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5讲讲人类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b)(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毁坏的问题。(2)成因(结合下图理解)。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毁坏也越来越严重。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毁坏。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某些资源渐趋匮乏。考点1考点2考点
2、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2.环境问题的分类(a)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种: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典例典例1读下面漫画,有关其反映的环境问题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A.臭氧层毁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毁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毁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全球变暖引发环境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参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据图示信息可知,图是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引发的水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
3、要环境问题(b)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典例典例2很多人认为指狐猴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不幸的是,它现在也是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指狐猴说再见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1)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这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2)指狐猴成为“地球上最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主要原因是()指狐猴生长的环境毁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人类高强度的捕猎A.B.C.D. 参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指狐猴是一种生物,它濒临灭绝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减
4、少。第(2)题,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直接后果是土地资源的破坏,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解析关闭(1)D(2)D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崇拜自然(原始社会)改造自然(农业社会)征服自然(工业社会)谋求人地协调(现代社会)。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典例典例3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文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
5、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参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在阶段,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
6、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显然是不具备的;“伐木为薪,围湖造田”“竭泽而渔,焚林而猎”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和谐论思想。 答案解析关闭(1)A(2)C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a)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b)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典例典例4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
7、列各题。(1)图中明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 气候变暖A. B.C. D.(2)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权利发展公平环境A.B.C.D. 参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图中所示现象表现出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气候变暖在图中则没有反映出来。第(2)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中,发展的观念强调经济的增长,图中现象并没有违背。 答案解析关闭(1)A(2)A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a)协调人地关系的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人口规模;还包括转变发展
8、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6控制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b)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着手,把各个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任务。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典例典例5读下面漫画,完成下列各题。(1)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死亡率过高B.人口迁移量大C.人口过多D.劳动力素质低(2)该问题不会导致()A.生态环境问题B.资源枯竭C.土地和粮食问题D.国防兵源不足 参考答案
9、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是人口过多问题。第(2)题,人口过多不会引起国防兵源不足。 答案解析关闭(1)C(2)D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7转变发展模式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特征: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2)后果: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特征: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以实现清洁生产和
10、文明消费,减少经济经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具有“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特征。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典例典例6读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思图,完成下列各题。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1)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毁坏(2)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
11、民生活质量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参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包括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第(2)题,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解析关闭(1)C(2)B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
12、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A.北方的退耕还草B.湖区的混合放养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参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而A、B、C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8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b)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8典例典例7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A.开源B.节流C.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越河道教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浙科技版
- 《第二十课 你比想象中的自己强大》教学设计-心理健康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Review 5 6教学设计小学英语Level 5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第二版)
- 第三单元第1课《广而告之》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炼厂气加工工岗后测试考核试卷含答案
- 超灵敏氮化硅纳米孔生物传感器及其信号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 可变电容器装校工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能力考核试卷含答案
-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影响因素研究
- 余甘子冻干粉拮抗镉暴露致小鼠肝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电子绝缘材料上胶工岗后测试考核试卷含答案
- 常见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
- 高校PPT课件: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四版)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件
- S001840D+SL基础维修与调整
- 202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SB/T 10399-2005牦牛肉
- 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 停车场工程招投标书范本
-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30问
- 网关防火墙tn-sg3000x800产品白皮书
- 内务条令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