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_的主张。2在文中“”里加上标点。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中,“二者”指的是_和_。“得兼”的意思是_。“舍”的意思是_。4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_2.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   _;)(有识则

2、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_。)此三者缺一不可。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2这段话是_说的,他的观点是读书要“三有”,即_,_,_。3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_”和“_”,告诉我们_。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  )”中句子的意思。_3. 古文阅读。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

3、。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岁时:_(2)二十岁以后:_(3)说明:_4下面

4、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4.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ì

5、;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下列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解释: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解释文中语句。孔君平诣其父,乃呼儿出。_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6、禽。”_5.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甚:_未:_夫子:_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_6. 文言文阅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   ),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注释)广:李广,西

7、汉时期的名将。 居:镇守。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 号:称。 岁:年。(阅读链接)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身份做将军,率军出雁门关抗击匈奴。匈奴军队庞大,把李广的军队打败后,李广也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身边一个匈奴少年所骑的马匹,抢走少年的弓,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1如果要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一个词语,以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A.大惊失色 B.兴高采烈 C.不慌不忙 D.气极败坏2请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大意:_。3根据阅读链接,匈奴之所以“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是因为_。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

8、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_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8. 课文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9、楚人有_于郑者,为_之柜,薰以_,缀以_,饰以_,辑以_,郑人_。(1)请用“”在文中画出朗读时的节奏。(2)“薰”通_,“辑”通_。(3)课文选自_,作者_,后世称他为_,战国末期_家。他是_的学生,_家学派代表人物。(4)“买椟还珠”的意思是_(5)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_9. 古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 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谓:_漫浪: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用文中原句回答)_10.

10、 阅读生动的寓言故事,完成下面小题。玄鹤献珠哙参,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弋人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注释)玄鹤:黑鹤。玄:这里指黑色。哙参(kuài shn):人名。为wéi:被弋(yì)人:射手。弋:用带绳的箭射鸟。穷:困窘。疮:伤口。之:代词,它,指鹤。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母至孝(孝顺) B.参执烛视之(拿着)C.各衔明珠(衔接) D.以报参焉(报答)2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表达的一项是(   )A.哙参是一个非常孝顺

11、母亲的人。B.有一只玄鹤被射伤向哙参求助,哙参收留并治好了它,可见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C.在一个夜晚,哙参拿着烛火看门外,只见一只玄鹤衔着明珠,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D.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3短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的起因是:黑鹤被射手射伤;经过是_;(简要概括)结果是黑鹤们送给哙参夜明珠做为报答。11. 课内阅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按原文

12、填空。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_)时代人。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_,收在了_中。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这个传说,比喻(_)。3写出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_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用一个成语概括)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_12. 阅读理解。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 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1)群儿谋取之( 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2)球遂浮出

13、(A.顺,如意   B.于是,就)2这件事的起因是_(用原文回答)。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_。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_,结果_。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_13. 阅读与理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说:通“悦”,对感到高兴。廪(ln):粮食。食(sì):供养。1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所不同的是,齐宣王喜欢_,湣王喜欢_。南郭处士后来逃走,是因为_ 。读了这个故事,我

14、懂得了_。2像“滥竽充数”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_、_。14. 读故事,完成练习。魏文侯与虞人(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期(约定时间)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5.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惠”在这里的意思是_。2判断下而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