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1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2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3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4页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井下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预防灾害,并在一旦发生灾害时能有效地控制灾害及时迅速抢救受灾人员的目的。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之规定,特制定2014年度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望矿井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矿井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延吉宗强煤矿一井因地质构造属于中等构造,较稳定煤层,煤层沉积于西山坪组含煤砂岩段中夹有M1和M2两层可采煤层,其间距为2.0米左右。各煤层主要特征如下:M1:为矿区内最上部的可采煤层,属于单一煤层,其厚度最大为3.5m,最小为0.6m,平均

2、厚度为2.2m,厚度变化比较稳定,煤质较好。煤层结构比较简单,该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煤层倾角42。50。M2:为矿区内最下部的可采煤层,属于复煤层,其煤分层总厚度最大为1.8m,最小为0.6m,平均为1.21.6m米。其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现一井开采一个煤层,即一号煤层,煤层厚度2.2米,煤层倾角42。50。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未见有规模较大的断层,仅在煤系地层中见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正断层,对可采煤层破坏性较小,对采矿工作影响不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根据该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其为:简单类型;煤系地层上覆地层为黑色泥岩,厚度100200m,矿井涌水量虽受大气降水影响,但矿井涌水量并不大,

3、除采掘工作面遇到断层、裂隙时出现少量涌水现象外,没出现大量涌水现象。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0m3/h;正常涌水量为15m3/h,但值得注意的是上部残采区及相邻矿井采空区可能存在积水,生产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突水事故的发生。骤降暴雨时,矿坑涌水量还可能会增加,在采矿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排水工作。一井属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57m3/min,相对涌出量8.21m3/t。井下瓦斯、煤尘事故及水灾、火灾的预防措施一、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预防措施一井煤层自然最短发火期为6个月,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随着采煤的推进,而空区自然冒落,但是其它因素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其预防火灾的措施有以下

4、几个方面:1、井口地面及井下必须建立救灾材料库。并保证救灾材料的品种和数量。2、井口机电班负责加强电气设备管理,以防因电气设备失爆而引起火灾。3、加强火工品及放炮管理,每个炮眼必须装有水炮泥,并用粘土炮泥封满孔,防止因放炮引起火灾。4、井下用火必须制定井下用火安全措施,报公司安监处签字备案,且必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223条之规定。5、井下各机电硐室必须备有灭火器和沙箱,灭火器不少于2个,沙箱不少于2个,每个沙箱容积不少于0.05立方。二、井下发生火灾时的具体措施假设A:维修工作面发生火灾事故时1、立即切断电源维修区域内非本质安全型设备的动力电源。能直接灭火时,班组长必须组织现场人员立即灭火,如

5、火势较大不能直接灭火时,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灾区,并关闭局扇。 2、撤离后班组长立即向井口值班调度汇报火灾情况,井调度立即向调度、矿长汇报火灾情况,并按调度或矿领导的安排布置警戒或撤到地面。 3、撤离灾区后,班组长立即通知带班领导并安排人员通知其他地点维修队人员撤离,防止其他人员误入灾区。4、避灾路线1)十四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四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2)十三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三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3)十三路北盘一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4)十三路北盘二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

6、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5)十二路北盘作业人员十二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假设B:井下变电所发生火灾时1、知情者立即向井口值班调度汇报,调度立即向矿长、公司调度汇报,由矿井领导负责指挥并通知回风巷内的所有人员,撤到全风压进风流的巷道中避灾,同时指定专人在能通往回风路口设置警戒。井下值班电工立即切断电源,利用变电所内的灭火工具进行直接灭火。如果火势较大不能直接灭火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等待救护队进行灭火工作。2、 避灾路线九路变电所发生火灾时,人员经主井筒地面。(三)抢救人员行动路线及措施根据指挥部的命令,矿总工程师应立即组织矿救护队抢救遇难人员,探明火区的地点、范围和发火原因。

7、救护队不佩戴呼吸器的人员,由进风巷道到发生火灾的入风巷道,严禁进入回风巷内。救护队佩戴呼吸器的人员,由副井回风巷道到达灾区,沿途抢救遇难人员。救护人员到达灾区之后,立即进行灭火,灭火时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如下措施。1、立即切断电源2、根据探明的火灾地点、范围确定通风方法,并充分利用附近的灭火器及沙箱消尘洒水管路进行直接灭火。3、维修工作面发生火灾时,根据其实际情况可关闭局扇,切断电源进行直接灭火,如果火势较大不能直接灭火时,立即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并按指挥部的命令采取其他方式或采取封闭方式进行灭火。4、直接灭火时必须从进风侧开始灭火,并将回风巷道内人员撤出,同时控制好风量,防止水蒸气

8、发生爆炸,进行灭火时必须随时检查瓦斯情况,如果沼气浓度达到1.5%时,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灾区,采取远距离封闭,其他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救灾。二、瓦斯、煤尘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做到分区通风,杜绝不合理通风。2、加强瓦斯管理,保证做到瓦斯检查“三对口”,严禁空班、漏检、假检。3、加强对特殊工种的培训工作,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电工、绞车工、放炮员、安全员、瓦检员、监控员等工种)。4、加强通风设施管理,经常检查通风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故障立即处理。5、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扇由专人负责管理,必须安装使用瓦斯风电闭锁装置。6、副井筒(总回风

9、井筒)、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及一氧化碳传感器,并有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加强瓦斯管理,瓦检人员必须在井下交接班,做到巡回检查,严禁空班、漏检、假检。8、采煤上、下行道及井下其他工作面巷道必须设置洒水防尘管路,经常洒水降尘。主要运输巷、回风巷,井筒及车场要定期检查,清理煤尘,并洒水降尘。9、安全、通风有关人员经常检查通风、瓦斯、煤尘方面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10、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二)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处理措施 假设A: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当班队长(队长不在时由老工人代替,以下各条同)迅速组织靠近回风巷附近一侧作业人员,采取自救措

10、施(带自救器)进入进风主车场,靠近运输巷附近人员由运输巷进入主暗绞进风车场,人员汇合后,当班队长必须清点人数,并迅速向矿井值班调度汇报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及灾区内滞留人员,组织撤出灾区的人员按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避灾路线 1)十四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 四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 2)十三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三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 3)十三路北盘一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 4)十三路北盘二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 5)十二路北盘作业人员十二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

11、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 6)、主暗绞车房司机、挂钩工、运输工,在接到通知后沿绞车硐室进风巷十路运输大巷主井车场主井筒地面。假设B:维修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 井下所有作业人员接到瓦斯、煤尘事故通知后,应迅速沿工作面撤到运输巷主暗井筒十路运输大巷主井车场主井筒地面。1)十四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四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2)十三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三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3)十三路北盘一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4)十三路北盘二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5)十

12、二路北盘作业人员十二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 6) 其它作业人员均应从运输巷进入主井到地面。抢救人员行动路线及措施1、矿救护队接到指挥部的命令后,必须迅速由主井入井沿进风巷到达事故现场抢救遇难人员,查明事故地点、范围、事故原因、灾区内的气体成份,检查有无火源,防止发生二次爆炸,一部分人员沿回风路线抢救遇难人员。2、迅速修复被破坏的巷道及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抢救爆炸区域内的遇难人员。三、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1、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队长必须在工作面检查作业点的顶板、煤壁、支架情况。2、所有维修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施工,不准空顶作业,

13、并保证工程质量。3、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检查,发现片帮、漏顶等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加密支护,或空悬区顶面积超过作业规程规定,采取人工强制放顶,以保证安全。井下发生顶板事故时的处理措施1、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人数位置。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果暂不能恢复时,必须立即启动地面压风机对埋压、堵截人员输送新鲜空气。3、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由外向里,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必要时可开掘通向遇难人员的专用通道。4、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难人员时,可利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大石块,但必须尽量避免破碎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四、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1、井口机电段派专人检查主井及主暗绞纲丝绳,每天必须检

14、查一次,每旬必须把检查情况报到主管矿长,安监处、机电科,并有检查记录,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2、主井、主暗绞车道严禁行人,并必须执行挂钩制。3、矿车维修班负责每天检查一次斜井人车的完好情况,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水灾事故的预防措施(一) 矿井水灾的类型及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1、矿井水灾的类型造成矿井水灾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窑水。多数矿井水害往往由23种水源造成的。矿井水害可分为地表水害、老窑水水害、松散孔隙水水害、煤层顶板水水害、煤层底板水水害。2、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矿井涌水所造成的矿井水灾,通常称为突水或透水。矿井突水的条件是必须具有涌水水源和涌水通道。因此,容易发

15、生突水的地点有: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的地点;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的地点;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的地点;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的地点。(二) 矿井发生透水前的预兆一般说来,矿井透水前主要有几种预兆: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积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井下空气中的水分遇低温的物体,有时也可能积成水珠,这是假象。区别真假挂汗的方法是,仔细观察新暴露的煤壁面上是否潮湿,若潮湿是透水预兆。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高压

16、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面就会有凉爽、阴冷的感觉。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顶板淋水增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水色发浑,有臭味。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由于矿井水的来源不同,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各有特点:老空水透

17、水预兆。由于老空水积存时间长,水量补给较差,故称“死水”。老空水透水预兆有挂红,酸性大,水味发涩的特点。断层水透水预兆。断层破碎带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动的,补给较充分,故称“活水”。所以,很少出现挂红现象,水无涩味而发甜;在岩巷中遇到或接近断层水时,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水较浑浊多呈黄色。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的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等现象。(三) 矿井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1、 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井下所有工作面或其他作业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最先发现透水的现场工作人员一方面报告矿调度室,另一方面迅速组织抢救。打木垛或

18、用密集柱,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继续扩大;水势猛来不及进行加固时,人员应向高处撤退,安全出井。 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避灾路线上的指示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有风流通过而又能通达地面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切勿进入下山独头巷道。2、 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程度等情况,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行进中,应靠近巷道的一侧,抓牢支架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流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

19、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四)工作面透水事故避灾路线1)十四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四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2)十三路南盘一层巷,作业人员应迅速撤出工作面到十三路暗主车场,经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3)十三路北盘一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4)十三路北盘二层巷十三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5)十二路北盘作业人员十二路主车场暗主井筒十路运输巷主井筒至地面。六、矿井事故抢救指挥部组成总 指 挥:李忠华副总指挥:苏玉民成

20、 员:卢光军 祝继宏 王金龙 吴春雨 张大友 董维宝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矿长和其他领导必须立即赶到救灾指挥现场,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置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到之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各有关人员在处理事故中的职责:1、矿长(李忠华):是处置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各位副矿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人员和处置事故的作战计划。根据人员营救和事故处理的作战计划,负责组织处理事故所必须的人员、物资设备。2、技术副矿长(苏玉民):是矿长处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人员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救援过程中相关技术问题,提供技术保障。3、生产副矿长(卢光军):在矿长的领导下,直接参与组织指挥抢

21、险救援工作。4、安全副矿长(王金龙):组织指挥灾区的通风系统的恢复工作,处理现场相关的重大通风问题。5、机电副矿长(祝继宏):负责组织指挥救援过程中的相关机电运输问题。6、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兼职救护队,根据人员营救和事故处理作战计划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7、井下各班班长:按矿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组织灾区本班人员有序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清点人数,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随时按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应急救援下设救援专业小组:抢险救灾组组长:王金龙副组长:董维宝成 员:黄关堂、崔丙海、闫玉贵、张跃利负责实施现场应

22、急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技术专家组组长:苏玉民成员:与煤矿有关的技术专家制定救援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物资供应组组长:卢光军成员:刘存希、孙继负责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警戒保卫组组长:陈伟成员:姜东洋、王义雷、冯志强负责事故现场警戒、人员疏散、治安及交通秩序。医疗救护组组长:高廷芬成员:王东泽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联系电话序号姓名职务电话序号姓名职务电话1李忠华矿长138943835788张大友机修班长138943951672苏玉民技术矿长138443100109董维宝通风班长25906123卢光军生产矿长1351433971810陈伟保卫科长186043359834王金龙安全矿长1351433069811高廷芬医院院长25984005祝继宏机电矿长18643323853126吴春雨电工班长15204331963137许家董供应科长13644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