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赏析_第1页
《黄州快哉亭记》赏析_第2页
《黄州快哉亭记》赏析_第3页
《黄州快哉亭记》赏析_第4页
《黄州快哉亭记》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州快哉亭记赏析【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19岁,与兄苏轼同中进士。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神宗时曾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僚属,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屡遭贬斥。哲宗即位,司马光当政,他被召还朝,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晚年又被贬出京,后归隐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筑室于颍滨,自号颍滨遗老,并谢绝宾客。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被并称为“三苏”。文章以策论见长,成就虽不及其父其兄,但也能自成一家。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称他的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著有栾城集。&#

2、160;【解题】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当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巡盐酒税,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他不以贬谪为怀,惟适自安。这篇文章就表现了这种心情。 【注评】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江:长江。出:流出。西陵: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20公里。始:开始。得:得到,引申为进入。平地:平坦的地势。奔放:指水流迅疾。肆大:指水势浩大。肆,展开。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其:

3、代词,指代长江。流:水流。奔放:古今异义词,疾驰。肆大:指水势开阔浩大而无阻当。 南:名词作状语,在南边。合:汇合。湘、沅:湘水、沅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主要河流,向北流入洞庭湖,汇入长江。北:名词作状语,在北边。汉、沔:即汉水,发源于陕西宁强县境内,古称沔水,流经汉中,故又称汉水,流至汉口注入长江。益:更加。张:张大,扩张,此指水势大。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至于:到达。赤壁:指赤鼻矶,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城外江边,苏氏兄弟把它看成周瑜破曹操处。浸灌:灌注,形容水流浩荡。相若:相像。先写江流之胜,为文章第二段伏笔。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张君梦

4、得:张怀民,字梦得,清河(今河北清河)人,苏轼友人。元丰六年贬谪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曾与苏轼一道夜游黄州承天寺,苏轼作记承天寺夜游记其事。谪:贬官。即:靠近。庐:住宅。之:助词,的。为:建造。以: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用来”。览:观赏。胜:美景。名:名词活用为动词,为动用法,给(为)取名。再写谪居,为文章第三段伏笔。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子瞻:苏轼的字。名:命名,动词。点出亭名。 【译文】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

5、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第一段,写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命名由来。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hé)。盖:句首发语词,不译。之:助词,不译。所见:所字结构,看到的范围。所,代词,与其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可译为“的”。舍:古代长度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涛澜:波澜。开,显现。阖(hé):通“合”,闭藏、消失。风云开阖:指风云变化不定,天气时阴时晴。云雾消散曰“开”,乌云聚扰曰“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sh)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昼:名词作状语,

6、在白天。则:连词,就,下同。楫:划船的短桨。这里代船。出没:隐现。其:代“快哉亭”,下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鱼龙:泛指一般的水族动物。悲啸:悲鸣。倏忽:很快地,忽然。动、骇:均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波动”、“使害怕”。这是说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不可久视:这是说,这里以前没有亭子,望见变化多端的景色,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观赏。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今:指如今有了亭子。玩:观赏,欣赏。玩之几席之上:在小桌旁的席位上观赏景物。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看个够,不是“不可久视”。 乃:却,竟然。得:能够。玩:欣赏,观赏。几:矮的桌子。席:座具。举:抬起。足:足够。有亭

7、可以“览江流之胜”。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sh)。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诸:众。行列:名词作动词,成行成列。消:消失。舍:房屋。 指数(sh):指点着数出来。意思是看得很清楚。武昌:旧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鄂城,与黄州隔江相望,1914年改名鄂城。不是今武汉市的武昌。行列:成行成列。有亭可以览观武昌之胜。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这就是亭子命名为“快哉”的原因。其:代词,指代亭子。所以者:的原因,固定结构。此句为判断句。以能够观赏“江”“山”之胜为快。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bìnì),周瑜、

8、陆逊之所骋骛(wù),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至于:表示另提一事。长州:泛指江中长形沙洲。滨:水边。故:旧的,从前的。故城:指“武昌”,即今鄂州市。公元221229年孙权曾迁都于此。265266年,孙皓又曾都此。苏轼次韵乐著作野步诗自注:“黄州对岸武昌有孙权故宫。”墟:遗址。曹孟德:曹操。孙仲谋:孙权。睥睨:斜着眼睛看,谓伺机夺取。争雄的地方。睥睨,斜视,这里有争雄的意思。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吴国名将,曾大败刘备伐吴大军,两次驻军黄州。所骋骛:驰骋的地方。骋骛,驰骋。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好风尚。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 长洲:泛指长江中的

9、沙洲。以能够凭吊古代遗迹为快。 【译文】站在亭子里看到的范围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长江波涛汹涌,风云时开时合。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鱼类在它的下面悲鸣,江面景象变化迅速,令人心惊目骇,不能久看。现在却能够坐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岗峦起伏,草和树木成行成列,每当烟雾消失,太阳出来,渔翁和樵夫的房屋,都可以一一指着数出来。这就是取名“快哉”的缘故啊。至于长江中的沙州岸边,古城的遗址,那是当年曹操、孙权争夺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战场,他们遗留下来的风采和遗迹,也足以使世人称快。

10、 第二段,写快哉亭所见景物,说明命名“快哉”的缘由。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cu)于兰台之宫,有风飒(sà)然至者,昔:以前。从:使跟随。宋玉:战国时楚国大夫,辞赋家,相传是屈原的弟子。楚襄王曾与宋玉、景差共游兰台,宋玉作风赋记游赏之乐。景差:战国时楚国大夫、辞赋家。于:到。兰台之宫:即楚台,楚宫苑名,故址在今湖北钟祥。飒:风的声音。此事及下面的引文均见宋玉的风赋。 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披:敞开。襟:衣襟。当:迎着。快:痛快。哉:语气词,啊。寡人:诸侯自称。庶人:百姓。共:共同享受。耶:表疑问的语气词。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

11、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独:单单,只是。盖:大概,副词。焉:用于动词之后,是代词,可理解为“于是”,译为“在里边”。雄风:宋玉在风赋里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雄风”,并对二者作了对比性的描写,意在反映王侯生活的奢靡和贫民生活的悲惨。耳:语气词,罢了。安:怎么。得:能够。写出“快哉”的出处,并以此引发议论。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夫:句首发语词,不译。雌雄:雌性、雄性。异:差别。而,表转折的连词,却。 遇:指碰上好机会,被重用。得到君主信任是所谓“遇”,否则就是“不遇”。变:不同。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yù)焉?所以

12、:的原因。为:感到。则:副词,用于加强判断。变:不同。何:疑问代词,什么。与:参与。之:前两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三个“之”是助词,的。焉:表疑问语气。风何与焉:宾语前置,即“风与何焉”。就“风”发议论,引起下文。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假使。其中:他的心中。不自得:不舒畅。病:忧愁。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不以物伤性: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心性。坦然:心里平静、无顾虑。以:因。物:外界事物,此处指功名利禄。伤:伤害。性:本性。适:到。快:快乐。泛论人之心性,本与物境无涉。 【译文】以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到兰台宫游玩,有一

13、阵凉风呼呼地吹来,襄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阵风,真痛快呀!是我和老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才享有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一起享受!”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刺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差异,可是人却有逢时不逢时的不同。楚襄王感到快乐的原因,和老百姓感到忧伤的原因,是人们的处境不同,和风有什么相干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舒畅,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舒坦,不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愉快呢?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kuài)计之余功,而自放于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以为:把当作。患:忧愁。窃:利用。会计:指征收钱粮等公事

14、。余功:功劳之余,即空余时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情。而自放山水之间:省略句,即“而自放(于)山水之间”其中:他心中。宜:应该。有以:有方法。过人:超过一般人。者:代词,的。将蓬户瓮牖(yu),无所不快;而况乎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蓬户瓮牖:编蓬作门,用瓮做窗。形容生活贫穷,居所简陋。无所:没有什么。况:何况。濯(zhuó):洗濯。清流:清澈的水流。乎:于,在。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穷:尽。胜:美景。以:连词,而。自适:自求安适。所谓“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正写“快哉”。 不然,连山绝壑,

15、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ng)者,乌睹其为快也哉!然:这样。 连山:群山绵延。绝壑:隔绝不通的山谷。长林:高大的树木。古木:古树。振:吹拂。以:用。骚人:文人。思士:深思多感之士。胜:经得住,能承担。乌:哪里。睹:看。其:代前面提到的景物。为:感到。所谓“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反写“快哉”。【译文】如今张梦得不把贬谪视作忧愁,利用管理政务以外的空闲时间,自己在山水之中纵情游览,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一般人的方法。就算编蓬做门,用瓮为窗,也没有什么不快活,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迎送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享美妙的景物而求自我安乐呢

16、!不这样的话,群山绵延,山谷深幽,森林高大,古树奇倔,清风吹着它们,明月照着它们,这些都是引起文人游子悲哀苦痛而感到不堪忍受的景色,哪能看到这景物因此而感到快乐呢! 第三段,就“快哉”二字发表议论,得出“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结论。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朔日:阴历每月初一称“朔”。赵郡:苏辙的祖先曾住赵城栾城县(今河北省藁城市),所以苏辙这样写籍贯。【译文】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的苏辙记。  第四段,最后写明作“记”时间。黄州快哉亭记文言现象整理一. 通假字:

17、风云开阖:“阖”通“合”,闭合。二. 古今异义:1、 江出西陵:长江2、 其流奔放肆大:一泻千里3、 其势益 张:更加;盛大4、 至于赤壁之下:到了5、 波流浸灌:水势浩大6、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就着7、 今乃得 玩之几席之上:能够;欣赏8、 西望武昌诸山:一带9、 皆可指数:用手指点10、其流风遗迹:影响11、有风飒然至者:吹来12、玉之言盖有讽焉:讽谏13、使其中不自得:他的内心14、将何往而非病?:感到忧愁15、使其中坦然:他的内心16、窃 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利用;办理公务;空闲时间17、渔夫樵夫之舍: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三. 一词多义:其流奔放肆大 (水势)1、 流 其流风遗迹 (

18、遗留下来的) 至于赤壁之下 (到)2、至于 至于长洲之滨 (至于) 盖亭之所见 (发语词)3、 盖玉之言盖有讽焉 (大概) 东西一舍 (三十里)4、 舍 渔夫樵父之舍 (房屋)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建造)5、 为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被(取名) 乌睹其为快也哉 (表判断,是) 楚王之所以为乐 (感到) 以览观江流之胜 (美景)6、 胜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承受) 将何适而非快 (到去)7、 适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使得到满足) 玉之言盖有讽焉 (兼词,于之)8、 焉 而风何与焉 (语气词,呢)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表转折,却)9、 而 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

19、快 (表顺接,可不译)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表递进,更) 举目而足 (表承接,就)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和)10、与 而风何与焉 (有关系) 以览观江流之胜 (来)11、以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因为) 振之以清风 (让) 其流风遗迹 (影响)12、风 有风飒然至者 (风) 其势益张 (它的,指长江的)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他的,指张梦得的)13、其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它的,指快哉亭的) 其流风遗迹 (他们的,指曹操、孙权等人的) 乌睹其为快也哉 (它们,指山壑林木等景色) 揖西山之白云 (的)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4、之 庶人安得共之 (指风)

20、照之以明月 (指森林古树)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景色,的) 始得平地 (得到)15、得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能够) 四. 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取名)2、 草木行列 (成行陈列)3、 将蓬户瓮牖 (编门,做窗)(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向南,向北)2、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3、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白天时)4、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晚上时)5、 西望武昌诸山 (向西)6、 皆可指数 (用手指)7、 将蓬户瓮牖 (用蓬草,用破瓮)(三) 使动用法:1 动心骇目 (使触动,使眩)2 亦足以称快世

21、俗 (让称为快事)3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让陪伴)4 王披襟当之 (让吹)5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让纵情)6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让尽情感受,使满足)(四) 意动用法:1 将何往而非病 (感到忧愁)2 将何适而非快 (感到快乐)3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感到悲伤憔悴)4 乌睹其为快也哉 (感到畅快)(五) 动词活用作名语: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美景)(六) 动词活用作形容词:其流风遗迹 (遗留下来的)(七)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其流奔放肆大 (变得一泻千里、(壮观)阔大)(八) 形容词活用作状语:1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悲壮地)2不可久视 (长久地

22、)3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从前)五. 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译:这就是被(取名)快哉的缘故啊。2、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译:这只是大王(您)威武的风罢了。3、 此则人之变也。译:这是(由于)人们的(处境)不同。4、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译:让眼睛(和)耳朵尽情感受(长江的)美景,从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啊!5、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译:这种景色都是满腹牢骚的诗人(和)有家难归的士子感到悲伤憔悴不能承受的原因。6、 乌睹其为快也哉!译: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感到畅快的呢!(二) 被动句1、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译:这就是被(取名)快

23、哉的缘故啊。2、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意义上的被动)译:人却有被重用(和)不被重用的不同。3、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意义上的被动)译: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被贬官(到)黄州居住。(三) 省略句1、 南合沅、湘。(介词省略)译:向南(与)沅水、湘水汇合。2、 不可久视。(状语、主语省略)译:(游客)不能(在这里)长久地欣赏。3、 举目而足。(谓语省略)译:一抬眼就(能看个)饱。4、 皆可指数。(补语省略)译:都可用手指点(得清楚)。5、 不以物伤性。(介宾宾语、定语省略)译: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6、 无所不快。(动宾宾语省略)译:(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四) 介词结

24、构后置1、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于其前出没)译:白天时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2、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于其下悲啸)译:晚上时,鱼类(和)蛟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3、 士生于世。(于世生)译:读书人生活在世上。4、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以清风振之,以明月照之)译:让清风吹着他们,让明月照着他们。(五) 宾语前置1、 将何往而非病?(往何)译:(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感到忧愁呢?2、 将何适而非快?(适何)译:(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感到快乐呢?3、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放自)译:利用办理公务(以外)的空闲时间,(在)山水之中让自己纵情(游览)。4

25、、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适自)译:让眼睛(和)耳朵尽情感受(长江的)美景,从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啊!(六) 定语后置有风飒然至者。(有飒然至风者)译:有(一阵)呼呼吹来的(凉)风。(七) 主谓倒置1、 快哉此风。(此风快哉)译:这(阵)风凉快啊!2、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山连壑绝,林长)译: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木成片,古树(参天)。(八) 固定句式1、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译:这就是被(取名)快哉的缘故啊。2、 楚王之所以为乐。译:楚襄王感到快乐的原因。3、 无所不快。译:(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4、 乌睹其为快也哉!译: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感到畅快的呢!文学赏析这篇

26、文章作于被贬官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决,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纤徐而杨达,叙议结合,清景交融。全文分作三段:先叙张梦得建享之事,再释“快哉亭”命名之由,后就“快哉”二字畅发议论,称赞张梦得情怀之坦然。文章开篇以叙事兼描述之笔,写出了江水的浩瀚雄伟。题目是黄州快哉亭记,而文章却劈头出一“江”字,这与题面有何关涉,快哉亭建在黄州,而黄州濒临大江;那么,为要写亭,先写其江,由大江而引出亭来,这样开头,

27、自然稳妥。此其一。其二,建亭的目的。在于览观江流胜景,既然如此,文章自然要从江水写起,用重笔写出江水的壮观。倘非如此,“览胜”一事,便无从可言,那么,快哉亭的建筑也就失去了意义。其三,文章先出一“江”字,接着运用铺陈的手法,不借笔墨,一连数语,始言其流“奔放肆大”,继曰其势“益张”,末道“波流浸灌,与海泪若”:凡作三层,写出水势的三变,而且愈变愈大。这样写,一是为后文蓄势,欲使其精神倍出;二是为快哉亭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以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雄浑壮关的长江成一鲜明的对照,收到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文章开篇,顿觉其气势奔放。接下去文章以叙事入题。首提建事之人“清河张君梦得”,次叙建亭背景“滴

28、居齐安”,再述亭之修建及其所在“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再言建亭目的“以览观江流之胜”,后点为事命名之人“余兄子瞻”,末出亭名“快哉”。事名最后点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写,在内容上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了能使其与下文衔接紧密。作者叙事简练,层次井然。“滴居”二字为后文伏笔,更是章法上的严谨之处。接着,文章用一表述原因的虚词,“盖”字紧承上文,写出第二段。此段又分两幅排写,解释亭以“快哉”为名的原由。先写登临亭子之所见令人“快哉”。“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这两句是总写,说明在亭子中极目四望,能望见十分开阔的地面,为下文具体写景设下了广大的天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写江流的

29、气势。波浪汹涌固已壮丽,而时隐时现、变幻不定的风云更是雄奇。接着用整齐的对偶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江上白充黑夜的奇景,舟揖之出没,似耳闻鱼龙之悲啸。这种景象瞬息万变,令作者感到休目惊心,因而“不可久视”。这段描写,将景色的奇幻和壮观写得淋漓尽致。“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为过渡句,既将文章引向深人,下文的“西望武昌诸山”即从“举目”远视而来,而“玩”、“足”两字又自然地流露出得亭之喜,“快哉”之由,照应了题意。从“西望”开始由写江水转人写山冈,也即将视线从江面转至岸上。岸上风光写得明丽清晰,冈陵、草木、云烟、日色、屋舍,尽收眼底,历历如画。江山形胜,对此水色山光,登临者谁都“快哉”于心。文章

30、到此,水到渠成地把快哉亭命名之由点了出来。然而这只是将亭子取名为“快哉”的一个原因。接着再叙述凭吊此地的三国遗迹也足以使人称快。“至于”以下四句,追溯了赤壁大战的情景,笔墨极其简省却又摇曳生姿。“脾院”本是斜视的样子,可引申为傲视,这就传神地描绘出当时曹操、孙权气吞对方的气概。“骋骛”,犹言驰骋、疾驰,形容来往活跃,形象地再现了周瑜、陆逊在战场上争胜角逐的情景。说明凭吊历史遗迹,感染古人的流风余韵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这是将亭子取名为“快哉”的另一个原因。以上两幅文字,虽同在解释亭名“快哉”的原因,却又有着宾主之分:前幅是主,后幅为宾,而且详主略宾,借宾形主。写览观胜景运用实笔,浓墨里彩,大肆渲染,写凭吊遗踪,运用虚笔,轻描淡写,简洁勾勒。这样详略兼行,虚实并举,使得文章既在内容上突出了重点,又在布局上显得浓纤得哀,琉密有致,既具整伤之感,还呈活泼之姿。第三段就“快哉”二字抒发议论。承接上文的怀古,探求“快哉”两字的出处,因而自然地引录了宋玉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这个故事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