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_第1页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_第2页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_第3页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_第4页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计算概述1.1项目概况1.2分析目的1.3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2构造说明2.1屋面构造屋面构造类型(由外至内):第 1 层: C20 细石混凝土,厚度50 mm第 2 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 3 层: 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 90 mm第 4层:卷材防水层,厚度1mm第 5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厚度 20 mm第 6层:水泥砂浆,厚度

2、20 mm第 7层:钢筋混凝土,厚度120 mm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0.50表 1屋面类型传热阻值屋顶厚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热阻值热惰性指修正系数1/18每层材料名称(mm)W/(m.K)W/( .K)( .K)/W标 D=R.SaC20 混凝土水泥砂浆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卷材防水层加气 ,泡沫混凝土 1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屋顶各层之和屋顶热阻 Ro=Ri+ R+Re=(m2.K/W)Ri=0.11(m 2 .K/W) ; Re=0.05(m 2.K/W)屋顶传热系数K=1/Ro=0.66(m2 .K/W)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502.2外墙构造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由外至内):第 1层:

3、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 30 mm第 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第 3层:蒸压加气砼,厚度200 mm第 4层:石灰、砂、砂浆,厚度 20 mm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50表 2 外墙主体部分类型传热阻值屋顶厚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热阻值热惰性指修正系数每层材料名称(mm)W/(m.K)W/( .K).K)/W标 D=R.Sa2/18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水泥砂浆蒸压加气砼石灰 ,沙,砂浆外墙各层之和外墙热阻 Ro=Ri+ R+Re=(m2.K/W)Ri=0.11(m 2 .K/W) ; Re=0.05(m 2 .K/W)外墙传热系数Kp=1/Ro=(m2 .K/W)太阳辐射吸收系

4、数=0.503计算分析3 1高层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T50378-2006第 条一般项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要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第条规定: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第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i.max te.max式中 i.max 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 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

5、八)的规定计算;t e.max 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0C) ,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 采用。3/18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 计算) :imax = i+(+) 1) 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 计算):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 0C) ;+ 1.5(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1.5=32.5+1.5=340C其中,室外计算湿度平均值 (0 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2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为 32.5 0C;(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

6、照附录式(附 2.14计算)= +=32.5+=36.580C其中,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3 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 昼夜平均 155.1 W/m2;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0 W (m 2 .K);内表面域高温度计算村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表2 取 0.50;(3) 东向外墙的传热阻:Ro =1.39m 2 .K/W内表面换热系数: i=8.7W/(m2 .K)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4/18=34+=34.210C2) 相位差修正系数 (1)A te 与 Ats 比值其中, Ate室外空气温度波幅( 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7、附录三附表 3.2 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为4.4 0C;Ats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0 C):A ts=13.020C其中,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表2取 0.50 ;I max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 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16 时值 650 W m 2;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3 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 W(E) 昼夜平均值 155.1 W/m2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0 W (m 2 .K);tste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的比值计算结果为 2.96 。根据以上结果,取 A 与 A

8、(2) te 与 I 差值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 时;I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8 时(东向) ;根据以上条件, te- I=7 h 。(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 ,相位差修正系数卢: 0.72 (东向) ;表 3民用建筑热工酷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 值附表 2.7与的=( tsa+0)一 ( ti+ite i(h ))或 =-5/18比值或 A te12345678910与 A ts 的比值1.01.52.02.53.03.54.04.55.0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tsa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

9、:A tsa =(A te 十 Ats ) =(4.4+13.02)×0.72= 12.54 0C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tiAti = A te -1.5= 4.4 -1.5 =2.90C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 计算) :0?0=0.9?(1) 其中外墙热隋性指标 D 值,接表 2 取 4.58 :(2) 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 1. 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6/181) 第层:石灰、砂、砂浆D1 =0.25<1 ,S1 =10.07 , R1 =0.03 ,则:Y1

10、=2) 第二层:蒸压加气砼 D2=3.03>1 ,S2=3.03 则: Y2 =S 2= 3.033) 第三层:水泥砂浆 D3 =0.24<1 ,S3=11.37 , R3=0.02 则:Y3=4) 第四层 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D4=1.06>1,S4=2.30 ,则Y4= S 4 = 2.30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0=0.9?=6) 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 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 )计算:+ arctg+ arctg)0= (40.5D-arctg其中, 0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

11、 (m 2 .K) ,取最后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Y4=2.30W/( m2.K)空气间层热阻( m 2 .K/W) ,本项目围护结构无空气间层,该项不考虑;Yki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同上,不考虑。Yi 内表面蓄热系数 W (m 2.K) ;因为 D212 =S 2 =3.03,所以 Y7/18Y i =Y 1=计算得:=07)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i,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 计算):=i=arctg8)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i,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 计

12、算) :i=0.95=9) 的计算和 的再确定根据0和i2.7 计算 :,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 ( tsa + 0)一 ( ti + i)其中, tsa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tsa2.7 ,东向 =9 ;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 =这里再计算Atsa 0 和 Ati i的比值:由上述计算, Atsa 0=,Atii=,取其中较大信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10.94 大于 5,按 5 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 (见表 3),重新得 =0.9610)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由此可以求出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8/18im

13、ax =i+(+)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 2 可得芜湖市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te max =36.9 0C。i·maxte·max11)小结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为36.16 0C 小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9 0C,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3 1.2 西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 计算):imax =i+(+ ) 1) 内表面平均温度内表面平均温度按附录式(附2.22 计算): tt sat iiiR0i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 0

14、C); ti t e1.5(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t it e 1.5其中,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 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2 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为32.5 0C;(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 计算)9/18=+=其中,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 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 昼夜平均 155.1 W/m 2; 外表面换热系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3) 西向外墙的传热阻:Ro=内表面换热系数: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tit satiiR0i2) 相位差修正系数 (1) A te -与 Ats 比值

15、其中, Ate室外空气温度波幅( 0C),Ats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 0C)A ts=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2)te 与 I 差值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 时;I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时(西向);根据以上条件,I -te =1 h 。10/18(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 ,相位差修正系数西为 0.99(向) ;3)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 tsa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A tsa=( Ate +A ts) =4) 室内计算温度

16、波幅值Ati= A te -1.5=5)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 计算) :?0=0.9?(1) 其中外墙热膳性指标 D 值,按表 2 取 4.58 ;(2) 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中(七) 1. 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1) 第层:石灰、砂、砂浆D1 =0.25<1 , S1 =10.07 ,R1=0.03 ,则:Y1=2) 第二层:蒸压加气砼 D2=3.03>1 ,S2=3.03 则: Y2 =S 2= 3.033) 第三层:水泥砂浆 D3 =0.24<1 ,S3=11.37

17、 , R3=0.02 则:Y3=4) 第四层 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 D4=1.06>1 ,S4=2.30 ,则Y4= S 4 = 2.30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11/18=0.9?=06) 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 )计算:+ arctg+ arctg)0= (40.5D-arctg其中,0围护结构延迟时间 (h)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取最后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Y4=2.30W/( m2 .K)空气间层热阻( m 2 .K/W) ,本项目围护结构无空气间层,该项不考虑;Y

18、ki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同上,不考虑。Y i 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因为 D21,所以 Y2 =S 2 =3.03Y i =Y 1=计算得:0=7) 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i,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 计算):i=arctg=8) 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i,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 计算) :12/18i=0.95=9) 的计算和 的再确定根据0和i2.7 计算 :,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 ( tsa + 0)一 ( ti + i)其中,

19、tsa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tsa2.7 ,东向 =16 ;ti 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 。计算得 =这里再计算Atsa 0 和 Ati i的比值:由上述计算, Atsa 0=,Ati i=,取其中较大信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7.75 大于 5,按 5 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 (见表 3),重新得 =0.7010)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由此可以求出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imax = i+(+ )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 2 可得芜湖市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te max =36.9 0C。i·maxte·

20、;max11)小结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为35.68 0C 小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9 0C,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 计算):13/18imax =i+(+) 1) 内表面平均温度内表面平均温度按附录式(附2.22 计算): tit satiiR 0i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0 C); tit e1.5(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t it e1.5其中, 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 ( 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 3.2 采用芜湖市数据,取值

21、为32.5 0C;(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 计算)=+其中,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 采用芜湖市(参考南京市)W(E) 昼夜平均 155.1 W/m 2; 外表面换热系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3) 屋顶传热阻:Ro=内表面换热系数: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 tit satiiR0i14/182) 相位差修正系数 (1) A te -与 Ats 比值其中, Ate室外空气温度波幅( 0C),Ats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 0C)A ts=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

22、值;(2)te 与 I 差值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 时;I 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2 时(水平);根据以上条件,te I = 3h 。(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 ,相位差修正系数 为 0.99( 水平 );3)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 tsa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A tsa=( Ate +A ts) =4) 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Ati= A te -1.5=5)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o,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 计算) :?0=0.9?(1) 其中外墙热膳性指标 D 值,按表

23、1 取 5.68 ;(2) 屋顶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15/18中(七) 1. 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1) 第层:钢筋混凝土D1=1.18>1 , S1=17.06 ,R2 =0.02 ,则:Y1=S 1= 17.062) 第二层:水泥砂浆D2 =0.24<1 , S2=11.31, R 2 =0.02 则:Y2=3) 第三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D3=0.33<1 ,S3=3.59 , R3 =0.06 则:Y3=4) 第四层: LINS 无机不燃保温系统D4=3.18>1 ,S4=2.30 ,则Y4= S 4 = 2.305)

24、 第五层:水泥砂浆D5 =0.24<1 , S5=11.31, R 5 =0.02 则:Y5=6) 第六层: C20 细石混凝土 D6=0.51<1 , S6 =15.36, R 6=0.03 则:Y6=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0=0.9?=6) 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0,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 )计算:=(40.5D-arctg+ arctg+ arctg)0其中, 0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取最后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Y 6=10.29W/( m2 .K)空气间层热阻( m 2 .K/W) ,本项目围护结构无空气间层,该项不考16/18虑;Yki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 m 2 .K); 同上,不考虑。Y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