愁多让人衰老,诗人五十

26、多了,又愁苦,头发都白了,还不能回家。生:诗人的好朋友李白、高适也去世了。生:艰难、愁苦、又加上衰老,使得诗人潦倒。生:那么愁苦,需要借酒浇愁,却因病不能喝酒了,这更增添了愁苦。师:大家理解得真好。秋天不一定使人悲伤,但国家在混乱之中,自己在漂泊之中,年纪大了,到了人生的暮年,好朋友离世了,又加上自己生病,想借酒消愁也不可以了。这样写,诗意就更深沉了。(给学生补充:诗人有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可见诗人也是喜欢饮酒的。曹操也有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是诗人病得再也不能喝酒了。诗人何以解忧?解不了,这忧,这愁,郁结在诗人的心头,浓缩在诗句的里头。诗人本想登高排遣忧愁,结果却更添悲苦。诗人矛盾的心情流露诗中了。又巧用诗人的诗句,联系到曹操的诗句,既强化学生对已知知识的复习,又深入对文本理解。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重在是对诗歌的鉴赏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