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现状研究 伍良会引言农村治理法治化是一项长期、重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群众呼声。客观分析当前农村治理法治化的现状,对揭示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的规律,探寻实现农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是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农村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来管理农村事务,即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环境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公民的所有行为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使农村一切需要由法律法规来调控的活动和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近年来,在农村持续深入开展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
2、如普法教育等),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村干部也正在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品性,但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受传统“熟人”观念的束缚,法治建设也明显落后,农民的法治观念比较淡漠,法律法规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民自身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1 农民法治观念有待加强一方面,随着农村社会关系的变革,村民需要法律法规对这些关系进行调节和规范,但部分村民还没有转变传统观念,还不能接受法律法规的调整。调查显示,在家务农的多数是传统的中老年农民,他们中58%以上认为自己在自家的土地上干活、自家的房里生活,既不偷
3、不抢、不杀人放火、也不干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犯法,觉得没必要学法,更谈不上用法,“法不找我,我就不找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民。另一方面,农民对法的理解和运用也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他们以为自己的责任田就可以随便使用,有的圈起来养猪或鸡,有的甚至建成楼房,还有的直接卖给了其它村民,而这其间涉及到的政策法规问题和利益得失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有的建筑如果没有经过合法审批,或者在规划的红线区域内,或者手续不全,都有可能成为违法建筑而被强拆或强平,酿成社会矛盾。再比如有的农民依法建新房时,因缺乏契约意识,仅凭人情关系便口头约定请熟人承建,但作为承建方的农民却带着浓厚的商人色彩,商人的逐利本
4、性驱使承建方在建房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必然侵害建房农民的合法利益,而建房农民由于缺乏凭据(合同)只能认栽,也有部分吃了哑巴亏的农民据理力争而产生民事纠纷,终因没有合同依据而败诉。2 村民自治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村委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民自治的核心是实现村级民主治理,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内容。但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悬浮”于农村社会,现阶段的
5、村委会在大多数地方基本上都只是作为配合、协助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的一个基层单位,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种工作已应接不暇,再加上农村治理涵盖广泛,如教育、医疗、扶贫、生态、土地流转、经济发展等,小到谁家的母猪产仔、婆媳吵架等鸡毛蒜皮之事,大到修路建房、征拆补偿、耕种收割等事关全村利益的大事,如果都单纯依靠村委会,基层治理的功能便很难有效发挥,这已成为让村干部焦头烂额、让老百姓无奈又无序地自主处理事情的根本原因。3 农村法治建设偏弱的现实还未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适合农村的操作性强的立法比较滞后。现行立法无论从主体还是程序都比较脱离农村实践。我国的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修改的,行政法
6、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由较大的市(设区的市)制定的,也就是说,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层级较高的法(即便是关于农村的法)都是由市级以上的国家政权机关根据提案制定和修改的,并不能全面反映并适应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那么在农村治理中,干部群众最信奉的是什么呢?调查发现,80%以上的农村干部群众拢统地说是“国家规定”,而对国家规定的理解,78%的农民认为是村干部们的解说、村规民约或“惯例”,95%以上的农村干部认为是“文件”规定或上级命令。因此,农村治理的依据实质上是各种“文件”,而这些”文件”,一般都是由基层党委和政府下发的与各地“中心工作”相关的指令。总之就是“上头一句
7、话,下头全面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种法规都是意识领域的,而客观实践的依据却与现行法规关联不大。这样的立法方式实际上并不能客观全面反映农村干部群众的意愿,只是自上而下的统治或管理。所以,在调查中,60%的群众认为“法治”和自己没有关联或关联甚少,90%以上的村干部认为“农村治理法治化”就是用法规来治理农村和农民,而且有6%的村干部不接受“农村治理法治化”的提法,认为事情“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工作全靠人情”。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原来的法律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农村的治理形势了,需要及时作出调整,比如,一些农产品如粮食、烤烟等一直是由国家统购统销,如果有农民收购就属于“非法收
8、购”,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合法交易行为是应该受法律保护的,而不能笼统地定性为“非法收购”。3.2 农村执法不严肃,司法不够公正,导致干部群众对法不够敬畏。执法“不严肃”包含不严格执法、选择性执法、戏谑化执法。比如,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村民们尚不清楚选举的流程,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又被村干部们流于形式地应付着,村民们便稀里糊涂地按村干部的要求去投票,直到新一届村委会走马上任,村民们才如梦初醒,这给乡村治理中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造成硬伤。再如,有些地方拆违时,也并不是一律平等的,那些关系户、钉子户、大户一般不会“享受”强拆的待遇,即使強拆,也比普通村民能获得相对较多的补偿或收益,这就为村民
9、“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埋下了祸根。据调查,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很普遍,但“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现代法治社会是绝不能容许的。3.3 农村法律组织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干部群众工作和生活找不到法,用不上法。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各地相继都出台了实施意见,其中也对在农村设立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的组织有所涉及,但实际情况却不免令人失望。通过笔者对20个村进行走访了解,从2010年到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下,有6个村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有8个村开展了“平安村寨”创建活动,9个村进行了“平安创建”工作和“天网工程”建设,但也有2个村只在村委会的门上挂了一个“民主法治办公室”的牌,并没有开展相关的工作。总的来看,大部分村的依法治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组织,这种组织在民间也没有成立。法律组织的缺位会让干部和群众的言行产生失范感,如有的村民认为打孩子不违法,“自己养的娃随便打”,就像他们也认为自己种的树可以随便砍、河里的鱼可以随便捞一样,反正都没有合法的组织手段进行干预。需要在农村更充分地培育多种社会组织(包括法律组织),更好地统筹各种社会力量,以便平衡各方利益、调节各种关系,规范各种行为,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财务管理与银行服务的整合
- 区块链未来科技的核心驱动力
- 公司前台接待工作总结模版
- 浅昏迷的临床护理
- 先天性脑积水的临床护理
- 医疗安全教育在血透室中的实施策略
- 代发维修票合同范例
- 临沂电动车买卖合同范例
- 个人承诺协议合同范例
- 医务人员的伦理素养与法律意识
- 《光纤激光切割技术》课件
- 2024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衡水市武强县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各章节内容-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广州中物储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三语作文模拟题分析+材料+范文:关心人本身应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 2025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文主题默写汇编(2)(含答案)
- 海外安保面试题及答案
- 长城汽车2025人才测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