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_第1页
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_第2页
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_第3页
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_第4页
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在我国高等

2、教育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内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进一步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尤其是在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外向型制造业发达地区,过去的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既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外语类人才的需要,又难以使高校的外语学科建设取得有效突破。因此,必须探索建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定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受到挑战,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亟需健全与现代产业体系相互支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现代高新技术技能积累。然而,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和外贸强省,应用型外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却日益凸显。为此,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明确外语专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三个面向”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定位。面向社会应用。要成功实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必须破解制约学校外语学科发展的三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性不明确,没有系统的学科规划,缺乏针对经济转型发展中各行业对外语人才需求类型和数量的详细调研;二是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外语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不能适应目前会展、外贸和科技行业的要求;三是外语师资的结构比较单一,教师工作只针对教学一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针对外语专业存在的这些问题

4、,学校确定了“稳根基、强特色”的外语学科建设发展目标,“稳根基”就是狠抓一线教学,大力加强学生外语基础能力培养,“强特色”就是针对会展外语、商务英语展开专业建设,培养优势特色学科。面向区域产业。区域人才蓝皮书: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2013版)的数据显示,在全国50多个大中型城市中,东莞市的人才竞争力排名第29位,人力资源质量排名倒数第2位,特别是平均每10万人中的外语人才数量仅有513人,远低于全国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为此,学校对接东莞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针对外经、外贸、涉外旅游、文化产业等迫切需要外语人才的行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学科资

5、金投入、招生指标、教师引进、后勤保障等方面向学校外语专业集群倾斜。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在“一带一路”建设春风中,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吸引了大量外贸企业落户于此。针对外贸企业云集的现实情况,学校注重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采用“教育认证+企业实践+考试录用”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吸引企业管理人员入课堂,根据未来学生工作的环境和内容,大力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学习内容和工作相脱节的问题。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路径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

6、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必须建立以校内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学校以“三个深化”为中心,积极开展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是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基础。学校与外研社和外教社密切合作,在教材的选择上采取引进与自编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目的性、针对性、应用性”的原则,鼓励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大力倡导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一线教学,鼓励教师和学生组成科研团队,与会展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外语培训和会务接待;根据外语专业方向的不同特点和企业行业需求,实现外语课程设置模块化,加强对学生的外语等级考试辅导。教师

7、在外语课堂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一些与中国节日、历史事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词汇,关注以反映中国发展为主的一些外文杂志和报纸,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同时,根据学生外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彻底改变“教师上课满堂讲、学生课下背”的教学方式,强调“目标引导”教学法,明确每一个外语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系统化,让学生学有所向,思有所成;采用“任务牵引”教学法,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在课堂上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深化教学制度改革。教学制度改革是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保障。学校以广东省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为契机,加大外语课程资源开发力度,

8、制定基于学分制的高素质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选课制、学业导师制、主辅修制等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外语专业综合改革,引入专业多方向分流和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机制,落实外语专业方向与产业行业的全面对接。根据地方产业行业对人才需求数量、类型等变化情况,对外语专业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同时加强外语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学分制培养相衔接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学生管理等保障体系,鼓励教师投身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动学生自主培养应用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考试方式改革。考试方式改革是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成败的关键。一是转变外语考试思路,明确阶段培养目标。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强调综合语言知识的掌握和

9、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大学二年级,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提高学生的读写译的能力。二是转变外语考试模式。改变过去单纯的闭卷考试方式,在一些院系班级试点开卷考试、小组调查报告、案例演示、工作情景模拟等多样化考核方式,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增加对学生在外语课程学习环节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测评,考核重点放在动态化的过程考核。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学校在推进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始终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

10、结合的原则,以“三个明确”为要求,真正发挥评价体系服务教学、指导学习的积极作用。明确评价内容。首先,学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在考核评价内容上严格依据教育部大学外语课程教学的要求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测试,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入手,在听力材料中引入英美流行文化语言词汇,设计多种形式的综合测试任务,将听与说、听与写、听与语言知识的测试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推动应用型外语教学新模式的深入实施。其次,加强过程监控,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的授课安排要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且要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因此,学

11、校在进行考核评价时,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堂管理。同时,学校在教学评价内容上还融入了学科发展思路的研讨成果,如在每个学期的外语教学研讨会上,都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形势讨论当前社会对毕业生外语能力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教学目标是否体现社会需求并切合教学实际、新教学模式实施情况如何等。通过将这些理论研讨成果融入教学评价内容,学校进一步明确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思路,在动态中把握住学科建设的目标,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明确评价主体。学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发展性评价。一是立体评价,由学校教务处或教学督导组随机开展教学

12、抽查工作,同时在院系内部开展观摩课进行师生自评和互评。二是跟踪回访,每年毕业生离校后,学校会在一年之后对用人单位和学生进行问卷回访,让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做出量化评价,并让学生对自己在学校掌握的技能进行评价。通过立体、交叉评价方式,学校可以及时收到社会反馈,适时调整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评价流程。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过程中,学校一方面强调评价的判断和验证的功能,同时也把评价体系融入一线教学课堂之中,发挥评价体系服务教师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一是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学校将评价始终贯穿在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教、学生学、社会评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相互

13、补充。二是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督促教师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如每学期必须要记录6次平时成绩,建立学生语言技能档案,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三是评价手段动态化。学校强调教师要把外语教学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在一些课程中可以把过程性考核作为主要评价结果。通过这种评价流程,学校给外语教学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评价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更全面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多年来不断开拓和探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重构,外语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语专业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参考文献:1蔡基刚.大学外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申纲.关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桂昭明,王辉耀.区域人才蓝皮书: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2013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fred genesee, john a. upshur. classroom-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