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速率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速率平衡综合应用平衡综合应用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1页/共68页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在正确的后面画“”,在错误的后面画“”。(1)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2)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 )(3)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解析: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如果平衡正向移动的原因是压强的改变或浓度的改变等,则化学平衡常数不变。解析:若通过降温、减压等条
2、件的改变使反应正向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解析:若通过增大某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第2页/共68页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4)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产量一定增大 ( )(5)温度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6)浓度和压强发生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7)只要v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8)起始投入的两种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原料转化率相等 ( )解析: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或放热,故温度改变,化学平衡将发生移动。解析: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来说,改变压强不能
3、使平衡发生移动。解析:平衡正向移动是因为v正大于v逆,不一定是v正增大。第3页/共68页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9)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10)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解析:恒温恒容容器中的化学平衡,在充入稀有气体时,化学平衡不移动。解析:起始原料物质的量相等,原料的转化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一定相等。第4页/共68页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考点1 化学平衡移动*自主梳理*正反应逆反应第5页/共68页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减小增大吸热放热不第6页/共68页第七页,编辑于
4、星期三:八点 四分。2.勒夏特列原理(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2)应用该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这种减弱并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变化。减弱第7页/共68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1.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第8页/共68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9页/共68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10页/共68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特别提示: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自身转化率可能降低。第11页/共68页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3.速率与平衡之间的关系第12页/共68页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13页/共68页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4.平衡移动对平衡体系的性质影响(1)有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下列条件,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平衡体系造成的影响(设起始投料为:n(N2)=1 mol,n(H2)=3 mol)第14页/共68页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15页/共
6、68页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A第16页/共68页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减小逆向移动增大解析:解析:第17页/共68页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备考指南】此类问题常用思维模型为:等效思想、压缩(增大)体积思想、分析含量、转化率看移动方向;分析压强、浓度注意体积变化。第18页/共68页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1.在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实验中,往透明针管中装入NO2后进行压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如果体积减半,则压强增加到原来的2倍 如果体积减半,则压强增加,但小于原来的2倍 如果体积减半,则压强增加,且大于原来的2倍 红棕色比原平衡
7、时深 A. B. C. D.解析:压强起初变大为原压强的2倍,但平衡向能使压强变大趋势减弱的方向移动,故压强比原平衡时大,但不足2倍。气体颜色起初变深为原来的2倍,而平衡会向使颜色变深趋势减弱的方向移动,但红棕色仍比原平衡时深。B第19页/共68页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B解析:解析:第20页/共68页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考点2 速率平衡图像*自主梳理*C第21页/共68页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22页/共68页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根据“先拐先平”可判断选项A错。化学平衡常数与压强无关,可判断选项B错。选项C可以这样理解:开
8、始时,反应向右进行,N2的体积分数减小;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最小;接着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2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中T2斜率应大于T1。第23页/共68页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备考指南】解化学平衡图像的三步曲(1)看懂图象:看图象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三看点,即看曲线的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原点、极值点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象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3)推理判断: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图象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知
9、识规律分析作出判断。第24页/共68页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C第25页/共68页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解析:方法规律:此类图象主要是通过平衡时间的长短分析温度与压强的大小,实质是通过图象揭示温度、压强对速率、平衡的影响的规律。第26页/共68页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2C解析:a、b在曲线上为平衡点,c、d点未达到平衡。d点在曲线右上方,从d点向横坐标引辅助线,可知该温度平衡时 R(NO)比d点的小,说明该点未达到平衡,且平衡向正向移动,而c点比平衡时低,逆向移动达到平衡点。第27页/共68页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
10、方法规律:此类图象关键分析曲线外的点,明确曲线上的点是平衡点,曲线外的点是不平衡点。明确不平衡点要达到曲线是如何移动的,如题中的c点要达到平衡,分析纵坐标量的涵义,同一温度下c点NO的含量小于平衡点,逆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点。也就是说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平衡点纵坐标量与同一温度(压强)下与平衡点大小的比较,决定平衡移动的方向。第28页/共68页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3A第29页/共68页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相同p时,升高T,RA提高,说明正反应吸热;相同T,增大p,RA提高,说明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m+nx+y,故选A。方法规律:此类图
11、象的关键是分层分析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首先看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分析图象中一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此题中横坐标温度升高,纵坐标A的转化率也升高,即通过图象分析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规律,然后固定横坐标为相同值(做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分析在同一温度(压强)下压强(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第30页/共68页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4AC段未达到平衡受速率控制,CE段达到平衡,升温逆向移动A、B放=第31页/共68页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解析:方法规律:此类图象关键是分析极高点(极低点)前是不平衡点,极高点(极低点)后是平衡点。第32页/共68页第三十三页,
12、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5D第33页/共68页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解析:方法规律:此类图象也有极高点和极低点,但与上述4题情形不同,要讨论T(或p)的大小,从而分析H0或H0及气体计量数大小。第34页/共68页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6图4-26-6所示。第35页/共68页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40%(或0.4)0.06 molL-1第36页/共68页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
13、八点 四分。解析:(1)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象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比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和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使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第37页/共68页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38页/共68页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7(图中表示生成1mo
14、l物质时的能量)图4-26-8图4-26-7所示。第39页/共68页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催化剂因为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使发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t0t1第40页/共68页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16/a2正向移动3第41页/共68页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C第42页/共68页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ABC三个选项描述都是正确的,但要说明亚硫酸钠显碱性是亚硫酸离子水解造成的,存在水解平衡这一事实。比如说向氢氧化钠这样的碱溶液中加入酚酞后变红,用AB两项中的试剂都可褪色,但用C中的试剂就不行。选择试剂最好是中性,并与亚硫酸根离子反
15、应,使水解平衡移动,这样一比较C可以充分说明亚硫酸钠显碱性是亚硫酸根离子水解造成的。第43页/共68页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9第44页/共68页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4 1第45页/共68页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备考指南】 1.考查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部分,一些具体考点是:易通过图象分析比较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H的判断;以及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查。2.
16、运用速率和平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命题热点,注意借鉴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和工业合成SO3条件选择,兼顾速率和平衡两个方面。3.分析平衡移动的方法(1)只改变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产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第46页/共68页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47页/共68页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4.图象解答规律(1)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强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2)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到达平衡所
17、需时间,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3)同一反应中,未达平衡前,同一段时间间隔内,高温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含量总比低温时生成物含量大;高压时(其他条件相同)生成物的含量总比低压时生成物的含量大。(4)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但生成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加。第48页/共68页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49页/共68页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50页/共68页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5000 LABC第51页/共68页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2801.2010-35.8010-31.2010-35.8
18、010-382第52页/共68页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图4-26-9答案答案第53页/共68页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bd第54页/共68页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0.001 molL-1s-1(或0.06 molL-1min-1)0.075向正反应方向小于第55页/共68页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BD第56页/共68页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 (1)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A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但不能满
19、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所以压强和物质的量都是变化的,因此d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c不正确。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所以b可以说明。第57页/共68页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第58页/共68页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3)再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NO2的含量逐渐减小;达到平衡后,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含量增大。所以A、C
20、不正确,B、D确,答案选BD。第59页/共68页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8.310-4 molL-1s-1第60页/共68页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0.006 molL-10.006 molL-10.004 molL-10.004 molL-1第61页/共68页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40%beH2O的浓度增大了0.01 molL-1(或H2O的物质的量,增大了0.1 mol)第62页/共68页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四分。解析:.(1)要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反应物的浓度应该是不同的。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如果选择试剂,则Na2S2O3的物质的量是不足的,因此正确的答案选。(2)注意利用混合后的浓度计算反应速率.(2)CO的转化率是0.0040.01100%=40%。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增大;增大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降低;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增大水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1 探究共享电单车的运行过程-系统特征 课件 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安徽版2024)
- 吨公里运费管理办法
- 服务也客户管理办法
- 无人车电源管理办法
- 步行街商户管理办法
- 县停车服务管理办法
- 期货棉交割管理办法
- 园中园消防管理办法
- 安置点服务管理办法
- 新原料实验管理办法
- 学校食堂岗位职责及食品安全管理
- 党建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 2025年中国石油套管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武汉市汉阳区社区干事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小学英语(2022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 城市环卫车辆维护保养计划
-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 党课课件含讲稿:《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辅导报告
- 2025高考物理答题技巧构建模板:机械能守恒定律(五大题型)(试卷+答案解析)
- ISO 141552020医疗器械的人体受试者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