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职业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职业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职业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怀念老作家刘白羽今年8月24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 2005年8月21日听到老作家刘白羽病危的消息,我真诚地期待老人的身体好起来,可以接着做我们的访谈;没想到8月24日下午3时就传来噩耗。期望一位历经沧桑、体弱多病的89岁老人健康长寿,是对医学科学的苛求;但我坚信,老人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于中国文学史册,老人的高尚品质会永驻我们心间。第一次采访白羽老人是1996年,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那时老人除

2、了腿疾,身体尚好,特别健谈。他说,恐怕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他就走不动了,到时候他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了解会议情况。采访他时,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特别高。一晃五年过去了。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又作为记者到他家去采访他。他已坐在轮椅上。他不慎摔伤,医生在他头上用小纱网包住一块纱布贴住伤口。纱网像个可爱的“瓜皮帽”,歪顶在头上,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添了几分俏皮和亲切。他坐在会客室的一座挺大的“刘白羽铜像”对面,显得反差特别大。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对面而坐的老人身上,比那雕像多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

3、老伯。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每天坚持写500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有时听得热泪盈眶。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来访的朋友谈对这些作品的新的感想,了解一些“新鲜事”,新作品。他并不简单地反对“现代派”,还专门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并写文章发表在我们文艺报上。我深深感到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心中最重的两个字就是“人民”,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他每次都会说的一个话题是:我服从组织安排,做了太长时间的行政工作,自从闲下来才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有好多东西要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们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

4、,要挤时间读书、写作。2001年之后。逢年节我都会去看望老人家。每次去他都要讲一段录音机里反复听过的名篇名作,有的段落还能背上几句。2004年年初,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30年代巴老帮他出第一本小说集;小儿子重病,巴金和他一起度过在上海治疗的心酸日子白羽老说,我的文学生涯从上海开始,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那天,他让秘书取出刚刚出版的天籁集和凝思集,签字送给我。他说,这两本散文集里发表的都是一个垂暮之人的心灵自白,所有的悲欢苦乐有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这种爱留下永恒的记忆。文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刘白羽两部散文集出版”的消息。不久,我再去看望他

5、,他有些伤感地说,我连一天500字都写不了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不好过。我安慰他,写不了就说,我记录,帮您整理。他听了我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转而又说,你们都那么忙,不可能常来。我信誓旦旦地表示:您现在就说说和巴老的生死之交,我的录音机开着呢!他说了一会儿,显然体力不支。我对他说,改日我再来采访您,您的经历是我们年轻人的宝贵财富。他幽默地接了一句:舍命不舍财!我说,您的意思是我拿您赚稿费吧?他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三笔说:是才华的才。我“谦虚”地表示:我最多是木字边材,只是记者的料而已没大出息。我们非常愉快地告别时约定:过几天我就来。他握着我的手说,我随时等你采访。没几天,白羽老让秘书送我一套刘白羽文

6、集。听说老人家身体还好,总觉得日子长着呢,就把“约定”拖了下来。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节选自中国作家网  作者 胡殷红)(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医学科学不可能让一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但他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刘白羽老人坐在“刘白羽铜像”对面。雕像威严庄重;老人比雕像慈祥、和蔼、可亲。显然雕像

7、的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c刘白羽是老一辈作家,组织上服从安排,思想上为人民服务。因此,他告诫年轻人,要挤时间读书、写作,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   d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这是因为巴老曾帮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还陪他度过心酸的日子,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   e八段末关于“财”、“才”和“材”的对话,巧用谐音。白羽老正话反说,意思是乐于施才;作者谦虚中有欣慰,意为不才却有幸受才。(2)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请简要分析。(6分)_(3)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_(4)文学即

8、人学,人学即情学。白羽老人“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本文作者怀念白羽老人时“懊恼不已”。这是为什么?请选其一,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8分)_参考答案:(1) 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项  “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错误,白羽老没有抱怨,没有遗憾。b项  “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分析错误,雕像是艺术当高于生活,文中表述的意思是白羽老人不光有军人的威严庄重,还有生活中的另一面长辈的慈祥、可亲。d项  白羽老人流泪不是“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而是对挚友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e项属于文中有深刻含义的含蓄的句子

9、,难度较高。a项属于开头文句的语境意义,较e项难度低。)(2)笔根不辍,作品丰富,晚年还坚持每天写500字,看电视,听广播,听录音;关心关注年轻作家的成长,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珍重友情,常常让司机接朋友到家里坐坐,想念巴金而落泪;威严庄重,而又平易近人,戎马一生,慈祥的学者,和蔼可亲的长者;服从安排,忙于工作,心里总装着“人民”。(解析:考查抽取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五个方面内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3)倒叙式的结构,文章从白羽老人逝世写起,然后叙述里几次采访的事;首尾呼应,以作者的“懊恼”增强了怀念的情感;语言幽默风趣,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不仅看到白羽

10、老人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其生活的一面,如“瓜皮帽”,“舍命不舍财”;取材典型,凸显人物性格,白羽老人是作家,军人,领导,长者,严肃认真,服从组织,平易近人。(解析:考查理解概括作品艺术特色,注意专业术语运用;四个方面任选三点,每点2分。)(4)角度一:人生得一知己难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感上生死之交:刘白羽和巴金是同时代作家,有共同的理想,志趣,能说得着;事业上鼎力相助:刘白羽的文学生涯是30年代巴金帮他奠定的;生活上情同手足:刘白羽生活最心酸的日子里是巴金陪他度过的。角度二:人生得一知己难矣,得一忘年之交更难。情感上可亲可敬:白羽老人是著名作家,又是文艺界的领导,可是慈祥、和

11、蔼、平易近人;事业上受益匪浅:欣然接受采访,慷慨赠书,谆谆教诲;交往上判断失误:以为健在,拖沓,失信在先,采访未尽,留下遗憾。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

12、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

13、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

14、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

15、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

16、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是为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17.“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炼狱淬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李

17、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 19.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脊梁”与“一根骨”异曲同工。试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6.(4分)c e     17(6分)炼狱淬火:比喻(2分)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 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     18(5分)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

18、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 (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1分;骨气、血性,良心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表述1分)     19(5分)答题要点: 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 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刨树赵文辉细雪变成了鹅毛大雪,一嘟噜一嘟噜地往下掉。小北

19、风刀子一样刮着,卷起一股股雪面堆到墙根处。男人把脖子缩进了袄领里,真冷呀!男人不由得“踏踏踏”地小跑起来。到了家门口,却见两个汉子蹲在他家门口墙角避风,两辆破自行车歪在一边,每辆车上都绑了一张铁铲子。“刨树的?”男人问他们,他们点点头,身子缩得更小了一些。男人又问:“没找着活儿?”一个汉子答:“这鬼天气,喊了半天,除了一嘴雪,啥也没有。”男人瞧他俩冻得脸色乌青,清水鼻涕挂在鼻尖儿下,就有些不忍,对他俩说:“去家里暖和暖和?”两个汉子捂着快要冻僵的手,连说遇上好心人了。进屋的时候,男人瞅了一眼南墙根那棵榆树,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媳妇正在剪纸,见男人领进两个汉子,一脸疑问。男人赶

20、紧解释:“刨树的,来咱家暖和暖和。”媳妇点了点头,手里的剪刀仍然“嚓嚓”地响着。煤球炉早就被男人捅开了,这时蹿出半尺高的火苗。嚎叫的东北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过了一个时辰,风一下子住了,只有零星小雪飘着,两个汉子站起身。“得去寻活儿了。”一个汉子说。另一个汉子接话:“这鬼天气,寻也是白寻。”这时男人又隔着窗子瞅了一眼那棵榆树,望一眼媳妇:“要不,把咱那棵榆树刨了?”媳妇正在专心致志地剪一只花喜鹊,喜鹊眼总剪不好,急得她头上快冒汗了。听了男人的问话,她连头也没抬,只“啊”了一声。男人犹豫着,不知这一声“啊”是同意了还是没听清,就又问了一遍。这次媳

21、妇回答清楚了:“刨吧。”却又说:“不是还不够一根檩条?”男人不吭声,好一阵才开了口:“刨吧,这雪天”媳妇懂了,没再说啥。两个汉子听说有活儿干,浑身是劲儿,也不觉得冷了。他俩对男人说:“刨树还是老规矩,不收钱,树皮归俺,不过晌午得管一顿饭,饭不讲究,孬好都中。”男人知道他们把树皮铲去是做过春节烧的香,点点头。一个汉子来到榆树下,往掌心喷了两口唾沫,双手抓着树干“嗖嗖嗖”就上去了,从腰后抽出斧头,开始卸树杈。媳妇也开始做饭。男人凑过来,问:“啥饭?”“大米。”“啥菜?”“白菜,还有一疙瘩豆腐。”男人迟疑了一下,又问:“不割点肉?”媳妇瞪他一眼:“才吃过两天,割啥肉?”男人不吭了,出去瞧了一会儿刨树

22、的汉子,进屋凑上去,用肩头扛了一下媳妇的肩头:“割点肉吧?”媳妇忽然明白了,不由得笑了一下,说想割你去割吧。男人前脚跨出门槛,后脚留在屋里,转过身问:“割几斤?”媳妇说:“想割几斤割几斤,还用问我?”这棵榆树对两个汉子来说是小菜一碟,很快就被放翻了。吃饭时,两个汉子见碗里稠稠的肉片,对视一下,实感意外。男人端着碗却不动筷,趁汉子不注意,把自己碗里的肉片拨到了汉子碗里,然后才蹲下来吃饭。见汉子快吃光了,他就一把拿过来,给人家扣上一碗米饭。吃完两碗,他又给人家实实地扣上第三碗,结果把两个汉子撑得直伸脖子,勉强没剩饭。一个汉子说:“大哥大嫂真是好心人,还专门割了肉,当客待俺呢。”媳妇赶紧说:“都是你

23、大哥的主意。”树刨好了,两个汉子推了车要走,男人发现一个汉子没戴手套,不由得嘟囔道:这寒冬腊月的媳妇笑笑,跑进屋里拿出一双手套递给那个汉子:“把你大哥的手套戴上,要不手会冻烂的。”汉子接了,也不会说啥客气话,跨上车却瓮声瓮气丢下一句话:“过两天俺来给你家拗一对小椅子。”过了几天,两个汉子果真来了。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火,拣从榆树上卸下来的几根大树杈放上熏,熏软了开始拗。他们还带了钉子和扒角,拗过了又钉了一阵,一对新崭崭的小椅子放在了男人和媳妇面前。小椅子模样很乖,像两个穿了新衣裳,准备过年的娃娃一样。(有删改)注:檩(ln)条:旧时用于屋顶的横木。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24、确的一项是a. “寒冷也被挡在了另一个世界”一句一语双关,既生动地写出了屋内的温暖,也暗示了两个汉子此时内心的感受。b. “这棵榆树才只有碗口粗,还不够一根檩条”一句埋下伏笔,是后文媳妇对刨树产生质疑的原因,导致了她和丈夫的冲突。c.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十分巧妙,媳妇总能听懂男人的言外之意,这写出了媳妇的聪慧、对丈夫的理解,更写出了她的善良。d. 作者没有给小说中的人物命名,而是以最普通的称呼淡化了人物形象的特殊性,从而增强了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普遍性。5. 小说主要情节是刨树,却以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以近乎琐屑的方式透视出普通百姓的温情”,请

25、结合作品加以分析。参考答案:4. b    5. 情节角度: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这一举动,实现了他们为回报男人和媳妇的善意而许下的承诺。以此为结尾,是刨树结下的情谊,是故事的延伸,使情节更完整。人物角度:以此为结尾,彰显了你来我往的纯洁情谊,既表现了汉子的淳朴真诚,也衬托出男人和媳妇的善良仁厚。主题角度:前文刨树的情节重在赞美男人和媳妇向陌生人施以善意,而结尾汉子回来拗椅子则是以善报善,给小说以美好温馨的结局,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从对善举的肯定提高到对人人皆可为善的赞美和期待。    6. 小说中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是细致而近乎琐屑的

26、,真实地再现了普通百姓生活中,或是夫妻之间、或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情景,表现了淳朴善良的人性与彼此之间的脉脉温情。小说中有的对话描写是近乎琐屑的,如描写媳妇准备饭菜时男人来询问,饭、菜、割肉,两人一问一答,对话时眼神和肢体的交流作者都一一加以描写,看似琐碎,实则透露出男人的仁义憨厚,两人之间的温情和默契。(举男人询问媳妇刨树那段为例亦可)小说中有的动作描写是近乎琐屑的,如文章结尾处对汉子拗椅子的过程和动作进行了完整的描写,一系列娴熟的动作中,透露出了汉子淳朴憨厚的感恩情怀。(举男人给汉子盛饭那段为例亦可)【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27、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导致了她和丈夫的冲突”错误,从文中来看后,小说中媳妇答应了刨树,虽追问了一句“不是还不够一根檩条”,却很快又懂得了丈夫的用意,并未与丈夫起冲突。故选b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主要情节是刨树,却以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考生要先明确结尾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表明什么,然后分

28、析这一结尾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主题彰显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分析拗椅子这一结尾和主要情节刨树之间的关联。从文中来看,这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表现出这两个汉子的淳朴真诚,如果说上文刨树的情节展现男子和媳妇的善良仁厚的话,那么最后这两个汉子的行为是对上文男子和媳妇善良的回报,既表现出汉子的淳朴,同时汉子的淳朴也对男子以及媳妇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上文刨完树离开的时候,接过手套的汉子说“过两天俺来给你家拗一对小椅子”,最后两个汉子回来拗椅子也就实现了前面许下的诺言,这就让小说的情节更为完整,可以说是刨树的延伸;从主旨上来看,刨树的情节展现男子和媳妇的善意,而结尾两个汉子来拗椅子是对善意的回报,这就升

29、华了主题。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以近乎琐屑的方式透视出普通百姓的温情,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考生要先分析“以近乎琐屑的方式透视出普通百姓的温情”这一评价语,其中的关键点是“近乎琐屑的方式”和“普通百姓的温情”,这就要求考生要到文中找到“近乎琐屑”的表现,然后再分析其中蕴含的温情是什么。从文中来看,刨树之前男子和媳妇之间的对话和准备饭菜时二人的对话可以说都是近乎琐屑的,如“只“啊了一声”“刨吧”“不是还不够一根檩

30、条?” “刨吧,这雪天”“啥饭?”“大米。”“啥菜?”“白菜,还有一疙瘩豆腐。”“不割点肉?” “才吃过两天,割啥肉?”“割点肉吧?”“割几斤?” “想割几斤割几斤,还用问我?”,刨还是不刨,做啥饭,做啥菜,买多少肉,男子和老婆之间的对话看似很琐碎,但在琐碎的问答中我们看到男子的憨厚和仁善,也可以看出夫妻之间的脉脉温情。再看文中对于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如刨树时两个汉子的表现,“一个汉子来到榆树下,往掌心喷了两口唾沫,双手抓着树干“嗖嗖嗖”就上去了,从腰后抽出斧头,开始卸树杈”,如文章最后描写两个汉子拗椅子时的动作,“在院子里点上一堆火,拣从榆树上卸下来的几根大树杈放上熏,熏软了开始拗。他们还带

31、了钉子和扒角,拗过了又钉了一阵”,如中间男子给两个汉子盛饭时的描写,“男人端着碗却不动筷,趁汉子不注意,把自己碗里的肉片拨到了汉子碗里,然后才蹲下来吃饭。见汉子快吃光了,他就一把拿过来,给人家扣上一碗米饭。吃完两碗,他又给人家实实地扣上第三碗,结果把两个汉子撑得直伸脖子,勉强没剩饭”,这些动作描写近乎琐屑,男子给汉子盛饭的过程中表现出男子的仁厚善良,而两个汉子拗椅子则表现出汉子的淳朴憨厚以及对男子夫妻二人的感恩。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

32、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情节波澜起伏,还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作者这样写对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

33、加丰满?从表现主题方面思考,作者这样写是可以突出小说的主旨,还是可以使主题表达更进一步?从时代背景考虑,当然这一点需要考生对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或者小说本身能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就可能无从入手。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小题。(5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34、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注】泮:通“判”,散,解。(1)选段涉及了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试加以概括(不少于四组)。(2分)(2)这两节选段谈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3分)参考答案:(1)大-小;多-少;难-易;成-败;始-终(2)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在问题出现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进而采取措施。只有注重积累,方能成就大事。做事要有恒心,善始善终。(一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35、,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36、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37、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2)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秦王恐

38、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策振长策而御宇内()策之不以其道()蒙故业,因遗策()(7)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参考答案:(1)丢失、失去/使动用法,使灭亡/逃兵、逃亡的人/通“无”,没有/逃跑、逃脱/死亡;(2)有利

39、的形势/锋利/快/有利、条件好/利益、好处;(3)牢固、坚固的地势/巩固/坚持、坚决/本来、原来/固执、顽固/固然、诚然;(4)控制并利用/统率、统领/形制、构造/规模;(5)丢失/丢失的东西/遗漏、忽略/留给;(6)马鞭子/驾驭/策略;(7)趁机/凭借/沿袭/通过、经由。略6. 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  

40、                                                   

41、;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

42、#160;                                                 &

43、#160;          参考答案:(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 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面是“圆梦1+1”爱心助学公益活动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5分)参考答案:要素:图

44、案为一个人扶助另一个人,右下角为活动主题“圆梦1+1”。(2分)寓意:将两个人组合形成一个心形,表达了爱心公益活动的主旨;两人手挽手以象形“+”号相连,象征着爱心团体或个人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凸显出“圆梦1+1”公益活动的主题。(3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8. 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逻辑不当的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双十一”“双十二”已经成为消费者“血拼”的节日。商家打出“买一送一”的大优惠,把商品捆绑在一起,给消费者优惠的同时,也增加了销量。“凡购返现”买得越多,省得越多,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在售后方面,不少商家更是做出了“质量保证,商品包退包换

45、”的承诺,目的是令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但消费者协会提醒大家,在消费时,要多留个心眼,防止消费陷阱。“买一”送的“一”,可能不是指同一样商品。_。_。参考答案:“凡购返现”中的“现”可能不是指现金。“包退包换”的“商品”可能不指所有的商品,是有前提条件的。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同时题干有提示“有三处存在逻辑不当的问题”,这是考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首先应到语段中找出表述过于绝对化的语句,要特别注意表述绝对的词语,如“一定”“必定”“只有才”“只要就”,然后仿照第句的模式进行修改。如“商家打出买一送一的大优惠,把商品捆绑在一起,给消费者优惠的同时,也增加了销量”

46、“凡购返现买得越多,省得越多,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在售后方面,不少商家更是做出了质量保证,商品包退包换的承诺,目的是令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再看例句“买一送的一,可能不是指同一样商品”,可见语段中“买一送一”的“送一”会让人产生误解,因为“可能送的不是同一样商品”,由此可以知道,“凡购返现”的“现”容易误解为“现金”,故应改为“凡购返现中的现可能不是指现金”,“质量保证,商品包退包换”的“包退包换”会让人误解为所有商品都可以包退包换,故应改为“包退包换的商品可能不指所有的商品,是有前提条件的”。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有一次,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明天最重要

47、的技术是什么?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许多连带性的技术难题,而这意味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几乎一切的物质困难。”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b.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c.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

48、题。这是无法想象的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要填写在横线上的是一句承前启后的话。“到月球上去抓苍蝇”,“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这简直不可思议”。以上三句都可以与这句衔接。依据后文中的回答“必须解决许多连带性的技术难题,而这意味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几乎一切的物质困难”和现实情况“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可知“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在这里不合适。故b项最合适。10. 如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90个字。参考答案:答案:该会标由桥形轮廓,文

49、字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要素构成。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此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给的图标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概括构图要素只要抓住画面的内容就可以了如:桥、g20、2016china、中国等。分析寓意在抓住要素的同时还要关注色彩的运用等,围绕主题加以分析。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养德,立德以立身。厚德立身,精技立业。立志以成才,立业以为民。读了上面的四句话,你对“立身”“立学”“立德”“立业”“立志”这些核心词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三个核心词,理清关系,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注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勤廉始于读千百年来,中国勤廉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众多清官廉吏备受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手不释卷,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