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 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学习重点诗歌的思想内涵学习难点表现手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一、探究新知1、课文诵读要点: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声。2、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1)原文解疑如何
2、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3、综合探究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二、课堂检测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
3、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3下面对登高
4、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4文学常识填空。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
5、。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丛菊两开他日泪,。(2),独留青冢向黄昏(3),不尽长江滚滚来。三、课外拓展杜甫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三首诗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研读探究。在对诗句的研读探究中进
6、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进一步感受诗人忧国伤时的崇高品格。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边读边提出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1)三首诗中哪几句景物描写最能体现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读后有怎样的感受?(2)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在哪几首里结合得特别紧密?请从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或最深的作一评析,说出自己的理解。四、布置作业背诵三首诗(3)探讨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些诗,一定要注意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布置作业1、背诵这三首诗课堂小结学习反思 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2 诗歌常识: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近体诗:把到唐代才定
7、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诗歌特点: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选入课本的杜甫诗三首都是七言律诗。诗歌鉴赏之四抓: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二、抓作者:知人论世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意象/意
8、境、技巧、情感四、抓注释:难理解的词语;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律诗的朗诵指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中间两联须对仗。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节奏: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
9、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抓题目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二、抓作者(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10、,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创作背景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1、写了什么: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2、表达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
11、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问题: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3、怎么写?(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借景抒情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
12、峡气萧森。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
13、城高急暮砧。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咏怀古迹教学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
14、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王昭君的形象。教学难点: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教学过程:咏怀古迹教学过程一、抓题目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组诗,也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刘备)庙、武侯(诸葛亮)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咏怀: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咏怀古迹:咏古迹怀故人而感怀自己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1、作者为何用“群山万壑赴荆门”开篇,如此开篇有
15、何用意?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显出雄浑磅礴之气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作者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用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引出昭君。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一句中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分析鉴赏。“一去”对“
16、独留”,入骨三分地写出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中哪个字用的极妙?昭君骨留大漠,只有魂灵能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空”字,一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二则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怨恨什么?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17、,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昭君诗人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深沉怨恨)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悲昭君以自悲也登高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4、学会写景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
18、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1、吟诵法。 2、讲析法和点拨法。 3、讨论法。 4、情景展示法。 登高教学过程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诗人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
19、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在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
20、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写了什么:意象?风急使人感到非常寒冷。(身心俱寒)天高高天底下使人感到渺小孤单猿哀啸让人听了十分悲伤渚清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沙白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鸟飞回鸟儿尚且有家可回,自己无家可归2、面对如此场景,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凄冷、孤独、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落木生命的晚秋短暂长江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无穷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因而作者感到凄凉、无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种种原因,无
21、一字虚设,无一字没有丰富的内涵。有人认为这两句八重悲哀。试问有哪八重悲哀?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杜甫诗三首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示手法。掌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掌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意思,掌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
22、见的表示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古诗五步教学法。、诗歌境界教学法。【课时布置】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二、简介作者和背景杜甫(公元),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
23、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志向,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三、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粗字注音:岱宗夫如何岱(dài)决眦入归鸟眦(zì)白头搔更短搔(so)浑欲不胜簪簪(zn)、解释下面加粗的词。造化钟神秀钟:聚集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浑欲不胜簪浑:简直荡胸生曾云曾:通“层”四、朗读课文、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4、。、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五、阅读赏析望岳:、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样呢?葱茏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时望不到尽头。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语出惊人,依样画葫芦地写出自身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
25、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干看见。这是细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发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理解赏析诗歌的竟境美: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11月更新】武术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 书法教学课件简单易学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结构化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体育考试题型分析
- 2025年游戏开发工程师中级面试秘籍与模拟题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冲刺初中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强化训练
- 2025年能源工程专业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联网技术中级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重点题解
- 甲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高清版)DZT 0432-2023 煤炭与煤层气矿产综合勘查规范
- 2023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评析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四单元:绘画艺术 课件
- (正式版)实习岗位-OFFER通知书
- 教师成长规划总结反思报告
-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 2024届吉林省高考冲刺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全套电子课件:基础会计(第五版)
- HelloChina每集摘抄带翻译
- 民事起诉状(网购虚假宣传)律师拟定版本
- 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