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1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2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3页
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面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全面班级:_ 姓名:_1.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今义是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2.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鯀(gn)治水,鲧用壅(

2、yng)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i)九泽,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注释:尧舜:尧和舜。据说都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贤明君主。鲧:人名。禹的父亲。壅堵:堵塞。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理洪水。开九州:开通九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来九州就成了天下的代名词。通九道:疏通九州的河道。陂九泽:修建九州的湖泊。陂,水边、岸。这里是修筑河岸的意思。泽,湖泊。度九山:测量九州的大山。度,计算,测量。1“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A.能够 B.制服,压制

3、60;C.攻下,战胜 D.限定,约定2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   )A.开九州 B.通九道 C.陂九泽 D.度九山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_4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_3.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孔君平诣(_)其父,为(_)设果。是_为_设果。2“惠”同“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 ,从文中“_

4、60;”这一句话可以看出。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示:_ 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   闻:_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渡。遽:急忙,立刻。契:刻。是:这儿。求:寻找。1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_2下列加点的

5、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杨氏之子3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概括。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后一句是_句。4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5. 课外类文阅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

6、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6. 文言文阅读。手不释卷(材料一)成语解释: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材料二)人物: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

7、祖”。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材料三)典故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注释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游历。先生:对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指顾炎武。自随:跟随自己。厄塞:险要关口。曲折:详细情况。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发:打开。对勘:核对校正。径行:任意而行。无足:不值得。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熟:认真仔细。(材料四)对联:手不释卷识三昧,汗牛充栋满书斋。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8、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手不释卷,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屡建奇功。1阅读材料一、二、三,思考:顾炎武成就斐然的原因是_。2阅读材料三,思考: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_3简单写一写你读了这四则材料后的启发或收获。_4根据材料一、四,写一句话用上“手不释卷”。_7.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诣:_   乃:_

9、   示:_3本文选自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_8.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hng  cng)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  sú)为汝多知乎!”注释:盂:古代的圆口器皿。汤:热水。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2照样子写词语。例:大如车盖   泪

10、如泉涌  _   _   _3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两小儿辩日  有口才(   )   辩论(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   失去(   )4用“_”画出文中的反问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其故。  _(2)孔子不能决也。  _(3)孰为汝多知乎!  _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

11、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五1“叶公好龙”中的“好”应读作“_”,意思是“_”。2叶公是怎么“好龙”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3从“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_5这个故事讽刺了。A.像叶公这样喜欢像“龙”而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的人B.像叶公这样胆小如鼠的人C.像叶公这样心口不一,嘴上说喜欢某事物,但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10.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12、:“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注音。(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度第一个:_  第二个:_操_遂_(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11.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_ 惠:_ 诣:_   乃:_ 为:_设:_ 示:_ 

13、;未闻:_ 家禽:_2用/ 给短文划分节奏。3用四字词语夸一夸杨氏之子:_、_、_、_。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_5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_6我也会说: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12. 课外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B.撒盐空中差

14、可拟。翻译:跟在空中撒盐。C.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比作“”和“”。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我们要善于运

15、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13.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2

16、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_(2)惟读书是务。_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14.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xúndùn)与矛者,誉之曰:“吾(wúw)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yùr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17、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5. 阅读与理解。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雨墙坏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家/甚智其/子,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