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T3004-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_第1页
QZTT3004-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_第2页
QZTT3004-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_第3页
QZTT3004-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_第4页
QZTT3004-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30042016代替Q/ZTT 1003.32014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Passive Distribution System Passive Components Test Specification版本号:V2.02016 - 02 - 15发布2016 - 02 - 15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ZTT 30042016目次前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23.2 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wave Ratio (VSWR)23.3 带内波动(纹波)

2、Inband Ripple23.4 耦合度Coupling Degree23.5 功率容量Power Capacity23.6 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24 检测项目24.1 功分器24.2 耦合器34.3 3dB电桥34.4 衰减器(选做)44.5 负载45 基本测试环境55.1 常规测试条件55.2 极限测试条件55.3 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56 电气性能检测要求56.1 功分器56.1.1 网络分析仪校准56.1.2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76.1.3 输入端口驻波比86.1.4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86.2 耦合器96.2.1 耦合度偏差96.2.2 插入损耗及带内

3、波动106.2.3 驻波比116.2.4 隔离度116.2.5 输入口反射互调126.3 3dB电桥136.3.1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136.3.2 驻波比146.3.3 隔离度156.3.4 反射互调166.4 衰减器176.4.1 衰减度误差和带内波动176.4.2 驻波比186.4.3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186.5 负载196.5.1 驻波比196.5.2 反射互调206.6 功率容量检测要求217 工艺和材料简易检测方法228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要求238.1 高温试验248.2 低温试验258.3 振动试验258.4 恒定湿热试验(选做)258.5 盐雾试验(选做)26附 录 A (

4、规范性附录) 测量设备要求27A.1 试验负载27A.2 矢量网络分析仪27A.3 校准27A.4 电缆标准测试件27A.5 互调测试仪27A.6 高低湿温箱28A.7 调温调湿箱28A.8 振动试验台28A.9 盐雾试验箱2828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中国铁塔”)的实际情况,细化和明确了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的检测规范,满足多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需求,并为入网检测和无源分布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本标准主要包含无源器件产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适用于无源器件产品的质量检测,适用于送检和抽检产品的检测。本标准应和同期发布的Q/ZTT 3

5、003-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配套使用。本标准代替Q/ZTT 1003.3-2014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V1.0)-试行中测试方法相关的内容。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原标准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源器件产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规定的无源器件产品的质量检测,适用于送检和抽检产品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其最新

6、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 (12h+12h 循环)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

7、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YD/T 2740.5-2014 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第5部分: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输入功率通过无源器件在有效工作带宽内引入的传输损耗,包括功率分配损耗、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反射损耗等。3.2 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

8、nding-wave Ratio (VSWR)无源器件或有源器件中,除信源的输入端(或输出端)以外的其他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信源的输入端(或输出端)电压的波峰和波谷的比值。3.3 带内波动(纹波)Inband Ripple无源器件输入至输出端口在通带范围内信号的波峰与波谷的差值。3.4 耦合度Coupling Degree耦合器耦合支路与通路信号强度的差值。3.5 功率容量Power Capacity无源器件由消耗产生热能,不会导致器件的老化、变形以及电压飞弧现象出现时,所允许的最大功率负荷。3.6 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由于器件机械结构接触不良、虚焊和表

9、面氧化、材质磁性导体和射频传导面的污染、工艺及设计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在两个或更多的频率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寄生杂散信号。4 检测项目14.1 功分器表1 功分器检测项目明细表序号分类指标备注1电气性能指标平均功率容量2插入损耗3带内波动4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5输入端口反射互调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6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振动试验7高温试验8低温试验9恒定湿热试验选做10盐雾试验选做11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内导体、腔体和盖板材料12内导体和腔体表面镀层13表面工艺、结构件和焊点工艺14接头外导体和内导体材料4.2 耦合器表2 耦合器检测项目明细表序号分类指标备注1电气性能指标平均功率容量2耦合度偏差3插入

10、损耗4带内波动5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6最小隔离度7输入端口反射互调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8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振动试验9高温试验10低温试验11恒定湿热试验选做12盐雾试验选做13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内导体、腔体和盖板材料14内导体和腔体表面镀层15表面工艺、结构件和焊点工艺16接头外导体和内导体材料4.3 3dB电桥表3 3dB电桥检测项目明细表序号分类指标备注1电气性能指标平均功率容量2插入损耗3带内波动4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5隔离度6输入端口反射互调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7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振动试验8高温试验9低温试验10恒定湿热试验选做11盐雾试验选做12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内导体、腔体和盖

11、板材料13内导体和腔体表面镀层14表面工艺、结构件和焊点工艺15接头外导体和内导体材料4.4 衰减器(选做)表4 衰减器检测项目明细表序号分类指标备注1电气性能指标平均功率容量2衰减度误差3带内波动4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5输入端口反射互调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6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项目振动试验7高温试验8低温试验9恒定湿热试验选做10盐雾试验选做11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内置安装管、衰减片、接头和绕线线缆材料12内置安装管和结构表面镀层13结构件稳固度4.5 负载表5 负载检测项目明细表序号分类指标备注1电气性能指标平均功率容量2输入端口电压驻波比3输入端口反射互调包含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4环境与可靠性试

12、验项目振动试验5高温试验6低温试验7恒定湿热试验选做8盐雾试验选做9工艺和材料检测项目内置安装管、吸收负载、接头和绕线线缆材料10内置安装管和结构表面镀层11结构件稳固度5 基本测试环境5.1 常规测试条件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70kPa106kPa。5.2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测试条件参考第7节中环境试验要求。5.3 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Q/ZTT 3003-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V2.0)所定义的所有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定义指标要求判断。6 电气性能检测要求6.1

13、 功分器6.1.1 网络分析仪校准网络分析仪的校准可以采用电子校准件进行校准,也可以使用机械校准件进行校准,本标准首选采用附带电子校准件的网络分析仪进行双端口校准。6.1.1.1 电子校准件校准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网络分析仪按图1连接电子校准件,网络分析仪的校准方式选择电子校准双端口校准。图1 电子校准件校准6.1.1.2 机械校准件校准a) 在网络分析仪port2口加装10dB衰减器(要求衰减器驻波比低于1.1,带内平坦度0.1dB,按照校准及测试需求可适当添加转接头),

14、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b) 网络分析仪按图2连接机械校准件对网络分析仪双端口校准。图2 机械校准件校准6.1.2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a) 按图3或图4示连接测试系统,除待测OUT口外,在功分器的其他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图3 电子校准件校准后功分器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测试图4 机械校准件校准后功分器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测试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c) 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d) 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功分器的带内波动;e) 最小值的绝对值即为功分器的总插损;f) 更换其它输出端口,重

15、复步骤b-f;g) 比较所有端口测试值,将最大值(最差值)记录为功分器的差损和带内波动。6.1.3 输入端口驻波比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功分器的所有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测试输入端口S11参数;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输入端口驻波比。图5 功分器驻波比测试6.1.4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图6 功分器输入端口反射互调测试a) 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b) 按照图6连接测试

16、系统,功分器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其余输出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1015N;DIN头: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c) 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d) 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e) 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f) 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g) 执行测试;h) 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i) 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j) 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k) 更

17、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b-j,测试功分器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互调值;l) 分别选取多个频段测试的3阶和5阶测试值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功分器的互调抑制值;m) 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 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6.2 耦合器6.2.1 耦合度偏差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耦合器的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图7

18、 耦合器耦合度偏差测试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d) 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e) 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耦合度设计值,再用最大值的绝对值减去耦合度设计值,比较两个差值的绝对值,取其中大的一个值,即为耦合度偏差。6.2.2 插入损耗及带内波动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8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耦合端口加匹配负载;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d) 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小值;e) 最

19、小值的绝对值即为耦合器的总插入损耗;f) 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耦合器的带内波动。图8 耦合器插入损耗及带内波动测试6.2.3 驻波比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9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输出端口和耦合端口加匹配负载;图9 耦合器驻波比测试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11;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输入端的驻波比;e) 更换端口重复上述操作;f) 比较所测的输入端、输出端、耦合端的值,最大值(最差值)即耦合器的端口驻波比。6

20、.2.4 隔离度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0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输入端口加匹配负载;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最差值),对其取绝对值即为其隔离度。图10 耦合器隔离度测试6.2.5 输入口反射互调图11 耦合器输入口反射互调测试a) 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b) 按照图11连接测试系统,耦合器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输出及耦合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

21、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1015N;DIN头: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c) 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d) 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e) 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f) 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g) 执行测试;h) 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i) 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j) 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k) 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2-10,测试耦合器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互调值;l) 分别选

22、取多个频段测试的3阶和5阶测试值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耦合器的互调抑制值;m) 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 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6.3 3dB电桥6.3.1 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端口IN2和OUT2加匹配负载;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显示参数为S21;d

23、) 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e) 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即为3dB电桥的带内波动;f) 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端口IN1和OUT1的插入损耗;g) 测试端口IN1和OUT2;IN2和OUT2;IN2和OUT1的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方法同上;h) 分别取四组连接方式下的差损和带内波动的最大值(最差值)记录下来,即为该电桥的差损和带内波动;i) 只有一个OUT口的电桥,则只测试IN1和OUT及IN2和OUT两组连接方式的差损和带内波动,取最大值(最差值),即为该电桥的差损和带内波动。图12 3dB电桥插入损耗和带内波动测试6.3.2 驻波比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

24、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端口IN2、OUT1和OUT2加匹配负载;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输出功率为3dB电桥功率范围内,显示参数为S11;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该端口驻波比;e) 更换端口其余的in和out口重复上述操作;f) 比较所测端口的值,最大值(最差值)即为3dB电桥的端口驻波比。图13 3dB电桥驻波比测试6.3.3 隔离度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

25、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端口OUT1和OUT2加匹配负载;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2700MHz,输出功率为3dB电桥功率范围内,显示参数为S21;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最差值),对其取绝对值即为输入端口隔离度;e) 更换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将网络分析仪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电桥的OUT1和OUT2,两个IN端口加匹配负载,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得到输出端口隔离度;f) 在输入端口隔离度和输出端口隔离度中取最小值(最差值),即隔离度测试结果;g) 只有一个OUT口的电桥,则仅测试IN1和IN2之间输入端口隔离度。图14 3dB电桥隔离度测试6.3.4 反射互

26、调图15 3dB电桥反射互调测试a) 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b) 按照图15连接测试系统,将电桥的输入口IN1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其余三个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1015N;DIN头: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c) 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d) 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e) 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f) 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g) 执行测试

27、;h) 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i) 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j) 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k) 更换端口,将电桥的另一个输入端口IN2接仪表REV端口,重复2-10,测试电桥的另一个输入端口IN2的输入反射互调;l) 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2-11,测试电桥的IN1和IN2两个输入口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反射互调值;m) 所有3阶测试值中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电桥的3阶互调值,5阶互调值同样记录最大值;n) 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 次,在3次测试结果

28、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6.4 衰减器6.4.1 衰减度误差和带内波动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16 衰减器衰减度和带内波动测试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3000MHz,显示参数为S21;d) 读取S21曲线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e) 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最大值的绝对值的差值即为衰减器的带内波动;f) 用最小值的绝对值减去衰减值规格,差值取绝对值得到max;再用最大值的绝对值减去衰减值规格,差值取绝对值得到min,比较max和mi

29、n,取其中较大的一个值,即为衰减度误差。6.4.2 驻波比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在输出端口加匹配负载;图17 衰减器驻波比测试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3000MHz,显示参数为S11;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该端口驻波比;e) 更换测试输出端口,重复上述步骤,可测得输出端口驻波比,比较两端口测试值,取最大值(最差值)即为衰减器的驻波。6.4.3 输入端口反射互调图18 衰减器三阶互调测试a) 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

30、录A.5要求;b) 按照图18连接测试系统,衰减器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输出端口接低互调测试负载;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1015N;DIN头: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c) 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d) 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或33dBm(50W及以上规格的衰减器测试互调时,两载波均为43dBm;50W以下规格的衰减器测试互调时,两载波均为33dBm);e) 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f) 设置互调测试

31、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g) 执行测试;h) 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i) 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j) 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k) 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b-j,测试衰减器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互调值;l) 分别选取两个频段测试的3阶和5阶测试值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衰减器的互调抑制值;m) 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 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6.5 负载6.5.1 驻波比a)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中频带宽为1KHz,P

32、OWER为0dBm,扫描点数最低为801,可以设置更多的扫描点数,对测试仪表进行双端口校准;b) 按图19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19 负载驻波比测试c) 设置网络分析仪的工作频段为800-3000MHz,显示参数为S11;d) 读取曲线上的最大值即为该负载端口驻波比。6.5.2 反射互调图20 衰减器三阶互调测试a) 对互调测试仪进行校准,测试环境要满足附录A.5要求;b) 按照图20连接测试系统,负载输入端口接仪表REV端口(2载波功率输出端口);各接口均使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N头:1015N;DIN头:1520N)拧紧,测试完毕前不得再次接触测试电缆和被测件;c) 设置互调测试仪载波频率和

33、无源互调阶数(3/5),频率配置为仪表默认配置,互调阶数为3阶;d) 设置互调测试仪输出功率,两载波均为43dBm或33dBm(50W及以上规格的衰减器测试互调时,两载波均为43dBm;50W以下规格的衰减器测试互调时,两载波均为33dBm);e) 设置互调测试仪测试模式,要求为反向(Rerverse)模式;f) 设置互调测试仪扫描方式,要求为扫频方式;g) 执行测试;h) 读取仪表所显示的电平值;i) 取最大电平值即为该次测试3阶互调值;j) 重复步骤c-i,测试5阶互调值;k) 更换其他频段互调测试仪,重复步骤b-j,测试功分器在其他频段的3阶,5阶互调值;l) 分别选取多个频段测试的3阶

34、和5阶测试值的最大值(最差值),记为该负载的互调抑制值;m) 第一次测试中发现器件互调指标测试不合格时,重新连接所有接头(连接要求与步骤b中一致),再进行一次测试。单个器件的单个端口最多允许测试3 次,在3次测试结果中取最优值记为该端口的反射互调结果。6.6 功率容量检测要求功率容量是指由于最大输入信号功率所引起的热能不会导致器件的老化、变形以及电压飞狐现象,功率容量指标是验证被测器件承受最大功率负荷的限度。图21 功率容量测试连接方框图a) 环境温度控制在+35环境以下,连接馈线使用大功率低互调馈线。验证时需将被测器件省略,直通跨过,信号源和功放按照测试要求去配置载波和发射功率,将1#频谱仪

35、设置为maxhold模式(需保证:测试场地不受手机等外界信号干扰,测试过程中,大功率设备(如电源、功放)不对频谱仪的测试结果造成干扰)。试验5分钟,要求1#频谱仪上观察到双工器 RX带内无飞弧现象,且宽带噪声-113dBm/100KHz,2#频谱仪观察到的信号幅度变化不得大于±1dB;b) 如果被测件为多端口器件,测试时将空闲端口接大功率匹配负载;c)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规定的调制载波(测试时产生EDGE 信号),将按规定4载波,测试频点建议设置为工作频带内高端频点,以GSM频段为例,载波频率设置为944、944.6、953、953.6MHz,载波频率选择应避开三阶交调和五阶交调调落到

36、接收频段内。其他测试频段按照相同原则执行;d) 调整信号发生器工作电平,使其被测器件端口的最大总载波平均有效功率为规定的功率容量值;e) 当采用常温状态下进行测试时,加测试信号连续试验 0.5h,当采用高温状态下进行测试时,将器件放置+55 度高温箱内,不加测试信号保持2 小时后,加测试信号连续试验10min;f) 设置频谱仪 1#为接收频段,采用maxhold 工作模式观察其接收频段内噪声频谱显现情况;且宽带噪声抬升不得超出-107dBm/100kHz,随机突发脉冲噪声不得超出5 个,即无飞弧现象;g) 设置频谱仪 2#设置为发射频段,观察载波信号的幅度变化不得大于±3dB,甚至消

37、失等异常现象;h) 测试过程中驻波数值显示不得超出 1.5;i) 试验结束后器件,被测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各项电气性能应能满足要求; 各端口驻波比测试变化应小于 10% (与常温状态相比); 打开内部结构不应有损坏、变形、打火痕迹及介质击穿现象。7 工艺和材料简易检测方法无源器件工艺和材料的简易检测方法见表6。表6 工艺和材料的简易检测方法项目检测方法材料1、通过对内导体进行用砂纸进行摩擦,若粉末为黄色为黄铜,白色为铝材或合金;2、PCB微带板和腔体的设计方案可直接通过观察判别。微带电桥 腔体电桥 表面处理1、铜材可以直接在表面进行镀银;2、铝合金材质则需要先在表面进行镀铜后才可以镀银处理;

38、3、镀银表面呈银白色,镀铜表面呈黄色,不做任何电镀处理的为金属原色;4、在腔体内表面通过用锉刀打磨,如打磨后显示出铝材的金属原色可判断是否镀银。工艺要求1、表面工艺明显毛刺点等可以通过观察判断,另可以选工艺优秀样品做为基准对比;2、焊点光亮、整洁、无虚焊,无松香残留。接头1、接头外导体材质可以通过砂纸等进行摩擦,若粉末为黄色为黄铜,白色为铝材或合金;2、内导体插拔次数满足200次后,电气性能指标依然合格。其它1、厚膜陶瓷电阻与贴片电阻有明显区别,可以肉眼判断。贴片电阻 厚膜陶瓷电阻 8 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检测要求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应按照Q/ZTT 3003-2016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V

39、2.0)中第11节中规定的温湿度范围进行试验。不同的器件在环境与可靠性实验时,进行不同电性能指标的测试,具体见表7和表8(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全部或者部分检测项目)。表7 无源器件高温、低温、恒定湿热试验检测项目器件名称高、低温试验检测项目在线测试恢复常温后测试功分器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带内波动外观检查定向耦合器耦合度偏差、最小隔离度、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外观检查3dB电桥插入损耗、带内波动、隔离度、电压驻波比外观检查衰减器衰减值精度、带内波动度、输入电压驻波比外观检查负载输入电压驻波比外观检查表8 无源器件振动试验检测项目器件名称完成振动后测试项目功分器外观检查、互调定向耦合器外观检查、互调

40、3dB电桥外观检查、互调衰减器外观检查、互调负载外观检查、互调8.1 高温试验试验条件:+55;试验仪表:高低温箱、网络分析仪;试验方法: 将器件放入高低温箱中,在温度稳定后恒温保持2小时,保持器件在高温环境中进行表7中要求的电气性能指标测试;要求: 须符合本技术要求中各器件电气性能要求; 恢复常温后,取出,检查器件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外表面是否有变色或脱漆现象,如出现脆化、开裂、粘度增大和固化、机械强度降低、物理性收缩、绝缘损坏、密封失效等肉眼可识别的物理损坏)。8.2 低温试验试验条件:-40;试验仪表:高低温箱、网络分析仪;试验方法: 将器件放入高低温箱中,在温度稳定后恒温保持2小时,保持器件在高温环境中进行表7中要求的电气性能指标测试;要求: 须符合本技术要求中各器件电气性能要求; 恢复常温后,取出,检查器件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外表面是否有变色或脱漆现象,如出现脆化、结冰、开裂、粘度增大和固化、机械强度降低、物理性收缩、绝缘损坏、密封失效等肉眼可识别的物理损坏)。8.3 振动试验试验温度:室温;试验仪表:电动振动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