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_第1页
采矿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_第2页
采矿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_第3页
采矿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_第4页
采矿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心整理转载采矿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目前,全球所有的会计准则都是结合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制订的。随着 非制造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规范非制造业不同于制造业 的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成为制订会计准则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会计准 则委员会针对农业企业、保险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建筑业的特殊业务 分别制订了专门的会计准则(CAS6 生物资产、CAS26 原保险合同、CAS27 再保险合同、 CAS28 石油天然气开采、 CAS16 建造合同);而 CAS23-25 及 CAS38 四项关于金融资产的准则,虽然适用于所有行业,但主要是针 对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采矿业企业的业务大部分与制

2、造业一致,因此中国没有对其制订专门准 则,但它也确实存在一些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业务,目前实务中主要依赖会 计师的职业判断进行处理。1、探矿权及勘探支出的会计处理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 企业在取得探矿权前,为了初步识别一个区域是否有勘探价值,会发生勘 探支出;企业取得探矿权后,为了详细探明资源储量,也会发生勘探支出。 如果勘探表明该区域存在经济可采储量,则企业将申请采矿权,在该区域 开展采矿活动。采矿活动的会计处理与制造业基本一致,但探矿权及勘探 支出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探矿权取得支出和勘探支出都暂时资本化,确 认为油气资产。如

3、果勘探确定油井或气井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那 就确定资本化;而如果确定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将钻探该井的精心整理支出扣除净残值后计入当期损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10),“石油天然气以外的采掘业企业的勘 探和评价活动参照油气准则执行”,似乎为石油天然气以外的采掘业企业 的相关会计处理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其他采掘业企业不可能使用 “油气资产”这个科目来归集探矿权及勘探支出,因此实务中如何“参照 执行”就存在不同的理解:对于探矿权,大部分企业确认为无形资产。但 是,通常意义上的无形资产,比如采矿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在确 认时就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而探矿权要为企业带来

4、现金流量,必须经 历一个勘探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探矿权类似于制造业的在建工程或 开发支出,是需要继续投入才可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资产。在制造业 中,在建工程最终会转为固定资产,开发支出最终会转为无形资产。目前, 开发支出特指研发部门发生的、预计未来将产生有商业化价值成果的支 出。探矿权继续投入后最终形成的资产,有人认为是有形的固定资产(即 一个具体的矿),也有人认为是无形的采矿权。我们倾向于探矿权继续投 入的结果是一个具体的矿,而采矿权专门用于核算向国土部门缴纳的采矿 权价款,这样,可以将探矿权确认为在建工程。大部分企业将探矿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后,不进行摊销,而是在取得采矿权 后作为采矿权

5、初始成本的一部分一起摊销。这种处理方式类似于油气企业 按产量法计提折耗,由于油气企业只有取得采矿权后才可能有产量,因此 在取得采矿权前,探矿权是不需要计提折耗的。但是,根据 CAS7 无形资 产的规定,只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摊销,而“源自合同性 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取得的无形资产 ,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 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探矿权是一种法定权利,探矿权证与采矿权证、精心整理土地使用权证、专利证书一样,会明确标明探矿权的期限,过了那个期限 还没有勘探,或者申请延期,或者权利就失效了。所以如果将其视为一项 无形资产,它的寿命是可以确定的,即最长不超过证书上标明的那个期限, 说

6、它使用寿命不确定似乎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如果认定为使用寿命不确定不成立,那就要摊销了。有意思的是, 中国主要的三家黄金上市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摊销探矿权,中国神华是目 前查到的摊销探矿权的唯一一家非黄金采矿公司。这四家公司摊销的政策 不尽相同:紫金矿业和中金黄金是将探矿权和采矿权合并为“采矿权与探 矿权”,一并计提摊销,且摊销政策与采矿权一致,即矿山使用年限或工 作量;山东黄金和中国神华单独核算了探矿权,但没有明确摊销政策。三 家黄金公司中,山东黄金的摊销率最高, 2012 年度探矿权平均余额约 35 亿元,计提摊销 3.4 亿元,接近 10%;而紫金矿业采矿权和探矿权合计平 均余额约 69

7、亿元,仅计提摊销 2 亿元。我们认为,将探矿权与采矿权合并核算,并采用采矿权的摊销政策,可以 反映出探矿权实现成果后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周期,且相对不摊销更符合谨 慎原则;但探矿权本身毕竟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取得探矿权的所有支出 都应当视为未来建起的那座矿山的成本,因此还是确认为在建工程更符合 该权利的实质。江西铜业自创“勘探成本”科目来核算探矿权及其他可资本化的勘探支出, 这个勘探成本是不摊销的。它没有披露勘探完成后转入什么科目,估计是 进入固定资产了。如果是这样,则我们最赞成它的处理方式,“勘探成本” 在性质上与在建工程、开发支出一致,都属于形成能产生现金流的非流动 资产前,归集成本的过渡科目

8、。精心整理下面我们再来看勘探支出。与油气企业类似,其他采矿企业的勘探支出也 只能在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后才能资本化,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只是在会 计科目上,有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多种选择, 当然,还有江西铜业的“勘探成本”。其中,在建工程和勘探成本都是过 渡科目,最后还是要去固定资产的;进入无形资产科目的,只能是进采矿 权这个二级科目。勘探支出进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采矿权”后,按矿山使用年限 直线折旧或摊销,或者按工作量法折旧或摊销,在利润表层面都没有问题, 不会歪曲企业的经营成果。而进入长期待摊费用的两家公司,没有披露摊 销政策,但可以推测是按矿山使用年限直线摊销(否

9、则想不出其他合理的 方式了),在利润表层面也没有问题。但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所有支出,都应当 作为它的成本。那么,取得探矿权,及取得前后发生的勘探支出,是为了 什么?两种理解,一是为了那座有形矿山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是为了 取得无形的采矿权。所以,勘探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都可以理 解,而单独确认一项长期待摊费用就不合适了。如果在前期将探矿权确认 为在建工程,则勘探支出也应当确认为在建工程,最后一起结转为固定资 产,作为矿山的建造成本;如果前期一定要将探矿权确认为无形资产,那 勘探支出也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最后都作为采矿权的取得成本(如紫金 矿业)。而像中煤能

10、源这样的公司,一方面认为勘探支出是为建造矿山发 生的,最终确认固定资产;一方面一定要将探矿权单独拿出来确认为无形 资产,可能是受了探矿权“无形”的束缚。以洛阳钼业为代表的公司,勘 探支出要分摊到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但分摊的依据就没有披露了。精心整理总的来说,江西铜业的处理方式最为合理:“勘探成本”这个特有科目, 既归集无形的探矿权,又归集有形的勘探支出,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将 探矿权确认为有形“在建工程”的不适应,还反映了采矿业的业务特点。 建议在修订准则时,将“勘探成本”与“油气资产”一样,明确为采矿业 的特有科目;或者将“油气资产”更名为“矿产”,真正实现 CAS28 石油 天然气开采准则

11、向所有采矿业的推广。2、剥离成本的会计处理所谓剥离,是指在露天矿的开采中,为了开采埋藏的矿产,而将覆盖在矿 产之上的土壤和岩石移除的过程。剥离成本,或者称为剥采成本、剥除成 本,就是在移除、运输、填埋这个覆盖层发生的成本。露天矿以煤矿居多, 所以涉及剥离成本会计处理的一般是煤炭企业,但也有有色金属矿。 2011 年 10 月,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发布 IFRIC20“地表矿藏于生产 阶段之剥除成本”,对剥离成本的会计处理做了专门规定,填补了国际会 计准则在该领域的空白。IFRIC20 主要明确了三件事情:第一,剥离成本 在满足资产确认条件时确认为存货或“剥离成本资产”,“剥离成本资产” 不是

12、一项独立资产,而是作为现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增加;第二,“剥 离成本资产”以成本原始计量;第三,“剥离成本资产”应在因剥离活动 而提升开采能力之已辨认矿体组成部分之预期年限内计提折旧或摊销,除 非其他方法更适当,否则应采用产量法。中国会计准则没有对剥离成本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因此各企业可以根据 会计准则的制定原则自行确定处理政策。根据会计准则的原则,如果剥离 成本的发生不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现金流,则应当在发生时一次性计入损 益;否则应当确认为资产,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而在通常情况下,如果精心整理决定在一块矿区进行剥离操作,下面发现矿产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计 入损益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因此,

13、剥离成本可以参考 IFRIC20 确认为 存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实务中,伊泰、中金黄金及中国铝业都将剥 离成本确认为长期待摊费用,这在中国会计准则下也没有问题。我们要解 决的关键问题是:确认后如何进行后续计量?伊泰在预计收益期内按产量法摊销,中金黄金在预计收益期内直线摊销, 中国铝业没有明确说明,但显然只能是两种方法之一。这种情况下,“预 计收益期”的确定就会对剥离成本的年度摊销金额产生重要影响。长期待 摊费用的摊销期限不需要披露,但可以通过该科目金额的波动大致判断其 摊销期限(单位:万元):其中,伊泰将剥离成本与拆迁安置成本合并披 露,因此伊泰的金额中还包括拆迁安置成本。由上表可以推测,

14、伊泰的摊 销期限是非常短的,大约只有 3 年;中金黄金和中国铝业的摊销期限在 4-5 年左右。我们之所以关注到这个问题,是因为网友“天地侠影”在质疑广汇能源粉 饰报表时,提到了剥离成本的问题。在 2013 年 4 月以前,广汇能源一直 将剥离成本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且按开采量和设计的采剥比分摊进入生产 成本。表面上看与伊泰一致,但实际上,广汇能源自 2010 年起开始发生 剥离成本,当年发生 9919.49 万元,仅摊销 372.87 万元;2011 年发生 4.177 亿元,仅摊销 3700.86 万元;2012 年 1-6 月发生 4.449 亿元,仅摊销 4987.17 万元,说明其摊销年

15、限应当在 10 年左右,这就与行业水平相差太大了。 为什么同样是产量法,伊泰认为剥离一次只能开采 3 年,而广汇认为可以 开采 10 年?由于中国会计准则的空白,我们再去借鉴一下 IFRIC20,IFRIC20 对剥离精心整理成本摊销期限的规定是“因剥离活动而提升开采能力之已辨认矿体组成部 分之预期年限”。为了避免误解,接下去解释道:“已辨认矿体组成部分之 预期年限将不同于矿藏本身及相关使用矿藏年限法资产之预期年限,除非 剥除活动提升了剩余矿体整体之开采能力(例如,接近矿藏年限终止时, 已辨认组成部分为待开采矿体之最后部分)。”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矿体 本身有一个预期年限,即整个矿体可供开采的

16、年限,一般会比较长。在实 际开采时,将矿体分割成若干个可辨认组成部分,边剥离边开采,先剥离 第一个组成部分,然后开采;再剥离第二个组成部分,然后开采(当然, 第二个组成部分的剥离可能在第一个开采的后期就开始了)这样,每 一笔剥离成本就对应一个已辨认矿体组成部分,发生这笔成本是因为预期 会增加这个组成部分的未来现金流入,因此其摊销年限应当采用该组成部 分的预期年限,而不是整个矿体的预期年限,除非该剥离成本会增加整个 矿体剩余未开采部分的未来现金流入。这样,我们可以推测,伊泰、中金黄金和中国铝业是采用组成部分的预期 年限作为剥离成本的摊销年限,而广汇能源采用了整个矿体的预期年限, 所以其摊销年限偏

17、长。这样的推测还有没有其他证据?还有一点。2013 年 4 月以后,广汇能源将 剥离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或存货,对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待建设项目完工 后转入固定资产,以采场范围内的可采储量为基数,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 旧,分摊计入存货成本。截至 2012 年底,广汇能源的剥离成本余额达 11.88 亿元,其中 10.78 亿元重分类至在建工程,重分类至存货的只有 1.1 亿元。 也就是说,从 2010 年到 2012 年,三年时间发生的剥离成本绝大部分计入 了在建工程。但是,一个露天煤矿的组成部分,如果真的花三年时间及 12精心整理亿现金还没完成剥离,就没有开采价值了。这说明在广汇能源看来,这个 工程三年还没有完工,是把整个矿体作为一个单项工程了;在变更会计政 策前,也是按照整个矿体的预期年限来摊销剥离成本的。另外,根据 IFRIC20,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剥离成本不是一项独立资产, 而是作为现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增加,相当于制造业中的固定资产改 良,一经资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