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_第1页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_第2页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_第3页
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考点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乞巧七夕今肖看碧霄,_家家乞巧望秋月:_。(1)把古诗补充完整。七夕今肖看碧霄,   家家乞巧望秋月:   。(2)七夕是指农历的   ,是传说中   鹊桥相会的日子。(3)“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   意思。这时,人间女子常会对着   用五彩线穿针。(4)如果你正在向织女乞巧,你会乞取什么呢?快来写一写!2. 绝句阅读。绝句两个

2、黄鹂鸣翠柳,_窗含西岭千秋雪,_1将诗句填写完整。2诗中写了景物有:_3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_4解释“窗含西岭千秋雪”_3. 读古诗,完成练习。早发白帝城    _朝辞白帝_,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诗中的“轻”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船的_,又写出了诗人_的心情。3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_4. 课内阅读。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的,而是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江_,东流水_,青山_迎出,孤帆

3、日边_,景色由_及_再及_地展开。( )A.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近、远、近B.静止、流动、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C.流动、静止、断、开、回、相对、驶来、远、近、远(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和江水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A.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险峻B.雄奇壮观、浩荡奔流、中断、奇特C.雄奇壮观、静静流淌、中断、险峻(3)“碧”字明写江水之_,暗写江水之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

4、势_。( )A.深、色、流向B.色、深、起伏C.色、深、走向5. 补全古诗,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秋风动客情。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1)补全古诗萧萧梧叶送   ,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3)这首诗是   代诗人   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   的思想感情。(4)诗中“挑”的意思

5、是   ,“促织”就是   。作者看到   ,料想   ,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   。”6. 课外阅读。江上渔人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字词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来往:_ 但:_   美:_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舟:_ 

6、出没: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_。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2农历九月九日是_节。“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这个人是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给下面的字注音。            清魂牧遥(2)解释词语意思。纷纷:  

7、0;借问:   (3)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情景?从哪里看出来?(4)“路上行人欲断魂”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9.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清明:   .纷纷:   .欲断魂: 借问:   .3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

8、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明快。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10. 古诗阅读。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白银盘里一青螺。1把以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_)。3诗句“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白银盘”指的是(_),“青螺”指的是(_)。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1)默写古诗。萧萧梧叶送寒声,   。

9、60;  ,夜深篱落一灯明。(2)“萧萧”是指   ;“促织”是指   。(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   (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12. 将诗词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春来江水绿如蓝。_?1补全古诗。2这词的作者是_。3忆江南描绘了江南_(季节)美好的风光,表达作者对江南风光的无比怀念的句子是“_”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_。_,最是橙黄橘绿时。(1)默写古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10、#160;  。   ,最是橙黄橘绿时。(2)诗中用“擎雨盖”比喻   。(3)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   和   ;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   和   ;写了两种水果,是   和   。(4)诗人告诉我们   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14. 阅读理解。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_)(_)   (_)(_)2“缘”的意思是(   )A.边。 B.因为。 C.沿,顺着。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两个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受。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画出相应的诗句。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_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7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