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副热带高压移动和中国天气副热带高压的定义 副热带高气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副热带高气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的一个重要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副高简介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
2、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受重力影响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时受重力影响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气压带的平面和气压带的平面和横截面图示横截面图示90N60N30N030S60S90S副高控制区的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 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
3、,集中于冬季,夏半年。 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最大月降 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副高的成因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 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气候温和湿润。 随着季节的更迭,太阳直射区域的南北移动,副热带高压带和高压单体的强度、位置也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无论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从1月至7月,高压主体均向北、向西移动,强度增强;从7月至1月,则向南、向东移动,强度也随着减弱,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的不同阶段。 西太平洋高压、北太平洋高压
4、,在夏季一般分为东、西两个大单体: 位于西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西太平洋高压,位于东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东太平洋高压。 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北侧的西风带中,气旋和锋面活动比较频繁,常产生阴雨或暴雨天气。 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西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 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 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
5、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 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 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 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 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 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 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规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 分布还具有广泛性,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 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 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
6、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随着季节的更迭,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也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从1月到7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从7月到1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则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的不同阶段。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暧性高压。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 此高压带是盛行西风带和东风带的分界,其高纬一侧是西风带。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在其西北一侧是西南气流治跃区(通带雨区)。 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压,通常把控制太平洋地区的称为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随季
7、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区域在世界上有5个地区具有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 地中海沿岸,包括欧洲南部,非洲北部沿海和西亚少数地区。 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 非洲南部的西岸,即南非西部和纳米比亚南部(称开普区或好望角区)。 南美智利中部。 澳大利亚西南和东南沿海(虽为东南部,但属西海岸,阿德莱德附近地区,而不是悉尼一带)。 气候特征的特殊性 副热带高气压带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 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
8、0,夏半年只有3040。 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气候成因的典型性地中海气候 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在世界十多种气候类型中,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中,除地中海气候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析可见,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考查,既考查了学生对副热带高压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20-40度)和西风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60度)分布状况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气压带、风带
9、的移动问题。 可以说,如果学生能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准确理解,理解其他气候应该是轻而易举。气候分布的广泛性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中,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 其他地区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南沿海等。 其分布区大多经济比较发达,也是世界热点地区。副高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副热带高气压带一般而言,每年从冬季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都会有规律地自南向北推移;从夏到冬,又有规律地自北往南撤退。 热带与温带之间过渡地区的暖性高气压带,受
10、海陆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为若干个孤立的暖性高压,这些孤立的高 压,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这种高压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 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 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主要有西太平洋高压、青藏高压和南海高压,其中以西太平洋高压对我国的影响最大,是造成我国夏季旱涝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在副热带高压的不同部 位,出现的天气情况各不相同。 在副热带高压区内,天气一般晴朗,所以当它长期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造成该地区长期高温干旱。但当对流条件适当时,有时也会出现局地的热雷雨; 在西太平洋高压的南侧,是台风频繁活动的地 区,在它的东风气流里,常有东风波形成并向西移动,影响 黔桂以东
11、、长江以南地区,发生雷阵雨和暴雨天气; 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和西北侧,由于西部的偏南气流从海上带来大 量的水汽,当遇有西风带低压槽或低涡等天气系统时,会产生大范围的雨带。 据统计,这一雨带在西太平洋高压西部脊 线以北的5一8个纬度一带,一般呈东西向。我国的华南雨季、江淮的梅雨期、华北雨季等都与西太平洋高压向北移动有密切关系。 这一雨带在某一地区停留的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旱涝。 一般来说,雨带停的时间越长,出现洪。涝的次数越多,停留的时间短,易出现干旱。 青藏高压的位置与长江流域的梅雨及陕、青、甘的大暴雨有密切的关系。 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是向我国大陆东部输送太平洋暖湿水汽的天然“传送带”。
12、 从气流状况看副高是个巨大的反气旋,在北半球,气流从高压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向外旋转流出,在高压西部形成偏南气流; 就广大范围内大团空气的温度、湿度说,副高区域是一个庞大的湿热的热带海洋气团。 在夏半年,正是依靠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才把形成于副热带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的湿热空气,源源不断输送到我国大陆广大地区,从而为形成降水提供充足的“原料”;在这同时,它还把副热带海洋的一部分热量随着气流输入我国,使我国夏季气温普遍高于同纬度世界其他地区,此“功”亦不可没。 副高的强弱和位置是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的“指挥棒”。 前述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其实就是夏季盛行的偏南风湿热的夏季风的一支:东南季风。
13、湿热气流为降水提供了可能性,当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能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正是因为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使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自南而北渐次推进,因而南北雨季开始有早迟不同。 春末,南岭一带进入雨季。夏初,副高势力增强向北、向西扩张,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部边缘北上,与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交锋于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 盛夏季节,势力进一步增强的副高继续北跳,雨带也随之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入秋,副高南撤,雨带跟着南移。这就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原因。 副高中心盘踞的“营地”必然是个大“火炉”。 78月间,地处副高“营地”的江
14、淮一带,在高压下沉气流影响下,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天气:人们汗流夹背,农业生产抗旱任务很重,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紧张,不少同学深受暑热煎熬。 制造这样的大“火炉”是副高的“功劳”。 反常的副高是造成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天气的祸首。 夏季,我国东部天气的晴雨冷热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副高的强弱。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其西部表现为东南季风的偏南气流的位置和强弱也就随之变化。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很快就推进到北方;弱的年份,锋面就在南方徘徊。 锋面徘徊很久的地方,往往多雨,锋面滞留时间很短的地方,往往缺雨。可见,我国夏半年,在同一时期常常是此处涝、彼处旱;在同一地区
15、,则常常会此时涝、彼时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副高在作怪。 因此,我国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当大,常常出现大范围的旱涝灾害天气。 例如,1991年副高失常,使锋面雨带不仅提前近1个月早早移到江淮一带,而且迟迟不肯北上,在那里“赖了”近2个月,这就造成苏、浙、皖一带持久性暴雨天气,酿成百年未遇特大洪涝灾害,不少地区很氏时间一片汪洋。 与此同时,南岭一带却发生严重干旱。1994年,由于副高势力强且长时间稳踞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严重高温伏旱天气。The EndThe End副热带高压形成的原因 赤道低压属热力低压。赤道低压使气流从赤道上升到高空,并向极地高压流动。高空气流不考虑与地面
16、的摩擦,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气流方向向右,南半球相反)的影响下,最终,在纬度30度附近气流方向与纬线平行,阻碍了气流运动,导致空气发生聚集并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由此形成一个动力高压副高。 气压带的周期性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也发生移动现象。对于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一、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是向我国大陆东部输送太平洋暖湿水汽的天然“传送带”。副高是个巨大的反气旋,在北半球,气流在高压西部形成夏季盛行的偏南风-东南季风。在夏半年,东南季风把形成于副热带太平洋上的热带海洋气团的湿热空气输送到我国大陆广大地区,为降水提
17、供充足的“原料”;同时,它还把副热带海洋的一部分热量随着气流输入我国,使我国夏季气温较高。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二、副高的强弱和位置是直接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分布的“指挥棒”。东南季风带来的湿热气流只为降水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当它一旦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才能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正是因为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使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也自南而北渐次推进,因而南北雨季开始早迟也不同。 春末,南岭一带进入雨季。夏初,副高势力增强向北、向西扩张,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部边缘北上,与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交锋于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盛夏季节,势力进一步增强的副高继续北跳,雨带也随之推到华北、东北地区。入秋,副高南撤,雨带跟着南移。这就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原因。 副热带高压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BEC指导合同英语特色介绍:掌握合同条款的秘诀
- 2025智能软件产品研发与技术支持合同
- 《质子激发分析》课件
- 2025劳动合同书劳务合同范本
-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课件:人格尊严的法律守护者-教学资源与活动设计
- 《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课件
- 优等期刊论文奖金申请作业指导课件
- 《绿色生活倡导》课件
- 《我是称职小交警》(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
- 创业培训讲师手册
- 威胁情报评估体系-洞察分析
- 2024 CSCO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幼儿园小班健康《打针吃药我不怕》课件
-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重点板块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
-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 全厂接地装置安装施工方案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 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 部编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教学设计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