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练习_第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练习_第2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练习_第3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斗 洫:沟渠 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 人几为鱼(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

2、欺我哉!”_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2. 文言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注智:通“知”,知识。致:送来。访:询问。咸:都。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_。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富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

3、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诀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_3. 阅读理解。(一)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注释:(1)过:拜访。  (2)突:堗,烟囱。  (3)嘿:同“默”  (4)居无何:过了不久。  (5)上

4、行(hn):上坐。(6)突:烟囱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_) (2)余各以功次坐(_)(3)乡使听客之言(_) (4)主人乃寤而请之(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_(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_3“主人乃寤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子的人。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4除了“焦头烂额”外,文中还有一个成语是_,它的含义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个俗语是相同的,

5、那就是_4. 文言文阅读。陈际泰勤读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注)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南英辈: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子”。经生:研读经书的书生。1解释加点字词。(1)遂通其义_(2)则携至田所_(3)其为文,敏甚_(

6、4)无若际泰者_2翻译下列句子。(1)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通。译文:_(2)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译文:_3本文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两个关于“動”的名句。_5. 文言文训练。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 )1解释划线词: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_3这个故事的大

7、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_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_6.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涉江者 _(2)遽契其舟 _2翻译句子。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3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什么?_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8、。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炳烛:点燃烛火。安:怎么。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8. 读古文寓言楚王好细腰,完成要求。楚王好细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  )皆以一饭为(  ),胁(  )然后带,扶(  )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

9、中下列字词的意思。好:_ 故:_ 皆:_ 带:_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_9.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注释)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建炎:南宋高宗年号。贼:这里指金兵。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尤工作马(擅长)B.几能乱真(表数量)C

10、.使图所掳妇人(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遂断右手拇指遣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_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_10.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伯牙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把原文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俞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_。4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

11、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1. 文言文阅读。1道士救虎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su笠,立水浒h,督善水者绳以俟sì,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到蒙蒙然坐而舐shì其毛,比及岸,则瞠chng目视道士,跃而攫jué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字词解释:乘:_ 具:_ 躬:_   水:_  俟:

12、_   引:_   平旦:_   盼:_舐:_  比:_ 攫:_2艾子邻人卖犬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两犬而西。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艾子曰:“是吠犬也,乌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昨夜贼横héng行,惧而噤jìn不一声,今日门辟pì,不能择人而吠,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 艾子曰:“善!”字词解释:肩:_  西:_ 安:_  鬻: _ 诸: _ 

13、0; 乌:_ 斥:_ 辟:_3喜嗔之人昔有众坐于屋中,赞一外人德行殊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促。尔时,此人适过门外,闻是语,便嗔恚,即入其屋,禽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扑打。傍人曰:“何故打人?”其人答曰:“吾何时喜嗔、仓促?此人者道我喜嗔恚、作事仓促,是故打之。”傍人曰:“汝今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字词解释:殊:_ 唯:_ 过:_   嗔:_  尔:_   适:_   禽:_   何故:_是故:_  讳:_4韩娥善歌昔韩娥东

14、之齐,匮kuì粮。过雍门,鬻yù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lì,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主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jù追而谢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十里老幼喜跃抃biàn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字词解释:东:_  之:_ 匮:_  鬻: _ 既: _   去:_ 以:_ 弗:_逆旅: _  涕:_ 遽:_  谢:_禁

15、: _  向:_5天下有大勇者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cù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xié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字词解释:谓:_ 过:_ 节:_   见:_  卒:_   临:_   故:_   甚:_6治 驼昔有医人,自诩x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板二,以一置于地,卧驼

16、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  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字词解释:自诩:_  延:_ 矢:_  焉: _ 践: _   随:_   诉:_ 但: _12. 古文阅读。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7、(1)蚌方出曝:_   (2)今日不雨:_(3)两者不肯相舍:_   (4)渔者得而并禽之:_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含义是_。13. 课外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8、;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3翻译下面的句子。(1)若以与我,皆丧宝也。_(2)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_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_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