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2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3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黄云:乌云。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北风、大雁和_。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_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2、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B.'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C.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D.'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

3、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填地名)时所作。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

4、洁净和一尘不染。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3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4. 阅读理解。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朝代),“清平乐”是_名。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

5、初春春末夏初)时节。整首词以“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词中所写的“_”一句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寻春不见的内心感受。(后两空用原文回答)3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5.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的作品,通过_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碧玉:_丝绦:_3理解填空。“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修辞手法,把_比作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答案选择

6、(_)4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_5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_6. 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2诗句的意思是_3诗句赞美竹子_的精神品格。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梅  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数(sh  shù)枝梅为(wéi  wèi)有暗香来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

7、#160;_。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 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的写照。4“暗香” 喻指_,由此我们明白 _。8. 诗歌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_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_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

8、#160;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9. 诗歌鉴赏。菊郑  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填手

9、法),其目的是_。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尝”的意思是_,“闻”的意思是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的关注。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的迫切心情。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_11. 阅读与理解。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朗读

10、下列诗句,选择正确读音。白头搔(so  sho)更短,浑(hn  hún)欲不胜簪。2(1)诗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_。(2)诗中表现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3诗中“国破”与哪一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原诗句回答)_4填一填,记一记。“诗仙”是指朝诗人,写过;“诗圣”是指朝诗人,他写过; “诗鬼”是指朝诗人   ,他写过。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6作者借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_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

11、题。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_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_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_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两句?_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_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_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_1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春夜喜雨题目中的题眼是_(一个字)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填序号)A.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因而喜爱春雨。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D.“花重”中“重”读“chóng”。3在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下画横线。4朗读这首诗适宜用_语气朗读。A.激昂 B.高亢 C.赞美 D.陶醉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