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利益衡量作为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适用 刘莉敏摘 要:利益衡量是指在刑事裁判中运用法律时需考虑的各种利益发生冲突,由法官对冲突的利益进行一定的权衡与取舍活动,是法官解决疑难案件、实现实质正义的重要思维方法。利益衡量在民法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具体适用,体现了民法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利益衡量适用是通过对其不同法益的价值位阶做出判断,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考虑公众情感的公正裁判,并总结利益衡量的规律,形成制度规范,最终实现民法适用的法律价值。关键词:民法适用;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利益衡量有学者评价:“在我国利益衡量已成了法学研究,尤其是民法研究中
2、常出现的词汇,但凡在多个权利和利益冲突、法律出现漏洞的场合,当法官遇到疑难案件时,法学理论所提供的解决途径通常是在具体个案中权衡各方利益,并做出裁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利益衡量视为消除冲突与调和矛盾的黄金方法。”在民法适用中,利益衡量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单分析。一、民法具体规定适用中的利益衡量意思表示,通说认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针对意思表示的要素,存在着旧理论意思主义和新理论表示主义的争论。意思主义主张: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都构成意思表示的要素,如果没有表示意思或者效果意思,就不成立意思表示。而表示主义则认为:
3、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并非意思表示的要素,只要表意人的行为可以规范性的解释为意思表示,导致理性的意思相对人能够信赖其已经做出了意思表示,即使事实上表意人欠缺行为意思或者效果意思也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成立,此时表意人只能通过类推适用重大误解来撤销其意思表示。对于此争论我国的司法实务界采取第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司法实践的利益取向是倾向于保护表意人。民法的精神内涵虽然是主张意思自治,但是为了有效的保护交易的公平性,对于现实中表意人可能出现的导致相对人误解的行为的法律效力,民法是持否定态度。如果根据表示主义,表意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了使相对人信赖其意思表示的行为,那么表意人则只能通过主张重大误解来撤销其意思表
4、示。但是表意人在没有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做出无意识的行为,那么他又将如何行使撤销权?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就是在意思表示成立之前否定表示主義的效力,这样虽然可能会导致一些合同的成立出现问题,但是这完全可以基于当事人的自愿重新确认意思表示的效力。这也可以节省主张重大误解的诉讼成本,维护了法律的稳定性,促进民事交易进行。自合同解释三2012年7月1日起生效以来,有关无权处分效力争议不断。合同解释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款规定“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
5、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合同其他效力瑕疵,因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有效,但是所有权变动的效果效力未定(善意取得除外)。这是解释对合同法第51条的修改,也是对物权法第15条区分原则的延伸与扩展。从利益衡量的角度看,我国民法实践中开始转向保护交易的进行,同时对于民事行为区分对待,而不是全面否定。在民法实践中,买卖合同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我国之前的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权处分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现在规定直接认可了无权处分的合同效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
6、律就不加区分的保护一些恶意无权处分,因为第二款的规定既保护了善意买受人的利益,也对恶意无权处分人进行了惩罚。无权处分是我国民法对交易进行保护,维护善意买受人和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法律适用上并没有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法,而是延伸与扩展了物权法的区分原则,区分对待合同的成立和标的物的移转,以此实现保护交易,维护民法权威。当然在民法实务中存在着大量这样的利益衡量的运用案例,笔者在此仅仅对意思表示和无权处分做出简单地分析,以此对民法具体规定适用中的利益衡量有一个认识。二、利益衡量作为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适用利益衡量作为一种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它类似于民法的立法解释方法。裁判适用法律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
7、但裁判一般都带有自身的主观性,让法官达到一种绝对的中立是违背人性,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作为法官的个人同样也不例外,在裁判中法官的解释一般都是根据“法感”得出初步结论。按照诠释学的观点,解释是一种带着“前见”的“视域融合”,所以理解一直都是同时是主观与客观的,法官在最初接触到案件时已经在心中形成了一个内心确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裁判。因此从实质决定论看,利益衡量是保证公平、公正裁判的重要方面,法官在进行利益衡量时要注意法律人的思维与非法律人的思维,照顾到国民感受以及社会潮流,以便有效避免裁判的可预测性危机和法律的有效性危机。利益衡量在法律适用中坚持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不仅是程
8、序正义的要求,更是实质公平的体现。首先,梁彗星在其裁判的方法一书中指出“利益衡量在得出实质判断后一定要找到法律根据,不能直接从实质判断得出判决。”所以裁判的合法性是利益衡量的首要因素,利益衡量并不是推翻或者否定法律,恰恰相反,它是维护法律,增强法律的稳定性、可预测性,促使法官在法律稳定的框架内灵活运用法律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北大方正案中,裁判法官对于“陷阱取证”运用利益衡量确认取证方式的合法性,从而能够合法使用获得的证据,维护案件的实质正义,这是本案司法技术运用的成功所在,它一方面肯定了程序必须要合法,在此种情况下,法官不仅要考虑案件事实,还要运用法律语言技巧,重新认定案件,使案件的裁判符合法律和情理的要求。实现社会秩序,法律制度,司法评价的协调统一。参考文献:1管秋瑾.利益衡量论相关问题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10):77-78.2魏伟.法治视野下的利益衡量理论述评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2):84-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酶标仪使用方法
- 幼儿园班主任发言稿模版
- 新质生产力讲座大学
-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护理
-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有色金属冶炼厂职工子弟学校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健康宣讲课件
- 手部先天性畸形的临床护理
- 山东省平原县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溃疡基因转录分析
- 开展2023愚人节创意活动方案大全
-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
- 机械加工生产流程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无答案)
- AI如何赋能职场人:大模型落地企业方法论
- 2024年度电影项目制片人聘用合同书标准版3篇
- 水利工程监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银川一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风电建设安全课件
- 门窗合同模板范文
- 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合同2014版
- 锌锭购销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