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知识梳理练习试题(无答案)_第1页
《孙权劝学》知识梳理练习试题(无答案)_第2页
《孙权劝学》知识梳理练习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孙权劝学》知识梳理练习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孙权劝学》知识梳理练习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孙权劝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孙权劝学选自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 这部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史书 (书名)。司马光(10191086 年)字 ,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 世称 。北宋 、 、 。二、内容概说。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 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 “结友而别”。孙权学(详写) 吕蒙学(写) 赞学(描写)。三、字音字形孤岂欲卿 ( )但当涉 ( )猎即更刮目相待( )肃遂拜蒙母( )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初: 。

2、 谓曰: 。 卿: 。当涂: 。掌事: 。辞: 。以: 。务: 。岂: 。治经: 。博士: 。 邪(yé): 。 但: 。当: 。涉猎: 。 见往事: 。 耳: 。多务: 。孰若: 。益: 。乃: 。始: 。就学: 。及: 。过: 。论议: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即:更:。刮目相待:。见事:遂:拜:别:(二)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三)词类活用。蒙辞以军中多务(四)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_(今义)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_(今义)_ (3)但当涉猎。但:(古义)_ (今义)_ (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_ (今义)_

3、五、特殊句式1. 倒装句:2. 反问句:3. 双重否定句:六、重点语句翻译:1. 蒙辞以军中多务。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7.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七、内容理解: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 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4、学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 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 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 语均出自本文。B 文章中,孙权对

5、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C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 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 肃敬才爱才。八、主旨本文通过通过明 。九、出自本文的成语。(请解释)1. 吴下阿蒙2. 刮目相待十、写作特点。1.采用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2.采用手法来烘托人物形象。十一、对比阅读。(一)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说【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

6、“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 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个所填不超过 5 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5

7、、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二)【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 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 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 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2.翻译句子

8、。(1)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三)【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 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 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 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1.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 (2)非复吴下阿蒙(3)是使为善者惧 (4)相寿流涕而去2.翻译句子。 (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

9、兄何见事之晚乎!(2) 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3. 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 例。4. 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四)【甲】初,权谓吕蒙曰: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 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 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 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1. 解释加点的词。(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

10、 (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 翻译句子。(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1.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3.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十二、综合运用。1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 的理解填空。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填写人物神态) 。(设计独白)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

11、挺有收获。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设计人物语言)2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 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 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 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 字左右)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 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你的帖子:(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 读书名言,不超过 100

12、字)3.阅读下列以“读书·学习”为主题的相关短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 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十二章)丁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珠无异人处,少长,貌寝陋,人咸易之。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终有所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均可诵读,或当食忘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 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注板桥:即郑板桥

14、,清代著名书画家。殊:根本寝展:丑隴易:轻视赴古 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箸:筷子。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读 书 能 自 刻 苦 自 愤 激 不 苟 同 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裘葛之遗(_) (2)假诸人而后见也(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 (4)或对客不听其语(_)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A 板桥幼随其父学/其真无马邪B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自钱孔人,而钱不湿C 蒙乃始就学/乃重修岳阳楼D 自以为大有所益/全石以为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5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诸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籍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 是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