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沉陷区域建设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研究_第1页
开采沉陷区域建设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研究_第2页
开采沉陷区域建设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研究_第3页
开采沉陷区域建设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开采沉陷区域建设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研究    摘 要:文中對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中心大楼沉降变形监测系统建立及监测成果进行简要陈述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类同条件下高大建筑物监测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层建筑 变形监测前言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中心大楼共21层(含地下室),高度94.50米,占地面积约1.5公顷,属高层建筑。办公中心位于原相城煤矿一水平七采区老采空区上方,地面已稳沉,采空区采取注浆治理。但由于项目区地处特殊地层,办公中心属于特异楼形,采空区水位受周围煤矿影响较大,难以掌

2、控等诸多原因,综上所述,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中心有开展变形监测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变形监测研究为采空区上建设高大建筑物稳定性评价提供相关参考数据。1 研究过程1.1项目区地质采矿情况测区位于相城煤矿井田范围内(矿井已闭坑),相城矿一水平七采区老采空区上方,其东、南、西三面均为采空区。测区煤层开采时间为19771979年,开采深度为80130m,煤层开采厚度为2.5m,煤层倾角78°。煤层开采方法为炮采,工作面开采宽度约为20100m。相邻工作面间残留有部分煤柱。建设用地区域上覆地层中冲积层厚度约为6674m;基岩较薄,厚度约为3060m。1.2引起沉降变形因素分析建筑物本身

3、的原因,包括建筑物的自重、所受的荷载和建筑物结构形式等;自然条件及变化,主要有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温度、季节性降水和周围的建筑环境。本项目办公中心大楼变形影响因素主要为大楼本身自重及特殊结构形式,以及采空区井下充填情况、采空区水位受周围煤矿影响情况。2 技术方案实施2.1技术实施方案根据办公中心结构形式埋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地下室沉降观测点;竖向位移(沉降)观测;倾斜观测;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2.2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网由6个高程基准点组成闭合环线,2个工作基点组成附和线路。2.3监测点布设观测点的布设要求结合办公中心大楼结构特点进行。地下室沉降点布设。办公中心沉降观测点共计28个,

4、主要布设在承重柱上,每3个月观测一期,共观测4个周期,前两次沉降观测取平均值作为首期观测数据。为全方面监测办公中心的整体变形,对其进行倾斜观测,在办公中心四周均匀布设8条观测线,每条观测线由上下两张贴片构成。3 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3.1沉降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为更详细了解办公中心的沉降变形情况,将沉降监测点分为四个观测线(如下图),分别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集团办公中心1号线沉降监测点(b1b3、b22-b24),b2号监测点累计下沉量(mm)最大,达7.57mm,b22号监测点累计下沉量(mm)最小,达5.87mm。b22号监测点累计倾斜量(mm/m)最大,达0.114mm/m,b2号监测点累计

5、倾斜量(mm/m)最小,达0.000mm/m。b32号监测点曲率量(mm/m2)最大,达0.016mm/m2,b24号监测点曲率量(mm/m2)最小,达0.001mm/m2。2号线沉降监测点(b1、b7-b12),3号线沉降监测点(b24-b25、b13-b18),4号线沉降监测点(b5-b6、b11-b20),分析方法同1号线。3.2办公中心整体沉降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办公中心整体倾斜曲线如上图所示,下沉曲线,曲率曲线分析方法相同,沉降监测点(b1-b28)于2017年2月埋设,b14号监测点累计下沉量(mm)最大,达8.26mm,b21号监测点累计下沉量(mm)最小,达5.53mm,本年度共

6、计进行四次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速率为0.02-0.03mm/d。b15号监测点累计倾斜量(mm/m)最大,达0.249mm/m,b8号监测点累计倾斜量(mm/m)最小,达0.001mm/m。b16号监测点曲率量(mm/m2)最大,达0.017mm/m2,b9号监测点曲率量(mm/m2)最小,达0.001mm/m2。根据建筑物级损坏标准规定:倾斜量不超过3mm/m,曲率不大于0.2mm/m2,水平变形不超过2mm/m,由淮北矿业集团办公中心监测点数据分析,可判断办公中心在本年度(2017年11月29日之前)监测周期内处于安全阶段。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规定:对一般建筑物而言,若沉降

7、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该建筑物进入稳沉状态。本年度办公中心整体累计下沉速率处于稳沉区域。3.3倾斜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倾斜监测点(1#线-2#线)于2017年2月布设,7#观测线累计偏移量(mm)最大,达7.2mm,倾斜量为0.0007;3#观测线累计偏移量(mm)最小,达2.2mm,倾斜量为0.0002。具体监测结果详见成果表,监测线倾斜率处于0.0002-0.0007。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国家标准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规定: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 楼高h240.0040;办公中心大楼共21层(含地下室),高度94.50米,由国家标准规定:

8、倾斜临界值为0.0025;综上所述:到2017年11月为止,办公中心主体倾斜量小于临界规定值。4 最终成果及应用效益或前景4.1最终成果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规定:对一般建筑物而言,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该建筑物进入稳沉状态。本年度办公中心整体累计下沉速率处于稳沉状态。根据建筑物级损坏标准规定:倾斜量不超过3mm/m,曲率不大于0.2mm/m2,水平变形不超过2mm/m,由办公中心监测点数据分析,可判断办公中心在本年度(2017年11月29日之前)监测周期内处于安全阶段。由倾斜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得:办公中心监测线(1#-8#)倾斜率处于0.0002-0.0007,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临界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