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解析.知识要点1.曲线方程(1)求曲线(图形)方程的方法及其具体步骤如下:步 骤含义说明1、“建”:建立坐标 系;“设”:设动点坐 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 系,用(x,y)表小曲线上任 点M的坐标。(1)所研究的问题已给出坐标系,即可直接设点。(2)没有给出坐标系,首先要选取适当的坐 标系。2、现(PM):由限制条 件,列出几何等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 P=M|P(M)这是求曲线方程的重U步,应仔细分析 题意,使写出的条件简明正确。3、“代”:代换用坐标法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 f(x,y)=0常常用到一些公式。4、“化”:化简化方程f(x,y)=0为取间
2、 形式。要注意向解变形。5、证明证明化简以后的方程的 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 上的点。化简的过程若是方程的同解变形,可以不要证明,变形过程中产生不增根或失根, 应在所得方程中删去或补上 (即要注意方程 变量的取值范围)。这五个步骤(不包唐证明)可浓缩为五字“口诀”:建设现(限)代化”(2)求曲线方程的常见方法:直接法:也叫“五步法”,即按照求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来求解。这是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转移代入法:这个方法又叫相关点法或坐标代换法。即利用动点是定曲线上的动点,另一动点依赖于它,那么可寻求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然后代入定曲线的方程进行求解。几何法:就是根据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到轨迹方程的方法。参
3、数法:根据题中给定的轨迹条件,用一个参数来分别动点的坐标,间接地把坐标x,y联系起来,得到用参数表示的方程。如果消去参数,就可以得到轨迹的普通方程。2.圆锥曲线综合问题(1)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范围问题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有关长度和面积的最值问题;一类是圆锥曲线中有关的几何元素的最值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通过定义, 结合几何知识,建立目标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或不等 式知识,以及观形、设参、转化、替换等途径来解决。解题时要注意函数思想的运用,要注 意观察、分析图形的特征,将形和数结合起来。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设圆锥曲线 C: f(x, y)=0与直线l : y=kx+b相交于A(x1, y1)、B(
4、x2,y2)两点,则弦长| AB|为:(1)1 AB |= Jl + k,忸 i 一时 |=+ 1 瓯 十向4 4耨1 盯或1AB尸1% -力尸U * Jd+%> -4%.若弦AB过圆锥曲线的焦点 F,则可用焦半径求弦长,|AB|=|AF|+|BF|.在解析几何中求最值,关键是建立所求量关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再利用代数方法求出相应的最值.注意点是要考虑曲线上点坐标(x, y)的取值范围。(2)对称、存在性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它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 方法。(3)实际应用题数学应用题是高考中必考的题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 同时
5、课本上也出现了许多与圆锥曲线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如桥梁的设计、探照灯反光镜的设计、声音探测,以及行星、 人造卫星、彗星运行轨道的计算等。涉及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建立坐标系,合理选择曲线模型,然后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作出定量或定性分析与判断,解题的一般思想是:建立坐标系(4)知识交汇题圆锥曲线经常和数列、三角、平面向量、不等式、区分度的综合题。二.典例解析题型1:求轨迹方程例1.(1) 一动圆与圆x2 y2 6x 5 0外切, 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推理知识结合到一块出现部分有较强同时与圆x22y 6x 91 0 内切,2(2)双曲线 y2 1有动点P,
6、 F1, F2是曲线的两个焦点, 9求 PF1F2的重心M的轨迹方程。解析:(1)(法一)设动圆圆心为M (x, y),半径为R,设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01、02, 将圆方程分别配方得:(x 当0M与001相切时,有当©M与口02相切时,有3)2101M2_ 2y 4, (x 3)| R 2102M | 10 R将两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y2 100,0101M | 102M | 12 ,PO02即(x 3)2 y2(x 3)2移项再两边分别平方得:122.'(x 3)2 y2两边再平方得:12 x223x 4y1080,2整理得36 27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2x362y
7、1 ,轨迹是椭圆。27(法二)由解法一可得方程J(x 3)2 y2J(x 3)2 y2 12,由以上方程知,动圆圆心M(x,y)到点01( 3,0)和。2(3,0)的距离和是常数12,所以点M的轨迹是焦点为 01( 3,0)、。2(3,0),长轴长等于12的椭圆,并且椭圆的中心在坐标 原点,焦点在x轴上, 2c 6, 2a 12, . c 3, a 6,2 b2 36 9 27 ,22.圆心轨迹方程为 - -y- 1 o 36 27(2)如图,设P,M点坐标各为P(x1,y1), M(x, y), 在已知双曲线方程中a 3,b 1,c9- 、. 10 已知双曲线两焦点为F1( jro,0),
8、f2(m,0), PF1F2存在,y10x1 ( .10),10x 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有3,即y1 0 0y - y10 , , y 0。已知点P在双曲线上,将上面结果代入已知曲线方程,有x1 3xy1 3y(3x)29(3y)21(y 0)即所求重心 M的轨迹方程为:x2 9y2 点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1(y 0)。“转移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2x例2. (2001上海,3)设P为双曲线一4y2= 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M为线段OP的中点,则点 M的轨迹方程是 解析:(1)答案:x2-4y2=1设 P (x0, y0)M (x, y)x0 y2,yVo2,2x=x0,
9、 2y=y。4x2cc c-4y2= 1x2 4y2= 14点评:利用中间变量法(转移法)是求轨迹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题型2:圆锥曲线中最值和范围问题2 x3. ( 1 )设AB是过椭圆 1 a2yI 1(a b 0)中心的弦,椭圆的左焦点为 bF1( c,0),则A F1AB的面积最大为(A. bcB. abC. acD. b2(2)已知双曲线22x2 < 1(a 0,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E,点P在双曲线a b的右支上,且IPFil4IPF2I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最大值是(4A.一35B.3C. 27D.2(3)已知A (32)、B ( 40)P是椭圆252y1上一点,
10、则|PA| 十 |PB|的最9大值为(A. 10B.10C. 10D.102.5解析:(1)如图,由椭圆对称性知道。为AB的中点,则4 FQB的面积为 RAB面积的一半。又IOF1I c F1OB边OF1上的高为yB ,而yB的最大值是 b,所以 F1OB的面积最大值为cbo1 ,-cb 。所以 F1AB的面积最大值为20A点评:抓住 F1AB中|OF1| c为定值,以及椭圆是中心对称图形。(2)解析:由双曲线的定义,得:|PF1 |PF2| 2a,又 IPF1I 4|PF2|,所以 3|PF2| 2a,从而 IPF2I 2a3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得吟2ax -c所以xx3ca,即5a23c5
11、一。故选B。3点评:“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衔接两个定义的关键,也是不等关系5aa成立3c的条件。利用这个结论得出关于a、c的不等式,从而得出e的取值范围。(3)解析:易知 A (3, 2)在椭圆内,B ( 4, 0)是椭圆的左焦点(如图),则右焦 点为F (4, 0)。连PB, PF。由椭圆的定义知:|PB| |PF| 10,所以 |PB| 10 |PF|,所以 |PA| |PB| |PA| 10 |PF| 10 (|PA|PF|)。由平面几何知识,11PAi |PF| |AF|,即(|PA| |PB|)min 10 |AF|,而 |AF| &3 4)2 (2 0)2V5,所以(|
12、PA| |PB|)min 10 75。点评:由 PAF成立的条件|PA| |PF| |AF|,再延伸到特殊情形 P、A、F共线,从而得出|PA| |PF| |AF|这一关键结论。2例4. (1) (06全国1文,21)设P是椭圆 占 y2 1 a 1短轴的一个端点,Q为椭a圆上的一个动点,求 PQ的最大值。(2) (06上海文,2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的一个椭圆,它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F( 60),右顶点为D(2,0),设点A 1,1 . 2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若P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 PA中点M的轨迹方程;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点 B,C ,求 ABC面积的最大值。(3) (
13、06山东文,2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短轴端点和焦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两准线间的距离为 I。(I )求椭圆的方程;(n)直线I过点P(0,2)且与椭圆相交于 A、B两点,当A AOB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直 线I的方程。解析:(1)依题意可设P(0,1), Q(x,y),则|PQ|=x2+(y_i)2 ,又因为Q在椭圆上,所以,x2=a2(1 - y2),|PQ| 2= a2(1 -y2)+y2-2y+1=(1 -a2)y2-2y+1+a2,“2、,1=(1 a )(y 1 _a2c1c)一=a2+1+a。1因为“不/1,右a"则1Tzp呼1,1一 a
14、2 (02 1当y彳工时,|PQ|取最大值仔下 ,若1<a<#,则当y= 1时,|PQ|取最大值2。(2)由已知得椭圆的半长轴a=2,半焦距c= 73则半短轴b=1,2又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y21o4设线段PA的中点为M(x,y),点 P 的坐标是(xo,yo),x=xo 122x- 1< y=1 y022yo=12y 一 一2由,点P在椭圆上,得(2x 1)4(2y.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x1X21 2.2)4(y 4)1。当直线BC垂直于当直线BC不垂直于x轴时,BC=2,因此 ABC的面积S;aabc=1。2x轴时,说该直线方程为y=kx,代入人
15、y214解得 B( 2, , 2k ),C - , 2, , 2k ),4k2 14k2 1 4k2 14k2 1则BC46£,又点A到直线BC的距离,1 4kk2d12,,1 k22k 1<1 4k2.1 一, ABC 的面积 Sbabc= AB d2曰 Q _ 4k2 4k 1於ABC=",4k21,4k、口一 一由 z > 一 1,得 SaABCW4k2 1J2,其中,当k=1时,等号成立。2-1 Sa ABC的最大值是 22 。(3)解:设椭圆方程为2y1(ab c)2a(I)由已知得 -ac2.2a b2 ab22 c21所求椭圆方程为2n )解法由题
16、意知的斜率存在,设y kx2, A(Xi, y。Bd, y2)y kx 2,消去y得关于x的方程:1(1 2k2)x2 8kx 6由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64k2 24(12k2)又由韦达定理得XiX2XiX28k1 2k26_ 2k2y21。直线l的方0,0 ,解得k2| AB | .1 k2 |X1X2|1 k2 % (X1 x2)2 4xi 天1 2k24。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 i彳 SAOB1-| AB | d2.16k2 24212.2k2 3解法1 :对S1 2k21 2k216k2 241 2k2两边平方整理得:_2 4_22 _2 _4S k 4(S4)k S 24 0
17、 (*),2222i6(S2 4)2 4 4S2(S2 24) 0,4 S2S2S2 244S2此时代入方程(*)得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解法2 :令m2 .2m当且仅当m42_4k 28k49.14x 2y,2k2 3(m2 2、242m m4一即m m2时,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解法二:由题意知直线设直线i的方程为y则直线l与X轴的交点由解法一知k23且2解法 i : S|'| AOB,整理得:s2 1 。2的最大值为S0。20),则 2kSJ max2yi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kxD(XiXii - 2IODI=1 Xi3。此时T4o22, A(Xi,yi), B(x2, y2)2,
18、0), kX2X2|yiX2 |8ki 2k26i 2k2x2)2 4xix2kX2 2|J6k2 24i 2k2卜同解法2.2,2k2 31 2k2c11解法 2: SAOBSFOBSPOA22 |X2 | |X| %Xi |1 2k2下同解法一。点评:文科06年高考主要考察了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主要是三角形的面积、弦长问 题。处理韦达定理以及判别式问题啊是解题的关键。题型3:证明问题和对称问题例5. (1) (06浙江理,19)如图,椭圆过点A (2, 0) 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22 X-2 aT,(I )求椭圆方程;(n )设F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为线段AF/勺
19、中点,求证:ZATM= / AF 1TO(2) (06湖北理,20)设A,B分别为椭圆0)的左、右顶点,椭圆长半轴的长等于焦距,且 x 4为它的右准线。(I )、求椭圆的方程;(n)、设P为右准线上不同于点(4, 0)的任意一点,若直线AP, BP分别与椭圆相2*1b有惟一解,k 12交于异于A,B的点M、N ,证明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3) (06上海理,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直线l与抛物线y2 = 2X相交于A、 B两点。求证:“如果直线l过点T (3, 0),那么OA OB=3”是真命题;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解析:(1) (I
20、)过点A、B的直线方程为-y 1.22 X 2 因为由题意得 ay即(b21 2、2-a )x 42. 2a2b2 0有惟一解,所以2; / 2a b (a4b24)0(ab0),故 a2 4b2 40.又因为b2-2 aa2 4b2.从而得 a22,b2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II)由(I)得、.6三,故E(、6、6” 一),从而 M(1、670).2y21,解得x1X21,所以1T”因为tanAFTTAMTMF2 ,6,得 tan ATM1,因止匕ATMAFT .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考察解析几何的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2) (I)依题意得a
21、= 2c,a-= 4,解得 ca= 2,c= 1,从而X2故椭圆的方程为一4(n)解法1 :由(I)A ( 2, 0), B(2,0).设 M (x0, 3_M 点在椭圆上,y0=一 (4x。2).4又点M异于顶点 A、B,一 2<xo<2,由P、A、 三点共线可以得P".从而 BM = (xo-2, y。),2cc(x。4+ 3y。).xo 22BM . BP =2xo-4+ y0xo 2将代入,化简得BM - BP=|(2 x。).12-Xo>0,BM BP>0,则/ MBP 为锐角,从而/ MBN 为钝角,故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N (x2, y2)
22、,解法 2:由(I)得 A (2,。),B (2,。).设 M (xi, yi)则一2<x1<2, - 2<x2<2,又MN的中点 Q的坐标为(x-2依题意,计算点 B到圆心Q的距离与半径的差八21BQ MN =(J22) 2+ (比1)222 - - (xi - x2)2 + (yi - y2)24=(xi 2) (x2 2)+yiyi又直线AP的方程为y= /xi(x 2),直线BP的方程为y= 2y2 (x 2),x22而点两直线AP与BP的交点 P在准线x=4上,6y1x1 2“即 y2=x223X22)yixi24(4X12)22又点M在椭圆上,则江 i,即
23、243于是将、代入,化简后可得|BQ2;25 ,MN = (2 x1)(x2 2) 0. 4从而,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和椭圆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运算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证明:设过点 T(3,0)的直线l交抛物线y2=2x于点A(xi,yi)、B(xi2,y2).当直线l的钟率下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3,此时,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 A(3, J6卜B(3,乔),. OA OB =3。当直线l的钟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其中kw0.y2=2x* y=k(x 得 ky22y 6k=0,贝U yiy2=
24、- 6.-3)又. xi = 1y;, x2=1y2, 22K 二12一 OA OB =xix2+yiy2= (y1y2)y1 y2 =3.4综上所述,命题如果直线l过点T(3,0),那么OA OB=3”是真命题.逆命题是:设直线l交抛物线y2=2x于A、B两点,如果OA OB =3,那么该直线过点T(3,0). 该命题是假命题.1例如:取抛物线上的点 A(2,2),B(,1),此时OA OB =3,2直线AB的方程为Y=2(X+1),而T(3,0)不在直线AB上.3点评:由抛物线 y2=2x上的点 A(x1,y1)、B(x12,y2)满足 OA OB =3,可得 y1y2=6。或 y1y2=
25、2, 如果y1y2=6,可证得直线 AB过点(3,0);如果y1y2=2,可证得直线 AB过点(1,0),而不过点 (3,0)。22例6. (1) (06北京文,19)椭圆C:?2 A 1(a b 0)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在 a b4 14椭圆 C上,且 PFiF1F2JPF1 | 4,|PF2| 14.33(I)求椭圆C的方程;(n)若直线l过圆x,y2+4x-2y=0的圆心,交椭圆 C于A, 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 称,求直线l的方程。(2) (06 江苏,17)已知三点 P (5, 2)、F1 (6, 0)、F2 (6, 0)。(I)求以Fi、F2为焦点且过点 P的椭圆的标准
26、方程;(n)设点P、F2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 P、F;、F2,求以F;、F2为焦点且过点P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析:(1)解法一:(I)因为点P在椭圆C上,所以2aPF1PF2 6, a=3.一222L在RtPFiF2中,Fi F2JPF2I|PFi|2寸5,故椭圆的半焦22距c=J5,从而b2=a2-c2=4,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1o 94(n)设 A, B 的坐标分别为(xi,yi)、(X2,y2)。已知圆的方程为(x+2) 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一2,1).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1,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4+9k2) x2+(36k2+18k)
27、x+36k2+36k 27=0.因为A, B关于点M对称.所以x1 x2一 2 一18k 9k4 9k2解得k 8 ,98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 -(x 2) 1,9即 8x-9y+25=0.(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解法二:(I )同解法一.(II)已知圆的方程为(x+2) 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一2, 1) 设A, B的坐标分别为(x1,y),(x2,y2).由题意x1x2且2 x192422x2y2941,由一得:(x1 x2)(x1 x2) (y1 y2)(y y2)094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x1+ x2=4, y1+ y2=2。代入得 也一丝=8 ,即
28、直线l的斜率为8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 (x+2),x1x2999即 8x9y+25=0。(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2y 1 (a>b>0),其半焦距 b2c=6, 2aPF1 PF2 J112 2222675a 3强,b 2=a2-c 2=9。一 1 ( 一 、一x2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一452y9点 P(5,2)、Fi(-6,0)、F2(6,0)关于直线 (0, 6)。y=x的对称点分别为点P (2, 5)、Fi (0, -6)、F222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与丫2ab11(ai0心 0)。由题意知,半焦距 C1=6, 2al IPFiPF2112 22
29、2X(2)由题意可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2 a22x y20 16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a12 J5,b 12=C12-a 12=36-20=16.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与双曲线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本运算能力。题型4:知识交汇题2_一例7.(06辽宁,20)已知点人函,%)由,丫2)(玉*2 0)是抛物线y 2px(p 0)上的两个动点,0是坐标原点,向量.设圆C的方程为22x y (xi X2)x (y1 y2)y 0(I)证明线段 AB是圆C的直径;2-. 5 (II)当圆C的圆心到直线 X-2Y=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一丁 时,求P的值。解析:(I)证明1:
30、,oA oB .oA 0B, (oA 0B)2 (0A 0B)oa 2oA oB oB2 oA2 20A oB oB2整理得:X X2y1 y2 0设M(x,y)是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的任意一点 即(x Xi)(x X2) (y y1)(y 粗)022整理得:xy (x1 x2)x (y1 y2)y 0故线段AB是圆C F直径,,证明2:|OA OBi ioa oB, (0A oB)2 (oA oB) oa 20A oB oB2 oA2 20A oB oB整理得:oA OBxi X2 yi y2 0 .二设(x,y)是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则即 y_y2 y_y11(x x1,x x2)x
31、x2 x x1去分母得:(x xi)(x x2)(y yi)(y y) 0点(xi, yi),(xi, y2),( x2, yi)(x2, y?)满足上方程,展开并将(1)代入得:22x y (xi x2)x (yi y2)y 0故线段AB是圆C的直径证明3:QA 2oA oB oB2 QA2 2QA QB oB2整理得:oA oBxi x2 yi y2 0 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x2)2 (y yi 2 y2 )2 ;(xi x2)2 (yi y2)2展开并将(i)代入得:22x y(xi x2)x (yi y2)y 0故线段AB是圆C的直径(II)解法i:设圆C的圆心为C(x,
32、y),则xi X2x 2yyiy22彳I 22i yi2 pxi, y22 px2(p 0)22yi y2X1X24p2又因 x1 x2y1 y20x1 x2yi y2yi y222V y24p2xi x20,yi y202yi y2 4pxiX2i 22(yi y2 )4pi41(yi2y2 2y1y2)YiY24pi 22一(y 2p)p所以圆心的轨迹方程为y2px 2p2设圆心C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d,则|x 2y|5i 22I (y 2p) p、52y|2_2|y 2py 2p |5pI(y p)2 P2IJ5p当y=p时,d有最小值%,由题设得 P 25.555p 2.解法2:设圆C的圆心为C(x,y),则Xx22yiy22222pxi, y22 Px?(p 0)4p2又因xi x2yi y20X1 x2yi y2yi y222V y24p2. Xi X20,yi y2yi y24p2XiX2x 24p(yi22 y24p(yi22y1y2y2 2y1y2)- 4pi 22一(y 2p)p所以圆心的轨迹方程为px 2p2设直线x-2y+m=0到直线x-2y=0的距离为 25则5m 222因为x-2y+2=0与y px 2 P无公共点,所以当x-2y-2=0与y2 px 2p2仅有一个公共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庆阳石化分公司春季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TOC自动在线监测仪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射频同轴连接器项目提案报告范文
- 我的学习用品小伙伴写物作文(13篇)
- 2025年宣城宁国市中医院招聘医疗卫生人才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金沙酱酒酒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企业社会责任感践行承诺书3篇
- 安全生产运行与预防承诺书5篇
- 2025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 勤劳小蜜蜂课件
- 《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技术要求》培训试卷(附答案)
- 2025农发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第4课 输入输出与计算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
- 游戏化翻转课堂模式在烧伤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 生产装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教学策略讲座稿
- 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分项造价概算表
- 2025年秋期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2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曹冲称象的故事练习卷(进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新版同步单元分层作业(含解析)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