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职称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_第1页
医古文职称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_第2页
医古文职称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_第3页
医古文职称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_第4页
医古文职称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卫生系统中医药从业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医古文大纲(2016 年)一、考试用书 1二、考试目的 1三、考试试题类型 1四、考试时间 1五、考试要求和内容 21、上编文选 22、下编基础知识 143、阅读实践 16附1:参考书目 17附2:考试样题17上海市水平能力测试医古文大纲一、考试用书2016年考试用书为:刘庆宇、孙文钟主编,段逸山主审的水平能力测试医古 文(上海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二、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中医药从业人员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及其相关理论、 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三、考试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15%):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2、词语注释题(20

2、%):解释给出的词语。3、基本知识题(30%):(1)填空题:在空格中填写正确答案。(2)简答题:简要回答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等。(3)课文理解题:对教材中的文选进行理解。包括词语、翻译、文意理解等。4、阅读题(35%):包括断句知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文意理解等。说明:应试中级、高级者试题题型相同,而在题量与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分。四、考试时间本科目考试时间,中级 100分钟,高级120分钟。19五、考试要求和内容考试内容涉及三个部分:一是阅读文选,二是基础知识,三是阅读实践。上编文选考试要求:了解文章作者的简况;熟悉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代常用词语与成 语典故的意义;正确理解文章中的中

3、医名词术语;准确把握句段的含义;熟记著名 句段;能够正确翻译每篇文章。考试内容:说明:1、要求每篇文选都能正确翻译。因此不再给出翻译的句子。2、应试中级和高级,所学内容相同。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一、周易二则(1、易与天地准 2 、一阴一阳之谓道)【重点字词】1、(易与天地)准2、弥纶3、天文4、地理5、幽明6、(幽明之)故7、 原始反终8、精气9、知(周乎万物) 10、(道)济(天下)11、旁(行而不 流)12、敦(乎仁)13、范围(天地之化)14、曲成(万物)15、神(无方)16、一(阴)一(阳)17、(继之者)善(也)18、(成之者)性(也)19、(君子之道)鲜 20、鼓(万物)21、富

4、有22、日新23、极(数知来)【文意理解】1、如何理解“易与天地准”?2、说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道理。二、论语二则(1、饮食之道 2、为政在正名)【重点字词】1、食(不厌精)2、(食不)厌(精) 3、(食不厌)精4、脍(不厌细)5、 麓6、£曷7、(鱼)馁8、臭(恶)9、(失)饪10、不时11、(不)及(乱) 12、沽(酒)13、(市)脯14、(不)撤(姜食)15、奚先16、正名17、迂18、 野19、阙如20、(礼乐不)兴21、(刑罚不)中22 (无所)错(手足)23、(无 所)苟【文意理解】1、说说“饮食之道” 一节中所体现的孔子的养生思想。2、你怎样理解孔子“

5、正名”思想在施政中的作用?三、老子三则(1、名与身孰亲 2、出生入死 3、小国寡民)【重点字词】1、(孰)多2、(孰)病3、(甚)爱4、(不)殆5、出生入死6、(生之) 徒7、十有三 8、动(之死地)9、(动)之(死地)10、生生之厚11、摄生12、 陆(行)13、兄(虎)14、被(甲兵)15、投(其角)16、措(其爪)17、容 (其刃)18、小国寡民19、什伯20、重死21、(虽有舟)舆22、甲兵23、 复24、甘(其食)【文意理解】1、根据四十四章,“可以长久”的条件是什么?2、五十章中老子表达了怎样的摄生观念?你怎样理解其所表达的“求生入死” 观念?3、评价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利和弊。

6、四、庄子三则(1、不龟手之药 2、运斤成风 3、外物) 【重点字词】1、贻2、瓠3、树(之成)4、(水)浆5、瓠落6、喝然7、搭(之) 8、固(拙于用大)9、(不)龟(手之药)10、鬻(技百金)11、说(吴王)12、或(以封)13、(垩)慢(其鼻端)14、斫(之)15、运斤成风16、听(而 斫之)17、失容18、尝试19、尝(能斫之)20、(臣之)质 21 、(可)必22、 取23、蟹蝗23、慰瞥沈屯 24、债25、邑金26、忿然27、激(西江)28、 肆29、缁30、 辖31、侔32、腊33、厌34、轮才35、趣(灌渎)36、 干(县令) 37、末偻38、蹙然39、瞥40、篓41、阿门42、

7、遗筐43、 畛44、顾45、窦46、重阚47、勃谿48、跋49、踣50、蹄(者)【文意理解】1、庄子对大瓠“用”与惠子所谓的“用”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为什么匠石能为郢人斫去鼻端之垩,却不能对宋元君施展同样的技能?3、如何理解“外物不可必”?4、“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段说明了什么道理?五、论治人事天莫若啬(韩非子) 【重点字词】1聪明2、睿智3、天(也)4、承5、视强6、决(黑白之分) 7、审 (得失之地)8、审(得失之地)9、(谓之)狂10、(所谓)治人(者)11、适 (动静之节)12、(不)极(聪明之力)13、(不尽智识之)任14、(是以)啬(之) 【文意理解】1、你怎么理解“视强

8、,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2、理解文中所提及的“天”与“人”的关系。六、孙子兵法虚实篇 【重点字词】1 (待敌者)佚2、致(人而不致于人)3、必趋4、(进而不可)御(者)5、 冲(其虚也)6、画地而守 7、乖(其所之也) 8、形人(而我无形) 9、(我) 专(而敌分)10、(吾之所与战者)约 11、(奚益于)胜败 12、策(之而知得失 之计)13、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14、角(之而知有馀不足之处) 15、错(胜于 众)16、战胜不复17、应形(于无穷)【文意理解】1、怎样理解篇名所谓的“虚”与“实” ?2、怎样才能做到“战胜不复”、“应形于无穷”?七、圣人胜心(淮南子

9、)【重点字词】1 (圣人)胜(心)2、(内)便(于性)3、循(理而动)4、系(于物)5、 淫(于声色)6、(一)置(一废) 7、(圣人)损(欲) 8、(接而)说(之) 9、 不知(利害)10、以义为制11、(渴而饮)水 12、(饥而大)殖(食) 13、豫备 14、函(牛之鼎)15、(昆山之玉)填 16、饕(宾修敬)【文意理解】1、理解“心”与“耳目”之官的关系。2、说说“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蚣弗敢入,昆山之玉填,而尘垢弗能污也”的内 涵。单元阅读实践(一)第二部分:中医经典文选一、黄帝内经二篇(1、汤液醪醴论2、九针十二原)【重点字词】1、醪醴2、(稻米者)完3、稍4、必齐5、镶石6、弛坏7、营

10、泣卫除8、(守其)数9、标本不得10、充郭11、四极12、(形)施13、平治于权衡14、 去宛陈土 15、缪刺16、鬼门17、净府18、巨气19、属(其民)20、毒药21、 经纪 22 、易陈而难入 23、粗守形 24、上守神 (25、神客在门 26、粗守 关27、上守机28、(不离其)空 29、(不可)逢 30、(不可)追 31、32、宛陈33、察后与先 34、持内35、放而出之 36、排阳37、内温38、若妄之39、属意病者 40、悬阳41、耗42、清气43、陷脉 44、五脉45、四关46、脖腴47、如以手探汤 48、如人不欲行【文意理解】1、汤液醪醴在上古、中古、现今是如何运用的?为何?

11、2、五脏阳竭的病因、治则治法为何?3、以经文回答何为针道?4、以经文回答九针的特色?5、以针疗五脏之疾,比喻为何?二、难经三篇 【重点字词】1、图设2、露需3、(常在何)许 4、飞(门)5、贲(门)6、阑(门) 7、魄(门)【文意理解】1、“圣人图设沟渠”用以说明什么道理?2、“七冲门”有哪些? “冲”字何义?三、伤寒杂病论二篇(1、平脉法第二2、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重点字词】1、经常2、漏刻3、水淹4、处言5、盼6、坐(饮)7、如怀卵物8、伏 气9、残贼10、灾怪11、濡12、责13、月节克之14、谷神15、翕奄沉16、 相将17、(无所)仰18、酢吞19、脾不上下 20、乘寒21、H一头

12、 22、上 工23、五常24、)风气25、元真26、客气邪风 27、灰难28、膏摩29、 服食30、寂然31、喑喑然32、啾啾然33、未至而至34、少阳之时35、卒 厥36、?饪 37、有得38、所恶39、所不喜40、所得【文意理解】1、请按原文叙述三部脉象的常与变?2、请用原文举例说明脉症不符时医师如何判定预后的?3、请用原文举例说明治未病的涵义。4、请用原文举例说明望诊、闻诊。四、养性序(备急千金要方)【重点字词】1、养性2、饵3、百行4、遐年5、没齿6、跻7、甚泰8、闲9、留连 10、蒙瞽11、玉泉12、穰岁13、范酱14、丰赡15、期月16、真一 17、三一【文意理解】1、歧和长逝,彭

13、跑永归”原因何在?2、善养生者如何养生?3、蒯京一百七十八岁还有壮年人的模样,他的具体做法?4、孙思邈借抱朴子的话想说明什么道理?五、大黄(本草纲目)【重点字词】1 、疱2、荡涤3、恚怒4、开悟5、月真)胀6、快药7、委顿8、瘗【文意理解】1、文中所列医家、著述对“大黄”主治的注释各有异同,请归纳相同的观点。2、“张仲景治心气不足, 吐血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苓、黄连。”其中运用“大黄”之妙,请描述寇宗爽、朱震亨、李时珍层层递进之高见。3、梁武帝用“大黄”而委顿,而梁元帝用“大黄”而瘗愈,为何?六、痹病总论(医宗金鉴)【重点字词】1、三痹2、五痹3、周痹4、偏屡5、咽6、尻踵7、低偻8、沃汤状【

14、文意理解】1、何为“三痹”、“五痹”?请用文章中的解释回答。2、“周痹”与其它的痹症有什么区别?3、请描述痹症的生死预后。七、温病者(温病条辨)【重点字词】1 、列眉2、两寸3、尺肤4、质【重点字词】1、何谓九种温病?2、如何理解“凡病温者,始于上焦”?3、桂枝汤和银翘散的适应症分别是什么?八、马王堆汉墓医书二则(1、少阴脉 2、巢塞(月直)者方)【重点字词】1、(外)廉2、挟(舌) 3、喝喝 4、芒然 5、(心)惕 6、(舌)诉 7、 瘴 8、弓金食 9、生肉 10、(重)履11、巢(塞) 12、(取其)脖 13、人州 14、(以)溺 15、牡(鼠)【文意理解】1、请用文选中的文字叙述少阴脉

15、循行路线。2、文选中“是动病”、“所生病”指哪些病症?3、请描述一下先秦手术治疗痔疮的方法。单元阅读实践(二)第三部分:中医古籍序跋 一、备急千金要方自序【重点字词】1、剖判 2、三才 3、肇(基)4、俶落 5、方(名)6、滋味 7、愍(黎元)8、黎元 9、(之)伦10、旁(通)11、畅(焉)12、(探)歌13、间(出)14、泰甚 15、缅(寻)16、末俗17、(欺)绐18、构(小策)19、(小)策 20、出身 21、(深)乖 22、(屡)造 23、罄(尽)24、青衿 25、高尚26、合和27、节度 28、将(息)29、伏膺30、弱冠 31、中外 32、部帙33、仓卒34、比(得)35、幽厄3

16、6、堕学37、思过半 38、逾(于)39、庶(以)40、贻(厥)41、私门【文意理解】孙思邈认为晋宋以来“治不能愈五六”,其原因何在?孙思邈为什么去学医?他是如何学医的?孙思邈把自己的著作名为备急千金要方有何含义?二、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重点字词】1、(求民之)瘦 2、御极 3、绪馀 4、临(观)5、八极 6、(以)谓 7、天昏8、札瘗9、敛(时)10、(敛)时 11、五福12、敷(锡)13、(敷)锡14、宝(之)15、失坠16、演(而述)17、次(而为)18、(一)通19、笃(好) 20、烂然 21、执技 22、荐绅 23、畸昧 24、殊(不知)25、高致 26、能事 27、六府 28、

17、六子 29、(其)致 30、通知 31、是正 32、承乏 33、中 外 34、裒集 35、寝寻 36、称(明诏)37、叙(而)38、磅礴 39、端本 40、寻支 41、抚(大同之运) 42、无疆 43、(无疆之)休 44、陶(一世之民)45、(同)跻【文意理解】本文认为黄帝内经是如何产生的?从本文来看,历代传承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各有什么作为?作者是如何典校素问等书的?三、幼幼新书序【重点字词】1、尚(矣)2、书契 3、绵历 4、(不)庸 5、率(千百年)6、一偏 7、(每)患 8、闾巷9、曲意10、因仍11、辄(加)12、顾(谓)13、向来14、不皇15、(子)其16、几何 17、急己18、缓

18、人19、町畦20、(于)蜡 21、滔滔 22、悔 23、似若 24、意(其)25、(以)谓 26、宜(乎)27、举(无)28、(之)戚 29、庆(源)30、顾(不博)31、抑亦 32、几望【文意理解】1、作者认为医书不能不传,是因为什么?2、幼幼新书是怎样编集而成的?3、文中举孔夫子鲁观之叹和第五伦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4、作者认为幼幼新书会产生什么作用?四、医方考自序【重点字词】1、(无)尚 2、垂(经论)3、中医 4、因(病) 5、季世 6、(医)尚 7、宝(斯道)8、遑遑 9、自是10、贽(谒)11、什九12、良(毒)13、愍(恻) 14、揆(之)15、(题之)端 16、名义 17、匪(徒

19、)18、苟然 19、志(方)20、H (陋)21、触目 22、疵(之)23、游艺 24、左右 25、(明)与 26、(之)瞰 27、尚(论)28、(之)赘 29、孟(冬)【文意理解】作者感慨世医重方轻医,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原句。作者如何批评贱工不明药性与方义?作者撰写医方考,其书名有何含义?五、伤科汇纂自跋【重点字词】1 、何独2、汲汲3、踵(叩)4、醇疵5、肯聚6、患(其)7、左(者) 8、胳岗9、不经10、假(鬼神)11、不道12、郢书燕说13、到(肠)14、 (寡)尤15、区区16、H (慎)17、庸诅18、谟陋19、淹博20、惠然21、 庶(不)【文意理解】1、本文提出汇辑伤科汇纂一书的

20、原则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2、本文谈医,有六个“不载”,请问是哪六个方面?3、文中“处世莫难于著述,成名当自有专家”的感叹因何而发?单元阅读实践(三)第四部分:中医人物传记 一、仓公传(史记)【重点字词】1、缓急2、伤(父)3、坐法4、给(富)5、避席6、可(一年)7、 (一年)所8、要(事之)9、(尝)已10、旋(已)11、市(之)12、(卖) 诸13、要(胁)14、B (仰)15、亟(治)16、故(有)17、(诸)倩18、 京(下)19、(自)练 20、不肖21、幸(诊)22、水火23、远(矣)24、审(诊)25、(与)息 26、(邪气)辟 27、宛(气)28、大体 29、经纪【文意理解】

21、1、仓公为何获罪?后何以免除肉刑而获释?2、从本文所选录的诊籍中可看出淳于意是一位怎样的医生?3、“齐王侍医遂病” 一段中“论之大体”指什么?4、司马迁在本篇末段中引用老子的话,应如何理解? 二、钱仲阳传(小儿药证直诀)【重点字词】1、(有)属2、一旦 3、 (父)4、事(吕君) 5、(无)嗣6、行服 7、 祭享8、著(山东)9、慎厥10、褒谕11、垂(愈)12、适当13、擢(太医丞)14、愿(致之)15、老宿16、(持)难17、俄(以)18、赐告 19、简易 20、(吾其)已 21、(在)末 22、亡何 23、秉(火)24、撕(之)25、瞰(之)26、阅月27、繇(此)28、杜门29、剧谈3

22、0、(之)适 31、舆(之)32、造(门)33、(其家)恚 34、前后(漫)35、谢(罢)36、(毋)庸 37、(有)故 38、趣(之) 39、哽哽 40、(少)41、率(六旬)42、(胆)衡 43、(一日)过 44、(不)释 45、(不)46、靳靳 47、度越纵舍 48、(尤)邃 49、浸(剧) 50、(早)世 51、笃行 52、隐约 53、曩(学)54、相(授)55、U (其)56、章章【文意理解】1 、作者是如何评价钱仲阳的?2、如何准确解释下列三段话?“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过午者,心与肝所用时当更也。”“肝乘肺,此逆候。若秋得之可治,今春不可治。”三、李杲传(元史)【重点

23、字词】1、(以)赞2、(以医)名3、捐(千金)4、操(有馀)5、名(之)6、(或)病 7、高骞 8、降屈 9、谒(也) 10、京兆11、隐曲12、或(、更) 13难(者)14、暴(生)15、殆(与)16、(病)牙B 17、(未)就18、顿服19、 寻(出)20、着(足病) 21、良(已)22、率(以)23、目(之)【文意理解】1、李杲是怎样学得医术的?2、如何理解“绿非五色之本”与“肺与肾合而为病”二句?3、传文中如何说明李杲对内经等医经理论有精深的理解? 四、叶香岩传(归愚文钞馀集)【重点字词】1、先世2、(君)考3、弃养4、彻(其蕴)5、见(出)6、(有)闻7、写形 8、(不执)成见9、(

24、必)务 10、嗣(是)11、宗(丹溪)12、假(兼备) 13、藏(拙)14、成见15、灼见16、竖子 17、外服18、实至名归19、敦(伦纪) 20、修备 21、利钝 22、洞中霰会 23、(倾)橐 24、配(潘孺人) 25、 食(君) 26、家声 27、(件)系 28、因(之) 29、鲜(有)30慎无【文意理解】1、文中所记叶天士的医学思想与主张是哪几个方面?2、叶天士的处世为人如何?文中是如何介绍的?3、叶天士为什么在临殁时告诫其子说“吾死,子孙慎无轻言医”?单元阅读实践(四)第五部分:中医学术文论一、药论二则(1、黄耆2、制药论)【重点字词】1、国祚2、先正3、定体4、佥名5、标首6、资

25、(利)7、遂(其 性)8、胥(天下)9、菲才10、桎梏11、盍(思之)【文意理解】1、第一则中,哪些文句体现中医用药组方的基本方法和原则?2、第二则中,“譬诸用人,自有使贪、使诈之权衡,不必胥天下之菲材而尽桎 梏之,使不得动也”,这句话比喻什么?二、素问注文三则(第一则选自太素卷二十四虚实补泻;第二则选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第三则选自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生气通天论) 【重点字词】1、豪(毛)2、(经)胳3、(无不)道4、耶(气)5、阴翳6、阳光7、 齐(以热) 8、孰(知)9、(思)方'10、方士 11 、荒(于上) 12、薄 厥13、有(伤于筋) 14、(偏)沮15、瘗痹1

26、6、(寒)薄17、当作18、 依薄19、填(胀)20、玄府21、风瘾【文意理解】1、第二则“或治热以热,治寒以寒,万举万全,孰知其意,思方智极,理尽辞 穷”强调什么?2、第三则所得结论“阳气不固”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三、素问校诂二则(第一则选自春在堂全书读书馀录所载内经辨言 ,;第 二则选自香草续校书(下册)【重点字词】1、沮弛 2、(乃)央 3、古文 4、(未)安 5、烂(昭昭 6、木(敷) 7、 通转 8、泥滞 9、读为10、谓之 11、(甚)戾12、蚤(花)13、止(一)14、 注意15、浙局本 16、刊误【文意理解】1、第一则,对“精神乃央”的“央”字作者有如何见解?依据是什么?2 、

27、第二则的论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四、攻里发表寒热殊途笺(儒门事亲)【重点字词】1、该(医)2、千枝万派3、(为之)笺4、司气 5、(两)涂6、畏日流金7、斶獭8、非徒 9、蔑以10、力口(矣)11、小天12、(立)雪 13、追悔 14、 刖(足) 15、渠(不察) 16、旧契17、飒然 18、阙其疑 19、徐思【文意理解】1 、第四段中,作者连用“坐井小天”、“坚白之论”、“和氏刖足”等成语典故,表 达了怎样的心情?2、本文主旨是什么?3、按作者看法,汉书艺文志所载“五苦六辛”之说该如何理解?五、阳有余阴不足论(格致余论)【重点字词】1、消长 2、盈缺 3、摄养4、供给 5、(无)涯 6、若之何

28、 7、过论 8、 翕然 9、谆谆10、资(其)11、化源12、本然13、上弦14、下弦15、(月) 廓16、薄蚀17、仰事俯育18、琪坏19、兴言20、帷幕 21、天和22、期(无)【文意理解】1、如何理解“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2、从文中看,“阳有馀阴不足”的观点是如何得出的?3、所谓“四者之虚”是指什么?应如何应对? 六、秋燥轮(医门法律)【重点字词】1、天壤2、就(燥)3、从(其类)4、(相)谋5、(天气)肃6、背戾 7、 (一)抉8、遽(燥)9、(露)湛10、天香11、一往12、四塞13、孟月14、季月 15、二分 16、二至 17、王气 18、天真 19、(几)顿 20、去口(暑

29、) 21、 如(疟)22、比例 23、赤地 24、皴揭 25、肉烁 26、(云)馍 27、治节 28、(此)惟 29、(火)开I30、刑埴 31、(欲)仍 32、菁英 33、(可)掬 34、(一) 乖 35、华盖 36、了(无)37、馀义 38、(左)月去 39、目昧 40 、(不)适【文意理解】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分析秋燥?2、文章认为燥和湿的基本区别是什么?3、作者对燥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七、大宝论(类经附翼)【重点字词】1、(阳)秘2、(乃)治3、离决4、天厄 5、切切谆谆 7、殊(不知)8、灵觉 9、生意10、(造化之)权11、耽(医)12、丽(乎)13、(日之)馀14、 试(以)1

30、5、惟(此日)16、六合17、(之)渐 18、衍(易)19、乾元20、履霜 21、切重 22、生生 23、(之)自 24、生气 25、忻然【文意理解】1、文中说“阴阳之不可不论”,其道理何在?2、文中有所谓“一”、“二”,分别指什么?作者如何加以论述?3、真阳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如何?文中是怎样论述的?4、人应该怎样保护真阳?八、元气存亡论(元气存亡论) 【重点字词】1、就(衰)2、贼(之)3、屏(思虑)4、(老而)脐5、顾(夏虫)6、(而)谷口 7、定分 8、(始)然 9、天年10、或(伤) 11、辨(焉) 12、至 (所谓)13、分体 14、丹田 15、命门16、阖蹋 17、若夫18、连属 1

31、9、 (已)横 20、克(全)21、背城而一决【文意理解】1、人生四十以后日且就衰,其原因众说纷纭,作本文归纳为哪几种?作者认为真 正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认为元气对人的寿命有何重要作用?作者用什么比喻加以形象说明?3、作者认为元气与疾病有什么关系?4、作者认为元气存在于人身何处?单元阅读实践(五)第六部分:中医医案医话一、名医类案二则(选自名医类案卷二“内伤”篇和卷十一 “经水”篇)重点字词】1、逮 2、H 3、强4、随5、(色)脆6、(不)爽7、闪胭【文意理解】1、对“治病以平为期,邪气既去,强之以药,变证随起”这句经文,应如何理解?2、请简要谈谈汪石山如何运用仲景“阳生则阴长”法治愈妇人

32、的“月水过多,白带时下”证。二、续名医类案二则(选自续名医类案卷四“伤风”篇和卷十二“吐血”篇)【重点字词】1、暗(于)2、俟(邪)3、斯(热退)4、质(之)5、敛手6、噬脐7、(自)讼8、如鼓应椁 9、(为)厉 10、簧鼓【文意理解】1、孙一奎未用止血法治疗“吐红咳嗽”,相反用祛风化痰法奏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感叹道医道实难矣”,这对我们今天医患关系的现状有什么启发?三、寓意草二则(1、治陆令仪尊堂肺痈奇验 2、辨治杨季登二女奇证奇验)【重点词语】1、沃(焦)2、(无)裨3、缓急4、曩5、斡旋6、昆季7、及笄8、(愈)锢9、俾(邪)10、自讦11、度【文意理解】1、古时医家诊治

33、疾病往往运用“天人相应”思想,在第一则验案中是如何体现的?2、请结合第二则医案,分析喻氏如何审证求因辨治二女的“肌削多汗”证?四、医话三则(第一则选自对山医话卷一;第二则选自冷庐医话卷二;第三则选自友渔斋医话。)【重点字词】1、望洋2、意沮3、镇日4、浪(决人)5、诅(日)6、(未)戾7、 如响斯应8、经月 9、束手10、骤(不得)11、肩舆12、擘(目)13、 开合14、则(极顺)15、三折肱 16、不肖17、聊(记)18 (以)质【文意理解】1 、第一则医话中,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要说明什么问题?2、崔默庵治病有什么特点?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3、作者对什么医学典故提出一家之言?单元阅读实践(六

34、)第七部分:中医典故传说一、膏肓二竖二、杏林春暖三、悬壶济世 四、医饮上池 五、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六、医不贪色【重点字词】1 .被(发)2.膺 3.二竖 4.膏肓5.(将食)张 6.谢(过)7.肆(头)8.谨(遇)9.(谨)遇 10.(与)11.上池之水 12.( 尝)诣单元阅读实践(七)下编基础知识考试要求:熟悉常用工具书及其使用方法,理解句读、汉字、语法、词义、注释、古代文 化知识等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说明有关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第一部分:常用工具书简介及使用方法1、汉代四部辞书2、常用工具书简介3、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要求:了解常用工具书,熟悉汉代四部辞书以及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第

35、二部分:汉字字形结构与考辨1、汉字“六书”2、通假字与古今字3、异体字与繁简字要求:认识古代医书中的异形字,熟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对 应关系,掌握汉字“六书”的概念及实际。第三部分:古代汉语语法1、实词活用2、特殊语序要求:全面了解和熟悉古代汉语语法特点,掌握实词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以及古代汉语特殊语序。第四部分:古书的断句及技巧1、断句错误的表现与原因2、断句的技巧与方法要求:了解句读的异称、句与读的区别与用法、音读与义读的不同;熟悉断句 错误的表现并能清楚其原因;掌握断句的技巧与方法,并能较顺利和正确地为古书 断句。第五部分:常见的古医籍修辞1、借代2、比喻3、委婉4、

36、分承5、错综6、互备7、避复8、引用9、割裂10、举隅要求:掌握古代修辞的各种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在阅读古医籍时遇 到的困难。第六部分:四校法及 古医籍常见的文字错讹现象一、四校法1、对校2、他校3、本校5、理校二、古医籍常见的文字错讹现象1、讹2、衍3、夺4、倒5、错简要求:熟悉古代四校法的概念及方法;切实认识古医籍常见的文字错讹现象, 并能运用到实际当中。第七部分:古医籍注释1、注释的内容2、注释的方法3、注释的术语要求:了解古书注释的体例;熟悉注释的主要内容;掌握注释的方法及术语。第八部分:词汇与词义理解1、词义的演变2、词的本义与引申义3、同形词语、复用词语4、对文与词义辨别要求:熟悉词义的演变;掌握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同形词语、复用词语和对文 与词义辨别。第九部分:古代文化知识1、记时方法2、年龄称谓3、避讳方法4、度量衡制度5、中医药事物命名要求:熟悉古代记时方法,尤其是纪时法、月名纪月与四季纪月法、主要节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