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华南农业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华南农业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华南农业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华南农业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2012年第一学期期末华南农业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B卷)2012学年第 一 学期考试科目:大学语文考试类型:(闭卷/开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题号一一二四五总分得分评阅人得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写作水平B.深化中学语文C.增强人文修养D. 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2 . “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意思是()A.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书本撕烂扔向空中B.见到母亲,高兴得把以前认识的人全忘了C.与母爱相比,我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太微不足道了D.与母亲相比,所有名人名著都是秋风中的残叶3 .萧红的最后一部小说命名为“小城

2、三月”,其主要原因是:A翠姨的故事发生在小城的三月份B翠姨短暂的生命就是在小城的三月结束C小城三月的美好而短暂是翠姨人生的隐喻D萧红非常怀念小城的三月4 .苦恼的情节特点是()A.情节曲折B.没有曲折的情节C.事变惊人D.情节突变5. “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 ”说明()A、一个社会事实。B 、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世界。C、好人少,虚伪的人多,是一句反话。D 、在庸常的生活中,人遗失了真实的自我。6. 马铁奥法尔哥尼一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岛?A 撒丁岛B 科西嘉岛C 西西里岛D 克里特岛7. 伊尔娶了玛蒂尔德,是因为( )A 玛蒂尔德漂亮B 玛蒂尔德贤惠C 玛蒂尔德有钱D 爱情8. 汪莘沁园春忆

3、黄山体现的是一种()A 壮志豪情B 思古幽情C.隐逸闲情D 怀乡悲情9. "生也何恩,杀之何咎"中"咎" 的意思是 ( )A. 咎 : 罪过。B. 咎 :灾祸,灾殃。C. 咎 : 怪罪,处分。D. 咎 : 怨仇。10. 江天暮雪 中“粳米炊长腰,鳊鱼煮缩项”给人的感觉(A 饭菜很好吃B 作者家庭殷实,生活富裕。C.充满了生活情趣D.作者整天吃喝玩乐。11. 蚊对通过天台生的责骂与童子的对答说明()A 天台生是蛮恨的。B 童子是错误的。C.蚊子是令人可恨的D.蚊子是应该跟人类是平等的。12 .美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个?A艺术美B自然美C人物美D虚构美13 .

4、“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的意思是()A.知道休息B.智力到达极限C.该停就停D.知道目标所在14 .胡适认为仁爱()A.是好道德,但不实用15 是中国的旧道德,应该保存C.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如果不实践,只是空名词D.是引导民族向上的固有文化15.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A.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B.要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C.中学西学新旧兼学,同样重要。D.中学是本原,西学是辅助。16.复仇者的复仇方式是()A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B 向路人杀戮C两人握手言和D两人相互杀戮得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5、)1. “一双老花眼充满疑惧”,反映了母亲()A.凡事多疑B. 关心儿子C. 过于高兴D. 不认得儿子2. 我梦见重又归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A. 无拘无束的漫游欲B. 对远方的向往C. 对故乡的眷恋D. 对理想的憧憬3. 封锁从生活常态始再回到生活常态的这种首尾呼应的手法道出了()A、生活容不得浪漫的现实。B 、传奇、梦想像肥皂泡,终究要破灭,并回到庸常的日子的现实。C 、 只有日常生活才是真实、永恒的现实。D 、文章的情节转换的需要,在“常态反常态回复常态”转换过程,突显主旨。4. 关于普罗斯佩梅里美,描述正确的是:A 他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B.他是中短篇小说大师C.他的代表作有高龙芭与

6、卡尔曼等D.他是浪漫主义作家5. 泰戈尔的孟加拉风光 ,虽题为“风光” ,实际上含有() 。A.风土B.人情C.思考D.风光6. 对西塞山怀古叙述正确的是( )A. 前四句叙事。B. 后四句叙事。C. 前四句抒怀。D. 后四句抒怀。7. 宗教的普遍本质与功能包括:A 宗教的神秘性B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C宗教信仰的超越性D宗教的文化本质E以世界观的形式为社会共同体提供一个普遍的宗教性的解释体系得分、辨析题(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每小题 5分,共10分)1 .孝敬父母是一种封建传统,不值得提倡。2 .老妇还乡的主题是复仇。得分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7、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再回答问题: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 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 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日“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日“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日“徒诵其言”,而日“已知其人”;不日“强不知以为知”,而日“知之为知 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 佛之院。问:1.不日“

8、徒诵其言”,而日“已知其人”;不日“强不知以为知”,而日“知之为知之”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答:7问:2.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以上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答:(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再回答问题: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 库司玛 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 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 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问题:1 .姚纳的双重苦恼是什么?2 .这段文字与前文构成何

9、种关系?3 .姚纳向马诉说苦恼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得分五、作文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课程所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反映亲情的记叙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6.A1 .C; 2,C ; 3, C; 4.B; 5. D; 6.B; 7.C; 8.C; 9. A; 10.C; 11.D; 12.D; 13.D; 14.C; 15.ABD ; 二、多项选择题1. B,C ;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6. AD; 7. BDE。三、辨析题1 .答:错。孝敬父母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应该提倡。理由:A.从文化上说,孝敬父母长辈是一种美德,不分古今中外

10、,也无论人种肤色,文化差 别;不同只在于孝敬的方式。B,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父母与子女是血缘关系,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同种同族 尚且是“血浓于水”,何况子女与父母!C.从情理上说,从在娘胎里生命的形成到呱呱坠地,从第一 口母奶到进入大学,要耗 费父母多少心血!可以说,子女的成长是以父母的衰老为代价换来的。2 .答:错。本文主题旨在批判资本主义金钱强权下人性的异化,呈现的是金钱与道德博弈之下,道德 无可挽回的溃败。四、阅读理解(一)1,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答:以上这句话是指不反省自己只会照本宣科地念孔子等儒家先师先圣的言论,反而自命 不凡,认为自己对孔子等人的观点已经很了解了。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答:以上这句话是指某些人不反省自己属于“强不知以为知”这一类,而自称为“知之为知之”,自以为对孔子很了解。总而言之,李贽批判了某些人只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2.既从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